close

果然,又一份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的通知如期而至,這一回是杭州,也是三天里出現的第三份通知、第三個城市。

  26日午間,杭州市房管局官微推送相關文章,宣布將從即日起,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包括新房及二手房。此前一天,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暫停企業在限購區域內購買商品住房;再之前的24日,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住房交易秩序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在住房限購區域範圍內,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而據業內估計,這一「暫停」政策或將在更多城市裡應用。

  這一規定,被業界稱為「搖號」政策的「補丁」。具體而言,這個「補丁」限制企事業單位和機構與普通市民一起搖號購房,防止舞弊,消除了購房行為中的不公正,使機構和個人在購房這個事情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線,營造了更公平的購房環境;同時,對機構購房行為的限制,等同於增加了對真正購房剛需的供給,也是對「房住不炒」方針的貫徹落實。當然,針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各種「限」和搖號之後再打補丁,也可以看做是政策調控工具的拓展,以及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一種探索。

  但問題的另一面是,搖號和補丁加持,暴露出房地產供需矛盾的加劇。如果說此前的各種「限」體現了對房地產投機投資需求的抑制,那麼到現在,在各種「限」之後外加搖號,以及搖號城市擴容,其實已經反映出房地產市場供需出現了新的變化。在各種「限」抑制了投資投機需求后,剩下的需求就應該主要是剛需了。筆者以為,不管是初次購房,還是二次甚至三次購房用於改善,都應該列入「剛需」範疇。在此階段繼續加碼調控,包括貸款利率提升等手段,其作用力無疑是增大剛需購房成本,而在此基礎上加持搖號手段,則加重市場一房難求的心理預期,激發更多的購房願望,其中的權力尋租和舞弊也因此而相伴而生。如同套牌、租牌等現象伴隨汽車限行和號牌搖號后產生一樣。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前6個月全國各地有關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下發已接近200次!也就是每天至少有一個新政出台,其密集度和力度前所未有,但市場預期還要再加碼。這讓人突然想起兩個成語: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詳全文 購房搖號政策加補丁 暴露供需矛盾加劇-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627/27312442.html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