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梁雁 蘇韋宣 黃映婕 徐榮駿 黃鈺淳 綜合】

八八風災造成山區大規模災害,也加速中央制定「全國國土計畫」,劃定「國土保育區」。不過10年來,雖然政府、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持續交涉討論,國土計畫仍然被質疑,地理調查不夠完善,也沒有參考在地人生活傳統做規畫,災害防治恐怕很難落實。

稀稀落落的植物覆蓋在土石表面,曾經的村落,風災過後只剩眼前這片光景,而這場悲劇,促使政府全面檢討國土計畫。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 林秉勳:「因為自然保育需要,因為天然災害的這個避免需要,把可以發展跟不能發展的,可以把它區分開來。」

「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於民國107年4月底公告實施,將土地使用分成四大類,其中國土保育區依據自然景觀資源,和災害防治設施分布情形,可以進一步限制或禁止開發,另外針對土石流高潛勢地區,或是已有嚴重山崩和生態破壞的環境,還可設置國土復育促進區,如果涉及原住民土地,地方政府研擬國土計畫時,就必須讓部落參與,不過在沒有劃定,原住民特定區域計畫的情況下,似乎背離原鄉居民幾百年來,與山共存的生存方式。

甲仙愛鄉協會成員 曾家菁:「他們(居民)對於這些環境脈絡,都是非常清楚的,有哪一個地方可能會有崩塌,或者是可能它的溪流走向不一樣了,這是他們每天在走的路,他們都非常清楚。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 林秉勳:「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做,特定區域計畫的規畫,所以有一些可能就會是管制的,管制的方式可以跟部會協商,做一點點鬆綁,讓他們使用上面能夠,能夠更有彈性。」

高雄市國土計畫7月底公開草案,國土保育區就占了70%,分布在那瑪夏、桃源及甲仙等區域,然而後續細節的討論,還有一段路要走。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主任 黃靖庭:「大部分縣市的狀況都是現況來,現況來處理,我這個政府預計要在這邊開發,它就把這個地方劃成,適合那個開發行為的分區,那這樣其實就沒有我剛剛講的,那些防災預警示警這些東西在裡面。」

政府的治山防災經費,從民國94到97年的60億,每4年合計數字逐年增加,到了102年至105年已經超過108億,看得出政府,試圖藉由源頭處理來防災,但現行國土規畫中,針對災害潛勢區的調查,仍然做得不夠徹底。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主任 黃靖庭:「基礎資訊的不足,到底哪邊會淹水,我們對於災害的資訊,根本連做調查的時間都來不及。」

甲仙愛鄉協會成員 曾家菁:「如果我們只是都把它保護著,而沒有去後續的關心它,或者是觀察它,它很有可能造成下一次,就更嚴重的狀態。」

不斷地磨合,不斷地找尋方法與山共存,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國土計畫只是開頭,接下來如何深入地方做好全盤規畫,才是國土災害防治最關鍵的一步。

http://www.hakkatv.org.tw/news/183949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