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標題:新冠省思錄|緩解美元荒,美聯儲會不會再擴大「朋友圈」?

今年3月,為了應對市場巨震引發的美元荒。美聯儲宣布與5大央行將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定價調降25個基點,后又宣布提高與這5大央行的貨幣互換頻率,這5家央行分別為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瑞士央行。此外,美聯儲後來又新增9家協議央行:澳大利亞聯儲、巴西央行、丹麥央行、韓國央行、墨西哥央行、挪威央行、紐西蘭央行、新加坡貨幣當局、瑞典央行。

美聯儲與其他央行的互換機制建立於金融危機時期。2007年底,美聯儲推出了中央銀行流動性互換。目前,美聯儲與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這五大央行達成長期協議,允許它們在金融機構面臨壓力時提高美元流動性。

貨幣互換能不能解決國際美元荒的問題,到底什麼是美元荒?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近日詳解「美元荒」,通過分析美聯儲貨幣互換的運作機制,剖析美聯儲貨幣互換能否解決國際美元荒。

美元荒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的美元荒,僅僅表現為美元資產遭到拋售,不包括其他貨幣資產。

關於美元荒有一個相對嚴謹的定義,這個定義也經常被學術界使用,即Libor-OIS利差。這個差額如果變大,就意味著借美元會比較困難。但是這個定義的不足之處在於,有時候利差變大時並非是美元難借貸,而是全球的信用環境變差,也就是說當Libor-OIS差值變大的時候,有可能不是美元荒,而是全球信用荒。

第二層次的美元荒,是美元升值導致的資產負債表的衝擊。

也就是在海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遭到拋售,或者說是美元再融資發生困難。比如此前中國的中資美元債在海外市場上遭到甩賣,借不到美元。以中資美元債為例,有很多是中國的地產公司在海外發起的美元債。之前由於地產公司在國內融資的時候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只有到海外去借美元。它們借到美元之後,把美元再換成人民幣,在國內進行使用。但當全球的美元流動性突然收緊,整個信用環境變化的時候,美元的匯率對其他的貨幣都極速升值,這些公司的收入又主要以人民幣的形式存在。投資者擔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會不會影響這些公司的利潤,所以這些美元債在市場上遭到投資者的拋售。另外,這些公司想再發行美元債,或是其他途徑進行美元融資,也會遇到困難。

第三層次的美元荒,不單是美元資產遭到拋售,其他的貨幣資產也會遭拋售

。由於美元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支配性的地位,美元一旦出現問題,其他貨幣的資產也會出現問題。比如此前中國的A股市場發生的波動,部分原因就在於美元荒導致外資加速撤離。事實上,這是美元信用擴張機制的再生性基礎坍塌,其他貨幣的資產也會遭到拋售。

這次不一樣

貨幣互換有沒有用?

歷史上看,貨幣互換的確對緩解國際美元荒有正面作用。

但它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某種程度上,美聯儲相當於是全球性的央行,它的貨幣擴張或收縮會對全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但同時這也意味著,海外美元荒的根本仍在於美國本土。當美聯儲的信用創造機制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時,就會出現這個國際上的美元荒。

與2008年相比,這次的衝擊形式是不同的。在二戰之後,還沒有出現過像新冠疫情這樣的全球性衝擊,它同時造成供給性衝擊和需求性衝擊,這種衝擊是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這是非常獨特的現象。

上次金融危機時,2008年到2009爆發的是金融系統性風險,所以上次遭殃的是銀行。現在受到衝擊的是實體經濟,由於人們不能隨便出門、無法正常工作,整個經濟幾近停擺。

在2008年、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對於金融部門都加強了監管。所以金融部門沒有特別大的問題。但在另外一方面,美聯儲所有的貨幣互換,都是通過各家央行借給金融部門,中央銀行無法直接將錢借給企業或者個人,只能通過轄下的金融機構來完成。目前的金融部門資產負債表相對健康,但也由於監管的限制,不會再像金融危機前那樣,積極地參與到流動性傳導中來。所以很多金融機構態度都比較超然,更多地看重如何保住自身的流動性和資本充足率。

很多人批評美聯儲出政策太急、太快,反而加重了市場的擔憂。但是美聯儲在應對系統性風險上是非常有經驗的,充分吸取了2008年雷曼倒閉等一系列災難性後果這樣的經驗教訓,於是非常著急把所有這些政策推出來。

當然,美聯儲也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貨幣政策執行者,那麼在推出了包括貨幣互換在內的這些政策之後,又推出了像回購便利(FIMA Repo Facility)這樣的貨幣政策創新工具。實際上,非常時刻就需要做非常的事情。

只有保持想像力,保持足夠大胆,才能夠維繫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的安全

。因而,儘管有很大的市場波動,通過各個央行的攜手仍然能夠保證整個國際金融體系不出現一個2008-2009年那樣規模的系統性風險。

中國為何不在美聯儲貨幣互換的「朋友圈」?

美國現在只有與14個「小夥伴」進行貨幣互換操作,中國的朋友圈更大,39個央行都跟人民銀行簽署過貨幣互換協議,現在有效的也有30多個,整體額度有3.3萬億元人民幣。

為什麼美聯儲不把貨幣互換擴大到更多的央行?

3月的最後一天,美聯儲在除了這個貨幣互換以外,還推出了回購便利(FIMA Repo Facility),目前該工具的存在時間為六個月。FIMA賬戶就是海外央行與海外主權基金等機構在美聯儲開的美元賬戶,現在允許這些美元賬戶進行回購,也就意味著另開渠道向這些央行和主權基金注入美元流動性,緩解美元荒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可以看到,貨幣互換背後的政治因素也在影響美聯儲如何平息美元荒,從而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穩定。

美元荒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元的信用擴張體系出了問題,這時候需要美聯儲維護整個信用擴張體系。但在另外一個方面,其他的大型中央銀行是否有能力通過擴張性的政策,來彌補美元信用體系的暫時性的坍塌,也很關鍵。於是除了歐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都是量化寬鬆(QE)非常嫻熟的央行。這些央行都可以通過自身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來對沖國際上的美元荒。

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發展,肯定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波動。市場正處於一個高度不確定的狀態,這種不確定性就會帶來美元荒,那麼資產價格也會不斷有各種各樣的變化。

市場劇烈波動的同時,從新興市場流出來的資本規模非常巨大,這個給很多的新興市場國家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但是

廣大的新興市場國家並不在美聯儲的「朋友圈」里,因而不太可能得到美元的流動性。

怎樣才能達到美聯儲的標準?

第一,與美國有非常緊密的貿易投資關係的國家和地區;

第二,有一個較為開放的金融資本賬戶;

第三,在歷史上沒有違約的記錄。

美聯儲在「選朋友」時是非常挑剔的,並不會輕易地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完全能滿足其中的兩個條件,但是我們在資本和金融賬戶方面還不夠開放,人民幣還不是一個資本賬戶下完全可兌換的貨幣。當然,巴西和墨西哥央行也並不是完全符合條件。雖然從整個的經濟體的實力來看,我們的確比這兩家銀行要強,所以難免可以感受到這背後的政治因素。如果跟中國簽訂了與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客觀是可以達到推廣人民幣在國際上使用的效果的。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雖然中國沒有跟美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但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很多資產都以美元計價。人民銀行有足夠的實力向轄下的金融機構,包括實體機構提供美元融資。

但是,外匯儲備比較薄弱的新興發展中國家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美聯儲不太可能跟他們簽訂這樣的貨幣互換。他們只能去求助IMF和世界銀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00412/3483042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