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際焦點 (12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今天表示,加入央行和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路(NGFS),與其他國家中央銀行攜手對抗氣候變遷及應對金融體系的環境風險。

法新社報導,此前聯準會已與NGFS合作長達1年,如今加入英格蘭銀行(BOE)、歐洲中央銀行(ECB)、墨西哥銀行(BdeM)等的行列,正式成為NGFS一員。

根據NGFS網站顯示,NGFS是配合「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成立,以「增強金融體系管理風險並動員資金進行綠色與低碳投資的作用」。

NGFS於3年前創立時,僅有8個創始成員。隨著聯準會與另7個新會員的加入,目前NGFS有83個會員與13個觀察員。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透過聲明表示:「隨著我們逐漸理解如何能最好評估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我們期待持續並深化與全球NGFS會員的探討。」

NGFS主席埃爾德森(Frank Elderson)表示,儘管這個組織在過去3年取得進展,但「我們的工作離結束還早得很」。

埃爾德森在聲明中表示:「我們仍然必須共同努力,確保我們能實現淨零排放,並應對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造成的風險。」(實習編譯:李凱欣/核稿:林治平)1091216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Gmail、YouTube等谷歌線上服務大當機

包括Gmail、YouTube在內等一大票谷歌線上服務在美東時間14日早上6點多全數當機,害全球數千萬名居家辦公的使用者及企業用戶急得跳腳。除了Gmail無法登入之外,其他諸如谷歌雲端硬碟、線上文書處理軟體及地圖服務也都顯示離線,直到美東時間早上7點半才恢復正常。大當機的原因則不明。

美國|多個政府機構電腦遭駭客入侵

根據美國政府官員與知情人士透露,包括財政部、商務部等在內多個政府機構電腦系統日前遭駭客入侵,初步了解這可能是一起針對美國政府的大規模間諜活動。然而有消息指出,俄羅斯情報局被懷疑是入侵美國政府網路的幕後黑手。

德國|全國將實施更強硬封鎖對抗疫情

眼見疫情止不住,德國總理梅克爾13日宣布,自16日(周三)到明年1月10日為止,全國實施更強硬的封鎖措施。周三除了超市、藥局、銀行等能繼續開門營業外,其餘如美容美髮店等非必要商店強制關門。德國政府每月將支出約110億歐元資助受影響的商家企業,被迫關店的商家每月可獲多達90%的固定成本補償,至少50萬歐元。

德國|銀行警告硬封鎖恐導致二次衰退

梅克爾政府宣布16日起全國實施硬封鎖,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警告,此舉恐導致德國二次衰退。德國實施軟封鎖前,Commerzbank預估第四季GDP正成長1%,如今繼1個半月軟封鎖後再加半個月硬封鎖,德國第四季GDP反將萎縮1%。受硬封鎖拖累,德國明年首季GDP料萎縮0.5%。

英國|明年房價平均增幅估達4%

受抵押利率處於低檔讓民眾購屋能力大增,英國房地產線上網站Rightmove預測明年英國房價平均增幅可達4%。該網站指出,雖然明年不確定性仍舊存在,但對房屋需求不減加上有能力購屋民眾增加,可望帶動房市明年繼續有不錯表現。

印度|農民發起一周來第二次全國大罷工

印度農民不滿政府強推三項農業改革新法,恐導致收成價格下跌,大大侵蝕他們的獲利,14日發起一周來第二次全國大罷工。示威農民已封鎖通往首都新德里的主要幹道三周,他們揚言除非政府收回惡法,否則不會離開,儘管已與政府舉行數回合談判,但始終沒有突破。

紐西蘭|同意與澳洲啟動旅遊泡泡協議

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14日表示,該國內閣已同意原則上在2021年首季與澳洲啟動旅遊泡泡協議,意即屆時兩國往返旅客無須接受接受為期兩周的隔離措施。阿爾登指出,一旦細節拍板定案之後,可望於新年宣布何時開始實施。

12/15 Global Scan 掌握全球投資脈動 - 工商時報 (ctee.com.t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學家往往意見分歧,但現在他們大多都同意「通膨已死」。當前的經濟政策與金融市場的運作,都以低通膨為前提。全球央行將利息降到趨近於零,並拚命買公債。政府過去這段時間靠著大幅舉債、大撒鈔票來拯救受疫情肆虐的經濟。

富裕國家的公債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5%也沒人覺得奇怪。資金四處尋求收益,在美國疫情嚴峻的此際,將股價送上新高點。股市熱到這種程度,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投資人預期2021年以後,經濟會強力反彈,但通膨不會。

然而,疫情過後通膨可能會上升的說法,愈來愈常見,而且有其根據。即使通膨高漲的機率非常低,但只要有可能發生,就足以令人擔憂。各國債台高築,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極度膨脹。因此,政府不應該忽略通膨可能上升的風險,而是應該採取行動以確保發生時自己有能力應對。

疫情爆發前,即使勞動力市場已經很緊縮了,通膨依舊沒有起色,現在失業數大增,許多經濟學者認為西方國家(特別是歐元區),已經逐漸步上日本的後塵。日本在1990年代陷入通貨緊縮,爾後物價就幾乎沒漲過了。

金融危機過後,有些鷹派人士警告,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會使通膨再起。但他們最終看起來像傻子。

通膨可能到來的3個原因

現在,通膨派的論點比當時來得強。第一個論點是明年通膨可能會暫時性飆升。

相較於金融危機的時期,現在銀行可以自由放貸,因此富裕國家的貨幣供給大增。人民被關在家中,沒辦法花錢,存款節節攀升。等到民眾接種了疫苗,不需要再足不出戶,原本斤斤計較的消費者可能會報復性消費,消費力道增加的速度如果超過企業回補、擴張產能的速度,就會推升價格。

這一波暫時性的通膨飆升,各國政府應該守得住。

通膨派的第二個論點指向的是長期的物價壓力,也就是結構性通縮的力量陷入反轉。

許多西方與亞洲社會正朝高齡化邁進,造成缺工問題。過去,全球化使貨物與勞動力市場變得更有效率,並壓抑了物價。但現在,全球化正在走倒退路。

第三個論點則是政治人物與官員輕忽風險。美國聯準會希望通膨可以超過2%,歐洲央行則在12月10日宣布將祭出更多刺激措施。面對高齡化與健康照護造成的高社會成本,政治人物會日益傾向靠舉債來應對。

通膨派的說法會獲得證實嗎?明年通膨確實有可能暫時回彈。反彈初期會令人欣喜,被視為經濟從疫情中復甦的徵兆,通膨也會適量減輕債務壓力。政府官員甚至可能因此鬆一口氣,日本、歐元區這些物價下滑的地方更是如此。

通膨長期上升的機率依然很低。但如果最終造成央行必須升息以阻止物價失控,後果將不堪設想。市場會崩盤、背負債務的企業會倒閉。更重要的是,國家大幅舉債的成本將變得非常高且令人擔憂。

政府有個黑暗的秘密,就是雖然各界談的都是長期利率維持在低點,但政府做的事情卻是不斷發行短期公債,等同於賭一把短期利率不會上升。

美國國庫券的平均天期從70個月下降到63個月。央行也抱持著類似心態。央行為了購債而創造的資金池利率是浮動的,可以視為短期借款。11月,英國財政機關警告,政府發行新債,加上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使得英國償債的成本對短期利率的敏感度愈來愈高,達到年初的兩倍,更幾乎是2012年的三倍。

因此,雖然通膨上升的機率很低,最後可能只會小幅攀升,但如果通膨長期上揚,後果將更為嚴峻。各國必須為這項風險做準備,調整債務結構。政府應該發行長期債券來支應財政刺激措施,大多數的央行則應該讓量化寬鬆政策逐漸退場,並轉而靠將短期利率壓到負值,來支持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部門在設定預算時,應該將央行承擔的風險納入考量。縮短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債務天期應該是最後、不得不的手段,不應該成為經濟政策的主軸。

通膨派猜錯的機率比較高,但新冠疫情教給世界的一課,就是要為稀少但破壞性強的事件做足準備。通膨也不例外。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

疫情過後,通膨再起?各國政府的黑秘密|天下雜誌 (cw.com.t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貿易談判仍在持續,但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坦言,仍有機率會失敗,屆時恐將迎來無協議脫歐。擔心「硬來」會在未來幾個月衝擊到英國的物資供應,消息指出英國政府已指示各地超市,儲存足夠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綜合《衛報》等英國媒體報導,有英國大型超市業者向當地媒體透露,官方聲稱有可能會在沒有達成貿易協議的情況下脫歐,很可能會導致市場供應短缺、課徵關稅等問題,類似狀況或將持續 3 個月之久。由於英國政府已見過新冠疫情釀發的恐慌性搶購潮,加上疫情也仍在持續,為了避免事件重演,已指示超市開始囤積商品。

英國零售商協會( 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BRC )總監安德魯·歐皮( Andrew Opie )表示,零售商和供應商正竭盡所能減少對消費者的影響,包括增加保存期限較長之貨品的庫存,或是尋找可靠的替代資源。

https://www.nownews.com/news/513776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首相強生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十三日通電話後同意,推遲原定的十三日最後談判期限,英國脫歐後的英歐貿易協議談判本周將繼續進行。先前雙方都宣稱達成協議希望不大,談判在最後期限破局前決定續談,顯示似乎出現進展,雙方仍有意在月底最後大限前努力,避免英國無協議脫歐的決裂局面。

 

強生與范德賴恩原本設定十三日是談判期限,若貿易協議無望,就讓英國於明年一月一日無協議脫離歐盟。

 

兩人十三日通話後,范德賴恩宣讀兩人的聯合聲明說:「雖然談了將近一年令人精疲力竭,雖然一再錯過談判期限,我們仍認為,在這時刻有必要加倍努力。我們已要求談判代表續談,看看能否在這最後階段達成協議。」談判將繼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進行,聲明中並未提到談判期限。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說,樂見這個結果,「我們應盡可能談成協議」,不過,「我們要的是講求經濟公平競爭和良好治理的協議」。

 

再過不到三周,英國將完全脫離歐盟,不過,英國與歐盟還未就未來關係的許多重要面向達成共識。經過數月談判,雙方的歧見逐步減少到剩下三點:公平競爭規則、解決未來雙方爭端的機制和漁權問題。

 

英國花了三年多,才於今年一月卅一日脫離歐盟政治體系,但從二月一日到十二月卅一日這段過渡期,英國仍是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成員國,也就是說,目前許多人幾乎感覺不到英國脫歐的影響,但從明年元旦起,不論英國與歐盟有無貿易協議,人員和貨物都無法在英國與歐盟之間自由流動。

 

英國政府曾坦承,若在沒有貿易協議的情況下脫歐,可能會有許多貨物卡在英國港口進不來,部分產品暫時缺貨,常見食品價格上漲。英國許多出口產品會被課關稅,汽車稅率百分之十,羔羊肉則超過百分之四十。不過,強生說,英國在這種情況下仍將「繁榮富強」。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090324?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有關環境問題存在許多爭議,但銀行業者仍向化石燃料公司注資數十億元。隨著監管機構採取更嚴格措施要求放貸者在其投資項目中陳列氣候相關的風險,這種行為的代價變得越來越高。

歐洲中央銀行(ECB)表示,將開始對銀行資產負債表如何解釋2022年氣候風險進行「深度」評估。

例如,預計銀行將被要求披露洪水和風暴會如何影響其房地產投資組合和客戶供應鏈的價值,並要求評估如果企業將其營運方式調整為低碳業務的話可能會造成的損失。

ECB監管部門在最新聲明表示:「確保銀行資產負債表也能反映出與氣候有關的環境風險,不僅是呈現銀行部門的實力,也是如何準確定價這些風險的先決條件。」ECB並補充說,將自明年年初開始與貸方就新方法進行討論。

這是個重要訊號,代表金融監管機構不再將氣候監管工作完全交給政府,而且有更明確的理由介入。

專業石油企業英國石油(BP)和殼牌(Shell)就是最直接的例子,說明與氣候相關的經濟變化可能導致資產價值發生變化。由於新冠大流行改變了油價的走勢,兩家公司今年帳面註銷了數十億元的虧損,因此兩家公司都在大力加快向潔淨能源的發展。

考慮到這一點,對石化燃料投資比歐洲同業高的美國主要投資銀行,被迫應對氣候變遷只是時間問題。

聯準會(Fed)已經開始注意放貸者的行為。首先,它在本月的金融穩定報告中直接提到氣候變遷對銀行的影響,指稱更清楚的說明披露可以改善氣候風險的定價,並避免引起衝擊金融體系的資產價格突然變化。

Fed表示:「Fed監管機構期望銀行建立適當的系統,以適當地注意、衡量、控制和監控其所有重大風險,對於許多銀行而言,範圍可能會擴大到氣候風險。」

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和美國商銀在融資石化燃料公司的全球銀行中名列前茅。根據環保組織雨林行動網絡(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的報告,自2016年以來,這四家銀行已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公司投入超過8000億元。

部分主要銀行最近已承諾將依據巴黎氣候公約對融資進行管理,但細節仍然模糊不清,而且既有曝險額度過高,銀行業的各種說法說得比唱得好聽。

相關組織警告,除了破壞地球之外,氣候變遷還可能導致銀行蒙受巨大損失,並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根據永續非營利組織Ceres的說法,美國主要銀行的綜合貸款中,超過半數屬於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帶來風險影響的經濟產業。這不僅包括石化燃料公司,還包括建築、製造和農業等產業。

這也是投資人需要考慮的問題。面對氣候問題的不僅僅是放貸人,近日一群管理超過9兆元資產的全球投資人致信BP、福斯汽車和漢莎航空等36家歐洲大型企業,呼籲它們面對帳目中「未標明」的氣候變遷成本。

投資人開始依據企業面臨去碳化風險作法選擇投資標的,並敦促它們準備「看齊巴黎氣候協定」的財報,以反映氣候變遷對其業務的意義。

它們在這封公開信中說:「在投資策略報告中強調氣候風險,而不是財報中提到這些相同的風險,這樣的作法是前後不一致的。」「如果企業帳目中不註明重大的氣候風險,將會有太多資本將用於使股東資本處於風險之中。更糟的是,這會陷我們的未來於風險之中。」

 

歐洲已開始要求銀行業披露氣候風險,華爾街也快了。(路透)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日(13日)是英國和歐盟針對是否要繼續貿易談判做出決定的最後期限,目前來看,英國在今年底過後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很大。(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脫歐過渡期將於本月31日截止,但英國至今仍未和歐盟達成脫歐貿易協議。在經歷過去1週的談判僵局後,週日(13日)是英國和歐盟針對是否要繼續貿易談判做出決定的最後期限,目前來看,英國在今年底過後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很大。

《路透》報導,英歐談判代表必須在13日晚間前解決有關英國對歐洲單一市場的零關稅和零配額准入的僵局,不過英歐雙方如果錯過13日的最後期限,談判仍有可能會繼續進行。

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都在11日表示,目前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無法達成協議。

英歐談判代表12日在布魯塞爾會談,1位英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英歐貿易談判將通宵進行,但談判過程非常艱難,而且「就目前情況而言,歐盟的提議仍不可接受」。

強森、馮德萊恩預計將在13日聯繫,決定是放棄談判,還是繼續爭取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英國若無協議脫歐,將損害歐洲經濟,衝擊金融市場,造成邊境混亂,並給橫跨歐洲乃至歐洲以外的脆弱供應鏈帶來混亂。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9884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今(10)發布報告,為中國金融機構2021年的前景給出負面評價,但認為中國證券和保險公司的前景穩定。圖為中國上海。(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被認為是經濟快速從疫情中恢復的國家,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預計,儘管中國經濟將在明年逐步復甦,GDP增長有望達7%,但鑒於中國經濟復甦不平衡、政策支持不足,和金融服務數位化步伐加快,中國金融機構仍將在明年,面臨重大經濟和政策風險。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今(10)發布報告,為中國金融機構2021年的前景給出負面評價,但認為中國證券和保險公司的前景穩定。穆迪總裁兼高級信貸主任Nicholas Zhu表示,儘管穆迪預計,中國經濟將在明年逐步復甦、GDP將增長7%,但由於中國的經濟復甦不平衡、政策面支持不足,和金融服務數位化加快,中國金融機構仍將在2021年,面臨重大經濟和政策風險。

穆迪指出,具體而言,中資銀行將繼續面臨新不良貸款形成的風險,加上銀行的信貸成本居高不下,都將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和產生資本的能力。而雖然在此情況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將有更多商機,但它們會發現,要處置不良資產將會更困難,且不良資產還會為此類公司的資產風險和盈利能力帶來壓力。

此外,中國的租賃公司也將面臨挑戰,由於全球航空運輸持續癱瘓,中國的海上飛機租賃業務組合,也將持續承壓。

不過,充裕的流動性和低槓桿,將繼續支持中國的證券公司,同時,強勁的資本和投資收益率反彈,也支撐了中國的保險公司。而中國即將實施的C-ROSS二期工程,預計也將促進保險公司的資本強化措施,和鼓勵發行資本證券。上述因素,讓穆迪認為中國證券和保險公司的前景穩定。

穆迪對中國金融的展望,反映該機構對中國金融業基本業務,未來12到18個月狀況的預期。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7474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為應對疫情擴散,已實施第2輪封鎖措施,鑒於新封鎖措施將對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構成壓力,歐洲央行(ECB)今(10)宣布,將把購債規模擴大5000億歐元(或新台幣17.4兆元),但維持主要利率不變。(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為應對疫情擴散,已實施第2輪封鎖措施,鑒於新封鎖措施將對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構成壓力,歐洲央行(ECB)今(10)宣布,將把購債規模擴大5000億歐元(或新台幣17.4兆元),但維持主要利率不變。

《CNBC》報導,ECB最新宣布,該機構將擴大「大流行病緊急資產收購計畫」(PEPP)至增加5000億歐元,讓總購債規模增至1.85兆歐元。但再融資、邊際放款和央行存款利率分別維持在0.00%、0.25%和-0.50%不變。

ECB表示,該機構的購債行動,將持續到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判斷疫情危機階段結束為止,而利率則將維持在目前的低水平,直到ECB看到通膨前景穩步達到接近但低於2%的目標。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7841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國脫歐協議持續陷入僵局,隨著年底協議期限將至,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同意,本週日(12/13)雙方勢必要達成重大共識,等同給協商設下截止日期。

強森與馮德萊恩本週三晚間召開了為期3小時的協商,不過最終未果。《路透》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星期三協商中,兩方坦率地交換意見,但對於協商內容仍有很大的分歧,不過強森與馮德萊恩在會中決議,英國與歐盟要在本週日突破僵局,達成脫歐後的重大協議共識。

消息人士還指出,英國首相強森不樂見在脫歐協議中留下任何不確定性,兩方人馬在週日之前仍會持續溝通。

英國在今年初脫歐,兩邊同意留下近1年的過渡期,截止日期為今年的12月31日,一旦未在期限前有達成協議,英國恐將走向硬拖歐一途。英國和歐盟從今年夏天開始,就在漁業、競爭條款等議題中卡關。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688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近期警告,若美國政客不採取更明智的措施對付中國,美國恐失去在全球金融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元的諸多優勢也將消失。

曾領導過高盛集團的鮑爾森,在《華爾街日報》週三發表的文章指出,美國的金融領導地位受到越來越多挑戰,包括來自海外激烈競爭的挑戰,以及國內缺乏遠見且效果不彰的政策。

鮑爾森表示:「與此同時,中國正致力吸引全球資本,美國卻朝著反方向前進。」他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採取相關政策,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並吸引更多資金。

鮑爾森也點出廣泛將在美上市中企除牌的缺點,就政治效果而言可能是好的,但在美國試圖獲取更多資金應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時刻,這項措施不僅損害中國對美元的需求,亦剝奪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迅速成長經濟的投資機會。

據報導,鮑爾森兩年前曾警告,美中關係正走向1道「經濟鐵幕」,上月鮑爾森出席彭博新經濟論壇再表示,他先前的許多預測已成真,呼籲拜登政府與中國展開新1輪的雙邊談判。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687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後通貨緊縮危機是否會降臨?

中美對峙是否反而會引發通貨膨脹?

一本因應後2020後世界變局的重要指南!

新冠肺炎導致全世界經濟低迷,

韓國最具權威的經濟學家洪椿旭針對疫情後的動盪局勢,

援引史上曾造成大規模蕭條的事件,如九一一與2008年金融海嘯,

以及現今仍在演變的中美貿易戰和石油需求爆跌等時事現況,

精闢地做出分析與指引:

◆無法忽視通貨緊縮的三個理由?如何辨識通貨緊縮的信號?

◆中美貿易戰的衝擊是否已全數顯現?中國出口物價為何不見上漲?

◆政府和央行應該採取什麼財政政策,才能讓經濟最快強力復甦?

在即將為期數年的未來低利率環境下,

除了建議個別投資人關注美國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外,也提供幾項投資建議:

◆進攻型、中立型、穩定型三種投資組合策略如何配置?

◆股市反彈會有那些信號?

◆打算逢低買進的投資人應該關注的企業類型?

◆各國不動產市場在疫情後還會維持上漲嗎?

當全球經濟停滯不前,只有你能讓自己的資產照樣蒸蒸日上!

【精彩書摘】

首先,了解一下決定不動產市場趨勢的因素有哪些,包含利率、需求、交通等各種因素,而股市傳奇人物巴菲特則強調供給是最重要的。

長久以來,住宅數量都是跟隨著家戶數量,不過2008年以前的住宅數量比家戶數量還多,結果不動產市場嚴重泡沫化,整個經濟都搖搖欲墜。

現在,已經有了重大逆轉。與住宅數量相比,家戶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現在每年約有60萬件動工的住宅,比家戶增加數量減少很多。目前住宅的購入或租賃情形都在增加,過去住宅供過於求的狀態正在快速消解。

為什麼巴菲特對不動產市場抱持樂觀態度?

巴菲特在文中提到的「現在」,是指2010年至2011年,他是在美國不動產市場從2006年底開始暴跌結束,力圖上升時,展現對不動產市場的樂觀態度。

巴菲特在這個時期不曾停止表達自身的樂觀態度,不僅接管住宅建設事業,更事先預測木材可能會短缺,而大手筆購買加拿大的森林。巴菲特在投資上暴富不只一、兩次,所以在投資住宅建設事業上再創成功,也就不需要特別談論,只是就連不動產市場的生態也有所涉略,這一點實在令人敬佩。

巴菲特的預測精準無比,美國住宅價格如同他的推測,在2010年至2011年跌到谷底後,2012年逆轉,一路展現上升態勢,在此之後開工的新住宅變多了。而且一如他的預測,直到2019年底為止,新住宅件數不足,發出「供不應求」的訊號。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大約130萬至140萬戶才是充足的供給量,直到今天為止,美國住宅供給部分仍然欲振乏力,難以擺離現況。

據我的推測,美國房市供給不足的情況,大概需要超過歷史平均水準兩年至三年以上,住宅市場供給量才能平衡。不過,這樣就認定往後美國房市會持續保持強勢似乎並不妥當,因為還有另一個因素與供給不足同樣重要。

34除了供給外,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不動產市場?

在不動產市場上,與供給一樣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率。一般而言,不動產市場在利率上升時呈現弱勢,而在利率下降時則呈現強勢。不動產市場會如此對利率條件敏感的原因在於,即便是對已開發國家人民而言,不動產同樣是非常昂貴的資產,因此通常是以房價的八至九成的貸款來購屋,韓國在前一段時期也有很多人以房價七成的貸款購屋。

與供給一樣重要的因素:利率

正因如此,一旦利率下降,不動產市場就會變得炙手可熱。下圖是美國房價與利率的關係。每當利率暴漲,不動產價格就會暴跌,同時不難發現景氣因而衰退的情形。最具代表性的時期是1979年至1981年,1980年代後期也曾發生類似事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時期是2000年代後期,此時美國不動產價格曾創下歷史性暴跌紀錄。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隨著美國聯準會相關人士的一字一句而一喜一悲,最直接的原因最終還是在不動產市場。在美國聯準會持續提高利率的情況下,不動產抵押貸款利率會就上升,進而抑制不動產市場,造成經濟前景堪慮。事實上,美國聯準會相關人士甚至認為與長短期利率的差異相比,不動產市場的統計才是更具說服力的景氣預測指標。因此,不動產市場如果只看供給與利率的大範圍指標,還是有所展望。

美國不動產抵押貸款利率與房價上漲率的關係。(圖/商周出版提供)
美國不動產抵押貸款利率與房價上漲率的關係。(圖/商周出版提供)

新冠肺炎衝擊後,美國不動產市場何去何從?

新冠肺炎事件之後,美國不動產市場會如何發展,這個問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有部分人士主張,實體經濟的衝擊可能會波及不動產市場,導致房市崩潰,至少要到2020年3 月中旬美國房市參與者才可能感到樂觀。

下圖是全美住宅建築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NAHB)每月發表的房屋市場指數(Housing Market Index, HMI)。美國房屋市場指數被視為評估自地產的最佳指標之一,從圖中可看到,直到3月為止,房屋市場指數已經超過50,被認為是參考點。

美國的房屋市場指數曲線。(圖/商周出版提供)
美國的房屋市場指數曲線。(圖/商周出版提供)

美國房屋市場指數呈現好兆頭的原因

美國的房市條件無畏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榮景持續到調查起點(2020 年3 月17 日為止),最大的原因是抵押貸款利率(不動產抵押貸款)暴跌。

美國聯準會推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再擴大,於是在2020 年3 月15 日將政策利率從基本的1.00% 至1.25%,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降到0.00% 至0.25%,大幅下降1 個百分點。同時宣布未來幾個月內,將購入至少5,000 億美元的美國公債,和至少2,000 億美元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美國聯準會的這項措施,使得政策利率降到零利率水準,在公債殖利率暴跌下,抵押貸款利率也跟著下跌。

因為當房屋抵押貸款的貸款利率下降時,不但新購屋者的利息負擔減少,還可降低一開始以高利率貸款的人用更低利率貸款,償還初次貸款的再融資(Refinancing)行為。

不動產價格當然不可能因為經濟活動萎縮與失業狀況而暴漲,不過在各種資產與經濟指標中,不動產市場受到的打擊應該是最輕的。

對於美國不動產市場悲觀論的反駁

對此抱持反對意見的專家不在少數。悲觀論者認為公司債市場的恐慌殃及不動產抵押貸款債券市場造成的利率暴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這個主張有一部分是事實,但是以三十年期的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當作基準點來看,利率水準從2019年10月15日的4.94%,下跌到2020年3月5日的3.29%,是難以忽視的狀況。

2020年3月初以來,公司債市場發生恐慌,抵押貸款利率歷經兩週內上升0.36% 是不容辯解的事實(2020年3月19日為3.65%)。但是相較於過去一年的跌幅,上升幅度相對來說不算太大。而且以美國聯準會大舉購入不動產抵押貸款債券和公司債,實施所謂「量化和質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 QQE)的決定來說,提高緩解抵押貸款利率上漲的可能性。

因此,儘管新冠肺炎造成嚴重的經濟打擊,美國不動產市場(與其他部分相比)相對穩定的可能性很高,尤其是房屋供給的低迷趨勢如果持續,我認為不無重啟拉鋸戰的可能。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曲線。(圖/商周出版提供)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曲線。(圖/商周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與投資策略》/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洪椿旭(홍춘욱)

韓國頂尖經濟學家,高麗大學經濟學碩士明知大學經營學博士。

從1993年12月進入韓國金融研究院開始,先後任職過KB國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國民年金基金運用總部投資運用組組長、KIWOOM證券研究中心投資戰略組組長等,目前是EAR Research的代表,也是崇實大學金融經濟系兼職教授。

《朝鮮日報》和fnguide於2016年評選為「最受信賴的分析家」,作為房地產、金融領域、國際經濟前景的專家,多年來一直是各種媒體的頭號採訪人物。著有《匯率的真相》。

透過部落格〈看待市場〉和讀者進行第一線交流。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與投資策略》/商周出版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與投資策略》/商周出版
決定不動產市場趨勢的是什麼? - 財經 - 中時新聞網 (chinatimes.com)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2月08日訊】在日本著名的快餐連鎖店吉野家,一份最普通的牛肉便當:1990年,賣400日元;2020年,賣350日元。

吉野家是日本最大的快餐連鎖品牌,就像美國麥當勞一樣。吉野家的牛肉便當,對許多日本工薪階層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午餐之一,也被很多日本人看作通貨膨脹的非正式指標。

但是,作為中國人的你,能想像出來麼?從1990年到現在,30年過去了,這份牛肉飯不僅沒漲價,反而降價了。

最近30年的日本經濟,絕對是人類信用貨幣史上最大的奇葩。因為連續30年,日本央行不斷降低利率和擴大印鈔,日元基礎貨幣數量,已經擴張至原來十多倍,但日本的日常消費品物價,卻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波瀾不驚,有時候甚至出現連續下跌……

從統計數據來看,如果以2015年的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0的話,1990年日本的CPI為92.5;而2020年10月份的CPI,則是101.8,30年加起來,僅僅上漲了10%。

過去的30年,除了日本之外,美國和歐洲也印了很多鈔票,而且它們的消費者物價也上漲不多,日本的狀況,似乎也沒什麼稀奇的。

區別在於資產的價格。從1990年到2020年,無論是美國股市還是歐洲股市,基本都漲了10倍以上,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大城市的房價,也普遍上漲了3倍左右……

正如前兩天中國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文章所說,如果將這些資產價格的上漲納入通脹,那麼就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麼歐美國家印了那麼多鈔票,基本消費品卻基本沒有上漲。然而,1990年時日本的資產價格,無論是大城市的房價還是股票價格,都是它們最近30年來的最高點。

從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名古屋)的房價指數來看,1975年如果是100的話,1990年在440左右,而2020年只有205左右。

從股市來看,1990年的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雖然經過了下跌,但依然在3萬點以上。現在的日經225指數,雖然經過了連續大漲,創出了1991年以來的最高價,但指數還是不到2.7萬點。

相比之下,我們來看一下日本央行自1990年以來驚人的印鈔情況。


日本央行自1990年以來驚人的印鈔情況一覽(作者博客)

從1990年初到現在,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從最初的45萬億日元起步,擴張到了現在的698萬億日元,足足印了超過650萬億日元的鈔票——這意味著,日元的基礎貨幣數量,擴張了15倍還多!

擴張了15倍的鈔票,日本卻既沒有出現日常消費品通脹,也沒有出現資產價格通脹,這就是當代世界經濟中最著名的——日本經濟通縮之謎!

這個問題,也一直非常非常地困擾我,直到最近,我才思考出來了一個大致的邏輯。

印鈔那麼多,日本為什麼沒有發生日常消費品通脹?

我總結了3條原因:

1)美國;

2)中國;

3)老齡化。

在當代信用貨幣體系之下,在全球化的世界裡,美元一直都是全球貨幣和商品定價的核心,無論是日元還是歐元、人民幣或其他信用貨幣,其消費者價格指數(官方意義上的通脹),所反映出的結果,本質上都是這些消費品美元價格的鏡像。

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誰能代替美元?文中提到,因為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只要美國糧食豐產,就可以壓低全球的糧食價格,使之始終處於低位。

從1990年到現在,在穩定的國際環境之下,在美國源源不斷的糧食生產之下,不管各國印了多少鈔票,以美元計價的世界糧食價格,卻整體保持穩定,基本上是0漲幅。這,正是1990年以來,各主要經濟體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都基本保持穩定的核心原因。

相比之下,因為對農業實施嚴格的貿易保護,所以日本的糧食價格,折算成美元價格,自1990年以來就一直遠高於世界水平。

1990年到現在,美元的糧食價格沒怎麼變,世界範圍內的肉類價格就也沒怎麼變,大米價格沒怎麼變,牛肉的價格沒怎麼變,吉野家的牛肉米飯便當,以美元計價其實本來就沒啥變化——雖然日本的糧食價格還是高於國際水平。

之所以還略有降價,是因為1990年的時候,日本的經濟泡沫還沒有完全破裂,人工費用還比較貴,現在也降下來了,所以便當的價格也略有下降。

除糧食之外,30年來,日本諸如衣服、玩具等其他的消費品價格變動也不多,這就與中國有關了——因為,這些產品要麼是原材料來自中國,要麼就是中國生產的。

在1990年之前,中國已經建立起工業大生產體系,到了199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關於紡織品、玩具之類的低端製造業,由歐美日韓港臺擴散至中國,中國特有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基礎設施便利優勢、產業鏈優勢很快就發揮出來,而且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成熟,成本甚至還開始不斷的下降。

中國所生產的基礎消費品或經粗加工的原材料,價格都非常低廉,順利行銷全世界,而美國、歐洲和日本,恰恰就是我們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正是無數便宜的紡織品、衣服、玩具、鞋襪乃至電子產品等,壓低了歐、美、日的消費者在衣服、娛樂等方面的支出,進而讓它們的CPI,維持了30年的低位。

普通人的日常消費中,無非就包含衣食住行娛樂等方面的要素嘛!

另外,日本社會一直保持穩定,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在過去的30年,也基本圍繞著100上下波動,這,可不就把日本的CPI給死死摁在了地上?

接下來要解釋的是:為什麼日本央行印了那麼多錢,人們也沒有大肆購買和進口消費品,拉升物價呢?

這個,就與東亞長期以來的節儉文化以及日本的老齡化有關了。

東亞的儒家文化,一直以來都十分強調節儉,整個社會主流文化,對於各種浪費一直深惡而痛絕,在具體的吃、穿、用中,基本上能做到滿足需求即可。特別是1940-1960年代出生的那些日本人,經歷過艱苦生活,經歷過泡沫經濟,隨著年齡的慢慢老去,他們有更多的儲蓄傾向而不是消費傾向,這讓整個日本的消費經濟,幾十年來始終處於不溫不火的地步,這也當然會反映在消費者支出價格上。

另外要說的是,1940-1960年出生的人,也從1980-1990年泡沫經濟中受益最大,更是如今的日本掌握財富最多的人群,這部分人的消費傾向,主導著1990年迄今的日本社會,他們不努力消費,其他年齡段的人想消費也沒有那麼多錢……

這也是日本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喪」的原因。

進一步的,印鈔那麼多,日本為什麼沒有發生資產價格通脹?

 

我也總結了2條原因:

1)海外市場;

2)私人部門貸款。

1990年的日本股市,正在經歷泡沫破裂的時刻,股市從1989年的3.9萬點開始大跌——問題在於,即便是股市大跌,日本的股市依然貴得離譜。

如果按照指數市盈率來計算,中國股市崛起之前,日本的股票,一直都是全世界最貴的,即便經過大跌之後,日經225指數的市盈率仍然高達50-60倍,這意味著,如果那個時候你買入日本的公司股票,其投資差不多要50-60年才能回本……

可是,就在同一個時候,日本人扭個頭看一下,周邊的中國和東南亞,哎呀,遍地都是熱土,隨便找個地方去投資一下,年回報率都在30%以上,再加上日元當時幣值堅挺,那——我幹嘛要買日本的股票?不僅不買,而且我還要賣掉日本的股票去投資海外呢!

日本人早在70年代就開始投資海外,但真正大規模地投資海外,恰恰是從1990年開始的,為了疏導國內過剩的產能,另外為避免和美國產生更多貿易摩擦,日本政府也積極幫助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於是日本的海外投資逐年快速增長。

從結果上來看,從1990年起,日本的海外資產規模開始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規模越來越龐大。根據2020年5月末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文件,截止2019年底,日本對外淨資產達到了364兆5250億日元(相當於3.5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GDP的70%,連續29年,維持其世界對外最大債權國的地位。

海外投資的收益這麼好,我幹嘛還要去買國內虛高的資產呢?——這就是日本股市過去30年基本不漲的原因。

房價的原理與此類似。因為允許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而且日本的貧富差距一直都很小,1990年日本大城市的房價漲至頂點時,日本的住房自有率已經相當高。以前日本人買房子,是衝著地價和房價可以不斷上漲的循環去的,當這個循環被打破之後,日本人回過頭來就開始計算持有日本房產的成本和收益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原來,日本房產的持有成本,基本與房子出租的租金收益相等,而日本政府還規定,每10年必須對房子進行一次大修,這都是房東的持有成本,再加上泡沫經濟破裂之後,普通日本人的收入水平大幅下降,誰特麼還傻乎乎地去買房子?更何況,日本的城市住房,又不與戶籍、上學資格什麼的掛鉤,實在要住的話,租房子不就行了麼?!

於是,日本的房價就一路下跌到了今天。

接下來要解釋的,是為什麼日本央行印了辣麼多錢,人們也不主動衝進股市和房市?這個問題不難解釋。

投資首先是要講回報的好不好,泡沫經濟把日本的資產價格推到了無比極端的水平,投資收益率要麼是負值,要麼低得可憐,我幹嘛要去買?

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一個國際化國家,外匯自由兌換,他們很容易把日元兌換成其他貨幣,比如美元、歐元,可以在國際範圍內隨意地尋找更高投資效益的機會。所以,除了養老基金之外的資金,日本人比較了一大圈,投資日本股票或者房地產,簡直是收益最低的行為,我幹嘛要去投資?

但,我更想說的是——雖然看起來日本央行狂印了650萬億日元的鈔票,但這些錢,基本全部都在政府、央行以及大型金融機構之間倒手,根本沒有到達普通日本國民的手中。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2020年以來,疫情爆發對經濟影響深遠,日本政府也和美國政府一樣,要給日本國民發錢,途徑嘛,當然是發行國債,然後由央行購買。

但是,和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不一樣,川普是一邊減稅,一邊發錢,這等於是企業以及老百姓手裡的錢雙倍變多。日本政府確實也發了錢,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這兩年不斷提高消費稅,國內企業稅率也頗高,這是啥意思呢?看著給你多發了錢,但我同時又提高了稅收——錢也只是在國民手裡過了一下,就又回到了政府和金融機構那裡,有時候代扣代繳什麼的,錢根本就沒到企業和民眾手裡……

企業和家庭部門手裡的錢,根本就沒有變多,當然無法對股市或者房地產產生什麼正面影響,甚至也無法對普通的消費品價格產生正面影響。

我這話,當然不是空口無憑——企業和民眾手裡有多少錢,這個西方各國是有統計數據的,這就是「私人部門貸款」總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就被統稱為私人部門,而它們歷史以來的貸款總額,其實就是留存在企業和老百姓賬戶上的錢。

我查看了日本1990年到現在的私人部門貸款總額數據,結果見下圖。

1990年的時候,在日本央行印鈔量只有45萬億日元的時候,留在日本企業和老百姓手裡的錢,大約是500萬億日元;到了2020的時候,日本央行的印鈔量接近700萬億日元,經過2013年以來的「高速增長」,目前留在日本企業和老百姓手裡的錢,終於再次接近500萬億日元。企業和老百姓手裡的錢根本就沒有增加,買什麼股票和房子啊!

——所以,日本的股市和房價只能一直在地上趴窩了!

注意,我這裡不是責怪日本政府收稅。日本政府通過收稅來彌補財政赤字,在我個人看來,這恰恰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關鍵問題在於:

1)在1990年及以前,就整體而言,日本人對於未來非常樂觀,居民樂於借貸消費,企業樂於借貸投資,金融機構樂於房貸,當時的錢,在央行、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以及居民部門之間的流通非常快,所以,45萬億日元的央行資產負債表,就能撐得起企業和居民手中拿著500萬億日元的錢。

2)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再加上老齡化的影響,日本人對於未來沒那麼樂觀,居民和企業都不願意大規模借貸,央行新印出來的650萬億日元,基本都在央行、政府、金融機構之間倒來倒去(金融機構之間主要用來支付相互之間的債務和利息),根本就沒到居民和企業的賬戶上。

於是,日本就只有陷入「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了。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

日本印鈔650萬億:物價為什麼不漲? | 房價 | 通脹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ntdtv.com)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2-08 12:41經濟日報 徐谷楨

丹麥數年來高居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前十名,今年更晉升全球第二,有學者在「經濟倫理論壇」中指出,丹麥儘管在金融表現與居住正義兩方面不佳,經濟成長仍高,來自丹麥政府長期投資國民個人能力教育,而且給予企業營運彈性,帶動經濟成長。同為天然資源匱乏的台灣,或可作為經濟政策制訂的參考。

永光化學創辦人陳定川(右)與大學教授羅至美,提到丹麥政府的經濟思維及政策,帶來高...
永光化學創辦人陳定川(右)與大學教授羅至美,提到丹麥政府的經濟思維及政策,帶來高競爭力,也維持了社會穩定。 徐谷楨/攝影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羅至美發表論文,她研究丹麥的經濟政策,發現丹麥政府對國民的個人能力教育,從2歲開始支持到65歲,因此國民就業能力跟得上變動的時代需求,自我實現的機會與價值最大化,此外,也給企業的超大營運彈性,稅率22%低於OECD各國而且聘僱員工與否的自由度高,讓企業發展最大化。

丹麥的稅率不低,但政府清廉度夠又能展現效能,因此個人與企業繳稅意願高,不像有些高稅率的國家人民普遍逃稅。某丹麥富人透露自己繳付高達55%個人稅的原因是:「我看得到我繳的稅用在哪裡。」他把自己的子女都送到公立小學就讀,因為公立小學教育辦得非常好。

永光化學創辦人陳定川是淡江大學傑出校友,特別出席由永光化學與淡江大學國企系合作舉辦的「經濟倫理論壇」。他表示,經濟不公與財富不均,易引起社會不安,導致資本主義的危機。

陳定川指出,很高興看到也是淡大校友的羅至美教授的研究結果,原來丹麥採行「內聚性資本主義」,透過教育與技術、基礎服務與建設、就業與勞工報酬、財政轉移等七大政策,兼顧經濟成長與經濟公平性,維持社會穩定,國富民強,可作為我政府官員的施政參考。

永光化學與淡江大學國企系每年舉辦論壇,關注經濟倫理,今年邁入第11屆。 徐谷楨/...
永光化學與淡江大學國企系每年舉辦論壇,關注經濟倫理,今年邁入第11屆。 徐谷楨/攝影
學者研究:丹麥7大政策 兼顧經濟成長與公平 | 熱門亮點 | 商情 | 經濟日報 (udn.com)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馬古利斯(Matthew Margulies)指出,中國市場對美企來說至關重要。(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儘管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馬古利斯(Matthew Margulies)近日受訪仍指出,中國市場對美企來說至關重要,是美企能否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關鍵。

馬古利斯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表示,儘管美中存在國家及政治層面上的競爭,在中美企仍與中國供應商、銷售商及客戶保持著長期密切的的合夥關係,「我們正在找尋能讓生意互相維持的方法。」

馬古利斯預計,中國未來10年將貢獻全球30%的GDP,這是美企在中國立足的1項關鍵,他說:「若有1家公司沒進入中國市場,就稱不上是1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馬古利斯表示,根據他們最新1次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美企都沒有減少在中國的投資,也沒有轉移供應鏈,仍有87%的美企表示要留在中國。

據報導,截至2019年,美國在中國共有71914家外資企業,數量為所有國家及地區在中國投資第3高,光2019年,美國投資者就在中國新設立1733家外資企業。

馬古利斯表示,就企業角度來看,美企與中國競爭對手及顧客有許多共識,像是在公共衛生領域,特別是這在這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肆虐的時刻。

馬古利斯指出,疫情為個人防護裝備創造機遇及新市場,包括對應用新技術的醫療保健交付模式,美企與中企能夠在這些領域相得益彰,總結來說,他相信美中可以同時成為夥伴及競爭對手。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4826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內閣府週二 (8 日) 公布 2020 年第三季 GDP 的修正數據,去除物價變動的實質 GDP 折合年率成長 22.9%,較原先公布的初值上修,出現 1968 年第四季以來的最大成長幅度。

第三季 GDP 較前一季增加 5.3%,換算年率則成長 22.9%,而內閣府原先公布初值為季增 5.0%、年率 21.4%。

由於基準修正的緣故,從 2020 年第三季的修正值開始,往年的參考基準從原本的 2011 年更改為 2015 年。這也反映在法人企業統計等最新的統計數據上。

最貼近實際生活感受的名目 GDP 報季增 5.5%(初值報季增 5.2%)、換算年率攀升 23.9%  (初值年增 22.7% )。

從實質 GDP 的需求項目來看,個人消費季增 5.1%(初值報季增 4.7%)、住宅投資季減 5.8%(初值報季減 7.9%)、設備投資報季減 2.4%(初值報季減 3.4%)、公共投資報季增 0.5%(初值報季增 0.4%)。民間庫存的貢獻度 - 0.2%(初值報 - 0.2%)。

另外在對於實質 GDP 增減的貢獻度來看,內需報 2.6%(初值為 2.1%)、出口扣除進口後的外需報 2.7%(初值為 2.9%)。

顯示綜合物價動向的 GDP 平減指數年增 1.2%(初值為 1.1%)。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48481?exp=a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20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面對中共病毒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匯豐銀行(HSBC)推出了0.99%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加拿大有史以來第一次遇到如此低的房貸利率

據CBC報導,匯豐在上週五宣布的此項促銷活動,僅向高借款比率、有保險的抵押貸款提供,也就是說,僅適用於首付付款比例低於20%的買家,他們必須購買抵押貸款保險,以保護貸方。

促銷的是一項為期5年、封閉式、浮動利率的房貸。具體的利率會隨市場浮動。

比較房貸利率的網站Ratehub.ca的聯合創始人、抵押貸款機構CanWise Financial的總裁萊爾德(James Laird)說,該銀行瞄準的購房者群體,目前僅佔潛在購房者的10%,但此利率確實引人注目。「他們想要在特定的市場有所作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出價。」

對於抵押貸款業務來說,12月通常不是繁忙的時候,因為較冷的天氣使買家處於冬眠狀態,直到春季才會恢復。但是,今年的病毒大流行,似乎已將房市通常的季節性模式打亂了,正常的春季熱潮被推遲到了夏季,並且仍保持強勁,直至秋季。
房貸經紀行Mortgages of Canada的首席執行官布魯克斯(Samantha Brookes)表示,匯豐銀行的舉動旨在盡可能擴大業務,使其保持增長。

實際上,在病毒大流行期間,借貸成本已下跌,因為加拿大央行在春季已將其利率下調至接近零,而在10月的最後一次利率政策更新中,央行史無前例地告訴市場,他們計劃將目前的低利率保持到2023年。

匯豐這次提供的0.99%利率是浮動的,即與銀行的最優惠利率掛鉤,隨市場變化。

不過,目前市場的房貸固定利率,也已降至1.5%左右,因為影響該利率的債券收益率,也正處於歷史最低位。

經濟低迷所致

CIBC銀行的經濟學家申菲爾德(Avery Shenfeld)表示,儘管借款人可能對房貸利率從一個歷史低位降至另一個歷史低位的前景表示歡迎,但需要記住的是,這是整體經濟疲弱的表現。

「這表明經濟仍處於低迷狀態,我們需要如此低的利率。」 他說,更好的情況應該是,整個經濟體,包括旅遊、接待、餐館和出口等方面都表現良好,這樣就可以少依賴加拿大人通過增加債務、多買房子去推動經濟了。

申菲爾德表示,儘管他擔心整體經濟的健康狀況,但抵押貸款利率不斷下跌並沒有內在的危險,因為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有良好的監管,對房屋保險有要求,也有資本充足的貸方。

他說,行業有房貸的壓力測試,以確保借款人有能力還款。為了有資格獲得房貸,即使利率是創紀錄的低,銀行也必須確保買家有能力按照央行的利率(目前為4.79%)還貸款。所以,就算未來利率提高,也是安全的。

萊爾德表示,浮動利率已經是如此的低,很難想像它還會更低。如果病毒疫苗像所說的那樣在2021年初會有的話,他估計房貸利率會開始以超過任何人預期的速度增長。

責任編輯:岳怡

加拿大匯豐銀行推出創紀錄低房貸利率 |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英國12月31日脫歐,剩不到1個月時間。(示意圖,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距離英國12月31日脫歐,剩不到1個月時間,雙方仍就捕魚權、國家補貼,以及如何解決未來爭議等問題,還未達成協議。英國與歐盟代表昨(6)日重新進行貿易協議談判,並致力在當地時間週一(7日)晚上達成協議,而這被視為可能是英國及歐盟在2021年底前,達成協議的最後機會。

綜合媒體報導,英歐因捕魚權、國家補貼和未來爭端解決等議題仍存重大分歧,雙方談判一度在本月4日暫停,但經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通話後同意重啟磋商,英、歐代表於昨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重啟談判,預計為期2天。

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英、歐代表團致力在當地時間週一晚上達成貿易協議,並透露一直以來阻礙協議的英國水域捕漁權問題,將有望達成政治妥協,若捕魚權談成,只餘下公平競爭與執法這2項障礙。

愛爾蘭總理Micheal Martin昨日受訪時指出,上述談判已處於關鍵時刻,估計達成貿易協議可能性是一半,不宜過於樂觀。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73486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普遍不認為美元指數明年可以反彈。(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熱錢湧入股市等風險性資產,導致美元指數今年滑落幅度約6%,目前收在90.8,是2018年4月以來的最低數字,而且隨著疫苗等對市場有利的消息,以及美國當前的貨幣政策,讓專家認為,明年要看到美元反彈的機會不高,表現可能會持續疲弱不振。

《CNBC》報導分析,專家普遍不看好美元明年匯價的關係,包含疫苗捷報,拜登勝選有望推動巨額紓困案,聯準會矢言持續推動前所未有的超寬鬆政策,讓市場預期明年美國的通膨前景,而這樣的前景,正是美元的下行壓力。ING首席經濟學家布茲斯基(Carsten Brzeski)便預測,美元明年還會再貶值約5%至10%。

諮詢商Capital Economics市場經濟學家葛特曼(Jonas Goltermann)則表示,美元持續走貶,股市持續火熱的趨勢從現在開始,可能將會趨緩,但是這樣「美元低盪、股市高攀」的相互關係趨勢,可能會「牢牢」持續。

葛特曼指出,上個月股市與美元指數走勢的相互關係,其相關度是2009年金融風暴以來最高,當聯準會的寬鬆,與全球經濟復甦並行的時候,因此這樣的關係便會牢牢持續。2009年金融風暴後,直到2014年中之前,美元指數都很少突破85的位置。

葛特曼指出,這樣的關係要出現變化,得是類似2013年的事件重演,也就是聯準會釋出可能將叫停寬鬆政策的訊息,推動國債市場波動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不過葛特曼預期,全球貨幣政策及國債殖利率在未來至少幾年內不會出現變化,將持續保持當前狀態不變。

美元2021年展望 專家普遍看衰 - 自由財經 (ltn.com.t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彭博報導,美國十一月令人失望的就業報告可能促使聯準會(Fed)推出更多措施,以支撐經濟。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四日也指出,嚴峻的就業數據顯示經濟復甦停滯,他敦促國會立即通過疫情紓困法案,並在明年一月追加數千億美元的救助計畫。

美國勞工部指出,十一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二十四.五萬人,遠低於預期的四十六.九萬人,創五月就業復甦以來最小增幅,顯示疫情再起衝擊勞工,抑制更廣泛的經濟復甦。美國三、四月流失二二二○萬份工作,目前僅恢復一二四○萬份。

Fed可能延長購債期限

分析師認為,此局勢可能促使Fed在十五日舉行的政策會議上,對購債計畫做出改變。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洛里認為,Fed可能延長購債平均期限。目前Fed購債規模為每月一二○○億美元。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行長伊凡斯、明尼亞波利斯行長卡西卡利皆呼籲國會,推出新一輪財政措施。一項規模九○八○億美元紓困計畫已獲跨黨派支持,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四日表示,國會「有動能」達成協議。

拜登指出,若新紓困案包含對每個家庭提供一二○○美元支票(三.四萬台幣)會更好,「就我了解,或許這還在交涉中,此目的是為確保人們不會被趕出公寓、失去房子,能夠有失業保險繼續支撐家庭。」

美股指數四日創高點,分析師認為,就業成長的壞消息升高投資人對新紓困案短期內推出的預期。道瓊指數漲○.八三%、收三萬二一八點,標普五百漲○.八八%,五十檔成份股觸及五十二週新高。那斯達克漲○.七%,二二二檔成份股觸及新高。

救經濟 拜登促國會速通過紓困案 - 自由財經 (ltn.com.t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