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於打不打房,表示銀行房貸控管尚稱良好,加上目前還在防疫當中,紓困、振興還在實施當中,「不認為現在是一個適當的時機」。 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游資多加上低利率,熱錢往不動產暴衝,帶動房市加溫也推升房價,引起各方關注,而打不打房成為政府、業者、國民熱議話題,正處激情的國內房市,要如何降溫成為難題,《蘋果新聞網》盤點10年來各項打房措施,房市專家認為,稅制改革的影響既深遠且有效,才能喝止投資客炒作,但學者認為,房市過熱,而目前最快的方式還是得靠選擇性信用管制先下藥。

房市高漲讓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直言,「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等到供需失序、房價狂飆,真的就來不及了。」另外,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也痛批,「選擇性信用管制最快最有效」。

學者們罵聲一片也反應了民眾心理,找房找了3年的袁先生(38歲)抱怨:「存錢速度遠遠比不上房價飆漲的速度!」他更大力支持「賣房要課重稅」,他說「我們受薪階級,買一間房就是一輩子的事,也沒想過要轉手獲利,這才是真正的自住客。」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認為,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於房市的影響,仍不及2011的奢侈稅與2016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實施;兩者是針對投機性短期炒房制訂,特別是後者基於國內房屋交易的稅率計算基準偏低,實價課稅需直接以獲利所得課徵,且鎖定六年內不得買賣否則最高課徵45%的稅,在宣布實施的前一年(2015)即已造成房市買氣冷凍,2016實施後,當年房屋移轉量能僅24.5萬棟,創下史上新低。

有禾布可行銷公司副總經理黃亭凱則指出,2010年中央行推出第一波信用管制,一直到2016年初一共三波,不過,這三波的房市信用管制在交易稅率計算基準過低下,影響效果有限,觀察房市價量在2010到2014仍呈現走升;幸運的是,因為當時在信用管制下,意外沒有讓台灣房市隨著金融風暴走向泡沫,黃亭凱認為信用管制下仍有微幅抑制房市的功能。

不過陳炳辰分析,近年在房市適應了房地合一稅與房價透明化後,移轉棟數也逐步回溫;今年則在疫情影響下,全球量化寬鬆,央行也大幅壓低利率,市場游資過多,找不到穩定投資標的的資金都轉向不動產,加上銀行的優惠房貸方案助攻,房市再起熱潮。

有著買房夢的汪小姐(42歲),月薪約5萬,工做10幾年終於存到150萬頭期款,豈料上周末她去預售屋現場與賞新成屋後,她仍不敢下手,汪小姐大嘆「人生好難,買房更難!一直聽到預售案熱銷,房子到底被誰買走了?就算低利時代適合買房,但每一間的總價評估下來,還是令人咋舌。」,絕望的她,打算持續維持租屋狀態,更偏激的表示「我期待房市泡沫化!」。(陳筱惠/台中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1027/GSDBQCBGZVA4VAFVDO3DN6QLY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