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際焦點 (12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11-24 06:39

OECD指出,美中貿易戰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及氣候變遷問題,可能才是全球經濟的深層問題;圖為近期泡在水裡的威尼斯。(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所謂「景氣循環」,指的是經濟從擴張到衰退的循環過程,然而最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佈的經濟政策展望中指出,氣候變遷及美中貿易戰背後反應的結構性問題,將是困擾全球經濟的2大因素,如果政府在政策上沒有「革命性」的改革的話,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會是「數十年」的大問題。

《彭博》報導,近期經濟疲弱的因素包含美中關係緊張、投資及貿易趨緩,由於美中貿易協議有望,以及各國央行出台低利率政策因應,明年經濟普遍看漲,然而OECD示警,這些都只有「短期」效果,無法解決全球經濟既有的結構性深層問題,

OECD指出,貿易戰真正值得嚴肅關心的地方,在於即使有了貿易協議,關稅就此消失也不能解決的不確定性,貿易投資面臨的深層挑戰,只能靠更新全球秩序,徹底消弭可能對貿易不利的因素才能解決。

除此以外,從澳洲的大火到義大利威尼斯淹水,都反映了氣候對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這種紛擾也包含部份激進環保人士反對搭飛機而喊出的飛行羞恥(Flight Shaming)的口號,OECD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補充,政府對課徵碳稅的舉棋不定也讓商業投資卻步,影響經濟成長及就業。

OECD估計,今年及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都是2.9%,到了2021年可增加到3%,但如果沒有結構性的大改革,長遠來看經濟恐難以樂觀。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8747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SD/JPY
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法案,令中國與美國關係再度緊張,可能使貿易談判更加複雜,影響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度,並據貿易專家及接近白宮的消息人士指出,因北京方面向美方施壓,要求取消更多加徵的關稅,而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亦向中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兩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能拖到明年才能敲定,週四衝擊亞洲股市下跌,其中日本日經指數下跌 0.5% 創三周新低,中國滬綜指亦連續第二日收跌,而且路透調查顯示,市場對於中國與美國將很快達成初步貿易協議的期望減退,削弱風險胃納,導致在岸人民幣跌至三周低位,投資者對多數亞洲新興貨幣的信心亦在過去兩周惡化,增添對日圓的避險買盤,打壓美元日圓至低點 108.27。

隨著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中、美雙方經濟貿易團隊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及彭博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對與美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持謹慎樂觀看法,並據數據顯示美國當周初請失業救濟金人數持平在五個月高位 22.7 萬人及全美不動產協會 (NAR) 公布美國 10 月成屋銷售增長 1.9% 至季節性調整後年率為 546 萬戶遜於預期,但美國 10 月領先指標跌 0.1% 符合預估值及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製造業指數升至 10.4 遠較預期佳,而且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已邀請美國高級貿易談判代表在下周於北京進行新一輪面對面會談,雙方力爭至少達成階段性協議,提振美元日圓至 108.69 高點。預估今日美元日圓阻力於 108.60-80,支撐於 108.00 附近。

◆EUR/USD
圍繞美國與中國貿易爭端可能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擔憂給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推動澳洲公債收益率下滑至五周低位,昨日打擊澳幣紐元走低,拖累其他風險貨幣,但中國副總理劉鶴稱對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持謹慎樂觀看法,而且歐盟執委會公布歐元區 11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升 0.4 點至負 7.2 優於預期,推動歐元美元觸及 1.1096 高點。

據歐洲央行 (ECB) 發布 10 月政策會議紀錄顯示,ECB 決策者在會議上捨棄分歧,同意讓一個月前出台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畫有更多時間,將其影響逐步傳導至實體經濟中,並受累於美國與中國貿易磋商憂喜參半的消息及歐洲股市連續第四日下跌,降低了風險偏好,打擊歐元美元回落至 1.1050 低點。預估今日歐元美元支撐於 1.1040-60,阻力於 1.1120-40。

◆GBP/USD
週四據英國國家統計局 (ONS) 公布調查顯示,10 月扣除國有銀行的公共部門淨借款較上年同期增長四分一達 112.06 億英鎊,創五年來同月最高,表明英國保守黨和工黨在兌現大幅增加支出的選舉承諾前政府債務已上升,拖累英鎊美元受限於 1.2969 高點。隨著英國反對黨工黨領袖柯爾賓公布競選宣言,提出徹底改革英國的激進計畫,包括提高公共部門薪資、企業負稅和全面國有化基礎設施等,但選舉的不確定性引發投資者對英鎊的獲利了結,推低英鎊美元匯價至 1.2891 低點。預估今日英鎊美元支撐於 1.2890-1.2910,阻力於 1.2960-80。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銀行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1517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30任日本央行總裁,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特聘教授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於10月30日應邀來台參加由源鉑資本、深數宏觀與風傳媒共同主辦,富邦金控與台新金控領銜贊助的「全球挑戰下的中央銀行」閉門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
白川表示,已開發國家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所實施的持續貨幣寬鬆政策,已經讓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的空間愈來愈有限,最早掉入「流動性陷阱」的日本,學界也不乏要求央行「印鈔票,救通縮」的主張,然而白川認為,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目前面臨嚴峻的結構性問題,關鍵在於如何解決「高齡化」社會的「人均生產力」成長力道不足。主事者若仍將通縮視為最重要的挑戰,恐將錯失解決問題的先機。

20191121-第30任日本央行總裁,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特聘教授白川方明。(取自US Government@wikipedia/Public Domain)
第30任日本央行總裁,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特聘教授白川方明。(取自US Government@wikipedia/Public Domain)

白川在2008年至2013年期間,擔任日本央行總裁,這段時間剛好也是全球經濟最動盪時期,白川卸任5年後,方於2018年出版了新書《中央銀行──央行總裁經歷的39年》,完整回顧其在日本央行任職期間處理的各種金融體系問題與對宏觀經濟趨勢的觀察思考,可說是一部從實務及決策者觀點,總結日本90年代後貨幣政策與經濟結構問題集大成的著作。

白川表示,日本從90年代中期開始,短期利率趨近於零的現象已經存在。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已開發國家的央行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已讓這些國家的經濟步上了日本後塵──外界市場觀察家將此情況稱為「日本症(Japanification)」。以歐元區為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短期利率和日本一樣出現零甚至負數,儘管全球平均通貨膨脹率並未失控。
已開發國家中的學者與主事者往往宣稱會記取教訓,避免染上日本症,但過去10年,許多已開發國家採取同樣的量化寬鬆政策,而且仍在持續當中,如今,日本政府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到負0.2%水準,歐洲央行公債也有同樣現象,認為已開發國家經濟體將持續困在超低利率的市場預期,未見改變。「我們已困在零利率環境中。」白川指出。

20191121-日本、東京、澀谷、街頭、行人。示意圖。(取自meguraw645@pixabay)
白川指出,「我們已困在零利率環境中。」示意圖。(取自meguraw645@pixabay)

為何日本症擴散到西方經濟?事實上,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015年出版著作『Courage to Act』,他早在2000年就曾發表評論,分析日本貨幣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是自我引發的系統癱瘓(a case of self-induced paralysis)。外界在分析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任內的貨幣政策,都認為葛林斯潘在網路股泡沫爆破後,將「通縮」視為經濟主要威脅,儘管外界認為「通縮」威脅,過度被放大,但葛林斯潘始終以日本央行「零利率」陷阱為戒。歐洲央行方面,過去也強調會記取日本教訓,然而,歐美央行在實際運作上,卻仍重蹈日本覆轍。

白川指出,央行擔當流動性最終供應者的角色,有其必要,美聯儲發動第一次量化寬鬆以避免金融系統崩潰也是有效對策。但如果將第一次量化寬鬆(QE1),與後續的QE2、QE3相比,後續的經濟刺激效果就不如預期,若比較歐美日等經濟體在各自景氣循環頂點之後的GDP走勢,1990年代的日本與2007年以後的歐美並無明顯差別。
另外,以美國為例,在實施第一次量化寬鬆政策後,美國失業率開始觸頂下滑,但QE2、QE3實施後,美國失業率雖然維持持續下滑的走勢,但從失業率走勢線圖分析,QE2、QE3的實施與否,並沒有造成明顯的改變。

20191121-日本、日幣、日圓、日元。示意圖。(取自Maccabee@pixabay)
長期的貨幣寬鬆政策能否帶動全球經濟持續成長?示意圖。(取自Maccabee@pixabay)

長期的貨幣寬鬆政策能否帶動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對此抱持懷疑態度的白川在演講中總結,「什麼是日本病?就是日本及各國學者很不幸地,誤將解決通縮現象,視為當今經濟最大挑戰,並未處理結構性低利率環境的根本成因,也就是人口高齡化後,人均生產力成長下滑的結構性問題。」

白川表示,對持續的量化寬鬆效果抱持懷疑態度的聲音並不孤單,就連前美國前財長桑默斯都認為,以目前歐美已開發國家,已經連續10年低於通膨區間,市場甚至預期低利率環境將再維持30年,「各國央行單靠訂定通膨目標區間、公開市場喊話,甚至藉由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操作,已經不足以因應目前經濟挑戰。」不應該再把「央行總是有能耐透過貨幣政策設定通脹率」的迷思視作公理。

「為何量化寬鬆對總體經濟效果有限?」白川解釋,長期的低利率環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導致金融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其結果只是導致人民將「明日的需求,用在今天」,但未來需求總有枯竭的一天。另一方面,量化寬鬆雖然可以貶值貨幣刺激出口,讓經濟快速復甦,但其他國家若採取相同策略,效果也會相互抵消。不此之圖,則是忍受經濟長期結構性低成長。

20191121-第30任日本央行總裁、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特聘教授白川方明(前左一)出席2012年10月11日於日本東京舉辦的G7財務大臣・中央銀行總裁會議。(取自State Department photo by William Ng@wikipedia)
第30任日本央行總裁、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特聘教授白川方明(前左一)出席2012年10月11日於日本東京舉辦的G7財務大臣・中央銀行總裁會議。(資料照,取自State Department photo by William Ng@wikipedia)

日本自90年代經濟成長率減緩,外界都以「失落的10年」形容日本,「但日本經濟真的是已開發國家中最糟的嗎?」白川質疑。如果考慮日本社會從90年代開始,就步入高齡化社會,以工作人口人均GDP表現來看,日本經濟過去20年的表現,其實比美國以及其他G7國家要高。(相關報導:呂紹煒專欄:預防性降息?被政治與市場綁架的央行更多文章

白川強調,他今年已70歲,日本社會去年新生兒人數,已經掉到只有90萬人,「工作人口的減少才是經濟最大的挑戰,」白川表示,很多人指責日本央行無法透過更積極的貨幣政策,扭轉通縮問題,但是日本通縮現象背後,有更重要的結構性問題有待解決,「即使日本央行將通膨提升至2%,仍然無法改變日本經濟基本面,包括工作人口減少等問題,日本經濟最大挑戰是永續性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提高生產力。」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22 05:30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圖中)。(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全球貿易市場不確定性仍高,資誠(PwC)報告指出,多數亞太企業領袖認為,明年的挑戰將更嚴峻。資誠所長周建宏表示,企業開始重新考慮新的跨國布局策略,並更加關注新貿易規則帶來的新風險;不確定的貿易環境,削弱了美國和中國的相對吸引力;相對地,越南和澳洲等國則從中獲益。

資誠發表「2019 APEC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指出,亞太企業領袖在2019年進行跨境商業活動時,遇到的障礙比預期更多,且都認為在明年也會遭遇類似阻礙,最主要是受到美中糾紛仍未解決,企業主普遍認為,明年挑戰將更嚴峻。

報告顯示,分別有25%、26%企業主認為,僱用外國勞工、進行跨境服務的挑戰將增加;24%則認為,數據的跨境流動(moving data)將在明年面臨更大挑戰。

另外,有44%企業主明確表示,降低關稅、或直接解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將對企業發展能力影響最大,顯示不少企業主都期待貿易戰儘早結束。不過,儘管對貿易戰緊張局勢感到憂心,企業主仍對自身企業前景感到樂觀,有34%對未來1年營收成長非常有信心,與2018年的35%幾乎持平。

越南最熱門投資經濟體

以地區來看,今年熱門投資經濟體,再度由越南(44%)蟬聯冠軍,其次依序為澳洲(39%)、新加坡(38%)、泰國(36%)、印尼(36%)、中國(36%)、日本(34%)、美國(33%)、香港(31%)、加拿大(2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本調查自2015年以來,美中兩國首次未進入前3名。

報告也提到,有23%企業主認為很難找到所需人才,因此不少企業主將增加投資,提升員工技能,其中,有86%企業主表示,明年將投入更多預算提升人才數位技能;有逾7成的企業主呼籲,加強對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的道德使用和數據隱私的監管,以強化社會信任。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3387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22 05:30

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及聯準會主席鮑爾。(路透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Fed)公布10月會議紀錄顯示,決策人士正在擬定貨幣政策劇本,為下一次的經濟衰退做準備,他們似乎會避開其他央行試圖採取的爭議手段,包括川普總統再三要求的實施負利率。

聯準會正在擬定貨幣政策劇本,對於川普再三要求的實施負利率,決策人士抱持高度疑慮的態度。(路透檔案照)

川普多次要求Fed將利率降至零以下,聲稱歐洲等地區實施負利率給與他們競爭優勢。但Fed會議紀錄表明,在美國經濟仍在成長之際,Fed不僅無意實施負利率,就算經濟處於衰退期,Fed對實施負利率也感到高度疑慮。

會議紀錄顯示,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17名委員都認為,負利率在美國似乎不是具吸引力的貨幣政策工具。

決策人士也無意購債

決策人士也對購買債券來拉抬長天期利率興趣缺缺。一些決策人士聲稱,這麼做的話可能被視為干預美國財政部對國債的管理;有些決策人士則擔憂,這麼做可能會膨脹Fed的資產負債表。

Cornerstone Macro經濟學家佩里(Roberto Perli)表示:「會議紀錄給外界強烈的印象,Fed將會謹守經濟大蕭條時的劇本,即使很多決策人士坦承,這些工具的力量將小於從前。」

多數決策人士認為,Fed可能需要做些改變,確保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對抗下一次衰退。

根據會議紀錄,決策人士表示,在面對全球持續性困難,美國經濟已證明具有彈性,但目前全球風險仍在升高,包括川普發動的貿易戰。

但決策人士也認為,近期內進一步降息並無必要,除非未來經濟展望有重大改變。Fed今年已降息3次,目前利率水準介於1.5%至1.75%之間。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33874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9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隨著美中貿易緊張關係的降溫和全球20個央行寬鬆政策的祭出,摩根士丹利(簡稱大摩)預測2020年首季全球經濟將出現復甦,全年GDP增長率料將由今年的3%攀高到3.2%,2021年增長率將達3.5%。
不過,如果美中貿易談判不順利,美國預計在12月15日針對中國產品的新一輪關稅如期生效,摩根士丹利認為這將衝擊今年第四季全球GDP增長率降溫至2.8%,直到2020年第三季才會開始復甦。

除了貿易戰的衝擊可望緩解外,摩根士丹利預期全球央行的寬鬆政策將使全球平均利率2020年3月達到7年最低位,從而刺激2020年全球景氣。

至於美國,摩根士丹利認為由於美聯儲今年三度降息共0.75%,已有效刺激房市和耐久消費財的買氣,抵銷了貿易戰對製造業的衝擊。

但由於美國經濟正處於景氣循環的末端,加上美聯儲2020年可能不會再降息,甚至在2021年還可能在通脹觸及2.5%的情況下升息兩次,摩根士丹利預測美國2020年GDP增長率將由今年的2.3%降到1.8%。

然而,摩根士丹利對於明年美國景氣表現差於全球的看法,與部分主流機構的預測正好相反。

美國政府出資創建的聯邦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對於全球明年的展望持保留態度,認為干擾因素包括美聯儲不再降息、英國脫歐和香港抗暴事件的演變等。

該機構則預測在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可望簽署的情況下,美國今年第四季GDP增長率可由1.6%上調至2.1%,2020年GDP增長率也將由先前預測的1.7%上修至1.9%。

此外,美國經濟諮商會(Conference Board)估計2020年美國GDP將增長2%,經合組織(OECD)估計美國2020年實質GDP可增長2.28%,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也估計可增長2.1%。這些機構的預測值都比摩根士丹利的看法顯著樂觀。

高盛也對美國2020年的經濟展望相對樂觀,並在報告中稱,儘管經濟前景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但企業高管們對於2020年經濟展望感到樂觀,他們特別樂觀於美國近期的消費數據。

高盛舉萬豪酒店(Marriott)為例,該跨國酒店營運商盛讚美國整體經濟「表現強勁」,讓酒店業的失業率低且住房率高。消費大品牌寶鹼公司(Procter & Gamble)也同樣釋出美國經濟「沒有減弱」的訊號。

哈雷重機車製造商Harley-Davidson也說,未來6個月看不到任何新增的不確定因素,第三季營收的攀高就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訊號。美國第二大廢品處理公司Republic Services宣稱:「美國基本經濟非常強勁,2020年也將維持良好的狀態。」#

責任編輯:李緣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1/18/n11664769.htm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測,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和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鬆,全球增長將一轉過去連7個季的下降趨勢,在2020年第1季開始恢復,預計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3%,明年可達到3.2%。

《CNBC》17日報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貿易緊張為全球經濟下滑的關鍵因素,但其在緩解後將減少企業的不確定性,並使經濟刺激措施更有效,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有望達3.2%。

但明年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中貿易談判結果,以及美國川普政府預計在12月15日對中國實施的關稅是否生效,摩根士丹利預期,若12月的關稅生效,將使今年最後1季的全球增長放緩至2.8%,經濟復甦的時機將推遲到2020年第3季。

且據摩根士丹利數據,其追踪的32家央行中,有20家正大幅下調利率,也將實施更多寬鬆措施,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預計,貨幣政策還將進一步放寬,全球加權平均貨幣政策利率(global weighted average policy rate)也將在2020年3月達到7年低點。

此外,明年的復甦將大部分由新興市場推動,但美國的增長將會放緩,其指出,雖然美國聯準會今年將利率下調75個基點,提振了私人需求、推動住房和消費耐用品銷售,並抵消在貿易戰等領域中曝險部門的疲軟,但低利率帶來的積極影響,將大部分將被吸收,預計美國的實際GDP增長,將從2019年的2.3%,到2020年放緩至1.8%。

摩根士丹利認為,美國經濟將維持穩定,但2020總統大選為經濟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恐為2020年的商業和家庭經濟決策帶來壓力。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81634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 在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全球經濟不會在 2020 年或 2021 年陷入衰退,但持續疲軟的經濟數據,可能將導致全球經濟繼續放緩。

穆迪下調了對 G20 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期,將今年和明年的成長預期下調至 2.6%,較先前預期的低 0.1%,不過到 2021 年,G20 的 GDP 預期仍將成長 2.8%。同時,穆迪也預期,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在 2019 年將成長 4.3%,是自 2009 年以來的最低增長,2020 年則將成長 4.7%,至 2021 年成長 4.8%。

穆迪表示:「我們預計全球經濟不會在 2020 年和 2021 年陷入衰退,不過當前的經濟環境具有結構性的低成長、低通膨和有限的貨幣政策邊際效應的特徵,使得全球經濟更容易受到負面事件所影響。」

穆迪副主席 Madhavi Boki 表示,經濟成長放緩,導致貨幣政策同步調整,有利於市場融資,但貿易不確定性仍然是經濟前景最主要的下行風險。

另一方面,穆迪也預期中美兩國經濟成長將在明年開始持續放緩,美國實際 GDP 成長可能會穩定在略低於 2%,中國則因長期結構性因素,預期經濟成長將穩定減速。穆迪表示:「在其他新興市場中,經濟活動的步伐將有所改善,但中國除外,該國經濟成長前景仍將低迷。」

穆迪表示,儘管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所做的努力改善了金融狀況,但這些舉措似乎未能促進通膨。穆迪預測,中國經濟在今年將成長 6.2%,但未來兩年成長將持續放緩,2020 年預期成長 5.8%,而 2021 年則將成長 5.7%。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1271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國際地區重點新聞如下:

1.日本Q3 GDP季增年率0.2%,創1年新低

因美中貿易戰和全球需求疲弱打擊出口表現,日本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創下1年新低,使決策官員持續面臨擴大財政和貨幣激勵政策以提振經濟復甦的壓力。

日本第三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0.1%,不如市場預估的季增0.2%。

經年率化調整後,GDP成長0.2%,為連續第4個季度實現擴張,但較前一季的成長1.8%大幅放緩,且低於市場預估的季增年率0.8%,並創下1年來新低。

在化妝品、個人電腦、電視和汽車需求帶動下,第三季民間消費季增0.4%,為連續第2季成長,但不如市場預估的季增0.6%和第二季的季增0.6%。 資本支出季增0.9%,符合市場預期,並較前一季加速增長,成為日本經濟難得的亮點,帶動內需為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貢獻0.2個百分點。受美中貿易戰拖累,外部需求使GDP成長率縮水0.2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表示,GDP數據顯示日本經濟正逐步復甦,未來也將持續溫和復甦,政府將密切關注民間消費態勢,對調漲消費稅的影響保持警覺,也將為國際經濟帶來的下行風險做好準備。他並表示,汽車和電子零組件的出口仍然疲弱,日韓關係惡化對疲弱的出口造成很大的衝擊。

(時報資訊 柯婉琇)

2.川普財務保密再受挫 美上訴法院仍挺眾院發傳票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今天表示,不會重新審理10月間所作裁定,仍將支持聯邦眾議院對總統川普的會計公司發出傳票,以提供總統財務紀錄。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今天以8票對3票,駁回共和黨籍總統川普上訴,川普指稱眾院對Mazars LLP會計公司發出傳票於法不合。

民主黨人士致力揭露川普的商業利益,以及他建立個人財富的方式。上訴法院今天的裁決,讓民主黨人朝目標邁進一大步。

川普的律師塞庫洛(Jay Sekulow)在聲明中指出,總統將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川普2016年角逐總統大位時拒絕公開稅務資料,打破數十年來的慣例。

聯邦眾議院監督委員會(House Oversight Committee)今年向Mazars LLP會計公司發出傳票,指眾院需要川普的報稅紀錄,以判定川普是否依法揭露個人資產,並且據以評估相關法規是否需要修正。

川普則於4月間提告眾院監督委員會,指稱對他的會計公司發出傳票,已超越國會的調查權限。

川普說,監督委員會發出傳票的真正動機,是想揭露他私人財務資料,「希望翻出一些東西,好讓民主黨人士可用來當作對抗總統的政治工具」。

5月間,初級法院法官作出不利川普的判決,指報稅相關紀錄可能有助國會立法,也可發揮其他核心功能。

在10月,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由3位法官組成的小組,以2票對1票維持初級法院原判。

 

(中央社)

3.日本山手線新站施工 16日破天荒停駛1/3區間

日本JR山手線為了進行新車站「高輪Gateway」的軌道轉換工程,將從16日首班車起停駛大崎車站到上野車站區間,占山手線約1/3區間,這是山手線自JR開業以來首度因工程停駛。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山手線新增的高輪Gateway車站(直譯高輪入口車站)預計明年春天啟用,JR東日本公司將從15日末班車收班後進行大規模軌道轉換工程,大崎車站經過東京車站到上野車站區間,預計將從16日首班車起停駛到日本時間當天下午4時止。

高輪Gateway車站位於品川車站到田町車站間,這次停駛區間包括大崎車站、品川車站、田町車站、濱松町車站、新橋車站、有樂町車站、東京車站、神田車站、秋葉原車站、御徒町車站及上野車站,占目前總共29站(明年春天增至30站)的約1/3。

受影響的路線除了山手線,JR京濱東北線的品川車站到田町站區間也會停駛,預計要到17日首班車才會恢復正常。

這段時間赴日本東京地區旅遊的民眾,可預先安排16日替代路線。

JR東日本公司在這段時間將增開JR上野東京線及JR埼京線車班,東京地下鐵、都營地下鐵、臨海線、東急線及京急線都將實施轉運措施。

JR東日本公司表示,由於這次工程規模大且相當複雜,不得不採取停駛措施,希望搭車民眾可先上官網等確認列車行駛狀況。

(中央社)

4.美施壓續簽軍情協定 韓外長近期訪美表明立場

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層近期不斷施壓韓國續簽「韓日軍事情報機密保護協定」。南韓媒體報導,外交部長官康京和正安排訪美,說明韓方決定終止的立場,降低韓美雙邊負面影響。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南韓外交部今天表示,正在安排外交部長官康京和下週訪美會晤高層官員,說明南韓決定終止「韓日軍事情報機密保護協定」(GSOMIA)的立場。

報導指出,康京和若訪美成行,將說明韓國政府終止GSOMIA是不得已選擇,強調不會影響韓美關係。南韓政府決定終止GSOMIA後,康京和曾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通話並說明韓國立場,蓬佩奧對此決定表達失望。

康京和近期臨時安排訪美,主要是美國一再擴大對韓施壓要求續簽GSOMIA。上週,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和國務院主管東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納柏(Marc Knapper)訪問韓國,呼籲續簽GSOMIA軍情協定。

本週則由美軍高層促請韓方續簽GSOMIA。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Milley)12日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後表示,美方希望在GSOMIA終止前解決這一項問題。

接下來,韓美聯軍司令兼駐韓美軍司令艾布蘭(Robert Abrams)12日也說,終止GSOMIA可能釋放我們軟弱的錯誤信號。

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13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他將於15日出席韓美安保會議(SCM),關切GSOMIA協定,相關爭論只會有利於北韓和中國。

報導指出,康京和會晤美方高層時仍將強調只有日本撤銷貿易限制措施,韓方才可能重新考慮終止決定的立場,但能否獲得美方理解還是未知數。不過,美國視GSOMIA為韓美日聯手牽制北韓和中國的象徵,一旦終止這一項協定將有損自身安全利益。

另外,康京和正在積極考慮22日至23日出席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若確定出席,屆時可能會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磋商GSOMIA議題。

(中央社)

https://ctee.com.tw/news/global/174204.html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陸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10月多項宏觀經濟數據,其中工業增加值、消費及前10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均放緩並遜於預期,總體經濟疲弱態勢未有改善。

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1至10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回落至5.2%,創下有紀錄以來最低。

此外,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4.7%,遜於預期的上升5.4%,並較9月大幅回落1.1個百分點。1至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率5.6%。

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7.2%,增速創6個月新低,不及預期的7.9%,並較9月的7.8%回落0.6個百分點。首10月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為8.1%。

投資亦持續放緩。今年1至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5.2%,不及預期和前值的5.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年增率為4.4%,增速比1至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另外,1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統計局稱,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要著力落實好已出台的各項政策,做好政策協調聯動,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促進就業穩定增長,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為明年經濟平穩運行奠定基礎。

https://ctee.com.tw/news/china/174154.html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4 09:36中央社 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3日專電

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出席第11屆金磚國家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上午會見巴西總統波索納洛,雙方簽署政治、經濟、貿易、農業等領域的9項協定和諒解備忘錄。

巴西政府表示,正在研究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

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人口加起來約為31億,占世界人口的41%,世界貿易的18%。

本屆金磚國家峰會由巴西主持,以「經濟成長,創新未來」為主題,將優先討論與科學、技術和創新、數位經濟、衛生以及打擊貪腐和恐怖主義有關的議題。

2018年選舉期間,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曾經說「中國正在買下巴西」,但自今年初上任後,波索納洛開始轉變立場,對巴西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採取較友好態度,並主張加強雙邊貿易。

幾週前,波索納洛才前往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而上星期,中國海洋石油(CNOOC)、中國石油天然氣探勘開發公司(CNODC)和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一起在巴西深海鹽下油田拍賣會中買下Buzios區塊。

歐亞集團(Eurasia)國際顧問賈曼(ChristopherGarman)指出,之前擔心波索納洛的反中立場會令雙邊關係惡化,但事實並非如此,巴西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正朝務實方向進行,經濟利益始終勝過政治理念。

今天波索納洛向媒體宣布,未來中國在巴西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巴西政府和企業希望通過與中國簽署政治、經濟、貿易、衛生、文化等領域的協定和諒解備忘錄,擴大雙邊貿易並實現貿易多元化。

對於巴西政府為巴西社會經濟發展所作的努力,習近平作出正面評估表示,中國希望加強兩國之間的友誼與合作,增加和改善對巴西的貿易和投資;雙方同意加強高層往來,充分利用中巴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等雙邊機制。

此外,中方亦期待繼續調整兩國發展與投資政策,像是巴西的投資合作計畫(PPI)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習近平認為,在全球貿易變化的背景下,巴西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必須共同努力,使金磚國家峰會取得成果,同時發出中巴成員將鞏固這一戰略夥伴關係,支持多邊主義、公平和國際正義的積極訊號。

今天簽署的內容包括中國出口梨到巴西和巴西出口哈密瓜到中國的衛生議定書,以及2019年至2023年農業政策領域有關科技創新、投資和貿易等行動計畫。

雙方簽署一項引渡條約,允許在中國被定罪的巴西人能夠返回巴西服刑,反之亦然。

雙方亦在運輸部門簽署一項諒解備忘錄,分享良好做法、公共政策和發展策略。

巴西衛生部和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打算在衛生領域建立廣泛的合作,聚焦於傳統、互補和綜合醫學。

巴西和中國希望為服務業的貿易和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鼓勵私營部門投資,為促進投資提供一個交流資訊和合作平台。

此外,巴西經濟部長葛德斯(Paulo Guedes)今天表示,巴西政府正在研究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通過中國融入全球市場。葛德斯相信,就算未來巴西減少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巴西出口卻可望成長50%。

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2018年兩國貿易額達到989億美元。巴西對中國出口,83%為大豆、石油和鐵礦。2017年和2018年,巴西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分別為201.6億美元和291.9億美元。今年頭10個月,正餘額為214.5億美元。

然而,巴西外貿協會主席卡斯楚(Jose Augustode Castro)分析指出,目前巴西沒有條件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為中國產品製造成本低,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現在開放國內市場與中國產品競爭,等於是商業自殺行為,只會讓巴西工業垮台。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416396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3 17:12

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哈克不支持Fed在上月底作出的降息決定,認為應維持基準利率不變。(資料照,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二在公開場場合發言時,再度批評美國聯準會(Fed)降息速度過慢;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則持不同意見,他不支持Fed在上月底作出的降息決定,認為應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Fed在今年10月進行今年來第3度降息,哈克週二在紐約1場活動上表示,他反對Fed在上個月降息的舉動,並認為應該先暫時保持現況,視接下來情況的發展而決定如何反應。哈克將從明年起擔任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委員。

路透報導,哈克先前也曾反對Fed在9月作出降息的決定。哈克指出,原本的基準利率水準已屬於中性水準,也可能是稍為寬鬆,所以不需要再作出調整;他也表示,即使進一步調低利率,也不會刺激企業界進行資本投資,因為目前全球的貿易前景仍然不明朗。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7660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3 13:49聯合晚報 華盛頓記者張加/12日電
美國總統川普指出,美中接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指出,美中接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路透
 

第一階段協議 可能很快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12日指出,美中接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能很快發生,但美方只接受對美國、勞工與企業有利的協議;川普並說,若無法達成協議,美方將大幅提高對陸貨加徵的關稅。

川普12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演講,闡述其上任以來各項經濟成就,以及與其他國家貿易談判進展;尤其他就任後,美方與中國大陸交涉的策略,出現重大變化,「(中國)對美國工作機會和財富的竊取,已經結束了」。

川普稱,其政府採取最強硬的行動對付中方不當貿易行為,使中方得支付大筆關稅,並度過了糟糕的一年,供應鏈嚴重破裂。

川普說,「他們(中國)非常渴望達成協議。我們正在決定是否要達成協議。我們很接近,與中國達成重要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可能很快就會發生,但我們只接受對美國,我們勞工與企業有利的協議」。

川普之後回答問題時又提到,美中原本達成協議,但中方卻突然表示無法做到雙方已同意的三、四件事項,於是他決定對大陸輸美商品再祭出加徵關稅措施。

川普接著說,如果美中不達成協議,美方將大幅提高這些關稅。

川普演講時也多次批評過去政府沒有作為,稱在他當選之前,華府政客袖手旁觀,任中國大陸劫掠美國企業,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等,還傾銷商品,導致許多美國工廠關閉;川普說,他讓情勢改變,一切發生了巨大變化。

他並提到,自中國大陸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沒有人比其更會操縱、更會占美國便宜,「沒有人比中國更會騙」。

但川普重申,他不怪罪中方,而是怪罪美國過去的領導人,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允許這一切發生。

https://udn.com/news/story/12639/416204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9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Emel Akan報導/孫洐源編譯)經濟學家稱,雖然在商業信心疲軟和經濟衰退擔憂的背景下,但蓬勃發展的勞動力市場使消費者繼續推動美國的經濟增長。
消費者支出占美國整體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隨著經濟的其它領域開始有所減弱,消費者支出仍然是美國國內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部分。

摩根大通商業銀行業務首席經濟學家格拉斯曼(Jim Glassman)表示,近年來收入和財富的增長推動了消費者支出

他在報告中寫道:「實際工資的增速超過了通貨膨脹率,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並推動了家庭儲蓄率的提高。」

他指出:「美國股市的資本總額已攀升至創紀錄的GDP的1.5倍,這增加了家庭財富,並為消費增長提供了更多空間。」他補充說,當前超低的汽油價格還可以進一步增加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

他總結說:「當公司很少裁員並且資產在增長時,消費者支出可能會保持持續增長趨勢。」

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長1.9%,高於預期。商業投資的疲軟被強有力的消費者支出所抵消。

然而在9月,美國零售銷售是七個月來首次下降,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放緩的商業投資和工廠生產可能會蔓延到美國的整體經濟。

由於消費者減少了對建築材料、網購和汽車的支出,零售額下降了0.3%。

格拉斯曼表示,零售行業的波動性很高,而且一個月的數據「沒有趨勢性」。

他補充說,零售額占不到消費者支出的一半,其它重要類別,如醫療保健、住房和教育支出繼續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當前美中的貿易爭端也沒有影響到美國人的消費,「儘管關稅提高,但進口商品的零售價卻與通貨膨脹率保持同步,這主要是由於人民幣貶值了12%。」

創紀錄的低失業率

招聘的增加和近五十年來的最低失業率都鼓勵消費者花更多錢。但是,如果業務活動放緩導致招聘人數減少,這種趨勢可能會逆轉。

10月份,美國各地的雇主增加了近128,000個工作崗位,超過了估計中的85,000個工作崗位。失業率微升至3.6%,接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平均小時工資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結束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消費者確實在推動經濟增長」

「在中低收入社區生活和工作的人告訴我們,許多努力尋找工作的人現在有機會為自己的生活譜寫新的更好的篇章。」

鮑威爾指出,製造業活動、商業投資和出口方面的疲軟並未影響到經濟的消費方。

面對全球經濟放緩和持續的貿易風險,這給商業信心造成壓力,美聯儲於今年10月30日第三次下調基準利率,以支持美國經濟擴張。美聯儲將其目標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幅度在1.50%至1.75%之間。但是,這表明當前的降息週期可能已經結束。#

責任編輯:肖琳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1/13/n11651813.htm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年即將進入尾聲,華爾街已經開始預警明年金融市場20大風險。外界最擔心的貿易戰和美國大選並非高居第一,德銀警告,「財富、收入不均和醫療保健不平等的現象持續惡化」才是明年最大的經濟風險。

外媒報導,德銀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列出明年經濟和市場將面臨的20大風險。前5項依序為:財富、收入及健康照護的不平等持續惡化;美中貿易協議第一階段協議未簽署,且第一階段協議後依然充滿不確定性;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資本支出;大陸、歐洲及日本經濟疲軟恐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川普彈劾案的不確定性及政府可能關門。

第6至第10大風險則依序為: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對稅收、監管和資本支出的影響;反壟斷、隱私及技術的監管,可能衝擊美股科技股;美國總統大選後,恐導致債市出現賣壓;「現代貨幣理論」式的財政擴張促進美國、歐洲的增長;以及美國政府債務開始影響長期利率等。

Torsten Slok在報告中提到,最令人擔心的財富不平等持續惡化,這是目前美國總統大選初選過程的一個核心問題,因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華倫(Elizabeth Warren)和桑德斯(Bernie Sanders)呼籲對最富有的美國人加徵稅收,以縮小貧富差距。

此外,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也擔心財富不平等的現象日趨嚴重。戴蒙表示,富人在許多方面已變得越來越富裕,中產階級的收入大約15年前左右就一直持平,這對美國不太好,將是個大問題。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9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波士頓聯儲局局長羅森倫(Eric Rosengren)週一(11日)表示,美國經濟狀態良好,近期的數據顯示美聯儲最近的一次降息是沒有必要的。過去這樣的言論通常會引發美股不小的動盪,因為投資人擔心美聯儲不再降息是股市利空。
然而,週一亞洲股市受到香港抗暴情勢惡化和貿易談判不確定因素再度浮現而大跌,尤其大陸股市全面重挫,滬指大跌逾2%破半年線的情況下,道指卻開低走高,終場小漲10點,標普指數和納斯達克也下挫不到0.2%,凸顯美股此時真是全球最穩健的風險性資產避風港。

特別是在美聯儲官員陸續表示一段時間將暫緩降息的當下,美股的強勢表現更顯得難能可貴。

據統計,美聯儲今年共有三次降息,第一次是在7月29日,降息當週道指收跌2.6%,反映投資人將降息當成利多出盡的藉口,第二次降息是在9月18日,道指當週同樣下挫1.05%。

第三次降息是10月30日,道指當週卻不跌反漲1.44%,此後連續兩週又持續上漲。這個現象表明,投資人已不再恐懼美聯儲降息的利多出盡效應,認為明年的經濟和企業獲利動能將持續正常的增長軌道。

全美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向來能正確且客觀地解讀美國經濟展望,週一他接受CBS《60分鐘》節目專訪時表示,美國經濟仍然維持強勁,主因是經濟貢獻度2/3的消費者信心高漲,其財務狀況很棒,他們正在驅動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增長。

戴蒙認為,美國企業投資信心雖有下滑,但只是緩增,而不是慢慢衰減至零增長(petering out)。他堅信美國未來100年仍將是全球最繁榮的經濟體。

至於許多經濟學家擔心的下一輪經濟衰退和經濟危機,戴蒙主張這是人類近憂遠慮和對短期風險快速反應的本性,但他舉二戰以來50至60次國際性重大危機為例,真正導致全球經濟受創的其實只有1973年的中東石油危機。

有專家主張,美股近期的不斷刷新高價和戴蒙所堅稱的美國經濟持續繁榮,將是川普2020年連任的最大保證,因為畢竟比起健保、移民政策等具有爭議性的選舉話題,經濟還是選民最關切的議題。#

責任編輯:葉紫微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1/11/n11649281.htm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聯儲上周五暗示,它可能準備好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在評估金融穩定性時將氣候變化因素納入考量,甚至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也可能考慮該因素。路透社報道,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在美聯儲首次氣候變化和經濟會議開始時發表評論稱,“為履行我們的核心職責,重要的一點是,美聯儲要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影響,並相應地調整我們的工作。”

她說,美聯儲將需要考慮,在極端氣候、氣溫升高、海平面升高及其他溫室效應帶來的風險面前,如何維持銀行和金融系統的韌性。

此外,她說,“重要的是,為實現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的目標,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也要考慮到氣候變化及相關政策的影響。”

布雷納德的言論標誌着美聯儲的態度發生轉變。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已經明確把氣候變化作為影響金融穩定評估的重要因素,而美聯儲的動作明顯落後。這是布雷納德擔任美聯儲理事五年以來,首次提到這一議題,說明她與美聯儲同僚已在正視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風險與代價。

在舊金山聯儲舉行的這場會議讓決策者接受了一場有關經濟研究的速成課,這有可能改變聯儲預估經濟增長、監管銀行甚至設定利率的方式。

提交大會的論文顯示出,氣候變化如何抑制了經濟增長,並且提出了如何利用貨幣政策等政策手段緩和不利影響的想法。

南加州大學教授Hashem Pesaran的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導致的平均溫度上升和降水量波動較大,已經拖慢了美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產出。

論文指出,如果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那麼可能將未來80年氣候變暖對美國人均GDP造成的損失限制在3%以內,如果沒有實現該目標,損失將達14%。

瑞典央行經濟學家Conny Olovsson的經濟模型顯示,徵收碳排放稅使經濟增長蒙受的損失,遠遠低於不徵收碳排放稅且全球仍持續變暖情況下的經濟損失。政界和工業界經常反對徵收碳排放稅。

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Nicholas Muller在另一份論文中概述了美聯儲如何將環境因素納入貨幣政策考量,比如當污染水平上升時維持較低利率,從而在情況惡化之前鼓勵消費;而在污染水平下降時提高利率,抑制消費直至環境改善。

美聯儲決策者似乎願意接受這些想法。“氣候變化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在會議開始時說,“這並不是未來的假想風險...風險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必須應對它們。”

會議開始當天,也是舊金山以北150英里處發生火災的一周年,這場火災使85人喪生、14,000座房屋被毀。人們認為這場大火部分要歸咎於氣候變化。

另據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個月表示,氣候變化帶來的金融風險難以量化,但多數研究顯示,關於經濟和金融成本的估計已達到數萬億美元。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乾旱、洪水和野火等與氣候相關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已增加三倍。

除了美聯儲外,歐央行也在關注氣候問題。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氣候變化將是她擔任歐洲央行行長期間的首要任務。她暗示,歐洲央行可能會利用貨幣政策來支持她在氣候問題上的友好立場。

http://www.rfi.fr/tw/20191111-%E7%BE%8E%E8%81%AF%E5%84%B2%E6%9A%97%E7%A4%BA%E8%A9%95%E4%BC%B0%E9%87%91%E8%9E%8D%E7%A9%A9%E5%AE%9A%E6%80%A7%E6%99%82%E5%B0%87%E8%80%83%E9%87%8F%E6%B0%A3%E5%80%99%E8%AE%8A%E5%8C%96%E5%9B%A0%E7%B4%A0-0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1 11:04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即時報導
  •  
     
  •  
     

先進中央銀行將2%通膨目標率奉為圭臬,中央銀行今(11)日指出,根據央行研究人員的查證,2%的通膨率目標實無關理論,亦無深入的實證研究支持,僅是紐西蘭官員脫口而出的結果。這答案令人跌破眼鏡。

央行今日在臉書上發布【主要央行2%的通膨率目標從何而來?—從St. Louis Fed資深研究員簡怡立博士獲邀至央行演講談起】,內文提及,本(2019)年11月4日,St. Louis Fed資深研究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經濟學博士簡怡立獲邀至央行,以「Below Target Inflation to Modern Central Banking」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在演講中表示,沒有人知道Fed的2%之通膨率目標從何而來。

2%的通膨率目標難道是天上落下來的?其實,根據央行研究人員的查證,2%的通膨率目標實無關理論,亦無深入的實證研究支持,僅是紐西蘭官員脫口而出的結果。

1984年7月~1988年12月擔任紐西蘭財政部長的Roger Douglas於1988年4月1日接受電視專訪時,為避免紐西蘭民眾誤認央行安於高通膨率,他不假思索地表示,通膨率目標應訂在0%~1%。1988年9月~2002年4月擔任紐西蘭央行總裁的Don Brash,他在2014年接受專訪時表示,Douglas脫口而出的數字是憑空取得,旨在影響大眾的預期。

1989年紐西蘭採通膨目標化機制(inflation targeting regime),主要係為建立紐西蘭央行的獨立性(independence)、可信度(credibility);當時紐西蘭將通膨率目標訂在0%~2%,成功地終結1970年代與1980年代的高通膨,遂引起全球多數先進國家的仿效;如今,2%的通膨率目標似已成為全球主要央行(如Fed、BoJ、ECB等)的共同信仰。

對此,前Fed主席Paul Volcker在上(2018)年出版的《堅持下去:對健全貨幣與良好政府的追求》(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乙書中,即深感困惑地表示,以2%作為目標或限制,並無支持此共識的理論基礎。Volcker進一步指出,精確的數字目標雖令人嚮往,但貨幣政策工具無法允許這種程度的精確;假精確將帶來危險政策!

即使2%的通膨率目標似已成為主流信仰,惟近期各界對此議題的討論卻有增無減。奧地利央行總裁Robert Holzmann於本年10月13日接受專訪時指出,ECB應考慮將通膨率目標暫時設定於1.5%;前IMF執行長Jacques de Larosière亦指出,將通膨率目標調降至1%~1.5%應屬妥適。不過,紐約Fed總裁John Williams 則主張提高通膨率目標;前IMF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亦建議,央行應評估是否提高通膨率目標。

央行表示,瑞士央行(SNB)總裁Thomas Jordan於上年7月表示,SNB雖未訂定通膨率目標,但訂有明確的法定職責:確保物價穩定,同時充分考量經濟發展,而該行達成物價穩定是指:年通膨率為正數,且低於2%(換言之,SNB似接受0%~2%的通膨率目標);他並表示,具彈性的物價穩定定義,對小型開放經濟體是必要的。

因此,最適通膨率目標究竟為何?恐怕沒有明確的答案。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157254?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0 14:34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前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於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華倫(Elizabeth Warren)所提出的「富人稅」計畫表示懷疑,並警告對富人大幅增稅,將不利美國創新與經濟成長。對此有美媒認為,比爾蓋茲此言論與其早前其「富人應多繳稅」的說法有相違,呼籲比爾蓋茲應言行合一。

綜合媒體報導,華倫近來主張加碼富人稅的主張,即家庭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就要繳納富人稅;5000千萬以上到10億美元以下,要課徵2%;10億美元以上,課徵3%,引來巨大爭議。比爾蓋茲6日受訪時,對此主張表示懷疑態度,並稱對富人大幅增稅,恐會阻礙美國創新、投資及經濟成長。

《紐約時報》對此也刊出標題名為「美國富豪緊張了」的文章,文章內容指出在比爾蓋茲創辦微軟時,當時美國個人收入的最高邊際稅率為70%,且資本收益與公司收入的稅率都高於現在,但卻未打消比爾蓋茲投資念頭,也未讓其投資人放棄繼續投資微軟。

文章也指出,目前最富有的美國人在稅收佔比,與上半個世紀相比小得多。文中引用數據顯示,在1961年時,美國最高收入者稅率平均為51.5%;而在2011年,美國最高收入者的稅率僅為33.2%。文中指出,目前美國政府正需要一大筆經費來做基礎建設與教育等投資,要解決美國政府的資金來源方法之一,就是向富人徵收更多稅。

另外,內文也指出,比爾蓋茲提出對富人大幅增稅,恐會阻礙美國創新、投資及經濟成長的說法並沒有明確證據,目前僅有數據顯示,徵稅對創新稍有影響,且較高的稅率影響創新和投資的說法是不完整的,因為它忽視了政府用額外的錢做什麼事、以及徵收更高的稅收,可能創造更多創新的可能性。

此外,文章也引用早前比爾蓋茲曾說過「富人應該繳更高的稅」言論,呼籲比爾蓋茲撤回自己日前的誇大說法,並如實陳述更多細節,來證明他對多繳稅是認真的。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7309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0 12:43中央社 台北10日電
  •  
  •  
     

中國商務部透露,美將分階段取消加徵關稅,但遭美國總統川普否認。學者認為,中國願放低姿態,雙方有討價還價空間,但中國不放棄國家補貼政策,美國不願棄強權地位,還有得喬。

實踐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講座教授沈中華表示,雖然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希望企業公平競爭,不能接受政府補貼,但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中國放棄這種濃厚社會主義特色的政策,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國家照顧企業、照顧人民的一種方式。

沈中華指出,中國願意開放市場,且與美國就專利權進行協商,也口頭承諾美國到中國設廠技術不必轉移,因此即便是中國未放棄國家補貼政策,但美國已在貿易戰取得上風,應可在加徵關稅議題上鬆口。

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周濟認為,對美國而言,美中貿易戰只是前哨戰,接下來的科技戰才是主戰場,延伸的就是國防軍備實力,但最終目的仍是要展現強權地位。

周濟說,美國總統川普是地產大亨,出價、喊價的本領自然不容小看,和中國握手言和之際,敲定的協議可能會生變;和中國吵最兇的時候,也可能翻臉不認帳,只有最後簽約了才算數。

他直言,雖然川普是非典型的美國政治人物,與傳統歐美、西方國家領袖的思維不同,與前幾任美國總統也大異其趣,但他強調優先解決國內問題的做法,卻似乎是符合共和黨內部的政治氛圍;例如前美國總統雷根也優先考慮國內政策,並促成蘇聯解體,川普當然不至於讓中國瓦解,但做法卻有共和黨一貫政策的影子。

他以日本為例,日本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絕對不會和美國爭老大,也因此讓出許多商品規格制定的主導權,影響產品競爭力;中國政府不可能步上日本的後塵,更不會甘心居於美國之下,所以不會讓出經濟的主導權給美國。

觀察美中貿易戰雙方的手段,沈中華分析,美國加徵關稅是最主要手段,也是美中協商的主軸;川普也臨時上演要中國償還美國持有清代政府公債戲碼,但他發現美國法院早已裁定無須償還後,就不再提起。雖然中國一度大賣持有的美國政府公債,但債券愈賣價值愈低,也就不再拋售。

他說,中國可能為降低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讓人民幣略貶救出口,但卻不可能真的故意讓人民幣大貶,否則造成購買力降低,資金外移,得不償失,更不利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貨幣的目標。

有關開放市場部分,他表示,中國開放外國人到中國設立公司,獲利繳稅後匯回母國,但對於外人赴中投資股市,就有資格限制,避免炒匯。因此,有外國專業投資機構的制度,必須向主管機關申請投資額度,所以即便中國朝金融自由化方向走,也不可能像香港金融市場那麼開放。

他認為,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對金融市場維持部分限制,如限制自然人、法人匯出資金額度,避免短時間資金大量匯出造成市場劇烈波動。因此,中國開放市場也不至於到無限制的開放。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15592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