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菲律賓央行方面預計,第三季度的國內產毛額(GDP)將增長5.8%-6%。
此外,菲律賓中央銀行副行長Francis Dakila在馬尼拉的簡報會上還表示,由於政府支出,聖誕節支出和良性通貨膨脹,第四季度的增長可能會加速至6.5%左右。估計全年增長接近6%-7%目標區間的低端。
Francis Dakila表示,低通膨已使央行加快了下調準備金率的步伐。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菲律賓央行方面預計,第三季度的國內產毛額(GDP)將增長5.8%-6%。
此外,菲律賓中央銀行副行長Francis Dakila在馬尼拉的簡報會上還表示,由於政府支出,聖誕節支出和良性通貨膨脹,第四季度的增長可能會加速至6.5%左右。估計全年增長接近6%-7%目標區間的低端。
Francis Dakila表示,低通膨已使央行加快了下調準備金率的步伐。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即將在下週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市場普遍預測聯準會(Fed)將降息一碼。不過,高盛認為,Fed 屆時的會後聲明可能有兩項調整,暗示本次寬鬆循環已經結束。
CNBC 24 日報導,高盛預測,Fed 在 10 月 29~30 日貨幣政策會議,有 95% 機率會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 1.50%~1.75%。不過,FOMC 應會調整會後聲明的文字,暗示 Fed 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7 月提出的「政策循環中期調整」(mid-cycle adjustment),將就此落幕。
高盛直指,「Fed 高層已強烈暗示,9 月起略為升溫的貿易戰,並不足以促使他們更改類似 1990 年代的 75 個基點循環中期調整行動。」
該證券認為,FOMC 聲明可能刪除「Fed 將採取適當行動,維繫經濟擴張」(Will act as appropriate to sustain the expansion.)這個段落,由寬鬆行動已完成的文字取而代之(類似 2007 年 10 月、2008 年 6 月用過的句子)。
另外,FOMC 應該還會添加以下這段較不具承諾性的前瞻指引:「央行會在必要時行動以促進目標。」(Will act as needed to promote its objectives.)
高盛並指出,鮑爾為了安撫認定 Fed 還將繼續降息的鴿派,以及對 Fed 預防性降息(insurance cut)大加撻伐的鷹派,估計他的談話可能會偏鷹派一些,在暗示未來將按兵不動的同時,強調一切都要看經濟數據而定,並承諾會在前景惡化時快速反應。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已迫不急待要 Fed 降息,24 日透過 Twitter 表示,Fed 若不願降息或刺激經濟,就等同怠忽職守。看看競爭對手。德國等國家借貸時,別人還得付他們錢。Fed 升息升得太快、降息又降得太慢!
MarketWach 11 日報導,美銀美林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統計發現,Fed 的聯邦基金利率,跟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息息相關,即使在 1968~1976 年這個紛擾時期也是如此。
1968~1976 年不但有越戰、石油危機、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快要被彈劾等事件干擾,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monetary system)也在 1973 年宣告結束。美銀美林直指,即便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這段時間內,道瓊「仍遭 Fed 貨幣政策奴役(slavishly followed the path of Fed policy)──在貨幣寬鬆時大漲、緊縮時修正。」
報告稱,隨著歐洲央行(ECB)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Fed 透過「非正式QE」再度收購公債,美銀美林對 2020 年的市況依舊樂觀。「倘若希臘都能成功標售殖利率為負的國庫券,標準普爾 500 指數沒理由不能從 2009 年 3 月的 666 點一路狂漲至 3,333 點。」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Federalreserve CC BY 2.0)
南韓政府今宣布放棄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開發中國家」地位。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受訪表示,對台灣來說是有利的,台灣去年就宣布在貿易談判中用已開發國家的高標準,雙方都適用同一標準,市場會更開放。
沈榮津表示,「已開發國家」相對市場會更自由化,南韓放棄開發中國家地位,對於我國以貿易為導向的國家來說是有利的,等於大家都適用同一標準,市場會更開放,台灣去年就宣布在貿易談判中適用已開發國家的標準,韓國市場開放也適用高標,對台灣會更有利。
另針對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台灣時間24日晚間發表的演講,當中多次提及台灣。沈榮津對此也表示,最近可以看到美國國務院、商務部、農業部都主動發函給美國前500大企業,邀請他們多跟台灣企業交流、談投資,這是很好現象,台灣的企業要珍惜,透過交流進一步可以投資,來共創雙贏。
【明報專訊】投資者對加拿大中央銀行未來數月內會降息已不抱期望,因為加拿大國內經濟顯示彈性,且聯邦大選結果令人預期明年新政府會挹注刺激經濟增長。
早已計劃令政府赤字更長更深的杜魯多自由黨政府,必須討好左傾政黨如新民主黨等,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周一結束的聯邦大選,自由黨雖獲勝,但變成少數政府。
滿地可銀行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經濟師波特(Doug Porter)表示:「自由黨政府更多的支出及更大的赤字,可能會為加拿大明年的經濟帶來短暫的增長,但也可能因此令加拿大央行在調整利率一事上觀望更久。」
杜魯多的競選政綱將明年的預算赤字增加一倍至274億加元,包括提高老年金及提高個人基本免稅額。
新民主黨則希望投資150億加元於對抗氣候變化的措施,並成立一個全國藥保計劃。自由黨也支持新民主黨的計劃。
由於今年加拿大經濟狀況不錯,工作增長強勁,且通脹率停留在央行2%的目標範圍內,故央行今年未調整利率。
央行周二的一份調查顯示,加拿大公司預期明年銷售會出現溫和增長。
貨幣市場對央行10月30日議息會議會降息一事已不抱期望。12月降息的機率也從9月的90%降至10%。
不過策略師仍懷疑加拿大央行現行維持利率不變的政策還能維持多久,特別是當美國聯儲局及歐洲中央銀行都已開始降息。
加拿大央行一直在擔心美中貿易戰及全球經濟放緩,會對本國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TD Securities北美外匯策略部主管Mark McCormick表示,如果貿易戰不再升高,而加拿大經濟又獲得政府資金挹注,那麼加拿大央行可能會選擇只降息一次,而非多次。
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191023/thd1_r.htm
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顯示,全球銀行業半數以上的業者無法產生足夠的回報,應該迅速進行自我改造以應對未來的任何經濟風暴。
這份長達58頁的報告指出,將近60%的銀行業者未能產生股本回報,若再遭危機衝擊,情況可能會加劇。報告指出:「伴隨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長期經濟不振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麥肯錫合夥人、報告作者之一的巴魯亞(Chira Barua)指稱這是「生死」時刻。巴魯亞解釋,對於許多銀行來說,如果不進行自我改造,嚴重的衰退可能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他說,「儘管富有彈性的機構很可能會在下一輪周期中脫穎而出,但其他機構卻有可能成為歷史。但是,每家銀行如今都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並在更堅實的基礎上迎接下個周期,但是時間已經不多了。董事會和管理層現在應該積極考慮戰略舉措,而不是在經濟低迷時期被迫採取行動。」
全球各地的銀行已在承受低利率的壓力。利率上升對銀行有利,因為它可以讓銀行以可獲利的利率向投資人放貸。較低的利率限制了銀行的獲利能力,從而增加了獲利率的壓力。像是在歐洲的負利率更讓銀行在中央銀行儲備現金成為另類處罰。
除此之外,銀行還面臨諸如Revolut之類的金融科技企業和諸如蘋果之類科技公司的威脅,它們已經轉進銀行領域。麥肯錫認為,銀行僅將35%的IT預算用於創新和重塑戰略,而金融科技企業這方面的支出則超過70%。
該報告並不點名任何銀行,它概述了關鍵優先事項,例如加強以人工智慧(AI)為主導的風險管理系統、確定獨特的客戶群以及建立數位人才庫和數據分析。
普華永道盧森堡上月也發表報告表示,歐洲的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應積極擁抱「亞馬遜化」,並透過網路平台推動賦與消費者更多權力。
麥肯錫的報告將全球各地銀行分成四個類別。第一個被稱為「市場領導者」,其中包括排名前20%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全球幾乎吸收了整個產業的100%的經濟附加價值。第二個是「韌性十足」,涵蓋在許多歐洲等具挑戰性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的25%銀行。
第三類是所謂「跟隨者」,包括儘管市場動態良好,20%尚未達到規模並且體質比同行弱的銀行。報告指出:「它們面臨經濟下滑的風險,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擴大現有業務規模,改變業務模式以脫穎而出,並從根本上削減成本。」
最後是「受挑戰的銀行」。這個類別包括全球其他35%表現欠佳以及在不利市場中營運的銀行。麥肯錫警告,這些銀行的商業模式存在缺陷,「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如果重塑不可行,與類似的銀行合併或出售給具有互補足利的更強買家可能是唯一選擇。」
◆USD/JPY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中國與美國為結束雙方貿易戰做出的努力進展順利,希望在下個月中簽署 10 月初宣布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亦指出,若雙方磋商進展順利,美方可能取消原訂於 12 月對中國輸入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計畫,並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週二稱,中國與美國經濟和貿易談判取得一些進展,只要相互尊重,雙方之間沒有解決不了的分歧,而且投資者對英國再次表決退出歐盟協議抱有期望,認為硬脫離歐盟有望避免,樂觀的氣氛激勵亞洲股市謹慎上漲,改善市場的風險偏好,但適逢德仁天皇正式宣布即位,日本市場休市,交投較為清淡,令美元兌日圓受限於 108.72 高點。
據一份文件顯示,因美國未執行世界貿易組織 (WTO) 對一件回溯至前總統奧巴馬執政時期的關稅爭端裁決,引發中國尋求對美國實施價值 24 億美元的報復性制裁,並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毅表示,美國逼使中國不情願地開打貿易戰,北京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來保護自身利益,而且美國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數據顯示 10 月綜合與服務業指數分別升至正 8 及正 24,但全美不動產協會 (NAR) 公布美國 9 月成屋銷售跌 2.2% 至經季節性調整後年率為 538 萬戶遜於預期,打擊美元兌日圓下滑至 108.43 低點。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阻力於 108.60-80,支撐於 107.80-108.00。
◆EUR/USD
美國與中國相繼表示在化解貿易戰的談判方面有所進展,中國則將進一步對外資開放電信、互聯網及汽車等領域,市場更押注英國硬退出歐盟的風險降低,提升投資人追逐風險的意願,而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可能於 10 月底再次降息,令美元受阻,昨日擴大澳幣與紐元近日的漲勢,帶動歐元兌美元持穩於 1.1157 高點。
隨著歐盟統計局上修德國 2018 年預算盈餘,延續了先前的趨勢,可能暗示德國明年增加支出的計畫最終不及預期,在歐盟面臨經濟持續放緩的風險之際,該數據對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而言可能不是個好兆頭,而且英國議會投票通過首相約翰遜的脫離歐盟協議,但否決了加速推動退出歐盟協議法案在下議院獲得通過的時間表,不確定性衝擊英鎊下挫,拖累歐元兌美回落至 1.1116 低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阻力於 1.1130-50,支撐於 1.1060-80。
◆GBP/USD
英國國家統計局週二稱扣除國有銀行後,9 月公共部門淨借款高達 93.86 億英鎊,同比增長逾五分之一,突顯長達十年的赤字減少趨勢已結束,並據英國工業聯盟 (CBI) 調查顯示 10 月月度工業訂單差值降至負 37,未來三個月的差值亦跌至負 19,創 2009 年 4 月以來最低,但英國議會首次支持首相的脫離歐盟協議,一度推升英鎊兌美元至 1.2999 高點。隨後英國議會否決退出歐盟時間表,將由歐盟決定是否同意英國推遲脫離歐盟,而且首相約翰遜可能提前大選,重創英鎊兌美元至 1.2860 低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阻力於 1.2880-1.2900,支撐於 1.2800-20。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銀行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2019-10-22 17:38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中美貿易戰衝擊、加上中國管制資金,讓部分到美國投資的地產商出現資金不到位,甚至斷頭的局面,也讓美國陸續出現中國地產商留下「爛尾樓」,CCIM(國際不動產投資師)理事長黃鵬䛥指出,其實這種情況在近一年越來越多,因此,不少業者到台灣找資金,希望能夠解決爛尾樓的問題,他也認為這時間點是台灣資金到美國投資的不錯時間點。
黃鵬䛥表示,此次CCIM的論壇主題將以「國際貿易戰對產業結構與不動產市場的影響」,尤其是海外投資熱度未減,建議以「超額利潤」以及「控管風險」兩個視角切入,以「危機入市」的時機點切入。
他指出,日前到美國參訪,看到一個商業大樓建案為何興建到一半就停工,好奇一問,原來該案是中國地產商投資的建案,但碰上中美貿易戰以及中國管制資金外流,導致資金無法到位出現「斷頭」,而且當地房產業者透露,其實類似中資「斷頭」情況陸續在美國發生,因此,部分業者希望能夠到台灣找資金續建。
至於,台灣的房地產表現,商用不動產方面,桃園廣豐購物中心海外首席代表郭尚霖指出,2019商業地產市場中,工業與辦公是兩大要角,前三季純辦公類成交量為247億元,工業類為377億元,合計交易總額創五年來新高。
商辦與工業交易總額近630億 為近5年新高
其中工業地產興旺主要受惠於電商物流興起與台商回流建廠;而辦公室市場則是因為共享空間蓬勃發展與開發商再投入辦公樓投資為兩大驅動因素。
住宅市場表現,CCIM不動產論壇住宅組主講人孫素雯指出,今年前8月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累計19.5萬餘棟,隨著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議題發酵,購屋族群恐有觀望心態,預估今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落在28.5至28.8萬棟間,至於房價表現,各地房價則持續緩慢回穩中。
豪宅表現則是因應中美貿易戰,政府提供投資台灣方案,促使台商回台投資置產,台商回台其對住宅的需求,應在六都的豪宅市場,建議有意出售豪宅的業主,應掌握這一波買氣。
距離脫歐期限倒數,英國議會還沒有表決首相強森的新脫歐方案,但成功逼使政府向歐盟要求延後脫歐期限,英鎊終止連續上漲。但面對英國脫歐發展繼續峰迴路轉、沒完沒了,外銀仍看好英鎊兌美元走勢,預估高點上看1.35美元。
英國脫歐議會上周六10月19日在表決新脫歐方案前,通過一項修正案,迫使英國政府向歐盟要求延後脫歐期限至明年1月31日。英國議會本周表決新脫歐方案,作為逆轉關鍵的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上周投票支持延後脫歐,但英國首相強森至今態度仍然堅決,不單沒有在致歐盟的函件上簽署,並表明不希望歐盟接受延期要求。
不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發布最新觀點認為,英國議會較可能否決方案,但維持看好英鎊兌美元走勢,如果方案成功過關,英鎊將挑戰1.35美元關口,若方案遭遇否決,英國延後脫歐及舉行大選,將在1.26至1.32美元區間震盪。
此外,歐洲央行10月24日將舉行貨幣政策會議,也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最後一次主持會議,掌舵了歐央行達8年時間的德拉吉,在歐債危機期間,揚言「不惜一切」捍衛歐元,成功穩住市場信心,但其鴿派作風最近沒有贏得內部一致的掌聲。
而受寬鬆措施影響,歐元9月從1.10美元跌至1.08美元水平,但10月強勢重現,收復了1.11美元,瑞銀持續關注本周多項歐元區經濟數據公布,包括採購經理指數,看能否為匯率帶來支持。不過,瑞銀認為,歐洲央行9月披露了重大刺激措施,包括減息10個基點至-0.5%,並自下月1日起重啟每月購買200億歐元債券計畫,但官員對寬鬆舉措看法分歧,法國及德國兩巨頭甚至反對重啟量寬,因此瑞銀相信德拉吉本周不會有重要公布,央行也將保持觀望。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華盛頓的活動上表示,日本經濟已顯著改善,大約15年來首次沒有通縮。但是央行將繼續實施強有力的貨幣寬鬆政策。
黑田東彥表示,日本央行密切關注政策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同時,還必須注意殖利率曲線的形狀,以免曲線過度扁平而加劇對養老金和保險公司可持續性的擔憂。
黑田東彥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日本經濟出現嚴重的金融過剩。同時,在發達經濟體,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可能已經有限。
黑田東彥認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經歷了低成長和低通膨的環境。現在許多中央銀行面臨如何提高通膨的共同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洲及太平洋部主管李昌鏞21日指出,中國目前所實行的貨幣政策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
李昌鏞接受大陸央視專訪時表示,在整個亞洲貿易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符合預期。
對於中國第三季GDP增長放緩至6%,李昌鏞稱,對於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而言,出現溫和的增速放緩是恰當的,是符合預期的,更重要的是保證增長質量及可持續性。
談及中國目前實行的貨幣政策,李昌鏞表示讚賞,認為中國堅持靈活的匯率政策及加速金融市場的開放,對經濟發展有益。
他也提到中美貿易的緊張局勢給亞太經濟的增速帶來影響,但對中美達成實質性的首階段協議表示讚賞,希望雙方能夠盡快在更多領域達成協議。
李昌鏞早前表示,今年以來,全球貿易增長放緩,全球最富有經濟增長活力的亞太地區,也面臨顯著放緩的壓力。(工商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021003682-260410?chdtv
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本周四將召開他在任期間的最後一場記者會,德拉吉本月底將離開法蘭克福,法國人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將接任歐洲央行行長的職位。德拉吉2011年上任歐洲央行行長以來,推行了一系列二十年前被認為是無法想象的政策,他不斷地下調利率甚至推出負利率政策,上個月,法國與希臘首次在市場發放了期限分別為十五年與三個月的負利率的國債。另外,歐洲央行還對各成員國的央行提供大量的貸款,購買了大量歐洲區國家的債卷。如何評論德拉吉就任行長八年來的功過?法新社發自法蘭克福的報道預測說,本周四召開的記者會將不會是一場對他歌功頌德的會議,德拉吉將必須就他八年來推行的歐元政策以及央行董事會內部的日益重大的分歧回答記者們的提問。
法新社評論說,德拉吉經常被認為是一個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的特立獨行的人,雖然他被公認為是歐洲區債務危機的拯救者,但是,他在拯救危機的同時,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德拉吉推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市場出現大量熱錢,引發北歐國家,尤其是德國的反對。反對者擔心類似的貨幣政策導致歐元區國家負債率不斷攀升,導致政府拒絕作出任何經濟改革。不僅如此,市場出現過多的資金很可能導致投機泡沫,目前歐洲市場的房地產價格攀升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反對者認為低利率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數百萬小筆金額的儲蓄者的資產掠奪。
那麼,低利率政策甚至是負利率政策是否就一定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如果說,最初的五年經濟增長確實逐漸回升,並且帶來了一千多萬個工作崗位的話,最近的趨勢似乎又是恰恰相反,本周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將歐元區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2%,明年的增長預測也被下調至1.4%。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並不僅僅涉及歐洲國家,全球所有國家經濟增長預測都被下調,這自然同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導致市場不穩定的因素有關。
不過,在上周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的會議中,歐洲央行目前推行的負利率的政策引發業內人士的諸多批評,專家擔心該政策未來可能對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本月初,德國,法國,奧地利以及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央行前任首席經濟分析師發表公開信,對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提出尖銳的批評,認為央行推行的負利率以及貨幣寬鬆政策將使歐洲再度陷入危機。批評者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央行最近二十多年來推行負利率政策,但是,這不僅沒有刺激日本的經濟增長,反而削弱了日本的銀行系統。當然,之所以出現上述公開信是由於歐洲央行計畫再度下調利率並且發放26000億歐元的債卷。公開信甚至批評央行此舉加劇歐元區成員國的負債率,違背馬斯特里歇條約。
最後,公開信也指出,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後果: 一方面,房地產價格的攀升會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另一方面,也會加深年輕人因無法保障退休資金而加深與上一代人之間的隔閡。
確實,路透社就此評論說,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決策者難以緩解全球經濟放緩的痛苦,他們手中的工具已經不多,而令人越來越擔憂的是,負利率自身也帶來一些問題。看來,下個月即將走馬上任的拉加德的斡旋餘地十分有限。
今年來REITs基金在全球央行同步轉鴿作多下,績效表現亮眼,不論近一年或今年來,41檔基金(包含台幣、美元、人民幣級別)全面正報酬,以今年績效來看,更有高達40檔基金大賺二位數以上,績效前八名REITs基金皆賺大賺二成以上,表現明顯優於其他類型基金,建議短線遇拉回可找買點,分批布局。
今年來績效第一、報酬率近三成的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Fed結束近十年的升息循環轉為降息,未來在中美貿易戰延續下,市場預期Fed在今年年底前有可能再降息,則今年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反彈空間不大,只要維持在2%以下,皆有利美國REITs表現。企業貸款成本降低,有利進行併購案,也有利美國REITs評價提升、NAV折價收窄。
李文孝指出,根據規定,REITs的稅後所得90%要分配給投資人,因此成為領息族群願意持有之標的。以基本面來看,美國房地產景氣加溫,9月營建許可率年增7.7%至138.7萬戶,優於市場預期;美國西部營建許可率9月份月增10.2%至36.6萬戶,創2018年12月以來新高;另外,美國9月獨棟營建許可年率年增2.8%至88.2萬戶,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隨基本面回升及降息循環加持,美國RIETs後市持續看俏。
中國信託全球不動產收益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表示,全球籠罩著利率寬鬆與不確定性高等因素,REITs高息收、防禦特性的特質,加上企業獲利穩健,與中美貿易戰的相關性低,成為動盪時代中最佳資產配置核心工具。
陳雯卿指出,REITs目前的股價淨值比仍在合理區間,並未偏貴,在全球公債殖利率持續維持低檔的環境下,將有利於REITs股價的評價面回升。近期操作上,需意企業財報數據,區域配置以較不受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與日本為主軸,搭配高息的新加坡與加拿大REITs,並伺機回補歐洲相關部位。
華資銀行業順應併購潮流,擴大規模,承接業務和客戶,直接站穩腳步。國泰銀行(Cathay Bank)當年併購亞細亞銀行時,有亞細亞銀行客戶問行員:「你們銀行賣了,但我捨不得你們。 」行員告訴那些往來幾十年的客戶說:「放心,我們全部留下來,繼續在這裡為您服務。」
一位前亞細亞銀行、現在是國泰銀行的行員說,社區銀行與社區的關係密切,和客戶之間非常熟悉,像老朋友一般,「即便銀行被併掉了,穩住客戶的心最重要」。除了繼續服務客戶,亞細亞銀行行員也要了解國泰銀行的公司文化和管理模式,並快速適應,維持銀行在社區的業務。
華資銀行和主流銀行相比,規模較小,但以移民客戶為基礎。但像上述這種被併銀行融入買方銀行的過程,充分反映併購過程的客戶服務和文化整合,做得好,買方銀行版圖擴張,持續壯大。
擴張版圖 壯大規模
華資銀行中,1973年成立的華美銀行(East West Bank)是目前最大華資銀行。該行總部在加州巴沙迪納,1999年開始併購銀行,規模逐漸壯大,其中,2009年併購華資社區銀行聯合銀行(1974年成立)。根據華美銀行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該行今年第二季度資產達到429億元。
第二大華資銀行是總部在洛杉磯的國泰銀行,該行成立於1962年,1996年併購加州第一儲蓄銀行,在加州規模擴大。1999年,國泰銀行併購紐約金城銀行,進軍東岸市場,之後於2003年併購萬通銀行,2006年併購紐約冠東銀行及伊利諾州新亞銀行,2015年併購亞細亞銀行。
第三大華資銀行是1990年在洛杉磯成立的保富銀行(Preferred Bank)。保富銀行自2016年完成和紐約的國際銀行(2006年成立)合併。國際銀行總經理胡師功繼續主持合併後保富銀行在紐約的業務。
從三大華資銀行的併購小型社區銀行來看,都是西岸的銀行買東岸的銀行。
環球銀行(Global Bank)行政總裁利勇民說,美國傳統的銀行是小型銀行、社區銀行。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興盛,銀行家影響力特別大,因此,開國時期,開國先賢認為,美國的銀行業不能像歐洲的銀行業那樣讓個別銀行壯大,以免資源過度集中。他說:「Everything is local.」社區銀行誕生,且銀行在一個州開業,不能跨州經營,甚至跨城市都不行。
利勇民舉例,花旗銀行前身是是1812年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營運範圍在「紐約市」(New York City),若要去紐約州水牛城設分行,不行。一直到1970年,花旗銀行才在紐約上州開設分行,1997年到加州開設分行。
因為此一歷史原因,美國成為銀行家數最多的國家,最多時達到2萬家。經過長期發展,大銀行併購小銀行,或是小銀行和其他小銀行合併,到現在大約有4000多家。
西岸銀行 東岸發展
利勇民說,從華人發展史來看,華人最早進入北美是到西岸,因此,西岸的華資銀行發展比東岸早,規模較大,若要往東岸發展,進入新市場,併購現有銀行增加據點是最快、最有效益的方式。
早期,法拉盛地區的主流銀行只有花旗銀行,也有一些華資銀行,其中,美國中信銀行實力雄厚,另有家族型態的亞細亞銀行(1984年成立)、冠東銀行(1986年成立)、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1988年成立)等小型社區銀行。
不過,隨著移民結構改變,老一代台灣人退休,或在美國養老,或回台灣居住。這些銀行家的下一代多是專業人士如醫生、會計師等,未繼承父業,出售銀行成為解決方案。其次,銀行經營團隊可能理念不一,或因同業競爭壓力使原經營者放棄所有權。
另外,也有人想進入銀行業。例如,十餘年前,有華人房地產業者投入銀行業,但因次貸風暴使房地產市場趨緩,影響貸款成長,壓縮銀行獲利。這位房地產業者不得不回歸專業,將銀行出售。
一位銀行貸款部門主管說,對買方來說,合併雖然要概括承受賣方的資產及負債,但可以接收所有客戶,並直接承接社區資源;且華人市場非常活絡,對買方的業務擴張及績效成長,都有助益。
這是近年華資銀行併購案不斷,但鮮少有人退出市場的主因。利勇民曾任紐約州銀行廳首席副廳長,1995年出任東方銀行總裁兼執行長,2008年至今擔任環球銀行總裁兼執行長。他對紐約銀行業發展及變遷有相當了解。
併購機遇 成為風潮
法拉盛早期的家族行社區銀行中,冠東銀行、亞細亞銀行被國泰銀行合併。冠東銀行是2006年被併購,亞細亞銀行是2015年被併購。紐約第一銀行則穩健營運,並擴大據點到佛州。紐約第一銀行執行副總裁蔡政蒼說,佛州華人很多,增加據點就是增加營運效益。紐約第一銀行現在在佛州有四家分行。
還有一些西岸銀行以併購到東岸發展。聯合銀行(1974年成立)總部在加州舊金山,以併購紐約的中美銀行(1967年成立)到東岸發展。2009年,聯合銀行全球業務被華美銀行收購。
亨華銀行(Hanover Community Bank)2019年8月12日宣布,亨華銀行作為紐約州特許商業銀行,正式合併華邦銀行(Chinatown Federal Savings Bank)。截至2019年6月30日,為推進華邦銀行的併入,預估亨華銀行總資產約8.3億元,總貸款達7.1億元,總存款達6.2億元。如今,亨華銀行於紐約市曼哈頓、布碌崙和皇后區總共有5間分行,在紐約州長島納蘇郡(Nassau County)有2間辦公室。
這次合併,兩家銀行的客戶均受惠。亨華銀行集團主席Michael Puorro表示,亨華提供多元的產品和服務,歡迎華邦客戶加入亨華;亨華客戶也因華邦加入,享有更多營業地點的便利。華邦銀行主席David鄭表示,亨華銀行是有實力且成長快速的夥伴,華邦原客戶亦將受惠於亨華的多渠道金融服務。
美豐銀行(Metro City Bank),2006年在亞特蘭大成立,2016年底成立紐約第一家分行貝賽分行,今年3月再成立法拉盛分行。美豐銀行首席執行長陳競鴻指,美豐銀行法拉盛分行最受歡迎的是貸款業務,可見房地產市場可為。
總部在洛杉磯的皇佳商業銀行(Royal Business Bank),2018年併購紐約的恆通銀行,恆通銀行在紐約的八個分行全部保留,再開法拉盛羅斯福分行。皇佳商業銀行總裁兼執行長田詒鴻便表示,華人購屋需求強,該銀行希望以住房貸款服務華人社區。
2019-10-20 15:1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受全球暖化影響,覆蓋俄羅斯逾一半國土面積的永久凍土開始融化,正讓當地建築物、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面臨受損風險。俄羅斯遠東與北極發展部副部長克魯季科夫(Alexander Krutikov)近日表示,永久凍土融化給俄羅斯造成每年經濟損失高達500萬盧布(約新台幣239億元)至1500萬盧布(約新台幣716億元)。
《彭博》報導,對俄羅斯當地採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而言,氣溫上升尤其令人擔憂,永久凍土區域佔整個俄羅斯石油產量的15%、天然氣產量的80%,全球最大的鎳和鈀金屬生產商MMC Norilsk Nickel PJSC也受到凍土融化的衝擊。克魯季科夫表示,情況每年都在惡化,管線破裂、樁柱倒塌層出不窮,「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長久以來,俄羅斯會打樁至永久凍土層中,以使在凍土上建造的建築物基礎堅固。但隨著地面變暖和變軟,問題開始出現,建築物開始失去穩定性。
根據包括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史特萊特斯基(Dmitry Streletskiy)在內的科學家所做的研究,到了2050年,氣候暖化可能會影響俄羅斯整個永久凍土區域中5分之1的建築和基礎設施,導致經濟損失840億美元,相當於俄羅斯GDP的7.5%,而俄羅斯超過一半的住宅房地產,也可能受到損害,這些房地產價值總共達530億美元。
俄羅斯當地企業已經提前做好準備,包括設計新的基礎設施、打樁打得更深、監控永久凍土層等。克魯季科夫強調,研究永久凍土層是俄羅斯不可忽視的任務之一,「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經濟發展」。
【大紀元2019年10月17日訊】根據加拿大國際教育局(Canadian Bureau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CBIE)日前公布的數據,國際學生在加拿大代表著強大的經濟影響力,其中房地產行業尤為重要。
2017年的數據顯示,加拿大有494,525名國際學生,與2010年相比增長119%,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0%。
在201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在2017年世界教育排名中將加拿大排名世界第一,其次是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美國。
CBIE稱,國際學生選擇加拿大的三個主要原因是高、初中教育系統的質量、加拿大作為一個寬容和非歧視性社會的聲譽、以及作為一個安全國家的聲譽。
據估計,外國學生每年在加拿大花費80億加元,其中包括學費、住房費用和其他生活費用。這意味著創造了81,000多個工作崗位,為政府貢獻了超過4.45億元的稅收。
調查顯示,有95%的國際學生向同伴推薦加拿大作為學習目的地。雖然大多數國際學生來自中國(占總數的28%),而印度(占入學人數的25%),但2017年外國學生來自至少14個國家,其中約有15,000來自美國。
卑詩省每年平均吸引115,000名學生,是加拿大最受歡迎的國際留學生目的地之一。每個學生每年平均要支付1.2萬加元的住房費,是本省每年18億加元年度支出的一部分。卑詩省外國留學生入學在過去10年中已增長了300%。
房地產投資網絡(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Network)最近發布了一份名為《大學效應》的報告,該報告研究了大量學生對某個地區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並為學生住房投資者提供了建議。◇
責任編輯:祖文
【記者凌雲、陳漢/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在11月的智利APEC峰會期間簽署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在此之前,中共一方也動作不斷。中共總理李克強16日主持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放寬外資進入限制,不得強制外企轉讓技術等。分析認為,中共此舉有三大因素。
在當天的會議上,李克強提到「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包括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外國投資者和外資企業轉讓技術等。
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是美中貿易戰的核心問題之一,但中共官媒多次聲稱美國指控中方強制技術轉讓純屬「捏造」。
上週的美中談判落下帷幕後,川普在記者會上表示,美中談判在中方購買美國農產品、貨幣協議、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方面均獲得進展,其中強制技術轉讓將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協議內,可能還有第三階段的協議。
川普還表示,未來3~5週內,美中將就達成的協議形成文本文件,希望能在下個月於智利召開的APEC峰會上,和習近平一起簽署。
針對中共國務院的最新動作,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共現在要做這個改變有多重因素考量,一是順應美方要求,讓貿易戰避免繼續升溫;不得強制轉讓技術,如果能做到當然是好事,因為這就是美中之間貿易戰談判一個主要的關鍵點。因為過去20年中共長期私下這麼做的,外資如果要進入中國,就要轉讓技術。
再來,這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環境不像以前。以前是外資拚命想要進中國,當局有這個力量和籌碼要求外資轉讓技術;現在因為中國工資高漲、關稅等關係,外資並不像以前那麼熱切要進中國。也就是說,過去籌碼在北京,現在籌碼在外國企業。
加上現在很多聲音說,中國經濟其實很缺美金。雖然表面上有3兆元美金外匯存底,但實際能用的遠遠少於這個數字,現在北京鼓勵外資進來也是要彌補這方面,中國2015、2016年出現大批資本外逃。同時,人民幣也有很大壓力,如果外匯不管制的話,人民幣會貶值到到一個很慘重的情況。
「中共或取消地方限制法規」
李克強在最新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列出了多個吸引外資的方式,除了不得強制技術轉讓,還包括:一、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清理取消未納入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範圍限制,允許外資在陸投資的整車企業間轉讓積分等。二則是促進投資便利化等。
本報評論員何堅也對此表示,過去和現在中共對外資在金融領域都有限制,包括股權和業務範圍;而且地方政府也可以制訂法規加以限制,或者鼓勵,都有可能;按照這個會議的意思,可能是準備放開限制,包括取消地方政府的地方限制法規。
何堅表示,第二條「促進投資便利化」,這個主要是針對外匯來的。因為國家外匯管理局2015年3月30日發布《關於改革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方式的通知》(匯發[2015]19號),雖然將資本金結匯方式由支付結匯制迴轉至意願結匯制,但並沒有排除企業實施支付結匯制,實踐中依然有諸多繁瑣手續和限制。 按照會議的意圖,可能打算減少限制,支持外企借外債,吸引外匯流入中國。
分析:結果有待觀察
據悉,過去幾年中共也多次嘗試用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但成效不彰。而這次北京當局的努力又將如何,專家表示,仍有待觀察。
俞偉雄認為,還是看美中貿易協定是否能達成共識,上週說達成口頭協議,現在好像又有變數,再加上香港局勢也讓大家擔心。外商的考慮涉及方方面面的風險考量, 現在中國房地產泡沫大,債務高漲,消費指數、工業指數都表現的不理想等。
何堅表示,最大的問題可能還在於,國務院說的「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外國投資者和外資企業轉讓技術」、「依法保護商業祕密」等基本上是國務院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他說,「例如2017年實施的《網路安全法》,就要求外企交出重要商業數據。還有,各部委和中共權貴掌控的國企,本身都是凌駕於所謂的法律之上,是通過暗箱操作來強制、逼迫外企轉入技術。所以,國務院常務會議既無取消《網路安全法》的權限,對於中共權貴更無實際震懾力。保護外企只是一個噱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何堅認為,個人感覺,國常會這些新的「精神」,更多可能還是對外做出些「姿態」。其目的應該是安撫外企,以圖吸引更多外國資金,同時向美國政府表達出「開放」和「自由貿易」的態度。不過,這種表態,結合中共一貫言而無信的行為,以及其權貴專制的體制,可以理解為是在貿易戰壓力下,尤其是迫在眉睫的外匯危機的逼迫下,中共再度許下的一個註定是謊言的口頭許諾。
隨著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接連降息,並分別宣布購債計畫,加上其他主要國家多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資金行情也帶動具股利率優勢、收益穩定度較高之REITs表現。有鑑於全球正環繞於寬鬆及不確定性高的兩大因素,法人表示,REITs高息收、防禦特性的特質,加上企業獲利穩健,與美中貿易戰的相關性低,是動盪時代的最佳資產配置核心工具。
觀察近一個月表現,截至本周三(16日),富時全球不動產指數上漲2.7%,區域表現來看除香港REITs因政治局勢動盪而走低,其他主要區域全數上漲,又以歐洲和英國REITs分別上漲9%及8.9%表現最佳。
群益全球地產入息基金經理人邱郁茹表示,隨著全球經濟進入低增長、低利率環境,根據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經理人偏好配置如REITs、現金、債券等防禦性資產,今年來的確也在市場環境多變之下,獲利能見度及穩定度較高的REITs相對獲市場青睞。
然儘管年至今REITs表現亮眼,由於債券市場殖利率大幅走降,使得REITs相對於BBB級公司債的利差擴大,顯示其評價仍具吸引力,後市表現仍未看淡,惟考量惟不動產市場在不同市況下,都會產生區域、類股的快速輪動,因此建議投資人布局REITs時不妨採全球布局策略,降低單一區域投資風險。
中國信託全球不動產收益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表示,在利率還有下行可能的環境中,REITs的防禦特性浮現,有利REITs評價回升,且目前REITs整體獲利相對穩定,股息配發仍具成長性。
近期操作上,將留意10月公布的企業財報數據。在區域配置上,以較不受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與日本為主軸,搭配高息的新加坡與加拿大REITs,並伺機回補歐洲相關部位。邱郁茹說,可朝受惠網購趨勢之工業倉儲和租金趨勢向上之商辦,以及健康照護等次產業布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4111609
【大紀元2019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10月18日,中共國家統計局了大陸今年第三季GDP按年增長6%,低於預期的6.1%,創1992年來最低。
分季度看,1季度增長6.4%,2季度增長6.2%,3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1產業增加值43005億元,增長2.9%;第2產業増加值27869億元,増長5.6%;第3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增長7.0%。
中共國家統計局承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之前,大陸數據服務商發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12家研究機構對三季度GDP增速的平均預測值為6.1%。大陸諸多金融機構均認為,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會出現輕微放緩,因結構上消費對增長的貢獻或仍維持在較低水平,投資偏弱,淨出口的貢獻略有下滑,總體來看經濟會繼續走弱。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預期7.8%。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4%,預期5.5%。中國9月出口同比下降3.2%,進口同比下跌8.5%,出口降幅為今年2月以來最大。
高盛分析,北京透過寬鬆措施支撐經濟,但也要關注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風險。基於通膨的限制,進一步寬鬆措施空間有限,整體而言,往後經濟增長或面對更大的下行風險。
香港信報報導,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儘管促進消費和投資增長的措施密集公布,經濟放緩壓力將緩解,但難以拉動經濟增速反彈回升,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略低於上半年。
分析人士文小剛對此表示,GDP數據顯示大陸經濟受貿易戰打擊較大,貿易戰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並顯現出來。大陸長久以來依靠出口、投資、消費來促進經濟增長,現在投資在下滑,消費增長停滯不前,投資在下滑;而出口受貿易戰打擊下滑較大。所以,大陸經濟增長的三大支柱幾乎已經停擺,大陸經濟仍在下行通道之中。而且隨著貿易戰前景不明,大量外資企業撤出大陸,明年大陸經濟會更加困難。
由於7、8月中國工業、消費等經濟指標超預期降溫,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下調大陸GDP今年和明年的增幅。
10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受貿易戰影響,將大陸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6.1%,而在今年7月份,IMF預計大陸GDP增幅為6.2%,明年GDP增長由7月份預測的6%降至5.8%。
路透社對83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大陸全年的GDP增幅在6.2%,即29年來最低;明年可能進一步放緩至5.9%。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9月26日發表報告表示,因經濟惡化等原因,該行將大陸今明兩年的GDP增幅分別下調至6.1%及5.7%。
瑞銀財富管理將中國2019及2020年GDP增長率,由原來的6.1%和5.8%分別下調至6.0%和5.5%摩根資產管理9月23日表示,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可能降至5.7%~6.5%。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也下調了中國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6.2%降至6.1%,明年則由6%降至5.7%。
這些國際機構在談到下調大陸GDP增長預測的原因時,都談到了美中貿易戰對大陸經濟的嚴重影響,認為這是造成大陸GDP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美中貿易戰前途不明更是加劇了大陸經濟的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李穹
【大紀元2019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肖婕澳洲悉尼編譯報導)週四,澳洲儲備銀行(RBA)警告說,房屋建築業將在明年整個一年拖累澳洲經濟,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價漲幅可能也會因此超過預期。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週四上午,儲銀副行長德貝爾(Guy Debelle)在悉尼發表演講時表示,建築業正在經歷「相當嚴重的低迷」,對整體經濟是個拖累。
德貝爾表示,雖然該行預測明年住房投資將進一步下降7%,但由於存在「一些風險」,降幅可能會更大。這將讓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體增長率至少減少1個百分點。
他表示,目前對新的獨立房和公寓的需求似乎相當於去年年底的低水平。
德貝爾在特許金融分析師澳洲協會(CFA Societies Australia)會議上說:「儘管二手房市場最近出現了穩定跡象,但新住宅銷售相對於建造的典型滯後,意味著住房投資的下降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德貝爾說:「看起來明年將是住房建築業的低谷,但我們可以透過低谷看到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需求仍將繼續提升,儘管有些地區、尤其是在悉尼房屋空置率很高的地區存在著供過於求,但這種情況並不普遍。」
他說,雖然需求會增長,但公寓和單元房的審批和建設需要很長時間,這意味著供應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趕上,而這也會對價格產生影響。「如果沒有產生有效的供應回應,需求的增長將引起更大的價格反應。」
「從金融穩定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伴隨著借款的實質性擴大,這就不是什麼大問題。」德貝爾說,「房價上漲顯然會對分配產生影響,但貨幣政策並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價在過去三個月大幅攀升,但之前分別下跌了15%和11%。不過這種下跌是在2012年至2017年間,墨爾本房價上漲了58%,悉尼房價上漲75%的基礎之上。
本月初,儲銀將官方現金利率降至0.75%的歷史新低,金融市場預計,到明年2月,官方利率將下調至0.5%。
德貝爾說,儲銀關注的重點仍是就業市場和整體經濟。「貨幣政策關注的是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總體狀況。在這方面,失業率比今年年初略高,工資沒有太大的上行壓力。」
「反過來,這又導致通脹長期低於中期的目標區間。」他說,「結果,(儲銀)董事會決定在近幾個月放寬貨幣政策,這些舉措考慮到了我今天談到的房地產周期的預期變化。」
責任編輯:瑞木悅
【大紀元2019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Fed)在分析經濟的褐皮書報告中表示,美國最近幾週成長不明顯,導致多家企業下修前景展望,現在預測經濟將走弱,反映美國貿易政策的繼續衝擊經濟前景。
Fed公布的褐皮書報告指出,多數企業預期經濟將持續擴張,但下調未來6至12個月的成長預期。一些地區表示,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和全球成長放緩,拖累經濟活動和資本支出。
報告表示,美中貿易戰已經持續15個月,美國9月製造業活動降至10年低點,企業投資放緩,主因關稅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延後決策。許多地區訂單疲軟,製造商因而裁員,零售商和製造商的成本都在上升,大多是受新關稅影響的產品。
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於10月29日至30日舉行決策會議,Fed今年已兩度降息,主席鮑爾稱降息是針對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貿易緊張局勢和低通膨的預防性措施,以維持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
FOMC決策官員的最新觀點仍有意見分歧,主席鮑爾則未表明是否贊成再次降息。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合約的價格反映,投資人預期本月降息的機率達80%。
責任編輯:英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