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政經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匯豐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游陳達新冠肺炎病毒的爆發為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啟示,儘管日常生活和商業運作已受到干擾,我們仍需要考慮若病毒得到控制時,世界新的模樣將是如何,尤其是那些被視為永久性的改變。
與此同時,跨國企業正努力在運營效率、財務盈利能力和供應鏈集中風險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部份企業正考慮將部分生產移出中國,以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同時保留一些產能以接近利潤豐厚的市場。

有趣的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在政策方面一直奉行類似的戰略。我們預計,北京方面將繼續努力,通過扶植國家冠軍企業和關鍵行業的進口替代,向價值鏈的上游移動。供應鏈的短期中斷和長期的供應鏈多元化,可能也會加速中國的產業升級和進口替代進程。

自從1月底疫情開始爆發後,中國已推出了多項措施支援國內金融體系,包括下調利率、注入流動資金,以及延長企業及家庭借款人的期限,進而避免出現信貸緊縮。高頻數據反映經濟活動因此增加,生產恢復亦暫時帶動消費恢復正常。

然而,隨著全球多數地區仍在實施廣泛的疫情控制措施,全球需求復甦的展望似乎可能更為遙遠,因此儘管中國境內的經濟重新啟動,但經濟成長的前景似乎仍然充滿挑戰。

目前來看,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上持續以維護流動性和降低利率為主,在第一季的工作報告中也指出主要政策為調整結構,因此不排除未來還有進一步定向寬鬆的空間,而非推出普惠型政策。

事實上,中國依託巨大的國內市場與完備的產業鏈,以更大力度推動深層次改革,釋放經濟內在活力,便可開啟中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與市場的長牛行情。但從具體恢復時點來看,還需要重點觀察全球疫情的進展、金融市場恐慌的平復以及相關政策的推出情況。

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海外主要央行貨幣政策開啟大幅寬鬆節奏,部分歐洲國家和日本已經實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美債利率也創下歷史新低。因此中國債券相對於海外政府公債的利差明顯加大,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漸提升。

此外,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不斷推出,也為國際投資人提供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優化入市流程,國際主流指數紛紛納入中國債券,也促使外資對中國債市的興趣持續提高。數據顯示,人民幣債券正成為全球投資人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選項。

中國中央結算公司最新發布的債券託管量資料顯示,4月份是國際機構投資人連續第17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同月份的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約為人民幣(下同)2兆元,較3月份增長約433億元。而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投資者累計增持約1,153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累計增加258億元。

中國債市同時吸引了新的境外機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近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以法人為統計單位,447家境外機構通過結算代理模式入市,當月新增5家;531家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模式入市,當月新增11家。

上列數據皆證明了中國債市的開放程度及市場化程度,而從中國以及全球的經濟趨勢來看,全球主要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較低的利率水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目前的中國國債相對收益率仍然較高,我們對於中國債市保持長期樂觀。(工商時報)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準普爾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增溫,加上對供應鏈斷鏈的擔憂有可能導致製造業加速從中國撤離,使中國難以保持強勁的經濟成長。

但標準普爾強調中國有著製造業競爭優勢和龐大內需市場,所以仍能吸引外商繼續在中國投資。而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可能較前一階段弱,但整體成長率在全球仍屬偏高水準。

標準普爾表示,即使外資有開始從中國撤離現象,中國還是可以保持不錯的經濟成長趨勢。在過去幾年裡,中國面臨著工資大幅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自川普上台以來美中關係惡化,已使部分製造商陸續撤離中國。

不過這情況尚未明顯減緩中國的實際 GDP 成長。如果現在製造商加速離開中國,肯定會對中國未來成長造成負面影響,但衝擊並不會太大,因為未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將會越來越依賴於內需市場。

標準普爾預估 2014 年~2023 年間中國的人均實際 GDP 的年均增長率將接近 5%。

(圖片: AFP)
(圖片: AFP)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對於將部分供應鏈遷出中國的討論增溫,主要在於過度依賴中國的生產以及供應鏈受阻的擔憂。日前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 (Larry Kudlow) 就提議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所產生的資金成本全數由政府買單。

同時,日本政府也在緊急經濟刺激方案中撥款 20 億美元,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搬回國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表示,對於生產嚴重依賴某一單一國家的產品,應該嘗試將其中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線搬回國內,其餘產品生產則應力求供應商多元化。

在外資撤離中國之際,印度積極與外商聯繫表達為有意搬出中國的外商提供優惠政策。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8070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到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的衝擊,中國經濟正面臨自 1970 年代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市場預估中國於第一季的 GDP 將衰退 6%。

近日來,由於肺炎疫情於中國呈現放緩趨勢,工廠及企業亦重啟營運,促使經濟活動於 3 月底恢復了 90%,因此,部份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將有望逐漸復甦,並建議投資人關注失業率、固定資產投資、零售銷售、及出口等數據,以推判中國經濟復甦的速度。

失業率

失業率與經濟成長之間具高度關聯性,但受到疫情的影響,2 月份的城鎮失業率攀升至 6.2%,高於 1 月份的 5.3%,且創下自 2016 年以來最差表現。

大摩預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國失業率仍將持續攀升,並達到高峰 7.5%,之後則將逐漸下滑,並於年底前達 5.5%。根據該數值推判,在近期之內將會有 8 千萬名勞工恐面臨失業的威脅。而製造業的復甦狀況,為左右失業率的關鍵要素之一。

中國失業率 (圖:Bloomberg)
中國失業率 (圖:Bloomberg)

固定資產投資

根據經濟學家預估,今年第一季的固定資產投資將衰退 15%,且基礎建設及製造業的投資規模皆大幅下滑。受到疫情的衝擊,國內及海外市場需求皆呈現萎縮的態勢,並導致製造業訂單減少。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 (圖:Bloomberg)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 (圖:Bloomberg)

此外,不動產投資狀況也是須關注的指標之一,由於不動產的價格及銷售量皆表現慘澹,導致建商被迫削減投資規模。在金融海嘯時期,中國政府及央行為了提振房市景氣,採取了降低利率及放寬購屋限制等措施,但目前中國仍尚未採取類似政策。

零售銷售

隨著中國轉型為內需導向經濟,消費支出便逐漸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在 2019 年,消費支出佔了整體 GDP 的 57.8%。

由於疫情對於消費需求造成嚴重衝擊,《彭博》預估 3 月份的零售銷售將下滑 10%,而第一季則將下滑 12.5%。另外,由於失業率攀升及工資下降,再加上消費者減少外出購物的頻率,導致汽車銷售量亦大幅下降。

中國零售、汽車銷售 (圖:Bloomberg)
中國零售、汽車銷售 (圖:Bloomberg)

出口貿易

今年以來,國內企業產能的削減,再加上國外需求的萎縮,導致中國出口貿易呈現衰退的趨勢。而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目前仍在採取封鎖措施以防止疫情持續擴大,因此,預期今年中國的貿易表現將持續陷入低迷。

中國淨出口對 GDP 成長的貢獻 (圖:Bloomberg)
中國淨出口對 GDP 成長的貢獻 (圖:Bloomberg)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66001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眾朋友,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中國更是首當其衝。據路透社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令本在企穩的中國經濟受到重創,最新公布的1-2月工業、消費和投資數據均超預期跌至歷史新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亦未能倖免。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前兩月中國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增速斷崖式下跌,而2月房價指數亦結束長達近五年的環比漲勢,高頻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3月將逐漸復蘇,但進度仍較慢。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公布,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遠低於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的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20.5%,亦低於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的0.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遜於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的2.8%。三項數據均創歷史新低。期內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6.4%,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分別下降30.3%和31.5%。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去年12月均為5.2%。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確實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但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 隨着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效不斷顯現,更主要的是復工復產的進度加快推進,經濟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不斷恢復。他表示,疫情的影響從國內來看,二季度會逐漸減弱,特別是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出來。所以,二季度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的回升。他稱,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對衝疫情的影響和外部的風險挑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努力完成全年的發展目標任務。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表示,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很大挑戰,國際金融市場也出現大幅波動,中國發展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要有效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同時努力保持國際應有市場份額。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重,主動作為。儘管隨着復工復產在加快,3月以來高頻發電耗煤等數據也有所改善,但是由於生產尚未全面恢復正軌,加之需求端的持續疲弱,分析師們普遍認為3月的小幅改觀難以扭轉中國一季度經濟小幅負增長的可能。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目前來看,3月份的生產恢復也還很不理想,復工未復產情況較為明顯,而且區域恢復情況也很不同步。在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又出現快速蔓延,並通過金融市場、外部需求和心理預期等多方面給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二次衝擊”,因此,3月份的數據也不樂觀。他並預計一季度經濟下滑2%-5%左右。西南證券宏觀團隊同樣指出,1-2月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短期面臨較大壓力,未來避免短期衝擊長期化,應該加快復產復工,推動經濟增速早日回歸正常水平,保障就業穩定。從3月高頻數據來看,復工復產依然緩慢,考慮到目前大多數省份新增確診為零,存量確診是個位數甚至清零,應該更大程度的加大復工復產力度。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周五稱,全國除湖北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60%左右。同時,國際疫情的蔓延也對中國復工復產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前兩月中國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增速斷崖式下跌,而2月房價指數亦結束長達近五年的環比漲勢,高頻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3月將逐漸復蘇,但進度仍較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表示,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直接影響,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活動基本停滯,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增速不可避免地出現斷崖式下跌。預計後續開發和銷售跌幅將不斷收窄,增長缺口逐漸修復,全年風險可控。

路透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公布數據測算,2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升5.8%,漲幅不及上月的6.3%且為2018年7月以來最低,房價同比連漲53個月;環比持平,為2015年4月以來最低,此前已連漲57個月。統計局稍後公布,前兩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6.3%,增速遠低於去年全年的9.9%;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44.9%;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則分別同比下降39.9%和下降35.9%。

http://www.rfi.fr/tw/%E4%B8%AD%E5%9C%8B/20200316-%E5%8F%97%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7%96%AB%E6%83%85%E8%A1%9D%E6%93%8A-%E4%B8%AD%E5%9C%8B1-2%E6%9C%88%E7%B6%93%E6%BF%9F%E6%95%B8%E6%93%9A%E8%B2%A0%E5%A2%9E%E9%95%B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恐陷入通貨緊縮,可能成為拖垮經濟的因素之一。國家統計局10日指出,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僅1%,生產物價指數也下滑0.4%,但食物價格則飆漲21.9%。雖然近來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如降低借貸成本,但凱投巨集觀的經濟學家普里查德擔心表示,通貨緊縮可能會抵消其效果。

 

通貨緊縮、食物飆漲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0日指出,2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剔除能源、食物等波動較大)與去年同期相比僅上升1%,是自2010年以來最小的增加幅度,但食物價格則飆漲21.9%,特別是豬肉價格狂升135.2%。然而,生產物價指數(衡量製造商出廠價平均變化的指數)卻下滑0.4%,比預期還多0.1%。

新加坡華僑銀行的經濟學家謝東明認為,由於近來油價走弱,物價恐會進一步下滑,雖然中美貿易談判有所進展,使得企業補貨的意願提高,卻在疫情和油價的雙重重擊之下前景堪憂。

 

抵銷央行貨幣政策

《路透社》則指出,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恐折半,讓市場期待利率調降。對此,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也採取若干支持經濟的措施,譬如對受創嚴重的企業降低其借貸成本。

然而,經濟研究諮詢公司「凱投巨集觀」的經濟學家普里查德指出,核心通貨膨脹率的下滑以及出廠價格的通貨緊縮,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恐怕會減少。投資銀行高盛的分析師則認為,此時若通貨膨脹率上升,雖不會是央行刺激經濟措施的一大阻礙,但兩者應取得平衡,以免擠壓到利率調降的空間。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440655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3-06 08:11

中國8大港口2月貨櫃運量銳減20%,圖為青島貨運碼頭。(美聯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港口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包括深圳、上海等中國8個最大港口2月份集裝箱(貨櫃)吞吐量較去年同期銳減近20%,突顯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進出口的巨大衝擊。

路透報導,隸屬中國交通運輸部的該產業團體指出,其他包括寧波、廣州、天津、廈門、大連與青島等8大港口上月的集裝箱吞吐量較去年同期下滑19.8%。這8大港口佔中國集裝箱貿易逾半數,顯示中國上月貿易也縮減5分之1。

中國海關總署預計下週公佈中國今年前2月進出口數據,這無異是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貿易衝擊的官方測量。根據路透對25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發現,隨著該疫情重創全球供應鏈,今年前兩月中國的進出口恐大幅下滑。

根據該調查的中位數推測,中國1、2月出口恐較去年同期銳減14%。為2019年2月以來最大下滑幅度。進口恐重挫15%,為2016年1月以來最大緊縮,也與去年12月16.5%的成長呈強烈對比。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90340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3-06 08:00

中國經濟金融前景本已存在風險,目前又遭遇疫情影響帶來斷鏈衝擊,預期中共當局將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端推行更多新措施,以遂行「經濟維穩」的重要任務。(示意圖,路透)

中國經濟金融前景本已存在風險,目前又遭遇疫情影響帶來斷鏈衝擊,預期中共當局將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端推行更多新措施,以遂行「經濟維穩」的重要任務。這場疫情對中國及其他國家經濟影響如何與多久,全球還是必須「以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隨著源於中國大陸武漢地區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逐漸升溫,中國大陸境內的公告累積感染病例已超過7萬起,死亡通報也超過2千例,超過2003年的SARS,對於後續發展,實不容過於樂觀。本文將從疫情對中國大陸經濟金融的衝擊提出幾個觀察點,提醒金融業提高風險警覺,同時探尋可能的商機。

製造業斷鏈衝擊不容小覷

眾所皆知,疫情的直接影響,反映在各省市的延後春節收假開工期以及暫停跨省的客運運輸,當然還包括各種形式不一的「封城」或「封閉式管理」。此舉乃為了避免疫情的擴大升溫,事關人命、無可厚非,不過卻直接造成製造業的「人流」各種程度上的斷鏈,即使部分城市廠商陸續開工,也仍有員工無法返回工作崗位。其次,基於當前官方的防疫需要或貨運司機快遞人員個人的自我防護,當地的物流也已無法發揮疫情爆發前的效能,使得生產要素、半成品或產品的配送產生延遲,再次從物流端衝擊到製造業的供應鏈。以快遞為例,雖說包括「四通一達」和德邦快遞等合計13家主流快遞業者逐漸恢復營運,但由於部分地區仍面臨員工尚未返崗、小區防疫限制與交通管控等問題,物流業仍面臨「最後一哩路」的挑戰。

綜合觀察人流與物流,工業生產中斷現象仍普遍存在,「網格化管理」帶來的破碎化固然有助於防疫,卻也嚴重威脅中國大陸產業(含台商)過往引以為傲的製造業上下游整合與管理。

此外,也正由於疫情帶來的部份公私法人機構無法如期開工營運,連帶影響金流的順利運行。除了部份地區的金融機構無法順利營運外,廠商營運、投資或融資活動的現金流,也可能因為往來銀行、股東或上下游無法如期營運而造成資金斷鏈的影響。此一問題已陸續浮現發酵,觀察中國大陸金融監管當局陸續推出的鉅額逆回購、逾期不計不良、主動增貸與續貸等措施,更坐實了疫情已嚴重衝擊產業資金鏈。

「經濟維穩」為當前重要任務

綜合前述發現,中國大陸經濟金融前景本已存在風險,目前又遭遇疫情影響帶來「人無法盡其才、金無法盡其利、物無法盡其用、貨無法暢其流」的斷鏈衝擊,直接從製造業影響到出口與投資,也反饋到服務業相關的消費支出,即便廠商順利復工,短期也將面臨原料與半成品庫存的拉貨競爭,貨多者勝。總體經濟後續發展,可直接觀察包括工業產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及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等數據。但2020年又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年,以及兩個翻倍的成果驗收期,預期中共當局將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端推行更多新措施,以遂行「經濟維穩」的重要且緊急任務,基於濃厚的國家資本主義色彩,「國進民退」的現象恐更明顯且將持續一陣子。當然,隨著擴張性政策的推出,龐大且日益惡化的債務問題解決時程將往後遞延。

金融業面臨四大風險

回頭觀察台灣方面,傳統的金融市場有傳染效果(Contagion Effect),一個國家或區域的金融危機,可能透過實體經濟貿易往來或金融投資行為影響到其他的國家或區域,這種現象在全球化不斷增強的現代更顯嚴重。考量台灣目前對中國大陸的經貿金融依存度頗高,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截至2019年底,台灣對中國大陸累計投資為1,865.12億美元;經濟部國貿局統計,2019年全年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為1,492.81億美元;金管會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銀行業對中國大陸授信、投資與拆存總金額約1兆6,453億元新台幣〔詳如圖1〕,足見台灣的經貿金融與對岸的連結乃千絲萬縷。單純就疫情方面,尚可以採用「封閉式管理」這種類似造船的艙壁隔離(Bulkhead Isolation)設計,透過網格化管理的方式隔絕疫情傳播。然而,當前兩岸的經貿與金融的緊密連結無法透過此一方式隔絕風險。頂多就是直接金融的資本市場端,可以透過類似熔斷(Circuit Breaker)機制暫時讓資本市場的恐懼降溫。就銀行端的間接金融部份,實難以規避因此而生的信用風險。

(圖由台灣銀行家提供)

 

基於既有的事實前提,在此提出幾個重要風險提示:首先,以往銀行業者認為相對安全的貿易融資,因為著眼於交易基礎,所以不特別徵提擔保品或要求其他信用保證,現在可能因為授信對象的上下游供應鏈資本或營運局部斷鏈而影響現金流入,直接反映在企業流動資金與信用狀況的惡化,即使有政策端的技術延緩違約發生,仍須從本質上留意客戶違約與流動性風險;其次,對於財務結構與分散效果較弱的城商行、農商行甚至租賃業者〔各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區別詳圖2〕,可能因為授信客戶偏弱及自身財務風險抵抗力較低而引發局部金融危機,須留意2019年以來的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恆豐銀行、哈爾濱銀行等事件重演,甚至擴大;第三,由於疫情衝擊原已受打擊的消費投資意願,對於當地觀光、零售、百貨、餐飲與航運等產業授信不容樂觀,若再傳導到勞動就業市場,則房地產產業後勢將更加不利,衝擊將包含企金與消金業務。以恆大地產為例,該公司已在2月17日宣布啟動一波優惠,2月底前全中國大陸613個銷售中樓盤將全部以75折出售,3月份則是全面78折出售;第四,經歷了半年多的反送中爭議與此番疫情衝擊,再次驗證香港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國大陸極大的影響,已動搖國際資本對香港作為獨立經濟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對於香港資本市場,甚至整體金融業的發展偏向不利,後續可再觀察幾起規劃在香港交易所進行的重要IPO或SEO結果進展,佐證吾人的預期。

關注宅經濟、健康照護等新商機

綜上,如同本土的公共衛生關注重點,除了武漢肺炎,諸如流感與腸病毒等既有的威脅不容輕忽。同樣的邏輯,除了此波的疫情衝擊,既有的經濟金融風險已經存在且造成不小的改變,諸如中國大陸生產環境逐年惡化、債務問題、房地產泡沫與美中貿易戰的衝擊等,影響大到全球產業鏈的版圖重塑,小到個別授信戶的信用風險。當然,這一波的疫情衝擊,除了帶來風險與挑戰外,也帶來其他的新商機,諸如具有「宅經濟」概念的電子商務或線上零售業務的發展,以京東為例,由於掌握供應鏈優勢,加上多年來投入龐大資金的京東物流運能發揮,可說是此波疫情下的贏家。另外,健康照護與無人機具的擴大開發運用,也將是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預計公私部門都將投入更多資源,可能也是銀行業者可以關注的重點。

最末,套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期間的名言:「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對於此次疫情幾時結束與影響如何,固然必須用最好的準備,但也須心存最壞的打算。持續觀察中國大陸近年連續遭遇的經濟金融事件,本次疫情當然會造成短期嚴重的衝擊,對消費、投資與出口三駕馬車皆形成影響,筆者預期涵蓋時間至少包含2020年度前兩季,國際各大銀行與研究機構業已發表相關經濟預測,本文不再贅述;更重要的是,中長期方面變局已成,可窺知全球產業供應鏈再平衡的新局,部份製造業從以往的世界工廠――中國大陸外移的腳步加速(前幾波主要的外移潮分別是2003年的SARS危機、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施行、2011年的社會保險法上路與2018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1978年底宣告改革開放與2001年底加入WTO後多年的經濟榮景恐將不再,銀行業者的經營心態也須轉變。基於變局已成,且既有的龐大資金部位無法即時遷移的當下,在當地拓展銀行業務更須留意在「國進民退」下跟隨政策腳步,或者順應當地產業消費趨勢發展業務,方足以趨吉避凶、持盈保泰。

(本文摘自2020年03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撰文:謝順峰)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8790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