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包租公重回不動產市場。因為國外投資風險及避險成本升高,壽險資金2020年重回不動產市場,據保險局20日公布最新統計,前8月壽險業投資性不動產增加1,808億元,但若扣掉認列不動產增值利益580億元,則增加投資金額達1,228億元,創歷年新高。

但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今年壽險投資地上權金額達508億元,是可協助地方經濟與產業發展;另外亦有公司是投資BOT案,亦算是政府鼓勵的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公共建設。

即今年壽險資金雖重回不動產投資市場,但與2012年當年新增不動產投資破千億元相比,當時有很多是買素地蓋豪宅,現在已多是買商辦大樓、或是地上權建案,尋求長期的固定收益。

據保險局統計,到8月底壽險業投資性不動產 餘額為1兆3,359億元,占壽險可運用資金的4.77%,距離不動產投資上限30%,仍有極大的距離;但與去年底相較,今年前8月投資性不動產增加1,808億元,至少是6年的同期新高。

壽險業大買不動產到2012年達到顛峰,單年投資增加1,118億元,金管會當年10月則祭出不動產投資控管措施,包括投資素地10年不得移轉、不動產最低收益率等,壽險業投資不動產動作即「急凍」。 2013年時金管會開放壽險業不動產增值利益得在開帳時納入淨值,且分年認列獲利,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在2013年開帳認列的不動產增值約1,222億元,扣掉這部分增值金額,則當年實際投資僅約530億元左右。

2014年大型壽險公司再進行投資性不動產續後改市價入帳,如國壽、南山、富邦、中壽等當年度再認列逾1,700億元的不動產增值利益,若扣掉此金額,當年度不動產增加投資金額僅約470億元。

因此從2013到2019年壽險加碼不動產金額都不到千億元,今年前8月已有1,200多億元,應算是歷年新高。

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35492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