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財經主筆室,台灣英文新聞-時評
2018/04/05 11:00

台北市美國商會上月公布《2018商業景氣調查》,指有八成美商憂心台灣電力短缺。 (來源 中央社)

中央銀行在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20年來我國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人均GDP與新加坡、韓國及香港之比較」。對如何提升台灣競爭力,央行新任總裁楊金龍開出藥方,建議採雙引擎策略,內外需都必須並重,點出台灣民間消費與民間、公營事業投資成長下降的問題。

只是央行的報告似乎仍語帶保留,沒有說出真正造成投資降低的原因,也許少點政黨政治對立,台灣經濟才能真正出現轉機。

央行報告中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亞洲四小龍對外經濟成長率全下滑,但合計外需與內需後的經濟成長率表現,台灣衰退幅度是最大,從前十年的經濟成長率4.99%,下降至後十年的2.69%;與其他三小龍最大差別是內需的動能,其他國家均為台灣的二倍以上。新加坡的內需貢獻來自民間投資,香港來自民間消費,而韓國是民間與政府投資都增加,反觀台灣,民間消費跟民間、政府公營事業投資統統下降,導致台灣經濟成長明顯落後港、星、韓等國。

以台灣電力供應來說,包括在台美國商會及歐洲商會,最近幾年均點出台灣電力供應不足問題,以3月初美國商會發布的「2018商業景氣調查」就指出,有八成四的會員對台灣電力是否充足感到疑慮;歐洲商會早在2015年就建議台灣政府須正面積極處理能源問題,要能對能源穩定供應制定縝密的長期計劃,否則長期下來會影響投資意願。幾年過去台灣能源供應問題未見改善,歐洲商會發表的2018年建議書中指出,蔡政府力拼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歐洲商會顯然有極大疑慮,直指台灣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供電目標是「遙不可及」。

能源穩定供應是國內外企業投資必要條件之一,沒有足夠且穩定電力,廠商無法持續從事生產,因斷電造成的慘重損失,將大幅衝擊台灣生產力,就連美國、歐洲兩大商會對台灣電力供應都如此沒信心,怎能吸引兩地外國企業來台投資呢?若持續發生斷電問題,本土台灣企業都不得不做外移打算。 但如今核二重啟、深澳電廠環評等問題,隨著年底台灣九合一選舉到來,又再陷入政黨爭論攻防的主話題,台灣能源政策發展短期要取得全民共識,似乎很難,缺電危機解決仍難露曙光。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