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案地主要爭取最佳利益,必須釐清自我房地身價。林琨凱攝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北市平均屋齡達35歲,為六都最老,不少人冀望都更、危老,讓老屋重建鍍金,屋主與建商斡旋時,無不想爭取最佳利益,專家建議,民眾可透過專業人士,釐清自己房地身價以及立地條件,才能了解握有多少談判籌碼,但若一味追求利潤,讓都更做不成,不僅得不到利益,也無法重建房屋改善居住品質。

清大科管院榮譽教授張金鶚指出,民眾若有意進行都更危老,若無相關專業背景,可尋求公家都更單位,或各地危老都更師、建築師,衡量改建前後的房地價、營造成本、容積獎勵等,了解自我身價,才有談判空間。

若是立地條件較好的屋主,就能追求利益最大化?張金鶚說,如何談判來追求最大利益?並無標準答案,建商、地主彼此互利,都更案才能走下去。「尊重專業是唯一想法」,可透過專業估價師評估決議,屋主並非有好的立地條件就可一直凹,若是都更持續卡關,也會耗費時間成本,「都更無法獲利了結,就像是玩假的,若能重建改善居住品質,拿得到才是真的」。

國家住都中心專一組組長曹明炫認為,都更初衷在提升居住安全、環境品質,附帶的才是財產增值,過去都更往往做不成原因,多是民眾抱以個人主觀意見,追求最大,而非合理利潤;地主、建商各退一步,尋求折衷,才有機會成就都更案。

曹明炫說,民眾擔心未來分回分房地價值不如預期,可透過權利變換機制,在公聽會、聽證會提出疑義,審議委員會審酌相關標準,會有市府、外部等專家仔細審視該案,不動產估價專業者及實施者若做出虛偽不實資料,將揹刑責,因此都更審議委員可為民眾權益做好把關,具備一定公信力。

民眾仍不信任政府評議結果?曹明炫說,民眾也可自費請估價師評估價值,若要決心捍衛自身財產、權益,必須付出一定成本,專業並非無價,認為「尊重專業,改善居住品質」,才能讓都更案順利進行。(楊明峰/台北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1006/KRP7TAWWGNA7VBAGXGUDIYJHF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