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空屋率過高,既不自用又不租售,變相推高樓價及助長炒房風氣。資料照片

魏世昌/工程師

根據香港主流媒體先前報導,香港當局為壓抑不斷飆漲的房價,計畫向空置的房屋額外徵收稅款。其最高決策機構行政會議在上月28日通過決議,針對空置1年以上、尚未進行過交易的新房屋徵收額外稅款,可能達到房價的5%。

反觀同樣為避免投機客藉由囤房來炒作房地產,台灣的囤房稅最高也只有3.6%。去年台北市政府大幅鬆綁建商「囤房稅」,甚至市議會還加碼將原本1年內新成屋囤房稅率降為2%的房屋稅降至1.5%,被學者批評將使得整個房屋稅改革更不合理。

而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發布2016年低度使用住宅(空屋率)與新建餘屋統計報告,全國空屋宅數為86萬2965宅,佔稅籍住宅數量比率約10.22%。然一個國家的空屋率應該在5%左右才算正常,但台灣自2008年以來,全國空屋率始終維持兩位數,顯示空屋量太多,這是一種土地資源的浪費。

然而不管是空屋稅也好,囤房稅也罷,筆者認為重點並不在於增加政府財政稅收,因為各地方政府已有來自房屋稅的稅收,而是希望藉稅制的手段降低國內空屋率過高的弊端。空屋既不自用、又不出租或出售,待價而沽,變相推高樓價及助長炒房風氣。

房價所得比是用來衡量家庭購屋能力的全球性指標,國內外專家多認為以5至7倍家庭年所得,能買到30坪的新屋,這樣才是合理的房價水準。全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從2002年的4.4倍,上升到2016年的8.5倍;台北市則從5.8倍漲到15倍。也就是說台北市每一家庭努力工作的平均年所得約160萬元,必須要15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30坪、每坪80萬元的新屋!

然而有些業者經常以東京、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城市與台灣相比,認為台灣房價還不算高,未來還有上漲空間!問題是,不管是日本、香港與新加坡都有大量的政府住宅供應,房價所得比實際是低於台灣的。

為搶救我國少子化,政府不斷擴大發放育兒津貼,但對家長來說猶如杯水車薪,補助政策更是隔靴搔癢,倒不如政府好好面對台灣高房價問題(像是興建並提供平價住宅),尤其不動產的漲幅,造成購屋族房貸負擔沉重,以致於無力增加、甚至必須減少其他消費來應付房貸,進一步使得台灣內需產業受到侵蝕與排擠而衰退。

有句話說,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這話對「養不起」而不敢也不願生小孩的國人而言,絕不只是一句玩笑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的頭像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不動產大樹(樹哥)--資深不動產經紀人JERRY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