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房地產專家出面喊話,稱台灣房市2019年是最佳買點,房產專家賴淑惠就在媒體投書表示,近期建商的促銷手法推陳出新,有些誠心降價求售,但更多的是使用障眼手法的建商,讓民眾以為自己低價買到房,殊不知一切「攏是假」。
賴淑惠在《好房網》投書表示,這些建商的障眼手法有3種,沒有察覺就有可能掉入陷阱。
賴淑惠舉例,第1種障眼法就是「零自備屋」,這就是要吸引手中資金不充裕的民眾,舉例來說,若買進600萬元的套房,透過房貸8成、信貸1成5,每月只要繳付利息2.2萬元,若收租1.6萬元,每月只要繳付6千元。然而,房價下跌是這類物件的持有風險,等到屋主察覺時建商已經走人,房貸也不得不本利攤還,加上利息4%起跳的信貸,僅靠收租根本撐不住。
第2種障眼法,就是「低貸款負擔宅」,重劃區為了吸引小資族,推出只要自備10萬元、月付8千元就可成家的方案,不過,這些物件大多在特殊的棟別與樓層,由於重劃區生活機能較弱,加上某些樓層管線匯集,甚至直接對上車道,讓屋主入住後,不勝其擾。另外,從營建署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來觀察,2018年第二季,基隆登上全台買房最輕鬆的行政區,但因為基隆氣候潮濕,房子外觀易受潮損傷,輕易接手,恐怕省下的錢以後都要當作修繕費用,脫手也不容易。
最後1種障眼法,就是針對北台灣房市,「800萬買2房」新案,民眾以為是讓利物件,到了樣品屋一看才發現這個18坪的預售屋,其實就是將一房格成兩間,正常家具擺不下,通風、採光都不佳,這與一般住宅大小差了7、8坪,每坪價位也差不多要40萬元,等於是花錢買了畸形房。
賴淑惠表示,這些障眼法讓民眾無法好好選擇購買的物件是好還是壞,看似讓利可期的物件,暗藏陷阱,千萬別貪小便宜就下手,以免後悔莫及。(中時電子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