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顯示,全球銀行業半數以上的業者無法產生足夠的回報,應該迅速進行自我改造以應對未來的任何經濟風暴。

這份長達58頁的報告指出,將近60%的銀行業者未能產生股本回報,若再遭危機衝擊,情況可能會加劇。報告指出:「伴隨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長期經濟不振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麥肯錫合夥人、報告作者之一的巴魯亞(Chira Barua)指稱這是「生死」時刻。巴魯亞解釋,對於許多銀行來說,如果不進行自我改造,嚴重的衰退可能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他說,「儘管富有彈性的機構很可能會在下一輪周期中脫穎而出,但其他機構卻有可能成為歷史。但是,每家銀行如今都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並在更堅實的基礎上迎接下個周期,但是時間已經不多了。董事會和管理層現在應該積極考慮戰略舉措,而不是在經濟低迷時期被迫採取行動。」

全球各地的銀行已在承受低利率的壓力。利率上升對銀行有利,因為它可以讓銀行以可獲利的利率向投資人放貸。較低的利率限制了銀行的獲利能力,從而增加了獲利率的壓力。像是在歐洲的負利率更讓銀行在中央銀行儲備現金成為另類處罰。

除此之外,銀行還面臨諸如Revolut之類的金融科技企業和諸如蘋果之類科技公司的威脅,它們已經轉進銀行領域。麥肯錫認為,銀行僅將35%的IT預算用於創新和重塑戰略,而金融科技企業這方面的支出則超過70%。

該報告並不點名任何銀行,它概述了關鍵優先事項,例如加強以人工智慧(AI)為主導的風險管理系統、確定獨特的客戶群以及建立數位人才庫和數據分析。

普華永道盧森堡上月也發表報告表示,歐洲的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應積極擁抱「亞馬遜化」,並透過網路平台推動賦與消費者更多權力。

麥肯錫的報告將全球各地銀行分成四個類別。第一個被稱為「市場領導者」,其中包括排名前20%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全球幾乎吸收了整個產業的100%的經濟附加價值。第二個是「韌性十足」,涵蓋在許多歐洲等具挑戰性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的25%銀行。

第三類是所謂「跟隨者」,包括儘管市場動態良好,20%尚未達到規模並且體質比同行弱的銀行。報告指出:「它們面臨經濟下滑的風險,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擴大現有業務規模,改變業務模式以脫穎而出,並從根本上削減成本。」

最後是「受挑戰的銀行」。這個類別包括全球其他35%表現欠佳以及在不利市場中營運的銀行。麥肯錫警告,這些銀行的商業模式存在缺陷,「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如果重塑不可行,與類似的銀行合併或出售給具有互補足利的更強買家可能是唯一選擇。」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578321/article-%E9%8A%80%E8%A1%8C%E6%A5%AD%E7%94%9F%E6%AD%BB%E6%99%82%E5%88%BB-%E6%94%B9%E8%AE%8A%E6%89%8D%E8%83%BD%E7%94%9F%E5%AD%98/?ref=%E8%B2%A1%E7%B6%93%E8%B7%91%E9%A6%AC%E7%87%88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