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物價波動高,先前傳出衛生紙要漲價引發民眾熱烈搶購,而近期又傳出電價要有感上漲了,讓人不禁擔憂未來房價是否也會上漲呢?房市專家指出,房價賣的便宜或是貴,土地取得成本反應了一切,以高雄市為例無論房價上揚或下跌,唯一沒跌的就是地價。
3月高市地政局土地標售,中都重劃區地價又創歷史新高,目前高雄市最貴土地每坪成交為京城集團306萬元購得美術公園首排地,至於未來開發計畫與時程,全部都還未定。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主任許值瑋表示,以高雄大學為例,過去3年前住宅區每坪成交了不起僅20萬元內,但最近土地成交每坪逼近40萬元,當建商地價取得成本大幅提升後,連帶影響未來房價,「簡單來說土地取得成本加上營建成本與管銷費用,再加上利潤,就是我們所看到房價開價。」
許值瑋指出,分析近年來高雄土地買氣十分熱絡,但地價並沒有下滑,因此未來房價要便宜到哪裡去也有難度,「很多人會想10年前農16與美術館,每坪僅10初頭萬,現在房價都翻倍漲,楠梓區過去有1坪不到10萬新屋,現在也已絕跡,分析主因就是地價上揚,營建成本如勞工薪資也提高,建商獲利也出現大幅下滑。」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永義指出,許多人會認為建商賺很多,事實上高雄開發商利潤極為微薄,大概只有5~10%,建商賺的是加工錢,以目前1棟地上15樓大樓,光營建成本每坪可能就要8~9萬元,因此房價要回到過去難度很高。
民眾陳怡珊指出,現在環境是什麼都漲薪水不漲,房價貴其實也不意外,因此未來如有能力購屋,只好買小宅,降低坪數與住家空間舒適度了。(葉家銘/高雄報導)
中央銀行在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20年來我國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人均GDP與新加坡、韓國及香港之比較」。對如何提升台灣競爭力,央行新任總裁楊金龍開出藥方,建議採雙引擎策略,內外需都必須並重,點出台灣民間消費與民間、公營事業投資成長下降的問題。
只是央行的報告似乎仍語帶保留,沒有說出真正造成投資降低的原因,也許少點政黨政治對立,台灣經濟才能真正出現轉機。
央行報告中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亞洲四小龍對外經濟成長率全下滑,但合計外需與內需後的經濟成長率表現,台灣衰退幅度是最大,從前十年的經濟成長率4.99%,下降至後十年的2.69%;與其他三小龍最大差別是內需的動能,其他國家均為台灣的二倍以上。新加坡的內需貢獻來自民間投資,香港來自民間消費,而韓國是民間與政府投資都增加,反觀台灣,民間消費跟民間、政府公營事業投資統統下降,導致台灣經濟成長明顯落後港、星、韓等國。
以台灣電力供應來說,包括在台美國商會及歐洲商會,最近幾年均點出台灣電力供應不足問題,以3月初美國商會發布的「2018商業景氣調查」就指出,有八成四的會員對台灣電力是否充足感到疑慮;歐洲商會早在2015年就建議台灣政府須正面積極處理能源問題,要能對能源穩定供應制定縝密的長期計劃,否則長期下來會影響投資意願。幾年過去台灣能源供應問題未見改善,歐洲商會發表的2018年建議書中指出,蔡政府力拼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歐洲商會顯然有極大疑慮,直指台灣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供電目標是「遙不可及」。
能源穩定供應是國內外企業投資必要條件之一,沒有足夠且穩定電力,廠商無法持續從事生產,因斷電造成的慘重損失,將大幅衝擊台灣生產力,就連美國、歐洲兩大商會對台灣電力供應都如此沒信心,怎能吸引兩地外國企業來台投資呢?若持續發生斷電問題,本土台灣企業都不得不做外移打算。 但如今核二重啟、深澳電廠環評等問題,隨著年底台灣九合一選舉到來,又再陷入政黨爭論攻防的主話題,台灣能源政策發展短期要取得全民共識,似乎很難,缺電危機解決仍難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