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財經金融 (1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0-08-21 19:20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即時報導
本報系資料庫
本報系資料庫
 

房市景氣落底回溫。中央銀行今(21)日公布,7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547.53億元,創下七個月新高,月增22.81億元,央行經研處副處長吳懿娟分析,主要是7月房市交易熱絡、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成長,以及銀行整批分戶貸款金額增加所致。

央行公布,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與第一銀行等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金額與利率,在房貸利率部分,7月與6月持平、均為1.359%。

央行資料顯示,五大銀行新增房貸利率5月跌至1.349%,為歷史最低水準,今年6、7月略為反彈至1.359%。對於房貸利率是否還有機會再下修?吳懿娟說,目前房貸利率表現穩定、平均利率約1.35%~1.36%、差異不大。

「各銀行都在積極爭取優質房貸客戶,央行3月降息後,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八大行庫1,000萬以內房貸利率再多降1碼(0.25個百分點)」,吳懿娟說。

對於房貸利率是否有機會締造新低紀錄,吳懿娟說,房貸有擔保品,使各銀行積極承做,競爭激烈的結果,就是每家銀行的房貸利率相去不遠,不過銀行也有內部風險控管原則,會根據借款人的情況調整利率,因此,未來房貸利率走勢,得視銀行每月的承做對象而定。

銀行主管說,為配合政府紓困政策,八大行庫對客戶的房貸利率多降1碼,該政策將於9月底截止,由於央行6月並未調降利率,估計9月降息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房貸利率幾乎確定在5月落底,未來很難再跌破1.35%。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前七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1.2%,不過6、7月以來,房市交易從「急凍」轉為熱絡。央行提供資料顯示,7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與6月相較,全數呈現兩位數增長。

受疫情影響,4、5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與前一個月和去年同期相較均為衰退,6月以來已經恢復成長。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800313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英文新聞 / 林于雯 綜合報導)總統蔡英文今(19日)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表示未來政府將推動更開放的經貿措施及更多元的金融產品,盼能成為繼香港後,下一個亞洲金融與資產管理中樞。

香港的金融盛況之所以衰退,肇因於一國兩制的變質。今年五月,中共祭出「港版國安法」草案,嚴重影響其對外來資金與人才的吸引力,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也即刻暴跌,更傳出一些企業擬撤資香港,減少資金過度集中的風險,導致其亞洲金融中樞地位受到動搖。

至於誰將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根據中央社7月31日的報導,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指出,從反送中至今,流入新加坡的國際存款較前一年同期大幅增長,可以看出資金轉移的軌跡,顯示新加坡有望成為下一個亞洲金融中樞。

台灣因金融自由度、金融監理氛圍及稅負上都有所限制,無法馬上取代香港,然政府仍期望能把握專業人士及各方資金引入的機會。在交流會上,蔡總統表示,過去幾年,政府調整了經貿法規,也全面優化投資環境,協助台商回流,越來越多國際知名的企業與資金、人才、技術都看好台灣,也加碼投資台灣。

除此之外,面對中國在國際貿易合作上的打壓,蔡總統強調,政府將持續爭取和各國簽訂雙邊多邊的經貿合作協定,深化國際經貿組織(如WTO和APEC)的參與、協助企業排除其貿易障礙,拓展更大的海外市場。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99059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8-19 16:27經濟日報 住展雜誌/住展房屋網
 
根據財政部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房地合一稅」的稅收約為43.6億元,不僅比去年同期的22.4億元激增94%,更創下房地合一稅自2016年課徵以上新高紀錄。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表示,從房地合一稅課徵金額來看,數字背後其實隱含一些有趣的現象、或代表某些意義,值得我們深入去觀察。

房地合一稅課徵金額創新高,它所代表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資客大舉回歸市場」。因房地合一稅主要針對短期持有買賣物件課稅,課徵金額越高,代表短期買賣交易越熱絡,這點無庸置疑。

第二件事,就是「光靠房地合一稅無法解決房價問題」。一如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多年前的預測,房地合一稅上路只會造成房市短期震盪,等到大家都習慣了,房地合一稅的抑制效果會逐漸降低。主要原因無它,因為「投資客只怕沒錢賺,而不怕賺錢被課稅」。

只要房地產投機有賺頭,以前在市場嘗過甜頭的人就會回來,房價又被推升上去。這個特點並非只有台灣發生,世界數個課徵高額短期交易稅的國家狀況也雷同,市場對新稅制麻痺後炒風會再起。雖然房地合一稅無法完全解決高房價問題,但仍能達到部份抑制投機作用,而且可以實現量能課稅,使納稅更公平。

第三件事,「成屋照樣炒翻天」。過去很多人說,投資客愛炒預售屋,成屋因為初期要拿出較多自備款,資金成本較高,比較人炒作。但從房地合一稅收來看,顯示成屋照樣炒得火熱,因為房地合一稅收來源全是成屋短期買賣。

第四件事,「全國房市趨勢已從大一統走向分裂」。在全台六都的房地合一稅收中,台中稅收金額最高,其次是高雄,台北市連前二名都沒有,顯示中、南部投資不動產更好賺,也意味著市場比台北市更旺。

過去五、六十年以來,台北市總是全國房市的領頭羊。台北市房價漲,接下來全國主要都會區會陸續上漲;北市房價跌,其他縣市也不會有好日子。但近幾年來,台北市領頭羊的角色漸淡,不僅中、南部房價漲幅遠遠贏過北市,就連桃、竹地區房價漲幅也不輸北市。

為何出現北市弱而其他都會區房價強勢的狀況,以致於台北房地合一稅收遠落後於中、南部。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這點與台北市開徵「囤房稅」有密切關係。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進一步表示,下半年房地合一稅若再創新高,意味著短期投機交易氣焰更高漲,同時高房價民怨可能隨之攀高。數字的背後,也許看得出房地產投資的契機,但也可能是危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79417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金融機構壓力測試?」中央銀行今(19)日於臉書粉絲團上發布貼文指出,金融機構壓力測試主要目的是模擬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通常稱為壓力情境),金融機構可能蒙受的損失,並評估他們在受到這些不利衝擊後,其資本水準與財務狀況變化情形,以及風險承擔能力等。監理機關可根據這些壓力測試結果,評估個別金融機構是否需要強化資本水準,以利其及早做好準備。

 

央行形容,金融機構壓力測試類似金融機構的災害演習,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平常進行火災或地震演習主要目的,是模擬災害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以便擬妥因應策略,甚至提出預防措施以降低損失。

 

 

• 金融機構壓力測試逐漸受到重視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金融機構壓力測試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共同推動的「金融部門評估計畫」(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FSAP),以及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 2004年定案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Ⅱ),都訂有壓力測試相關規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壓力測試因有助於監理機關及早檢測金融機構承受大型危機能力,逐漸成為監理主流工具之一,各國也紛紛將其納入監理規範中,例如美國聯準會依據Dodd-Frank Act定期對大型銀行執行年度壓力測試,以評估其是否有足夠能力承受損失並維持正常運作。

 

• 壓力測試是怎麼應用的呢?

 

舉例來說,近期美國聯準會公布年度Dodd-Frank Act大型銀行壓力測試報告,針對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對銀行業的可能衝擊進行測試,檢測在V型、U型及W型等不同經濟走勢的壓力情境下,大型銀行的可能損失。

 

至於我國,除金管會要求本國銀行每年執行壓力測試外,央行也持續發展信用風險及市場風險總體壓力測試模型,以利掌握整體銀行體系在壓力情境下承受損失能力。

 

什麼是金融機構壓力測試?」中央銀行今(19)日於臉書粉絲團上發布貼文指出,金融機構壓力測試主要目的是模擬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通常稱為壓力情境),金融機構可能蒙受的損失,並評估他們在受到這些不利衝擊後,其資本水準與財務狀況變化情形,以及風險承擔能力等。監理機關可根據這些壓力測試結果,評估個別金融機構是否需要強化資本水準,以利其及早做好準備。

 

央行形容,金融機構壓力測試類似金融機構的災害演習,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平常進行火災或地震演習主要目的,是模擬災害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以便擬妥因應策略,甚至提出預防措施以降低損失。

 

 

• 金融機構壓力測試逐漸受到重視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金融機構壓力測試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共同推動的「金融部門評估計畫」(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FSAP),以及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 2004年定案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Ⅱ),都訂有壓力測試相關規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壓力測試因有助於監理機關及早檢測金融機構承受大型危機能力,逐漸成為監理主流工具之一,各國也紛紛將其納入監理規範中,例如美國聯準會依據Dodd-Frank Act定期對大型銀行執行年度壓力測試,以評估其是否有足夠能力承受損失並維持正常運作。

 

 

• 壓力測試是怎麼應用的呢?

 

舉例來說,近期美國聯準會公布年度Dodd-Frank Act大型銀行壓力測試報告,針對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對銀行業的可能衝擊進行測試,檢測在V型、U型及W型等不同經濟走勢的壓力情境下,大型銀行的可能損失。

 

至於我國,除金管會要求本國銀行每年執行壓力測試外,央行也持續發展信用風險及市場風險總體壓力測試模型,以利掌握整體銀行體系在壓力情境下承受損失能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79302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照護,長照,長期照護,高齡化,年長者陪伴。(圖/記者季相儒攝)

 

▲全國未辦理繼承土地面積比金門縣還大,且未辦繼承建物面積加總約是4.7棟台北101大樓。(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棄承者」時代來臨!據內政部列冊統計,全國未辦理繼承土地面積比金門縣還大,且未辦繼承建物面積加總約是4.7棟台北101大樓,就連寸土寸金的雙北市也有出現不少「棄承者」。對此房仲分析,未去辦理繼承的主要原因包括有「繼承人間意見不同」、「產權複雜且價值低」及「不諳法令」、「稅務問題」等因素。

截至去年底,內政部列冊統計,全國未辦理繼承土地達1.56萬公頃,比起金門縣面積還大,同時未辦繼承建物面積高達52.8萬坪,約是4.7棟台北101大樓,無論是未繼承土地與建物面積都雙雙創下新高,推估全台未繼承不動產價值達上千億元。

雙北寸土寸金,仍有人不願意當土豪,選擇當個「棄承者」,根據北市地政局統計,北市未辦繼承登記被列冊管理土地有1萬7883筆,面積逾284公頃;建物2166棟,公告土地現值達671億餘元。另新北逾期未辦理繼承登記土地1萬2572筆,建物702棟,以公告現值估算逾173億元。

▲▼2019年六都未繼承列冊管理數。(圖/內政部統計處)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隨人口逐漸老化,繼承移轉、未繼承數量年年創高,近10年未辦理繼承登記土地面積增加69%,建物未辦理繼承面積則暴增137%,政府也有感未繼承的數量持續增加,還主動通知繼承人去辦理繼承。

至於「棄承者」增加原因為何,他表示,未去辦理繼承的主要原因包括有「繼承人間意見不同」、「產權複雜且價值低」及「不諳法令」、「稅務問題」等因素,因此官方建議,如果是因為無法會同全體繼承人一起申請時,可由部分繼承人先申請登記為公同共有,等全體繼承人會齊並同意後,再申請登記為分別共有。
 

關鍵字:繼承者土地建物未繼承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民間投資金額高達318億元。(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財政部促參司統計,今年前七月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簽約金額已達九二一億元,較去年同期六三五億元成長約四十五%;官員表示,今年已確定可達千億元目標,但能否再創前年二三七三億元的高峰,仍要持續觀察後續疫情發展。

促參司司長李建賢表示,截至今年七月底,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簽約四十六件,其中,屬促參案的BOT(興建、營運、移轉)、OT(營運、移轉)等案件,簽約金額一七四億元;非依促參法規定案件,例如設定地上權,簽約金額七四七億元,合計達九二一億元規模,較去年同期六三五億元成長四十五%。

觀察六都表現,目前以台南市簽約金額逾一一○.八億元居冠,其次為新北市八十九.九億元;至於台北市僅○.五億元,暫居最後一名。

今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共推出七十二項促參案,釋出民間投資一八一五億元商機,包括一二○億元國旅建設、八十億元循環經濟、六十五億元停車場用地與公務設施、一五○億元長照設施建設案。

財政部表示,最大案為台北市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民間投資金額高達三一八億元。另高鐵台中站地區事業發展用地開發經營案,民間投資金額達一四七億元,面積約十六公頃,據悉目前包括新光三越、微風廣場都有意搶進,未來將打造「超級娛樂購物城」。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93833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8-17 15:27:09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即時報導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目前北市府已啟動招商,預計10月15日截止收件,順...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目前北市府已啟動招商,預計10月15日截止收件,順利的話,可望年底前完成招商及簽約。圖/截取自台北市土地開發總隊網站
 

財政部促參司統計,今年前七月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簽約金額達到921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635億元,幾乎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官員表示,今年已篤定可突破年初訂定的千億元目標,至於能否突破2018年2,373億元的近年高點,還得視疫情發展及疫後投資動能而定。

近年民間投資公共建設成績亮眼,2018年全年簽約金額達到2,373億元,當時創下近八年新高;2019年成績也不俗,簽約金額達到1,745億元。今年上半年,財政部原本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將影響投資步調,沒想到最新統計結果出爐,前七月簽約金額反而還超越去年同期。

促參司司長李建賢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目前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簽約案件共46件,其中屬促參案件(如BOT、OT等)簽約金額共174億元,非依促參法規定案件(如設定地上權)簽約金額共747億元,合計達921億元規模,超越去年同期。

李建賢表示,與近兩年比較,民間投資金額每年都能投資超過千億以上,今年成績不會遜於前面幾年,已確定可達到年初訂定的千億元目標,若再配合下半年疫情趨緩,加上招商大會釋出不少案源,今年投資動能可望續熱。

此外,據了解,根據往年經驗,通常大案都會在年底前才會「大魚入港」,下半年民間投資情形仍精彩可期。

財政部日前舉辦民間投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共釋出逾1,800億元商機,前三大案件包括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投資金額318億元)、高鐵台中車站事業發展用地開發經營案(147億元)、台中港觀光商業區興建營運投資案(120億元)。

其中,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目前北市府已啟動招商,預計10月15日截止收件,順利的話,可望年底前完成招商及簽約,希望向科技、醫療產業招手,可說是投資人最有興趣的案件之一。

至於高鐵台中站、台中港兩岸,都是交通部釋出的案源。高鐵台中站一案是總面積近16公頃的黃金地段土地,未來將規劃打造「超級娛樂購物城」;台中港一案則預計興建商場。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478829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8-15 05:58經濟日報 記者 陳美君

數位金融時代,銀行經營型態面臨強大挑戰。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報告指出,金融科技(FinTechs)與BigTechs蓬勃發展,逐步侵蝕傳統銀行業務並衝擊銀行營運模式,面對金融環境變化,銀行應儘早預擬對策,包括靈活調整經營策略、培育人才及快速因應消費者需求等,因應金融科技發展的挑戰。

 
 

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專題研究:「數位金融環境下銀行經營型態的演變與對策」(作者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謝人俊、林耀傑)指出,科技進步引發數位革命,激勵金融創新,進而驅動金融數位化。

伴隨自動櫃員機(ATM)、網路銀行、行動銀行及純網路銀行的漸次發展,銀行自傳統的實體據點提供業務(或服務),轉向虛實並存的經營方式,未來金融服務勢將無所不在。創新科技應用於金融服務,為傳統銀行帶來新發展機會,亦潛藏著未知風險。

該報告認為,金融科技不斷創新,刺激金融環境持續改變,促使銀行經營型態在最近數年發生明顯變化,從以實體分行為通路的Bank 1.0,進化到銀行服務無所不在的Bank4.0,金融服務功能與民眾日常生活亦逐漸緊密結合且層面擴大。

過去十年間,FinTechs及BigTechs逐漸崛起,填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的缺口,尤其是BigTechs具備「DNA」-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以及多元商業活動(interwoven activities)等條件,正逐漸涉入及改變傳統金融中介方式,並侵蝕傳統銀行業務,其對金融市場公平競爭及金融穩定的影響,已引起各國金融監理機關密切關注,FinTechs及BigTechs須提高法遵意識及風險管理機制外,落實「負責任的創新」為必要的經營守則。

傳統銀行積極因應金融環境變化的挑戰,進行數位化轉型,靈活調整其經營策略與組織文化、應用新科技以因應消費者需求多元且快速變化,除此之外,亦須留意金融科技發展下,可能衍生的未知風險並預為綢繆。

因應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中央銀行已成立研究小組密切關注金融科技發展,並督促財金公司建構行動支付基礎設施、適切調整純網路銀行相關管理機制,及嘗試應用新科技於央行政策分析、業務操作及監理作業,期掌握金融科技對金融體系造成的影響。

該報告認為,發行數位通貨是極具挑戰性的議題,且近年受到虛擬通貨的啟發,以及為探索區塊鏈或DLT(分散式帳本)的應用潛力,國際間許多央行陸續投入央行數位通貨(CBDC)的研究,但大多數央行認為發行CBDC的可能性不高,僅有少數央行考量在近期內發行CBDC,未來發行CBDC仍然是個熱門的議題。

因應金融科技發展,央行已成立「數位金融研究小組」,下設「央行數位貨幣研究計畫專案小組」以及「金融科技工作小組」,積極研議應用金融科技於央行業務的可行性或進行概念驗證。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9740/478267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報-台北電】中央銀行4月推出2,000億元專案貸款,各銀行全力配合相挺中小企業,其中合庫銀、台企銀、華銀、彰銀累計放款居前四名,承作金額均破百億元。

政府4月全面啟動肺炎疫情企業紓困,央行即為2,000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據最新統計,至8月13日止,核貸戶數12.51萬多戶,總計核貸金額1,199.67億元,承作金額前五大全部是公股,依核貸金額高低為合庫銀的178.15億元、台企銀的151.07億元、華銀的149.51億元、彰銀的106.8億元、一銀的95.18億元,前四大銀行均破百億元大關。

統計並顯示,第五名至第十名的台銀83.66億元、兆豐銀72.98億元、土銀52.66億元、玉山銀52.18億元、北富銀49.01億元,即前八名都是國銀或公股銀,民營銀行僅二家。

銀行授信主管指出,對政策性的貸款專案,公銀向來積極拚「績效」,民銀還是基於獲利考量為最優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一家銀行在中小企業放款業務耕耘的成果,當長期累積的往來戶愈多,這次無差別的紓困貸款需求也必然愈多。

本次央行的中小企業貸款專案區分為A、B、C三案,C案是所謂的小規模營業人部份。銀行授信主管認為,若是客觀來看銀行長期在中小企業授信的投入,應僅就A、B二案合計數來看會更精準些,這時前十名的名次即出現差異。統計A案加B案核貸金額前十名依序為華銀、合庫、彰銀、台企銀、一銀、玉山銀、台銀、兆豐銀、陽信銀、北富銀等。

今年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大幅成長,至6月底的年增率9.8%,高於總放款成長率的5.6%。央行強調,這也凸顯示公民營銀行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力挺中小企業的用心,降低肺炎疫情對就業及經濟衝擊。

央行重申,中小企業貸款專案4月上路後,持續滾動檢討,4月20日增加小規模營業人貸款,7月24日提高A方案與B方案每戶貸款額度上限,最新在8月10日對尚未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調整適用優惠貸款利率期間延長至20210年6月30日。未來將視疫情需要調整融通額度,於專案屆期前,檢討相關辦理事宜,全力協助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9%87%91%E8%9E%8D-4%E5%85%AC%E9%8A%80%E8%9E%8D%E9%80%9A%E5%B0%88%E6%A1%88-%E7%A0%B4%E7%99%BE%E5%84%84%E5%A4%A7%E9%97%9C-020330558.html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陸關係緊張,從關稅戰到科技戰皆牽動全球股市、產業神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美中冷戰將是未來10年、20年或30年的大局,而在大陸盛世30年壯大的台商羽翼已豐,這時台商資金回流將形成大氣候。

謝金河在臉書發表「台灣的大運與轉折:答羅祥安先生」一文指出,巨大前執行長羅祥安先生問他:「為什麼那麼看好台灣?為什麼看好台灣30年?」而羅先生更想了解的是,為什麼他一次就說30年?其實30年不是亂說的。

謝金河說,從經濟趨勢來看,一定要把國際地緣政治放在一起看,30年往往是一個週期。如果把台灣最巔峰的1989年往前推30年,那是1960年,往後30年,大概就這幾年。1960年6月18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先到台北,再到日本,在日本民眾抗議下簽下日美安保條約,美國加持日本及台灣,之後日本舉辦東京奧運,日本經濟奔馳後來30年,一直到1985年廣場協議,美國開始掣肘日本,到1989年日本泡沫就吹破了。

而經過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後的大陸,在1992、1993年鄧小平深圳南巡講話後,大陸快速成為世界工廠,從此開啟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奔馳巨浪,中國大陸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國,並把台灣的資金、人才吸乾,台灣與日本一起同為天涯淪落人。到了2018年習近平修改無任期制,大陸稱霸世界雄心引發美國戒心,美中冷戰是未來10年、20年或30年的大局。這時在大陸盛世30年壯大的台商羽翼已豐,台商資金回流立即形成大氣候。

謝金河表示,曾在兩年多前說過台灣經濟會大好,但相信的人很少。30年前,他説過台灣會沈淪30年,也沒有人相信。去年底他也曾在臉書發文,表示歷史又來到重要轉折點,美陸已從夥伴關係轉為敵對,台灣和日本則轉變為夥伴關係,台灣正在轉折的大運上,可惜大多數人看不出來。

文章來源:謝金河臉書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政部「海外資金匯回專法」滿週年,首年八%優惠稅率今截止。(資料照)

上路滿週年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海外資金匯回專法」今天實施滿週年,財政部提醒,專法適用稅率是依申請日期而定,因此,台商若趕在今天向戶籍所在地或登記地國稅局提出申請,同樣可適用首年八%優惠稅率;若十五日以後申請,就要開始適用第二年十%稅率。

海外資金匯回專法自去年八月十五日上路,為期兩年,自境外將資金匯回台灣,首年享優惠稅率八%、次年十%;若進行實質投資,還可退回一半稅款,即稅率最低四%及五%。

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七日止,申請案共八百六十五件,申請匯回金額達一九七三億元,達成財政部預估的首年低標一三三三億元,預料將可突破二千億元大關。

財政部表示,專法施行以來,已帶動近四百七十億元投入實體產業;經濟部統計,實質投資以投入電子資訊業最多、其次為民生化工業、第三為金屬機電業。

安永會計師林志翔表示,十五日起專法進入第二年,稅率提高至十%,預期台商匯回資金意願將較前一年低,台商此時應通盤規劃,未必要走專法回台。

他指出,台商若有資金匯回需求,也可考慮循解釋令規定,匯回資金若能舉證相關成本證明文件,僅就所得部分課稅,且資金匯回後無管理或運用限制,更能靈活運用。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誠(PwC)會計師段士良提醒,台商參與中國土地開發,恐面臨5大風險。圖為中國東莞的廠房。(彭博)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今年國際情勢變化,迫使廠商調整供應鏈,不少台商加速處分中國生產基地,也有台商提供土地與當地建商合作開發。資誠(PwC)會計師段士良提醒,台商參與中國土地開發,恐有五大風險,若合作案因故中斷,公司將陷入漫長法律程序,甚至面臨土地遭拍賣的慘狀。

段士良指出,台商過去購買的土地,周邊若已都市化,當地建商會與台商討論合作開發,由台商提供土地,建商提供資金、技術等,若開發成功,帳上利潤比直接處分土地高出許多。

股權形式間接處分有保障

但他提醒,土地開發合作初期,需進行土地用途變更審批等程序,恐要繳巨額土地出讓金及代辦成本,且合作開發期間通常長達數年,需與合作方共同承擔風險,後續還有拆遷補償金、分配不動產等利潤的稅負問題。

他說,若合作案面臨糾紛,當地法律判決曠日廢時,台商不動產恐淪為爛尾樓或被拍賣,除非有不動產開發背景,且當地政商關係良好,否則不建議台商選擇此方式處理土地;以股權形式間接處分不動產,並搭配完整交易安全規劃,仍是台商處分土地的最佳方案。

段士良分析,台商參與中國土地開發有五大風險,第一,土地用途變更申請成本與時程不易掌握;第二,台商能否評估及控制土地開發成本,將影響後續開發利益;第三,合作方違約風險高,例如破產、無法達成建案立項審批、後續因營建成本增加而追加預算等;第四,中國賦稅法令不夠明確;最後,土地在過程中多需質押借款,若合作案中斷,公司土地恐遭拍賣。

他舉例,過去有深圳台商選擇合作夥伴時,因不具備房地產開發專業知識,無法掌握相關成本;此外,土地開發動輒數年、開發期間面臨政經變化及合作方違約風險不可測,台商不可不慎。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92771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境外資金專法上路15日滿一周年,財長蘇建榮今(12)日上午出席工商時報「壯闊東協,台商雄起」論壇時指出,截至11日,我國申請匯回金額已達到2,019億元,正式突破2千億元大關。

境外資金專法首年優惠稅率8%、第二年為10%,有實質投資則減半退稅。因首年期限將至,不少台商搶搭末班車以適用較低稅率,自今年8月以來,平均每天都有20億元~30億元資金匯回,還有股王企業一口氣匯回200億元資金。

除了境外資金專法外,經濟部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也可看到台商回流趨勢,該方案目前有196家台商通過審核,投資金額上看7,800億元,有望帶來6.3萬個就業機會。(工商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812003645-260410?chdtv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銀行昨(10)日公布,調整銀行承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貸款通融期限,延長2000億元優惠融通利率期限,即日(8/10)起新申貸案件,適用優惠利率到期日為2021年6月30日。

央行說明,自今年開辦2000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融通期限360天至2020年3月27日,目前金融機構受理及核貸金額均突破千億元,有助中小企業取得持續營運所需資金。

央行指出,而有民眾反映,以及中小企業認為央行優惠貸款期限只到明年3月,時間過於緊迫,因此若未來尚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適用央行優惠利率期間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期間配合,因此,自8月10日(含)起,銀行向央行申請轉融通案件,其融通期限得至2021年6月30日。

同時,銀行新承作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專案貸款案件,其適用央行優惠利率期限也得至2021年6月30日。

央行強調,這次調整案,已與主要承作銀行洽商並獲其表示充分配合政策,未來仍將視疫情需要調整融通額度,並於融通期限屆期前,檢討相關辦理事宜。為協助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仍籲請國內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中介功能,善盡社會責任。

https://www.scooptw.com/popular/network_news/produce/46918/%E5%A4%AE%E8%A1%8C%EF%BC%9A%E5%BB%B6%E9%95%B7%E4%B8%AD%E5%B0%8F%E4%BC%81%E6%A5%AD%E8%B2%B8%E6%AC%BE%E8%9E%8D%E9%80%9A%E6%9C%9F%E9%99%90-%E5%B0%87%E5%BB%B6%E8%87%B32021%E5%B9%B46%E6%9C%88%E5%BA%95/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疫衍生零接觸經濟,供應鏈長鏈變短鏈,降低成本轉為增加庫存!」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李紀珠11日在玉山安永科技論壇表示,疫情改變全球供應鏈邏輯,因應生活及產業調整的科技大行其道;同時恐慌心態讓資金湧向金融泡沫,政府也面臨權力易收難放的窘境;美中對立激化,台灣務須求兩面得利。

 

疫情新科技發利市

「邱吉爾說過:『絕對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危機所帶來的機會。』」李紀珠說,疫情衝擊人民生活、政府及企業運作模式、甚至全球穩定性,但風險跟機會並存,例如為了防疫而衍生的零接觸經濟崛起,產業上有宅經濟、遠端視訊,供應鏈重視風險控管,由長鏈配置改為短鏈,降低成本不再是最主要考量,反而要增加庫存。

李紀珠指出,有些關鍵零組件,或者重要民生物資,疫情下無法仰賴最低成本地區進口,都會造成人們生活及廠商生產模式調整,新轉機就是怎樣運用新科技,來因應人們消費及生產行為的改變,包括A、B、C、D、E(AI、區塊鏈、雲端)等新科技,美國相關科技股價都漲得非常高,掌握新科技變得非常重要。

 

政經情勢新演變

「遇到重大事件時,政府的角色更加凸顯。」李紀珠強調,許多國家為紓困擴大財政支出,伴隨而來的是負債增加,疫情過後怎樣吸納政府負債,不讓民間企業排擠,同時不造成政府破產?各國央行大撒幣讓實體經濟跟金融脫節,金融市場泡沫形成,「人們很怕錯過這波金融遊戲後,追不上財富重新分配的潮流。」

李紀珠說,現在台灣有幾十萬年輕人在股票市場投資,很多美國人拿到失業救濟金趕快跑去開戶,所得分配進一步惡化後會造成人們對立。有些中央銀行進入金融體系直接去買ETF,連非投資等級的都買,當市場機能破壞,疫情結束之後有沒有辦法恢復?美國是很典型因為疫情,造成政府權力額外擴張,但擴張後是否能輕易收回?

「另一個面向是,疫情把本來就逐漸對立的美中關係,對立情勢變得更加險峻。」李紀珠指出,反全球化的浪潮可能會進程更快,雙元供應鏈會變成多元供應鏈,台灣出口40%在中國大陸、17%在美國,做得好可以兩邊取利,做不好的話不管哪邊傷害都很大。中國也有句話類似邱吉爾說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李紀珠(中)說,疫情衝擊人民生活、政府及企業運作模式、甚至全球穩定性,但風險跟機會並存。(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773763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8-11 16:54中央社 記者潘姿羽台北11日電

金融機構滿手閒錢,急覓資金去化管道,只能在債市掃貨,央行今天公布的10年期公債標售結果,最終得標利率為0.37%,再探歷史新低。

中央銀行受財政部委託今天標售10年期公債,共吸引新台幣577.5億元資金進場搶標,投標倍數達2.31倍,吸金力超強,最高得標利率下滑至0.37%,明顯低於上期的0.477%,續創歷史新低紀錄。

債券交易員表示,市場游資充裕,得標利率續創新低符合市場預期,畢竟現在錢滿為患,壓低利率搶標也比空手好;不過利率應已接近底部,若5年券利率沒有繼續往下,10年券也許會緩跌,但幅度不至於太大,「頂多再1、2個基本點(0.01百分點)」。

債券交易員補充,儘管債市向下空間有限,若寬鬆政策環境沒有改變,利率依舊沒有太多反彈條件。

觀察得標行業別,仍以銀行業為主力,占比56.4%,較上次同年期增加6.9個百分點;證券業34.4%,也比上次同年期多了7.23個百分點,票券、保險業占比均下滑。

債券交易員也說,銀行得標占比大增,顯見業者勢在必得的心態,畢竟現在籌碼很少,有籌碼可以去化閒置資金最重要。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773531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銀行今日代財政部標售10年期公債,得標利率0.37%再創新低。(資料照)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今日代財政部標售10年期公債,得標利率0.37%再創新低,顯示市場滿手資金,無路去化,只能湧入債市。

根據央行資料,此次10年公債標售,共吸引577.5億元資金進場搶標,投標倍數2.31倍,再度搶破頭,最高得標利率也下探至0.37%,低於上期的0.477%,續創歷史新低紀錄。

從得標資料可知,銀行大掃貨,標下56.4%公債,證券業也搶到34.4%,票券業與保險業則分別下滑至3.72%與5.8%。

銀行主管說,市場錢滿為患,大家都在找去路,公債算是相對安全標的,雖然報酬低,總比放著當爛頭寸好。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57109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報-台北電】中央銀行上半年會計報表出爐,累計淨利762.49億元,較預算數758.04億元高出40.59%,加上央行前年度累積盈餘保留至本年度繳庫部分有598億元,立法院核定的2020年預算數1,801億元可望順利達成。金融人士強調,由於央行外匯資產投資運用以美債為主,且大多均持有到期,疫情後美債殖利率大幅下滑,並不會造成立即影響。

央行從2009~2019年,每年繳庫盈餘至少都有1,800億元,最高是2009年的2,380億元,立法院核定2020年預算為1,801億元,等於央行將連12年貢獻國庫近十分之一預算,因而被立委稱為「國庫金雞母」。

根據央行統計,歷年來單一年度繳庫盈餘最高是2009年的2,380億元,因為當年的淨利也是史上最高的2,976.63億元。2007年也達1,858億元,當年淨利為2,319.84億元,其他繳庫盈餘高於1,800億元的有2011年1,815億元,2015年、2018年、2019年,各為1,804億元、1,802億元、1,801億元。

合計現任及前任總裁的楊金龍及彭淮南,22年來共賺進4兆4,447億元,約近二年的全國總稅收。

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美國公債殖利率明顯下滑,今年又爆發疫情,主要國家傾全力救市,美國聯準會(Fed)帶頭狂印鈔票,無上限量化寬鬆(QE)購債,資金氾濫加上避險需求高漲下,美債殖利率進一步狂洩,次級市場的指標10年美債殖利率8月7日已來到0.54%的超低水準。

金融人士認為,若央行仍維持買進美債為主力的外匯資產操作模式不變,預料在一定期間後,孳息收益勢必大減。對此,央行強調,國家財政還是回歸到以稅收為主才是常態,央行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基本上難免受國際重大經濟金融情勢變動的衝擊,過去在1987~1990年間,也曾有多年完全沒有盈餘可繳庫的情況。(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9%87%91%E8%9E%8D-%E5%9C%8B%E5%BA%AB%E9%87%91%E9%9B%9E%E6%AF%8D-%E5%A4%AE%E8%A1%8C%E9%80%A312%E5%B9%B4%E4%B8%8A%E7%B9%B3%E9%80%BE1-800%E5%84%84-234354111.html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央行宣布延長中小企業貸款融通期限至2021年6月30日。(資料照)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資金,中央銀行4月1日起開辦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總額度2000億元,迄今核准金額破千億元,原本融通期限至2021年3月27日,央行今日表示,考量企業需求,8月10日起申請者融通期限將延長至2021年6月30日。

武漢肺炎爆發後,央行除第一時間降息1碼,並首度針對中小企業推出2000億元融通機制,根據統計,截至7月底,國銀受理申請案件高達12.39萬件,申請金額1187.74億元,核准件數11.78萬件,總核准金額達到1100.87億元。

為了未來尚有資金需求之中小企業,適用優惠利率期間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期間相配合,央行宣布延長融通期限,從8月10日(含)起銀行申請融通案件,融通期限得至2021年6月30日;同時,銀行新承作受疫情影響之中小企業專案貸款案件,其適用央行優惠利率期限亦得至20211年6月30日。

央行表示,此次調整案,已與主要承作銀行洽商並獲其表示充分配合本行政策,未來央行仍將視疫情需要調整融通額度,並於融通期限屆期前,檢討相關辦理事宜。

為協助受疫情影響之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央行仍籲請國內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中介功能,善盡社會責任。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255780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將於9月17日登場,由於預期經濟在第2季見底,國內疫情控制得宜,經濟數據沒有太大變化,國內外預測機構普遍認為,這次央行將不會調整利率,並預期央行今年都不會再降息。

 

主計總處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0.73%,與上季比較折算年率的經濟成長率(saar)為-8.82%,就連央行理事也預期,今年第2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降至谷底 ,下半年經濟成長逐季回升。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表示,考量台灣經濟最壞狀況已過,下半年優於上半年,2021年優於2020年,加上市場資金非常充沛,台債10年券殖利率創新低,下半年央行降息的機率正在減少。

 

星展集團原先預期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1%,儘管零售和娛樂活動在4到6月大幅下降,但是7月分幾乎恢復正常,出口訂單也自6月顯著回升,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小幅上升至50.6,為四個月以來首次高於中性水平 。產業方面也有正面消息,基於5G基礎設施和高性能計算應用對晶片需求不斷增長,台積電近期將2020年的資本支出計畫從15至16億美元,上調至16至17億美元 。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台灣經濟在第2季見底,第3季起進行V型反彈,因此星展將台灣2020年GDP預測值修改為0%,並從政策預測中刪除12.5個基點的降息幅度,亦即預期台灣央行今年不會再降息,重貼現率維持在1.125%。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76872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