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財經金融 (1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10年家庭儲蓄率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儲蓄

國人所得收入增加,家庭儲蓄率略回升。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二○一九年國內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二十三.○五萬元,較二○一八年增二.四八%;平均每戶儲蓄率二十一.七五%,為近十一年來次高。不過,所得最低二十%家庭已連續十三年「負儲蓄」,但負儲蓄金額持續縮小,為近十一年來最低。

去年每戶儲蓄率21.75%、金額23.05萬

主計總處調查,二○一九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一○五.九七萬元,年增二.二六%;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八十二.九二萬元,年增二.二%;由於可支配所得增加較多,使得儲蓄增加,平均每戶儲蓄二十三.○五萬元,年增五五八七元或二.四八%;家庭儲蓄率二十一.七五%,略增○.○四個百分點。

一九九○年代初期,國內家庭儲蓄率一度超過三十%,一九九三年更達三十.七四%的史上新高;但二○一一年家庭儲蓄率降至十九.七一%,創下近三十五年新低;近十年家庭儲蓄率都在二十二%以下,近幾年儲蓄率則略有回升。

所得最低20% 負儲蓄金額續縮

不過,所得最低二十%家庭仍出現「負儲蓄」,二○一九年所得最低二十%家庭(約一七四.七萬戶)可支配所得三十五.○二萬元、年增一.五二%;消費支出三十六.八四萬元、年增一.四四%;由於消費支出高於可支配所得,因此低所得家庭負儲蓄一萬八一九○元,連續十三年負儲蓄,但自二○一二年以來,負儲蓄金額逐年下降。

另,所得次低二十%家庭,二○一九年平均可支配所得六十四.五三萬元、消費支出五十九.三五萬元,平均每戶儲蓄五.一八萬元,年增八.○二%。至於所得最高二十%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二一三.七九萬元、消費支出一三九.三三萬元,平均一年可存下七十四.四六萬元,儲蓄率高達三十四.八三%。

官員表示,低所得家庭的「經濟戶長」超過一半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因而限縮所得增長,可能依靠以前的儲蓄或退休金生活,所以出現「負儲蓄」,不一定是「入不敷出」;不過,部分低所得家庭確實收入較低,生活比較困難,政府透過社福措施提供協助。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05278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余祥台北8日電)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表示,資金專法實施1年多來,實際匯回的資金已超過新台幣2100億元,比原本預期目標1300億元多出近800億元,為台灣經濟注入活水。中央銀行更預期到明年8月,匯回金額將可超過4000億元。

財政部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境外資金回台成果」。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在院會後記者會轉述指出,蘇貞昌表示,為因應國際經濟情勢,協助台商重新調整投資布局,政府因勢利導,制定境外資金匯回專法,透過租稅優惠獎勵資金回台投資。

蘇貞昌表示,自108年8月15日實施至今1年多來,實際匯回的資金已超過2100億元,比原本預期目標1300億元多出近800億元,不僅增加國內稅收175億元,並有650億元從事投資,為台灣經濟注入活水。中央銀行更預期到明年8月滿兩週年時,匯回金額將可超過4000億元。

蘇貞昌說,當初政府推動專法主要是因應美中貿易戰,企業調整投資架構,但這段期間又發生香港反送中、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等重大事件,使得資金匯回規模遠比預期來的好,證明政府審時度勢、超前部署,做最好的準備,台灣才能在外在局勢遽變下,有能力化危機為助力。

蘇貞昌指出,聯合國「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估,今年全球企業海外直接投資跌幅將達40%,但對台灣來說,今年可說是投資台灣的爆發年,不僅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突破1.1兆元,年底可實際到位的就超過6200億元,台灣1至7月核准外國人投資總金額逾13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顯示不只台商回台投資踴躍,外商也相當看好台灣的投資環境。

蘇貞昌說,昨天財政部公布的9月進出口資訊,國內第3季出口值達900億美元,創下歷年單季最高,並較去年同季增加6%;國發會8月景氣燈號,也由「黃藍燈」轉為「綠燈」,反映國內景氣漸趨回穩。在在證明,台灣有能力守住疫情,在各項經濟指標表現也都很好。

蘇貞昌說,後續仍請財政部、經濟部、金管會及央行賡續透過多元管道積極宣導,在明年8月14日施行期滿前,持續呼籲台商把握租稅優惠期匯回資金,促成更多境外資金回台投資,讓台灣經濟比別人早一步復甦。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表示,資金專法預定兩年從108年8月15日到110年8月14日,當時以兩年為限是為因應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希望加速台商經濟布局調整;現在雖然國際情勢不同,但還是呼籲台商趕快在專法屆期前佈局。

至於專法屆期後是否要延長,李慶華說,財政部、經濟部、金管會、央行等相關單位都會關注國際情勢變化,有必要的話會適時調整。

 
訂閱

財政部統計,境外資金匯回以個人案件較多,占7成。李慶華解釋,以往個人資金匯回台灣需要課徵20%的稅,但資金專法優惠稅率提供個人資金匯回的誘因。個人匯回資金來源以香港最多,占82%,研判與香港情勢變化有關,台商重新做資金配置調整;其次是新加坡、第三名是美國。

至於營利事業匯回來源以境外被投資事業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帳戶最多,占74%;其次是新加坡、第三名是英屬維京群島。(編輯:潘羿菁)1091008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10080150.aspx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仍嚴峻的情況下,寬鬆貨幣政策持續推行,貧富差距擴大已是必然趨勢,而在低利率環境,股票與房地產市場往往是最大受益者,也因此造成隱憂,若相關部會對金融穩定與居住問題有更積極的作為,為年輕世代創造更友善的生活環境,大家一定更有幹勁。

自中國今年 1 月爆發武漢肺炎疫情以來,各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甚巨,為此,各國政府紛紛推出一系列經濟紓困方案,然而預期心理及廠商倒閉,使今年全球就業市場非常險峻。就貨幣政策而言,美國聯準會(Fed)早已宣布無限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聯準會於 9 月 16 日決定繼續維持基準利率於 0~0.25% 不變,更重要的是,聯準會大幅修改前瞻指引,特別強調將以達成「平均 2%」的通貨膨脹率為目標,換句話說,即使短期物價因寬鬆貨幣政策上漲超過 2%,仍在聯準會的容許範圍,這樣的修正也顯示聯準會短期內不可能升息,甚至平均通貨膨脹率的方針下,有進一步降息的可能。

此外,英國與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維持利率不變,英國央行表示將研議負利率的可能性。我國央行則維持貼放利率不變,但表示「只要全球貨幣寬鬆,我們也會寬鬆」。由上述各國央行的貨幣決策與談話可知,各國貨幣政策維持寬鬆的基調短期內不可能改變。

寬鬆的貨幣政策下,貧富差距擴大是必然趨勢,特別是在低利率的寬鬆貨幣環境,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往往是最大受益者。如同美國經濟受武漢肺炎疫情極大傷害,美國股市自疫情後大幅反彈,股市反應顯然與美國經濟基本面有不小落差。

美國情況與台灣很大不同,就台灣而言,台灣經濟的表現確實優於世界主要國家及過去與台灣經濟成長模式相近的國家,換句話說,台灣央行有不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本錢。然而,為了避免台灣與美國的利差擴大進而對新台幣匯率及出口廠商產生負面衝擊,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用心可以理解。儘管如此,寬鬆貨幣政策下的後遺症是央行有責任必須要面對與處理。

不應忽視寬鬆貨幣政策的後遺症

由於中央銀行對市場利率有不小影響力,因此,當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時,除了會大幅降低金融業的利潤,市場閒置資金自然會往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流動,一來是因為上述市場的流動性較大,二來是取得房地產的機會成本降低與貨幣購買力降低的預期下,使更多所得較高的投資人希望持有房地產。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仍不可控,各國政府持續推出紓困方案之際,包含台灣等許多國家股市交易都相當熱絡,股票市場的反應與房地產價格上漲與經濟基本面差異逐漸擴大。如果一國經濟狀況持續看好,就業人數會逐漸增加,此時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必然會與經濟狀況有同步正向增長的趨勢。可惜的是,物價上漲往往是貨幣的現象,以房地產市場為例,當貨幣政策越寬鬆時,每個人取得房地產的機會成本越低,加上預期貨幣購買力下滑,房地產市場往往與經濟基本面偏離。

根據中央銀行 8 月 25 日公布的 7 月住宅(房屋)貸款與建築貸款(土融與建融)餘額,各增至新台幣 7.67 兆元及 2.269 兆元,顯示建築業者對未來房地產市場預期正向。寬鬆貨幣政策除了降低消費者購屋的房貸利率,建商在土融與建融的利率往往降幅更大,建商規模越大,獲得的利率降幅也會越多。此外,由於土融與建融的放款利率均優於許多製造業放款,銀行為了爭取土建融的放款業務,必然會進行激烈的價格競爭,導致建築業者獲得較低利率與更多放款。

政府管制的正當性

就金融業者而言,只要授信往來對象的信用風險沒有問題,追求利潤極大的考量下,必然會將資金貸予願付價格較高的廠商。換句話說,授信風險可控制及對單一行業或單一廠商曝險不會過高的情況下,金融業者要與哪些業者往來無需過度擔憂。

然而社會角度而言,必須要認真思考,當金融業者持續將資金貸予手上餘屋不斷增加的台灣建築業者,對台灣社會是幫助還是傷害。若建築業者擁有更多資金購買土地與興建房屋,可以解決居住問題或創造更多就業,政府應給予更多幫助;若建築業者持續興建房子與購買土地並未解決台灣的居住問題,僅導致餘屋不斷增加,造成資源錯置與浪費,則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就有必要介入市場管制。

更重要的是,一國重視的投資應是提高生產力的投資,若更多土建融放款僅增加建商利潤而無法增加國家生產力,甚至因低廉資金成本使營建業者興建與持有餘屋的機會成本不高,就可能產生某區域餘屋很多,房價卻不會降低的現象,過多餘屋就是反映生產過剩或資源浪費。

銀行法第 72-2 條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性

政府過去對銀行建築放款總額有訂定上限,根據銀行法第 72-2 條有關建築放款總額之限度規定顯示,「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之百分之三十。」除了部分情況豁免於上述規定,其餘建築放款均適用此規定,立法宗旨主要為「為避免商業銀行對建築放款過度擴張並維持銀行資產之適當流動性」。然而,上述法律規定是否發生效力,與金融業的存款總額有極大關係。

就存款總額而言,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顯示,截至 7 月底,台灣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存量比率分別為 13% 與 87%,這樣的問題也反映出台灣儲蓄率非常高且銀行爛頭寸極高的現象。換句話說,各銀行存款金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銀行法第 72-2 條的分母越來越大,建築放款不容易碰觸到管制上限,特別是對存款很多的大型金融行庫而言,更不容易受銀行法該條文限制。當然,銀行業者若為了更多土建融放款,也可能在爛頭寸非常多之際,還祭出較多利率優惠吸收更多存款。因此,主管機關若真要有效控管建築放款的風險,該條文實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性。

除了銀行法規定,前文提及中央銀行對市場利率有不小影響力。因此當中央銀行決定貨幣政策維持寬鬆的基調後,應盡量降低後遺症。如前文所述,當中央銀行降息後,銀行因降息而導致利息收入的損失擴大,主要源自放款利率的降幅往往大於存款利率減幅,這對以利息收入為主要獲利來源的本國銀行而言,土建融放款的吸引力又更大了。包含中央銀行等相關部會應對房地產放款有超前部署的因應措施。有鑑於此,提出幾個為何央行或相關部會有責任控管建築放款或房屋貸款的理由。

維持金融穩定與給年輕世代希望

當過多銀行放款集中土融與建融業務,一旦建築產業發生問題,就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危機,對金融業者或股東及存款大眾都可能產生傷害,因此,在維持金融穩定的前提下,相關主管機關有必要跨部會討論如何降低系統性風險的因應措施。

近來,金融市場已經出現成屋貸款或餘屋貸款的聯貸案,正常情況下,銷售狀況好的房子應不可能被建商拿到銀行當抵押品融資,只有當新蓋好的成屋越來越多且無法短期銷售,這些房屋就可能拿來當作餘屋貸款。亦即,當餘屋貸款案件越來越多,代表房地產市場泡沫逐漸出現,政府有必要管控這現象,否則房市泡沫破滅時,對整體經濟及金融穩定性的傷害非常大。

房價居高不下而且繼續往上漲升,居住問題帶給年輕世代的負擔將進一步提高。就此問題,蔡英文總統 9 月 19 日參加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追思會時明確表示,「我們更有責任,要盡一切可能,來實現生為台灣人的幸福,實現世世代代台灣人民的安居樂業」,因此追求人民安居樂業的目標下,中央銀行應利用選擇性信用管制的政策工具,降低房地產市場對年輕世代的衝擊。儘管政府希望藉由社會住宅解決部分居住需求,但能補的缺口相當有限,若中央銀行有一些積極作為,對年輕世代會有不小幫助,也可讓年輕世代有較多更努力的誘因。

寬鬆貨幣政策或許對刺激廠商投資誘因的影響相當有限,但對建築業者的獲利影響仍非常顯著。在利率受迫於國際情勢而需下調之際,央行更應提出價格以外的其他信用管制工具,以降低寬鬆貨幣的後遺症。幫助經濟成長不是只有增加投資,降低台灣人民的購屋負擔與減緩貧富差距衍生的相對剝奪感,也是提高人民生產力的可行方式之一。真心期盼主掌利率的中央銀行與相關部會,對金融穩定與居住問題有更積極的作為。

(作者:蔡明芳;本文由《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0/10/07/to-slow-down-the-generational-impact-of-rising-housing-prices-the-government-can-do-more/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10月號《台灣銀行家》雜誌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之前,就及早部署總體審慎政策,以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

據台灣央行統計截至今年8月,住宅貸款餘額達7.74兆元台幣,建築貸款餘額則為2.29兆台幣,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成長率7.18%及15.49%,分別創下2010年及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

陳南光指出:「我們應該嚴肅正視房價持續上漲對於台灣資源配置的扭曲,以及對經濟與生產力的長期損害。」他表示,對於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的觀點,研究數據顯示房地產相關產業從來都不是台灣的經濟火車頭,而上述觀點積非成是,容易成為阻撓房市正常化的口號。

文章示警,寬鬆貨幣政策與低稅負造成目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價格機能完全失去作用,無法反映大量餘屋的現況。而且,最近不動產貸款成長率正加速上升,佔GDP比重高達52%、頻創歷史新高,意味著央行也應該將潛在的相關系統風險納入考量。

陳南光在文中提出,貸款成數(Loan-to-value)與負債對所得比(Debt-to-income)上限政策,是央行可自行運用的工具,並且力道輕重也可機動調整,例如對於第2或第3筆房貸以上漸次降低貸款成數上限。(時報資訊)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計總處預估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92%,不過,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染疫成「十月驚奇」,美國總統大選再添變數;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十月驚奇」衍伸變化多端的不確定性,台灣經濟明年將面臨三大風險,包括兩岸地緣政治升溫、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延續陸美科技戰,以及疫情二次來襲影響我國出口等,都將左右全球金融局勢、景氣復甦力道。

王健全分析,在全球景氣邁向復甦之路上,又以歐美疫情二次來襲。對經濟的風險衝擊最大;因為疫情持續延燒、經濟活動減少,不僅影響我國出口表現,也會間接衝擊內需消費意願,台灣疫情控制再好,仍很難置身事外。

對於國家領導人川普染疫,王健全認為,股市短期波動會加劇,資金會跑到美元、日圓以及黃金避險;由於今年經濟成長的比較基期低,加上政府投資、政策持續推動,以及5G發展,即使明年經濟面臨風險,但王健全仍認為,明年GDP保守估計也有3.5%以上的增長。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經濟學家稱台灣今年成長率將只有負4%,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PO文反駁,強調台灣疫情緩和,且美國前5大市值企業也加碼投資台灣,目前來看絕不可能掉到負4%。(圖擷自臉書)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各國經濟遭受重創,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經濟學家稱台灣今年成長率將只有負4%,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PO文反駁,強調台灣疫情緩和,且美國前5大市值企業也加碼投資台灣,目前來看絕不可能掉到負4%,估計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會在1.5~2%之間。

謝金河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印度裔的首席經濟學家高萍娜先前說,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估計負4%,但他認為這絕不可能,首先今年已經過了3個季度,元大寶華也調高經濟預測,從下調至1.5%變成調升到1.63%,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也指出,新台幣28元將成常態。謝金河也補充,梁國源是基本功紮實的經濟學家,他的預測值得重視。

謝金河也指出,進入下半年後,台灣疫情緩和、內需消費逐漸恢復,與往年不同的是原先會出國的人次都被困在台灣,原本會花在國外的錢估計將轉化成內需消費,將對下半年經濟成長率有正面貢獻,因此他認為第3、4季的經濟成長率都不會太差。

謝金河也提到,雖然兩岸僵局愈來愈險峻,中國軍機更是頻頻飛越海峽中線,不過美國前5大市值企業加碼投資台灣,台灣的角色變得敏感而重要,經濟底蘊實比大家以為的還要深,因此他認為台灣的表現「值得期待」。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11064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發布二○二○全球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我國在全球六十三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一名,較去年上升兩名,是IMD自二○一七年以來最佳排名。(歐新社)

2017年以來最佳名次

IMD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變化(整理製表:財經群組)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發布二○二○全球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我國在全球六十三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一名,較去年上升兩名,是IMD自二○一七年以來公布排名最佳;我國在超過兩千萬人口的經濟體中排名第三名,較去年上升一名;在三十四個GDP(人均國內生產毛額)超過兩萬美元的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一名,上升兩名;在細部指標的「行動寬頻用戶(每千人使用)」等三項目更是全球居冠。

IMD評比是以三大指標、九項次指標、五十一個細部指標,評估全球各國對於適應、探索與充分運用「數位轉變」的能量與整備度;三大指標分別為知識(Knowledge)、科技(Technology)及未來整備度(Future readiness)。

行動寬頻用戶等3項居冠

國發會表示,在「科技」面向,主要為評估開發數位創新技術的能力,我國排名全球第五,較去年上升四名;其中,「資訊科技與媒體股票市場資本額占GDP的比率」及「行動寬頻用戶」排名全球第一,「網路頻寬速度」排名全球第五,進步十三名,幅度最高,顯見政府推動國家數位轉型,強化我國科技量能與資通訊基礎建設,已有顯著成效。

「未來整備度」面向,主要評估受評國家數位化轉型的程度,我國排名第八名,較去年進步四名。在企業營運方面,「公司敏捷度」排名全球第一、「企業對商機與威脅的反應速度」排名全球第二,另「商業大數據應用與分析」排名全球第五,進步九名,成長幅度最大,顯示政府協助企業數位轉型已逐步展現成效。

在「知識」面向,反映受評國家對新技術學習的能力,我國排名全球第十八,雖退步一名,但在「人才」及「培訓與教育」兩項次指標排名均提升;細部指標如「全國平均總研發人力」蟬聯全球第二、「高等教育成就」上升至第三、「研發占總支出的百分比」排名提升至第四,顯見我國對高教及研發人才培育不遺餘力。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03436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14日止,申請件數達1027件,申請匯回金額達2253億元。(記者巫其倫攝)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去年8月15日上路,目前已進入第二年,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14日止,申請件數達1027件,申請匯回金額達2253億元,第二年首月件數僅5件,外界憂心進度恐落後,財政部國稅局官員強調不擔心,專法稅率還是相對優惠,應會逐月增溫,也應有不少台商搶搭末班車。

海外資金匯回專法於去年8月上路,為期2年,資金匯回首年享優惠稅率8%、次年10%;若匯回資金進行實質投資,可退稅一半,等稅率最低4%及5%。

根據財政部統計,海外資金匯回專法目前已邁入第二年,目前申請匯回件數共1027件,個人申請698件、營利事業329件;申請匯回金額2253億元,個人874億元、營利事業1379億元;其中,有1013件已獲准匯回,實際匯回件數842件、匯回金額2040億元。

另,經濟部統計,目前共166件進行實質投資,投資金額560.69億元,仍以電子資訊業155.71億元最多、民生化工業105.21億元居次、金屬機電業133.69億元、其他業別166.08億元。

專法邁入第二年,首月申請件數僅5件,包括中區、南區、高雄國稅局都尚無申請案,對於專法第二年是否退燒,中區國稅局官員表示,走專法申請將資金匯回,雖然稅率第二年稍微提高,但還是比較優惠,尤其反避稅條款CFC(受控外國公司)預計後年日出,台商還是要提早規劃。

官員提到,專法才剛邁入第二年,應該會逐月增溫,不擔心專法降溫,邁入尾聲申請案應會衝出,並提醒,專法已剩不到一年,欲申請者把握契機,即早瞭解並加速資金回台及投資布局,以達稅負優化效果。

國稅局日前也強調,不少台商很有錢,大多數台商資金停泊香港,面對大環境變遷欲把資金匯回,最怕後續遭政府追稅,但財政部協助台商釐清稅誤問題,過程透明合理確定稅負,個案諮詢後都會彌封去識別化,台商不用擔心有追稅問題。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09825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惠譽認為,由於台灣銀行業風險權數高,相比亞太地區的其他同業將受到較小的影響。資料照片
 
 
 

當巴賽爾協定III,又稱巴賽爾協定IV完成最終改革,惠譽國際信評估計新協定將在2023年間實施,由於台灣銀行業風險權數高,相比亞太地區的其他同業將受到較小的影響。

惠譽表示,相較其他在亞太地區已開發國家市場的銀行,台灣的銀行使用標準法,並對多項資產類別採用較高的風險權數,尤其住宅房地產曝險。而巴賽爾協定IV則主要在限制銀行透過使用內部模型來產生相較標準法而言過低的風險權數或過多的資本緩衝。

台灣在實行巴賽爾協定IV上將會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於2021年針對不動產曝險先行採用,而第二階段將於2023年前適用於其他資產類別。由於按照巴賽爾協定IV,台灣的銀行對不動產曝險可依照貸放成數採用較低的風險權數。

因此惠譽預估台灣銀行業的的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 (CET1) 比率將在2021年提高超過一個百分點。該資本提升應能減緩近期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對銀行資本造成的壓力,並且協助台灣的系統重要性銀行 (D-SIBs) 在2024年底前達成額外資本的要求。

儘管採用巴賽爾協定IV後,惠譽預期台灣的資本規範維持保守。相較其他在亞太地區已開發市場的同業,台灣在協定改革後採用的房貸風險權數應仍較高,因為即使主管機關給予內部評等法 (IRB) 許可,惠譽認為只有少數大型銀行將採用該方法,因為只有它們擁有較健全的數據與風險管理系統。

台灣對D-SIBs亦有較高的額外資本要求 (風險性資產的4%),而其他在亞太地區已開發市場的同業則為0.5% - 2.5%,惠譽因而預期對台灣銀行業的風險偏好影響有限。(萬千華/台北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1001/RS5SXRZL7NBBRKV2UOG5BO4LUY/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10-01 19:39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

政府鼓勵海外資金回流投資,至今成效如何?中央銀行報告指出,「境外資金匯回專法」運作屆滿周年,至今年9月10日實際匯入金額為69.4億美元,占已核准金額75.2億美元的92%,與已核准金額比較尚差5.8億美元,預計會在核准後一個月內陸續匯回。

央行指出,自去年8月15日專法施行至今年9月10日,資金匯回共核准1,016件,金額為75.2億美元。另外,已匯回的境外資金從事實質投資達19.3億美元,占整體資金運用金額93%,足見專法減稅幅度大,已有效將台商資金導入國內投資。

央行認為,檢視資金回流及運用狀況,已符合當初立法目的,並在兼顧租稅公平與匯市穩定下,對活絡國內經濟將有成效。

央行在「境外資金匯回專法管理及運用之分析」報告指出,專法規範資金用途且減稅幅度大,有效導引境外資金回台進行實質投資;專法對資金用途訂有運用比率及範圍等規範,並限定除實質投資事業的生產或營業用建物外,禁止購置不動產及依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所發行或交付的受益證券,可避免資金流入不動產市場炒高房價。

央行認為,我國近年超額儲蓄偏高,反映國內投資不足;專法以租稅優惠鼓勵境外的資金匯回進行實質投資且無金額上限, 希望能藉此活絡國內經濟,厚植產業發展實力。

為降低對國內匯市影響,專法規定須開立專戶專供匯回資金進出,並設五年閉鎖期控管,且依規定提取結售繳稅或從事投資,閉鎖期滿可繼續保留外幣,或分三年逐年提取三分之一,各相關結售外匯時點實已具分散效果。

此外,基於匯回資金已享減稅優惠,且為避免藉由投機方式套現,變相脫離專戶控管,實質突破閉鎖期的控管效力,專法規定該資金不得移作他用或作為質借、擔保標的等,違反規定者須補繳稅款,以維護租稅公平。

央行表示,國內外匯市場交易量規模較小,短期資金大量進出勢必影響新台幣匯率,但專法設計資金存入外匯存款專戶後,依規定用途提取繳納稅款或從事各項投資運用,其結匯時點已具自然分散效果,未來將即時掌握相關資金進出情況,適時採行適當措施,以維護外匯市場秩序。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6/4903551投資美元外資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市熱騰騰,銀行的房貸業務利率卻是砍到流血又見骨。流血的生意,為何銀行仍搶著做?

央行統計顯示,象徵房市買氣的房貸餘額8月達7兆7千億元,年增率7.1%,創歷史新高。

但央行降息、全球資金寬鬆,台灣的房貸利率在谷底徘徊,5大行庫新承作的房貸利率從今年初1.62%,跌至史上最低的1.35%(5月),之後維持在1.359%。扣掉銀行資金成本約0.7%到0.9%,利差所剩無幾,各銀行幾乎忍痛在做。

至於壽險公司,因資金成本高達2%,使壽險房貸的「二哥」富邦人壽在9月宣布退出房貸市場,以免做一筆、賠一筆。

鍾情房貸業務,因風險較低

不過,有貸款需求的購屋者別擔心未來選擇變少,許多銀行依然鍾情房貸業務。因為相較於企業金融貸款,房貸有不動產做為擔保品,風險相對低。

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分析,雖然企業也能以廠房、設備做為擔保品,但跟房地產相比,銀行不易正確評估其價值。此外,銀行對沒有信用評等的企業放款,需要計提百分之百的風險權數,將加重銀行增資的壓力。

另一個重要原因:房貸在所有貸款業務中,最能扮演起「粽子頭」或「火車頭」的角色。

以民營銀行房貸業務龍頭中信銀行為例,該行的房貸客戶其AUM(由銀行管理的資產規模)是一般客戶的4倍。意思是,一名消費者在該銀行辦房貸,後續會延伸其他金融服務需求,例如買基金、買保單、辦外幣存款等。

數位平台一條龍拉高效率

因此,在利差薄如紙的環境下,銀行競爭房貸業務的決戰點,是「數位平台化」。

首先,數位化可大幅提高找房、買房、申辦房貸的效率。以往民眾購屋最大痛點,就是奔波勞頓,除了找房仲、找代書,還要到銀行申請房貸,申請完又要花兩週等銀行回覆。現在,透過房貸數位平台,可利用地圖功能找物件,相中標的後,直接查詢實價登錄的房價、可獲得銀行多少貸款額度、試算每月還款金額,最後在線上完成貸款申請。

換言之,所有流程都可在平台上一站完成,這是銀行企圖打造的「購屋生態圈」。從5年前率先推出數位房貸的中信銀,到如今兆豐銀、永豐銀等也都跟進。

去年9月到今年8月,中信銀透過「i適貸」等數位管道的新承作房貸量,較前年同一段時間大增7成,且該行所有房貸申請案中,有43%是線上申請。而過去以外匯及企金業務為主的兆豐,近年猛攻房貸業務,其「房貸e把兆」上線1年半,房貸核准額度已超過60億元,是公股銀行跑最快。

但,許多人把房貸平台當成單純的查詢工具,查完資料就離開,用戶真正轉換成貸款者的「轉換率」,平均只有3成到4成。為了克服這點,中信採取「減法」策略,讓民眾只能查到銀行對房屋的鑑價金額,查不到實價登錄的房價,反而有助提高轉換率。

減少人力,降低營運成本

中信銀行支付暨消金產品處處長陳德風舉例,一棟房屋的實價登錄價格為1千萬元,但銀行對這棟房屋的鑑價只有900萬元,若自備款兩成,代表銀行只願借720萬元。「民眾就會argue(爭辯),說實價登錄明明是1千萬,為什麼你說只有900萬?」結果平台功能越齊全,反而降低貸款意願,因此關鍵在於,認清銀行要服務的是辦房貸的客戶,不是想買房子的人。

兆豐也在數位化時遵行「減法」,以前紙本申請房貸有多達40幾個欄目要填寫,行員還要將內容輸進電腦,耗時耗力,因此建置平台第一步就是大砍欄位,「我們一項一項檢討,把對核貸沒有幫助的欄位剔除,像是配偶欄、任職經歷欄等,」兆豐銀行消金業務處副處長林鈺涵說。

「以前申請房貸,客戶可能要等兩個禮拜,現在最快不用一個星期就可以回覆了,」該行消金業務處長梁炳森說。

銀行積極打造數位房貸平台,另一個戰略意義,就是降低靠人力的營運成本,以適應長期的低利率環境。

陳德風觀察,高自主性是數位原生世代的一大特性,喜歡自己上網辦手續,不假他人服務。中信的房貸數位平台用戶,40歲以下占51%、7成客戶是首購族,讓銀行更能藉此擴大客群。

「存放利差縮窄是改變不了的,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減少作業成本。」莊琇媛說,國際大型銀行也都是透過數位化,力求降低營業成本。

數位化之後的房貸業務在大數據、AI加持下,讓銀行能掌握客戶的「數位足跡」。譬如,信用卡客戶在房貸數位平台上,密集查詢台北市大安區的房子,銀行即可推測,他近期有買房需求,便能通知大安區的分行主動與客戶聯繫。

因此,與其對低利環境叫苦,金融數位化時代的新想像,才是更值得積極掌握的未來。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7/4900874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一年景氣燈號走勢(製表:記者吳佳穎)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國發會昨發布「八月景氣概況」,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大增五分到廿六分,燈號轉亮「穩定」綠燈,結束連五月黃藍燈表現。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指出,目前景氣領先、同時指標同步走揚,且增幅逐月擴大,加上景氣燈號轉亮綠燈,反映疫情爆發以來,景氣谷底已過,但未來景氣仍有許多正負面因素,後續仍應審慎觀察。

國發會發布八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大增五分到廿六分,燈號轉亮「穩定」綠燈。圖為八月台北觀光博覽會人潮洶湧。(中央社資料照)

景氣領先、同時指標同步走揚 結束連5月黃藍燈

九項構成項目中,股價指數由黃紅燈轉呈紅燈,分數增一分;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皆由黃藍燈轉呈綠燈,分數各增一分;海關出口值、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則由藍燈轉呈黃藍燈,分數各增加一分;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則由黃紅燈轉呈綠燈,分數減少一分;其餘兩項燈號不變,合計增加五分。

此外,八月領先指標連五月走升,累計增幅五.八六%,同時指標連三月上揚,累計增幅一.五五%。儘管目前景氣領先、同時指標同步走揚,且增幅逐月擴大,但同時指標累計增幅僅一.五五%,反映上升力道有限;鄭貞茂認為,雖然兩大指標同步上升,但是仍未回升到疫情前水準,「只能說,從疫情爆發以來低點逐漸恢復。」

疫情再起隱憂 後續仍應審慎觀察

此外,「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黃紅燈轉亮綠燈,是八月唯一減分項目。國發會官員解釋,因該指標為新台幣計價,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年增幅度縮小至四.一%,但若以美元計價,目前未經季調年增率仍維持廿.九%,反映國內投資仍持續熱絡。

鄭貞茂指出,目前全球經濟仍籠罩在疫情再度爆發隱憂下,但在前波防疫經驗支持下,預估各國政府在防疫措施與經濟活動間的拿捏將較前次成熟;而未來美國總統大選、美中貿易衝突升溫等不確定因素,仍將牽動台灣景氣,「仍應審慎觀察。」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發布九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微幅上升0.27點至71.6點,其中「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跌至35.3點,創歷史新低。(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昨發布九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微幅上升○.二七點至七十一.六點,六分項指標「二升四降」。其中反映房市動向的「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上升十.九五到一一九.八五點,創歷史新高;但「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下跌四.七至卅五.三點,創歷史新低。

指標2升4降 9月CCI微升0.27點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儘管本月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大幅上升,抵銷四項指標跌幅,但下跌的四項指標中,包含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票時機等三項指標均為顯著下跌;他示警,下半年經濟在「外冷內熱」情勢下,出口仍將面臨較大挑戰,並牽動就業市場。

吳大任分析,內需產業自六月防疫解封後持續增溫,但國外仍深受疫情影響,目前國際各大預測機構均指全球經濟已陷入萎縮,將影響台灣後續出口表現。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單驥認為,國內失業率維持在四%左右,反映就業市場持穩,但「就業信心」指標已連四月走跌,本月更下探逾十年低點、貼近金融海嘯時期水準;該指標近十年來多落在一百以上、偏向樂觀。

單驥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政府推出許多就業紓困措施,導致國內出現「隱藏性失業」,部分民眾實際可能面臨工作時數有限,或憂心未來工作機會不保,因此就業信心下滑。

單驥預期,隨著秋冬疫情可能再度爆發,且各大經濟體仍籠罩在疫情陰霾下,未來台灣出口仍面臨很大壓力;內需經濟方面,儘管年中「報復性消費」拉抬餐飲、旅宿等產業景氣,但未來疫情走勢仍將牽動相關產業景氣,且主計總處GDP(國內生產總值)預測結果,顯示「報復性消費」對於GDP挹注效果有限。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02778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園區審議會表示,今年截至9月29日止,新竹科學園區引進的廠商共計34家,較前2年的28、32家增多,為近3年來最多家數。(竹科管理局提供)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科技部科學園區審議會今通過偉翔生技開發、創鑫智慧及亞立田3家投資案進駐竹科,共計核准投資新臺幣約1.98億元,另永昕生物醫藥(4726)公司新竹生醫園區擴廠案投資金額1.3億元。

科學園區審議會表示,今年截至9月29日止,新竹科學園區引進的廠商共計34家,較前2年的28、32家增多,為近3年來最多家數;但投資總額約92.2億元,為近3年來最低,較前2年的101.9億元、119.53億元減少,主要是公司的投資型態趨小。

科學園區審議會表示,今通過的3家投資,偉翔生技開發將設立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宜蘭園區,投資金額1億元,以樟芝抗菌原料及其他真菌培養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為主。該公司已取得世界多國的「紅樟芝子實體」栽培技術、萃取製程、健康機能性用途等多項專利,進駐宜蘭園區後,將針對樟芝抗菌新素材與其他食藥用真菌開發等創新產品研發。

創鑫智慧公司將設立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新竹園區,投資金額0.75億元,主要產品為低功耗高性能循環神經網路硬體加速方案、高解析度即時影像分割與辨識加速方案及基於深度學習的神經網路推薦系統加速方案與其晶片開發相關與附加產品等。

創鑫智慧公司為「半導體射月計畫」的「智慧終端系統晶片研發與新創事業計畫」的績優團隊,並向清華大學技轉研發成果衍生的新創公司。公司定位為 「AI Compute Acceleration Solution Provider」,提供人工智慧運算加速方案及晶片開發,主要應用於智慧語音、影像分割及物體偵測、網路推薦等AI智慧應用,深耕核心技術,掌握相關技術的演算法特性與架構設計能力,深具競爭優勢。

亞立田公司將設立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宜蘭園區,投資金額0.23億元,主要致力於開發輔助聽力產品、車用耳機及麥克風等各類音頻產品的設計、開發及生產,包括耳機、麥克風、喇叭、擴大機及輔聽器等產品,應用至電腦周邊、電競產業、消費性電子、車用娛樂、行動通訊、視聽娛樂、智慧家居及醫療等各大領域。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07014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發會今(28)日公布8月景氣,在生產、出口持續擴增下,8月景氣亮出近六個月首顆綠燈,反映國內經濟漸趨回穩。

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也出席記者會表示,從目前趨勢看來,這一波景氣谷底已過,第四季經濟成長有機會超過3%,比主計總處所估的2.56%來得高。

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指出,國內景氣反轉愈來愈明顯,但由於這是歷經五個月黃藍燈後的第一顆綠燈,加以景氣同時指標回升力道仍不夠強,因此還要再持續觀察。

https://m.ctee.com.tw/livenews/aj/ctee/a84255002020092817110641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感染人數逾3,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在98萬人以上。但各國多已走出封城階段,開始試圖與病毒共存,開放解禁但警戒防備;畢竟人們的生活不可能長期封鎖,經濟活動也不可能停頓不前。再度開放後,不但考驗各國防疫是否嚴密有效,各國原存的各種內部衝突矛盾也在壓力下先後浮出,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在疫苗與防疫藥物問世之前,如何找出疫情與生活的平衡點,對各國而言,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台灣處理疫情的成效在可謂全球最佳,在國際上頗受矚目,但因屬小型出口導向經濟,傳統貿易與旅遊業受創較重,電子業中的半導體、筆電則在遠距教學與遙控辦公等需求下,出口暢旺,整體經濟仍有不錯的表現。及至明年,電子業需求回歸正常,全球經濟下行,台灣經濟難免會受到波及,業者必須及早因應。

 

但是人們消費行為因為疫情而改變,周轉困難的企業倒閉潮等問題又該如何處理?是否進一步會衍生金融面的動盪?國際資金移動是否會衝擊各地的金融穩定?失業人口大幅增加,經濟社會問題處理的是否得當?全球的供給與需求因疫情而打亂、貿易戰下生產鏈受到波及,造成產業結構摩擦調整的衝擊等,都待持續觀察。

 

此外,各國因為央行無限印鈔紓困及鉅額的財政赤字,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首先是各國的政府債務,日本高達12兆美元,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3倍;美國21.4兆美元,為GDP的1.25倍。美國6月單月的財政赤字就高達8,640億美元,大於美國獨立建國至1979年赤字的總和。但是這些國家央行都持有政府公債,日本央行占40%、英國是30%、美國12%,歐盟央行也持有20%,這是中央銀行的禁忌,即直接印鈔給政府花用。

 

除此之外,各國的央行都大量印鈔,美、日央行都宣布無上限的量化寬鬆(QE),真正讓人擔心的是美國的發展,今年2月聯準會Fed)的資產才4.16兆美元,6月初,印了3兆多美元的鈔票出去,資產就高達7.17兆美元,預期到年底資產可能會到9兆美元。

 

本來,在川普的貿易戰策略下,今年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物價穩定、利率低、股價高,美元應該能站得很穩;3月下旬,美元指數升到102.99。但是隨著疫情擴散開始下滑,7月一個月就跌了5點,8月底到達92.17,引起坊間許多臆測:美元是否出了問題?萬一美元垮了,國際金融市場會變得如何?另一個爭議則是通貨膨脹會不會出現?針對通膨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美國是資產性通膨,因為全球化關係,低價進口物品壓低消費者物價,錢轉進股市,股價高漲,所以物價通膨不會出現。但另有一些人指出,股市已達頂點,債券市場避險者增,一旦股市崩盤,資金可能會推動物價。還有人指出,印鈔過多,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信心不足而拋售,造成大量資金回流,不但會出現通膨,美元問題也將浮現。

 

但是市場人士指出,關鍵是美國經濟若受國內多項因素的衝擊,持續弱化,同時,疫情惡化,Fed再度加碼印鈔或美國經濟力明顯衰退,而中國及歐洲等國經濟慢慢復原,美元的地位就可能會受到挑戰。金融海嘯時,美元大貶,國際上一度規劃後美元時代的金融環境,後來因歐元危機出現,美元回穩而告吹。現在美元又再度面臨另一個轉折點,能否安然渡過,要看未來美國的經濟走向了。

 

整個世界似乎處於新舊交替的環境中,人們正逐漸走出20世紀的舊框架,重新建立新的架構。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加快了先破而後立的腳步,讓我們迎接這個正在發展中的新未來。

疫情日本央行通膨財政赤字金融海嘯Fed半導體聯準會疫苗量化寬鬆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與降息效應,讓銀行利差持續縮水,今年利收入深陷慘淡經營的困境,為彌補息收銳減,銀行祭出「以量補價」策略,除了響應政策積極承作中小企業放款外,有不動產作為擔保的房貸也成為銀行積極搶進目標。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資料, 8 月五大銀行 (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和一銀) 新承做放款統計,購屋貸款達 574.9 億元,較前月增加 27.37 億元,創今年新高,但房貸利率卻仍維持在 1.359% 的歷史次低低檔。

儘管利率持續低檔徘徊,但看好房貸有不動產可設定抵押,相較於疫情當前,景氣產業變數仍多,房貸放款債權有不動產設定擔保,債權相對有保障,讓部分專攻企金的銀行轉向經營房貸業務。

以兆豐銀來說,近兩年積極搶食消金業務,截至今年前 7 月底止,兆豐銀房貸放款餘額達 3115 億元,擠下台新銀與永豐銀,擠進房貸市占率前十大銀行,前 8 月房貸放款餘額更較去年同期大增 7 成以上。

公股銀行主管坦言,過去利息收益主要靠企金之稱,但近年在價格競爭下,加上景氣變數、降息等因素交錯影響下,使得企金放款利差越來越小,考量房貸有不動產設定抵押擔保,加上收入相對穩定,自然讓銀行轉向拓展房貸業務。

也有銀行鎖定自住型首購族,包括土銀、合庫與一銀先後推出「前低後高」的階梯式還款方案,讓購屋族可分三階段逐步還款,標榜降低還款壓力,向資金不多的年輕族群招手。

今年受疫情、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衝擊,讓銀行繃緊神經,一邊搶放款一邊大砍高風險市場放款比重,而相對穩定的房貸業務就成了銀行搶攻放款的重點。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28170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銀行今天公布8月房貸餘額為新台幣7兆7377億元,年增率衝上7.18%,創下2010年7月以來最大增速,央行官員解釋,除了基期因素,民眾趕在農曆鬼月之前完成購屋手續也是關鍵。

央行統計,8月房貸餘額7兆7377億元,不只續創新高,也較上月大增676億元,年增率衝破7%,是10年來最大增速。

央行官員說明,今年8月19日起進入農曆鬼月,去年則是8月1日開始,也就是說,去年8月整個月都是鬼月,交易清淡,基期相對較低;再者,國人購屋習慣避開鬼月,若已經談妥交易,民眾傾向趕在鬼月之前完成相關手續,「8月中上旬就有這種放大效果」,這兩大因素都使房貸餘額年增率顯著攀升。

觀察8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減8.1%,和去年同月相比,年增率達24.6%;央行官員表示,這也反映同樣情勢,受到鬼月影響,8月交易量呈現月減,但去年同期整月是鬼月、基期較低,年增率便超過2成。

展望下半年房市,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分析,從需求端來看,首購族、換屋族的需求不斷湧現,市場將呈「供需齊揚」;不過房市是在逐步回到正常往上的軌道,還沒有進入全面復甦階段。

至於8月建築貸款餘額為2兆2933億元,月增245億元,年增率則為15.49%,央行官員表示,建商若有新案開工,可能會選擇延後避開鬼月、而非提前,整體而言,建築貸款增加水位與上月持平,未出現太大變化。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88860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9-22 16:54中央社 台北22日電
中央銀行。 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 報系資料照
 

疫情衝擊,銀行積極放款支持台灣企業;中央銀行今(22)日宣布,調整銀行承作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專案貸款的融通額度,從原本新台幣2,000億元調升至3,000億元,協助中小企業度過疫情難關。

今年初爆發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央行於4月1日開辦2000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實施迄今,金融機構受理金額已近1700億元,今年7月底全體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年增率也達11.86%。

央行表示,上述數據可顯示專案及政府相關紓困方案貸款,均有助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

考量全球疫情尚未減緩,中小企業仍有營運資金需求,央行表示,專案貸款受理申辦期限年底到期之前,預料其額度將不敷需求,因此調整專案融通額度,從2000億元調高至3000億元。

央行也提醒,今年8月10日起,銀行新承作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專案貸款案件,適用央行優惠利率期限得至110年6月30日。

由於疫情發展難以預料,央行也說,未來將視疫情需要,滾動檢討專案貸款相關內容,並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及企業資金需求情況,於融通期限屆期前,檢討相關辦理事宜。

央行也呼籲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中介功能,善盡社會責任,持續協助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879946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9-22 16:54中央社 台北22日電
中央銀行。 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 報系資料照
 

疫情衝擊,銀行積極放款支持台灣企業;中央銀行今(22)日宣布,調整銀行承作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專案貸款的融通額度,從原本新台幣2,000億元調升至3,000億元,協助中小企業度過疫情難關。

今年初爆發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央行於4月1日開辦2000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實施迄今,金融機構受理金額已近1700億元,今年7月底全體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年增率也達11.86%。

央行表示,上述數據可顯示專案及政府相關紓困方案貸款,均有助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

考量全球疫情尚未減緩,中小企業仍有營運資金需求,央行表示,專案貸款受理申辦期限年底到期之前,預料其額度將不敷需求,因此調整專案融通額度,從2000億元調高至3000億元。

央行也提醒,今年8月10日起,銀行新承作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專案貸款案件,適用央行優惠利率期限得至110年6月30日。

由於疫情發展難以預料,央行也說,未來將視疫情需要,滾動檢討專案貸款相關內容,並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及企業資金需求情況,於融通期限屆期前,檢討相關辦理事宜。

央行也呼籲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中介功能,善盡社會責任,持續協助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取得營運所需資金。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4879946疫情中小企業中央銀行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