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出現至今正好30年,居住正義的訴求未曾稍歇。然而,30年過去了,台灣歷經政黨輪替,換了4個總統,結果台灣的房價飆漲的速度不但未見減緩,過去20年的漲幅更是讓年輕人望屋興嘆。
30年後的今天,少子化成為國安危機。今年適逢大選,藍綠政黨紛紛提出加碼催生的托育政策。其實,讓青年決定晚婚不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居住正義問題──買屋租屋的經濟壓力讓年輕人喘不過氣。平心而論,近幾年來地方政府在落實居住正義的態度比較積極,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六都。
以台北市為例,柯文哲第一任,北市府即組成跨局處居住正義專案小組積極推動居住正義及社會住宅政策,今年9月由市長召開「居住正義2.0記者會」,宣布涵蓋「健全房市」、「合理稅制」、「社宅出租」等多元策略的政策主張。除了維持興辦5萬戶社會住宅為目標外,開辦租金補貼及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等多元居住協助方式,使市民能居住在可負擔的住宅。
台北市在居住正義2.0階段,以公有資源提供社會住宅,擴大租金補助戶數,並引入民間資源,社會住宅推動將從硬體興建進入建構社宅生活新模式,運用社會住宅底層部公共服務空間,透過青創團隊進駐、規劃建置社福設施,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增加與周邊社區的互動,打造社宅生活新模式。
再看新北市,為落實在地安居扶助、加速社會住宅推動,新北市以全方位思維規畫新北市的住宅政策,透過容積獎勵、引進民間資源、國有土地合作開發、公有(或閒置)建築改建、既有房舍整建再利用及整體開發釋出土地等策略面向興建社會住宅,以照顧各個階層、族群的居住需求為目標,提供青年朋友及弱勢家庭多元的居住扶助選擇。
在高齡少子、高房價的時代,高齡者獨居以及青年蝸居的現象漸顯,新北市以青銀共居的政策創新模式進行試點,嘗試透過跨世代的居住共享方案,期能為高齡者、青年找出可能的新選項。
儘管地方政府展現企圖心,以多元創意的策略推動居住正義;但要實現居住正義的根本關鍵還在於中央政府。首先,在房市資訊透明方面,實價登錄三法(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自2012年實施至今,立法目的是讓房地產交易資訊透明化,避免不當哄抬房價。不論藍綠執政,中央對實價登錄進行多次精進,但尚有不足。內政部於去年5月經行政院會通過送立法院的「實價登錄2.0」草案,修法方向補齊了現行制度的缺陷,讓資訊的內容更加明確、資訊的揭露更為即時、內容更為豐富。這些更透明的修法方向也讓台灣更能夠與國際接軌。但如今因房產業者與部分立委反對而擱置。
其次,在稅制改革方面,民國100年6月開徵的特種消費稅,鎖定短期頻繁買賣非自用房地產的投機客加重課稅,抑制不動產交易的短期炒作亂象;105年實施的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目的是抑制外資短期炒房。但這些租稅手段僅是短期的治標功能;長期而言,要落實居住正義,囤房稅是最有效的工具。囤房稅或空屋稅提高非自用住宅持有成本,降低自用住宅稅率,一方面減少投機炒房;另一方面增加房屋供給、平穩房價與租屋市場,是實現居住正義的利器。
如果政府重視居住正義和少子化,是重大上位政策,那麼財政部提出「暫不推動囤房稅的理由」,都是可以克服的技術問題。例如所謂的南北區域差異問題,中央可以修法設置授權條款賦予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實現「居住正義」,台灣社會有高度共識。問題在於執行面,中央包括行政與立法必須在資訊透明與稅制改革上,再加把勁!
居住正義喊了30年,改革尚未成功。中央與地方必須同心協力排除障礙,才有正義實現的一天!
(作者為前行政院青輔會主任委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