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財經金融 (1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11-14 15:14

產創條例核定抵減稅額,自2012年起逐年成長,去年達177億元。(財政部統計處提供)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為了促進產業升級,政府自2010年訂定產業創新條例,接替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企業投資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在規定限度內抵減稅額。財政部統計,產創條例核定抵減稅額,自2012年起逐年成長,去年達177億元,首度高出促產條例核定抵減稅額,去年產創和促產條例合計抵減稅額為312億元,佔全國賦稅收入1.3%。

我國政府為健全經濟發展,自1991年元旦公布促產條例上路施行,並因應全球化經濟競爭,及我國產業即將邁向知識經濟時代,2010年促產條例廢止,訂定產業創新條例接替。

企業投資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可在規定限度內抵減稅額,根據財政部統計,促產條例因施行期滿,但過渡時期仍有核定減免稅額,2012年仍有1065億元,至去年已大幅降為135億元。

至於產創條例核定抵減稅額,自2012年首年為57億元,之後逐年成長,去年達177億元,已首度超過促產條例核定抵減稅額,去年產創和促產條例合計抵減稅額為312億元,佔全國賦稅收入1.3%。財政部指出,由於促產條例落日,因此抵減稅額自2012年的6.2%,降至去年1.3%。

產創條例租稅優惠措施,主要用於研究發展支出可抵減稅額,去年核定研發支出及抵減稅額分別為1632億、177億元,較2012年各自增加1099億、120億元,均成長2.1倍,顯示提供研發獎勵措施,確實有帶動帶動企業投入研發、加速產業升級成效。

進一步分析產業別,近7年都以製造業抵減稅額最高,佔整體比率介於84%至93%之間,尤其高度集中在電子零組件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合計約佔製造業9成以上。若按縣市別來看,則以半導體產業為重鎮的新竹縣、市最高,各年合計佔比均在44%以上,去年新竹市核定抵減稅額達66億元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5億元、桃園市29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77816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計畫,《都市更新條例》也已全面修法,唯資金因素經常成為阻礙,財政部推動8大行庫能配合重要政策貸款,要求加快腳步動員老屋重建的相關放款。

自辦都更 華南金控搶頭香

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推動都更需要金融服務配套,透過民眾對公股金融機構的信賴,有助提升危老重建意願。去年3月,公股行庫整合成立「台灣金融聯合都市更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帶領各銀行金控業一起做資產活化。以下是蘇建榮接受《財訊》專訪內容:

記者問:財政部國產署帶頭參與都更後,迄今成效如何?

蘇建榮答:自2012年起統計到今年10月底,我們參與都更共有1474件,總計91.6公頃土地面積。進行中的有475件,共計分得214戶。扣除尚未交屋、已標租或供作社會住宅,6成已標售部分,國庫進帳約59億元。

國產署也已經調出16處地點,預計讓21個中央主管機關進駐,目前估算未來可回收至少1億5千萬元以上的租金。雖然全都還沒開始撥用,但預計2000坪以上的面積將會作為主管機關的辦公廳,未達2000坪的就看是否有社會住宅需求,若無需求就考慮標售或標租。(延伸閱讀:政策利多齊發 400萬戶老屋拚重生

問:目前各公股銀行做了哪些資產活化?

答:華南金控兩年前就響應政策,加速自有資產活化,把位於新北市土城工業區廠房做都市更新,並成為政府推動都市更新政策以來,公股金融機構首個完成的自辦都市更新案。

 

地價稅和房屋稅 統統優惠

最近則有台灣銀行的「圓山捷運站西側土地都更案」,台銀與住都中心合作後,分回「南側A區」房地20年,成為公辦都更之創舉,預計這20年將為台銀帶來逾30億元租金收益,大大活化台銀資產,這也是加速都更的一種方式;該案預計今年底前完成簽約、2025年完工營運。

問:從財政部的立場,提出哪些賦稅優惠?

答:都更重建後的房屋稅是以評定現值來算,有些民眾覺得房屋稅因此漲太多,為避免這個情況,《都市更新條例》在今年1月30日修正通過後,在既有租稅優惠下,房屋稅可延長減半徵收年限。

建商與屋主在談都更後的房地分配方式有兩種,比較多的是「權利變換」,另一種則是「協議合建」;前者就是地主出地、建商出錢的方式,換算權利價值並扣除相關費用後的分配,經常碰到地主想要「一坪換一坪」的困難度,後者就是合作蓋房,必須住戶100%同意,所以分配方式本來就談妥,比較單純。(延伸閱讀:政策篇》簡易危老先熱身 再推大規模改建

但無論採哪種形式,都更後地價稅都會提高。現在中央政府同意在實施更新期間、該土地無法被利用時,免除地價稅。土地完成更新後,房屋稅改減半徵收兩年,同時,財政部也擴大地方政府裁量權,當原屬住戶在取得新建築物後,地方政府可依自身財務狀況,提供都更戶再增加10年的房屋稅減半優惠,加總起來最多可享12年優惠期。財政部去年還修正了法定房屋折舊率標準表,用12年計算,房屋稅也和原來差不多了。也就是說,地價稅和房屋稅都有優惠措施。

問:都更後,地主不想住在原來地點,或想賣掉新房有優惠嗎?

答:買賣房子都會產生土地增值稅和契稅,中央政府目前提供地主與建商間的產權轉移皆可減徵40%的優惠。不論是住了10幾20年才轉移的屋主,或是剛取得房子後就立即轉移者,都能享有此優惠。

當地主施行「權利變換」時,若沒有達到最小單元其實也分不到房子,那可以改領現金補償,還可直接免繳土地增值稅。若你原先土地面積小,但分配到相對大的面積,可能要另外拿一筆錢才能完成「權利變換」,這時也可以用土地或建築物做抵償,類似所有權轉移,兩種稅也都不需繳納。

過去這個優惠只適用在「權利變換」,如今在「協議合建」都更案也能適用。上述是針對個人而言。若實施者是營利事業(例如金控公司),投入都更的這項投資,更可把支出總額的20%,用以扣抵營業稅,作為鼓勵措施。(延伸閱讀:全國危老第一案》建商3訣竅搞定50位地主 審查12天過關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2981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3 16:25

財政部近日發出解釋令放寬規定,房地合一逾期申報案件,若屬初犯,罰鍰可減半。(記者巫其倫攝)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房地合一新制2016年上路,根據規定,案件要在交易次日起30天內完成申報,但由於不少民眾會逾期申報,財政部近日發出解釋令放寬規定,房地合一逾期申報案件,若屬初犯,罰鍰可減半。

由於房地合一新制規定,交易次日起30天內完成申報,與舊制差異大,申報規定也不同,導致不少民眾因疏忽而逾期申報。財政部昨天修正發布「稅務違章案件減免處罰標準」,放寬納入初犯罰鍰可減半,昨天解釋令發布後生效上路,發布日當天的未確定案件也可適用。

根據舊制規定,交易所得在隔年5月報稅時一併報繳即可,若為虧損案件,因為沒申報,也不會有漏稅問題,不會產生逾期未申報遭罰的問題。

不過,房地合一新制規定,民眾需在所有權完成移轉登記次日起算的30天內申報,且即使虧損也要申報,否則就會遭罰。

財政部官員表示,逾期申報的案件有逐漸減少,但考量實務上仍有不少案件,誤以為交易虧損就免申報而違規,但並未涉及漏稅,因此,發出解釋令放寬處罰標準,首次違規案件罰鍰可減半,也就是說,由新台幣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降至1500元以上、1.5萬元以下。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76604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影響,德國ifo經濟研究院昨發布第4季經濟氣候指標,結果持續下探、指標從上季負10.1點降至負18.8點,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幸好台灣有民間投資支撐,專家對整體經濟現況評價由原本看壞轉呈「持平」,對未來6個月後的預期也升為「轉好」。
貿易戰延燒前景不明

全球經濟氣候指標下探至金融海嘯以來低點,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分析,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還維持3%水準,全球經濟氣候指標之所以持續下探,與貿易戰持續延燒、政策不確定性有關,因為經濟前景能見度低,加上信心不足所致,與2009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海嘯、恐慌「深不見底」,影響指標「驟跌」有所不同。

德國ifo經濟研究院針對全球117個國家、1230位專家進行第4季全球經濟調查,結果顯示,除全球經濟氣候指標持續下探外,專家對現況與6個月後的預期評價,皆續呈「負向」趨勢;ifo解讀,顯示受國際貿易紛爭未解影響,全球經濟續呈趨緩,專家對全球經濟看法持續保守。

此外,來自全球的受訪專家預期,未來全球貿易成長動能明顯減弱,企業投資、民間消費也將弱化,與今年第1季相比,專家認為總體需求、創新不足的比例顯著增加。

台商回流投資可支撐

吳明蕙分析,台灣經濟氣候指數為3.1點,是連續5季負成長後首度轉正,受訪的國內16位專家普遍看好台灣資本設備支出;吳明蕙坦言,外在環境不佳、出口提升是相當大的挑戰,好消息是台商回流、可仰賴民間投資支撐,等待投資效益逐漸顯現。

另台經院昨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上修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分別來到2.4%與2.45%;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形容,明年是「出外靠朋友,回家靠自己」的一年,受貿易戰衝擊、出口不振,明年經濟成長仍將要靠內需市場支撐。(中國時報)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12日電)為降低年輕買房者初期購屋負擔,土地銀行表示,最快將於今年底推出「房貸本金前低後高式購屋貸款」,在還款期、利率不變前提下,初期本金可少繳,之後再階梯式增加每期本金還款金額。

國內房貸龍頭土地銀行將推出更彈性化的房貸方案。土地銀行主管表示.年輕人剛出社會薪水都不高,隨著資歷漸增,薪水才能漸漸上升,房貸本金攤還方式若能更彈性,可望能減輕初期購屋負擔,因此正研議推出房貸本金階梯式攤還的方案,以「前低後高」方式還款。

土銀主管說明,現行主要3種貸款方式,本息平均攤還、本金平均攤還以及保留3成本金於最後一期還款等,土銀正在研議新增新選項,初期本金償還金額較低,之後再階梯式增加本金還款金額,以還款金額「前低後高」方式償清房貸,預計最快今年底上路。

土銀統計,今年截至9月底,房貸餘額約新台幣8760億元,年增4.22%,預估至今年底房貸餘額年增率可達5%。土建融方面,今年截至10月底,餘額約3820億元,預估至年底可突破4000億元大關,年增逾一成。(編輯:林孟汝)1081112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911120178.aspx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商回流讓不動產市場回溫,根據財政部統計,與不動產交易有關的土地增值稅與契稅兩者同步增加,其中土增稅單月稅收 91 億元,年增幅 2 成,契稅 10 月稅收約 13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 2 億元。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陳玉豐表示,10 月土增稅徵起件數約 5.13 萬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 3156 件,單月實徵淨額共 91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15 億元、年增幅 20.1%。

今年前 10 月土增稅起徵起件數共 48.9 萬件,較去年同期多了 5349 件,實徵淨額 826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65 億元、年增幅約 8.6%。

觀察六都 10 月土增稅稅收狀況,主要以桃園市與台中市增幅最多,桃園市單月徵起件數 5560 件、實徵淨額 14.43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57.2%;累計前 10 月實徵淨額共 92.7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14%。

台中市單月徵起件數 6358 件、實徵淨額共 14.5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53%,累計前 10 月實徵淨額共 139.2 億元、年增幅 16.6%。

另外,台北市單月實徵淨額約 15 億元、新北市約 17.2 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 17.8%、16.3%,統計今年前 10 月稅收,新北市稅收共 162 億元,高居六都之冠,台北市則以 150 億元居次。

官員指出,10 月土增稅大幅增加,主要是徵起件數增加,加上百萬元以上大額交易稅款入帳挹注所致,多少透露不動產交易有回溫趨勢,尤其這波台商回流潮,催化土地交易與廠房買賣增加,進而帶動土增稅收成長。

至於今年土增稅全年是否可望突破百億元?官員表示,10 月土增稅與交易件數增加,可能是提前反應年底交易熱潮,加上部分稅額延後入帳,但全年稅收能否突破百億元,還有待觀察。

https://fnc.ebc.net.tw/FncNews/stock/105660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1 10:22聯合報 記者戴瑞瑤/即時報導

台經院今公布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預估2020年GDP成長率為2.45%,相較於主計總處8月16日預估明年GDP成長率2.58%低。台經院預期2020全年經濟成長幅度較2019年為高,與中經院跟主計處預測方向相同,但跟央行預測方向不同,央行預測明年GDP成長率會比今年低。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受美中貿易戰擴大影響,廠商保守觀望、全球經濟需求疲弱,使得各主要國家出口表現多呈頹勢,台灣經濟也受到波及。不過,貿易戰帶來的訂單及生產基地移轉,讓台灣資通視聽產品在2019年前3季出口呈現兩成以上成長,民間投資也有良好表現,使得整體經濟在2019年前3季逐季走揚。

針對2020年台灣經濟,張建一表示,期美中雙方可望達成初步貿易協議,使得美中貿易緊張情勢獲得緩解,加上美國預防性降息及各主要國家紛紛推出財政刺激政策,配合低基期因素,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0年全球經貿成長將優於2019年表現。受到美中貿易戰可能緩解、部分生產線轉移回台、5G基礎建設加速、國際原物料價格續跌空間有限影響,使得台灣出口將有正面表現。

其次,半導體廠商持續投資先進製程,加上受美中貿易衝擊的台商及在台加碼投資的廠商可以加速回台或在台投資,將使得台灣整體就業環境更加穩定,均有助於帶動內需,預期2020全年經濟成長幅度較2019年為高。根據台經院於2019年11月公布的最新預測,2020年GDP成長率為2.45%,較2019年修正後2.40%增加0.05個百分點。

在民間消費部分,受惠於基本工資調升、台股基本面穩健,加以台商回台投資效應持續,有助於國內就業環境改善,可望帶動民間消費升溫,預測2020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03%。另在固定資本形成方面,雖然受到高基期因素干擾,加上影響國內外經濟成長不確定因素尚存,民間投資有待觀察,不過政府公共建設適時推出,將有利維繫整體固定資本形成動能,預測國內2020年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為4.20%,其中民間投資部分為3.86%。

在貿易部分,各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0年全球經貿成長率將優於2019年,且台商回流對出口的正面效果持續。隨著高效能運算、物聯網、智慧型手機、5G基礎建設加速等因素拉抬,2020 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年增率可望重回正成長軌道,台灣出口與全球半導體銷售呈高度相關,配合2019年低基期因素,預期2020年台灣出口將由負轉正。據此,預測2020年我國貿易輸出與輸入成長率分別為3.30%及3.45%。

另外,在物價及貨幣政策部分,台經院預期2020年國際油價上漲空間有限,雖基本工資再度調升,然薪資漲幅已較2019年為低,國內物價大幅上漲不易,預測2020年CPI成長率為1.10%。由於2020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較2019年為高,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加上CPI溫和平穩,預期國內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動態穩定。

至於在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方面,台經院認為,2020年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仍將成為影響全球及台灣經濟的重要不確定因素。台經院今年9月調查,台灣多數製造業仍將美中貿易戰列為不利影響因素之首,特別是傳統產業如紡織、石化、鋼鐵等。對台灣經濟及產業而言,貿易戰後續發展仍將牽動台灣出口與投資,甚至恐透過金融市場影響內需消費等數據表現,成為2020年台灣面對的首要不確定因素。

其次,近期各國紛紛開始考慮或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以支撐經濟動能。不過,各國擴大財政支出有利提振需求,但卻同時讓債務風險進一步提高,因此如何維持財政紀律成為首要考量。第三,地緣政治紛擾仍是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中東局勢是否影響油價,就成為原物料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最後,是貿易戰帶來的台商回流效益能否持續或擴大。資通訊產業轉移生產基地至台灣,有利於國內投資及直接出口增加,對於投資、就業及貿易等均可有所提升,並可帶動傳統製造業、金融業,以及不動產業表現,進一步帶動薪資及內需數據上揚。因此,此一效益若能維持2019年水準甚至擴大,則將有利於2020年甚至未來數年台灣的經濟發展。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15717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0 05:30

我國去年住宅用電價格續居全球第3低,工業用電價格則是全球第5低,是唯一兩項都在前5名的國家,電價呈「雙低」趨勢。(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每逢選舉將至,電價常成為炒作話題。事實上,台灣電價長年偏低,根據台電最新資料,我國去年住宅用電每度2.5217元、續居全球第3低,工業用電價格則是全球第5低;且台灣是唯一2項都在前5名的國家,電價呈「雙低」趨勢。

台電指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去年我國住宅用電價格維持全球第3低,僅高於墨西哥的每度1.8917元、中國的2.3822元;工業用電每度2.4492元,僅高於挪威、美國、瑞典及芬蘭,排名全球第5低,前年則是第6低。

若觀察全球排名,只有台灣的住宅、工業用電價格均排在全球前5低,且與前1年相比,2種電價的價差縮小,每度電從價差0.09元縮短至0.07元,持續拉近。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各國的住宅與工業電價價差多寡,主要與該國的政策、電價制定有關,各國情況不一。徐造華表示,以使用者付費角度分析,工業用戶的電壓等級比較高,不像住宅用戶電壓等級低,電力要經過層層降壓,才會送到用戶家中,工業用戶使用到的輸電線路比住宅用戶少,工業電價確實要比較低廉才對,目前國內工業電價仍低於住宅用電價格。

住宅、工業用電價差拉近

對於住宅、工業用電價差拉近,徐造華坦言,確實有此現象,主要與國內電價政策長期照顧民生用電有關,去年4月電價調漲時,為了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宣布住宅用電5百度以下凍漲,約有8成5用戶受惠。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30983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0 00:09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  
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制訂資金回台專法歡迎台商資金回流,然而中國大陸為防止資金外逃,之前就展開外匯管制措施,知情人士指出,陸方早先實施且目前共有三大手段控管資金,包括封殺地下換匯、外匯總額限制及投資計畫從嚴審查等,台商資金匯回並不簡單。

《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今年8月15日上路,透過優惠稅率歡迎台商資金回台,截至11月1日已有47件申請案,申請金額突破200億元,然而財政部透露,有部分台商資金匯回案在核准後卡關,資金被卡在大陸匯不出來,導致超過匯回期限。

幾位不具名會計師提到,從2017年共同申報準則(CRS)逐漸普遍,加上近二年美中貿易戰爆發,「防止資金外逃」已是大陸目前重點政策,不論是外商或台商,正常的交易行為、盈餘分配自然沒問題,但若涉及供應鏈產能調整或外移,對大陸而言就特別敏感。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知情人士指出,相較往年較寬鬆態度,大陸這幾年大規模取締、封殺地下換匯管道,早年礙於兩岸法規限制,許多台商必須輾轉換匯,才能赴陸進行不動產或直接投資,如今原有管道卻被封鎖,相關資產在大陸被當成「黑錢」,已無法「從哪裡進去、從哪裡出來」。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仍有少數地下換匯業者存在,但現在私人換匯風險過高,若遭查獲,不僅當筆交易告吹,而是整個換匯組織所有財產都會充公,還要面臨洗錢刑責。

不具名會計師表示,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即便是透過銀行合法管道換匯,大陸對各銀行還是有換匯額度限制,在許多台商資金匯出案例中,目前是因為平時往來銀行已無換匯額度,申請換匯時直接被打回票,必須隔年才能申請。

不具名會計師表示,這幾年大陸對外商投資審查較以往嚴格許多,過去剛推出「一帶一路」政策時,資金向外投資被視為配合政策,十分容易,但近年對外投資就要附上許多管制措施,必須向陸方申報投資計畫、預定投資產業、投資對象所在國等,甚至投資後還要到陸方駐外大使館報備。

從實務上看,台商想把大陸資金匯到境外公司,就會在投資審查遇到困難;若台商想運用大陸子公司資金回台投資,必須採匯回股利盈餘方式,才能適用境外資金專法,一般資金即便通過大陸審查,回台也得過通過投審會關卡。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15548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10 00:06經濟日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  
  •  
     

台灣人口紅利已失,加上少子化及老化加速影響,今年極可能出生人數首次低於死亡人數,較國發會人口推估提早一年,明年將是台灣總人口數高峰期,後年起開始人口逐年減少。一般人常說,「台灣有2,300萬人」,最快14年後就要改口,2033年台灣總人口可能掉到2,300萬人以下,只剩2,290.7萬人。如果出生率仍未見起色,2050年將剩不到2,000萬人。

但國發會表示,過去五年來,下半年死亡人數增加較多,今年自然增加率未必為負。政府近年陸續推出各種鼓勵生育措施,包括托育補助及托育公共化等,將有助提高生育率。

國發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口推估,去年8月出版最新人口推估,分別以不同生育率進行高推估、中推估和低推估。其中中推估是預估2020年我國死亡人數為18.1萬人,出生人數為17.8萬人,也就是自然增加率(即出生人數較死亡人數增減)由正轉負;若採低推估,自然增加率將在今年負成長。原一般皆採中推估,但由於今年生育狀況不佳,自然增加率負成長極可能提早來臨。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因為出生狀況不理想,已提早出現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截至9月止,出生人數12萬9,928人,但死亡人數達13萬1,801人,等於總人口少了1,873人,自然增加率已由正轉負。事實上,去年原本推估出生人數18.5萬人、死亡人數17.6萬人,但實際出生人數只有18萬1,601人,死亡人數17萬2,784人,多出8,817人,已較原先推估人數略有出入。

雖然目前呈現自然增加率負成長,但國發會表示,過去五年,下半年死亡人數都明顯高出出生人數很多,且今年8、9月皆已出生人數大於死亡人數,全年是否會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仍要觀察。

國發會表示,總人口數除了自然增加,還有社會增加率,過去每年都有外配、移民等人口,但近年外配人數已從過去每年1萬多人減到七、八千人。

如果今年自然增加率確定負成長,意味人口推估已進入低推估。若採低推估,台灣總人口負成長也會從2022年提早到後年2021年。就是明年將是台灣總人口數的高峰期,約2,359.9萬人,後年起開始逐年減少,2033年總人口推估為2,290.7萬人,若總生育率持續不到1,最快2050年總人口只剩1,984.1萬人。

台灣人口變化關鍵時間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灣人口變化關鍵時間 圖/經濟日報提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155494?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08 16:46

10月單月出口28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少1.5%。(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財政部今公佈10月出口數字,由於去年基期較高,10月單月出口28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累計1至10月出口271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積體電路及資通產品出口暢旺,雙創歷年單月新高,礦塑化等傳產貨品則較上月略為回升,但相比去年同月,則受到高基期牽制,降幅度仍大。

10月出口年減4.3億美元,或年減1.5%,主要以化學品年減26.7%、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年減13.4%、塑橡膠及其製品年減14.3%較多,惟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20.8%、電子零組件也年增5.3%。另外,運輸工具因歐洲出口年增22.6%帶動下,10月出口也年增16%,出口表現優異。

財政部統計,今年10月出口289.9億美元,進口250.4億美元,分別年減1.5%及4.1%;總計1至10月出口2712.7億美元,進口2345.7億美元,各自年減2.4%及1.5%。出、進口相抵,前10個月出超36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1.4億美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71646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帳號好難記?央行總裁楊金龍:正規劃手機號碼跨行轉帳

現金需求仍高的原因除新台幣偽鈔率低,廣受大眾信賴且使用便利外,國內提款機(ATM)遍布全台,讓大眾能方便取得現金也是主因。我國約有3萬台ATM,平均每784人即有一台ATM提供服務,密集度在全球首屈一指。

楊金龍表示,國際間央行正探討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行性,如果能順利解決相關問題,CBDC或有可能成為零售支付的最後一哩路。央行為此已成立CBDC研究計畫專案小組,針對相關議題,進行研究與測試。

楊金龍並透露,國外近年陸續推出利用受款人手機號碼等,作為跨行轉帳的識別資訊,央行已促請財金公司偕同銀行規劃「手機門號跨行轉帳服務」,藉以強化使用者行動支付體驗。

即便如此,這不代表現金的重要性將逐漸消失,現金支付對許多人而言,並非選項、而是必須,盲目進入無現金社會將造成嚴重風險,許多先進國家央行的看法亦是如此。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現金仍不會消失;只要現金仍有需求,央行依職責即有提供的義務,而商家也不得拒收現金。

央行強調,國際間均積極推展QR Code行動支付,為整合紛亂的QR Code規格,國際間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及南韓等,均陸續推動QR Code共通標準。

其中新加坡,今年初國會通過「支付服務法」,授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可要求支付業者須加入共通支付平台及採用共通QR Code標準,以增加彼此的互通性 。

另外,歐洲央行(ECB)也公開表示,建立QR Code共通標準,是行動支付互聯互通發展之必然,並已著手研議泛歐元區行動支付訊息規格的標準化 。

為完善行動支付環境,財金公司於前年在財政部協助下,偕同銀行共同制定QR Code共通標準,以「開放、互通」為基礎,建置此一共用的金融基礎設施,並無與民爭利之虞。

推動初期,考量QR Code共通標準在國內剛萌芽,個別機構如發展各自的錢包,須投入大量業務推廣及資訊設備成本;因此,由公、民營銀行等機構共同委託其轉投資的錢包開發業者提供單一入口「共用錢包」,以降低個別機構的建置成本,避免重複投資。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06 05:30

中央銀行公布我國10月底外匯存底4724.76億美元,續寫新高。(取自央行臉書)

外資在台股票、存款餘額 4168億美元 19個月新高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公布我國10月底外匯存底4724.76億美元,較9月底增加29.87億美元,續寫新高;外資在10月大舉匯入,台股指數大漲4.9%,外資在台股票與存款資產餘額也來到4168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的88%,創下19個月新高。

央行外匯局局長顏輝煌表示,10月外匯存底續創新高主要有兩大原因,包括歐元等非美幣升值,以該等貨幣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另外則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的挹注。

我國外匯存底組成以美元為主,另搭配歐元、人民幣、日圓及英鎊,英鎊10月升值5.3%、歐元升值2.2%,折成美元後造成外匯存底資產增加。

顏輝煌指出,10月份因美國聯準會3度降息及美中貿易關係和緩,英脫歐出現轉圜,使得英鎊、歐元大幅升值,美元指數跌幅超過2%,為今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外資10月大舉匯入台灣股匯市,推升台股指數勁揚4.9%,台幣兌美元匯率則升值1.9%。

央行統計,10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台幣存款餘額共計4168億美元,較9月大增357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的88%,是1年7個月來新高。

觀察各國外匯存底,韓國最新發布10月底外匯存底數字也大增30億美元,來到3955億美元。外匯存底最高的國家仍是中國,至9月底數字為3.0924兆美元,其他依序為日本1.255兆美元、月減78億美元,瑞士7797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4875億美元,台灣第5。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30098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中貿易戰是過去這段時間全球經濟動盪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動輒影響股市漲跌,美中兩國皆在貿易戰中受創,沒有一方是真正的贏家。然而這兩強對碰最大的受益者,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竟然就是台灣。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 )近日發表美中貿易戰相關報告( Trade and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of United States Tariffs on China ),內容指出,貿易戰中美國提出的經濟制裁,已使自己上半年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衰退至少 25% ,對中進口商品的減少達 3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06 兆),其中的 210 億美元轉向台灣、墨西哥和歐盟進口,至於其他 140 億美元,則可能由美國本土的製造業者取得。

UNCTAD 報告中的圖表也顯示, 2019 年上半年台灣對美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2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75 億),最大宗品項為辦公室和電子通訊相關設備,同時也是美中貿易戰中受影響最深的領域。其次則是墨西哥、歐盟、越南、日本等地。

▲ UNCTAD 報告指出,台灣是美中貿易戰中最大的受益者,2019 年上半年對美出口金額比去年同期多了 42 億美元。(圖/翻攝自聯合國 UNCTAD 官網)

該篇報告結論表示,美國對中國課徵關稅的行為是傷人也自傷。美國的損失主要來自國內物價上漲、消費者荷包縮水,中國的損失則與出口銳減有關;若中國大陸反過來對美國進行同樣措施,結果也將類似,只是雙方損失面調換過來而已。雖然貿易戰中出現受益者,但若美中第一階段協議無法順利簽署,全球經濟勢必持續縮減,長期影響層面也將更大更廣。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106/3735819/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主計總處於10月31日發佈2019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GDP)概估為2.91%,較原先外界預測數大幅增加0.24個百分點,而根據分析顯示主要是「台商回流」和「轉單效應」的兩大助攻,讓台灣第3季經濟成長率續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而香港、南韓、新加坡第3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負2.9%、2.0%和0.1%。

主總處專門委員陳雅玫對此表示,「去年美中貿易戰升温,促使廠商調整生產鏈分工,部分廠商將產能移回台灣,國內也有廠商運用既有設備和廠房調整生產比重,這些因素在今年第3季看到明顯效果,進而使台灣出口表現比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要好」。

而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則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優於預期,顯現台灣漸走出美中貿易戰陰霾,預估明年經濟表現應該更好」。外界也認為GDP成長的數字優於預期的結果,突顯台灣經濟具有一定的韌性。

而第3季GDP的數據顯然會讓執政的民進黨「見獵心喜」。從結果來看,台灣似乎相較於亞洲四小龍而言,在中美貿易戰是「受惠」的,也將成為民進黨在經濟改革的一道「強心劑」。而蔡英文在11月1日於臉書上表示「又是第一名!這幾年,因應國際經貿情勢變化,我們持續做好應變措施,積極招募台商迴流、承接轉單效應,同時也擴大國內投資、強化產業轉型。這些作為,呈現出台灣經濟成長的能量,更是全民一起共同打拚的成果!」。

此外,另一個最大「受惠國」無疑是越南,越南統計總局 (GSO) 於9月28 日 公布越南第3字GDP,結果為7.31%,優於市場預期的6.9%,創下2018年第4季以來,最強勁的GDP增長率,外界認為主要受惠於出口成長。因此,如果將台灣和越南做對比,似乎可以得到雙方都是中美貿易戰的「受惠者」的共通點。

而在「台商回流」方面,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在10月31日通過2件台商回台投資申請案,挹注超過12億元(1新台幣約合0.03美元)投資,累計投資金額達6,236億元。

而在「轉單效應」方面,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於10月3日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及備詢時表示,「美台灣受惠美中貿易戰轉單效應會持續2年,最主要是美國經濟好,歐洲、日本、大陸經濟則都在下滑」。此外,他也提到泰國與越南也與台灣一樣受惠貿易戰轉單效應,但在競爭關係中也有互補關係。互補是一部分台商因為美中貿易衝突之後移轉到越南或泰國,間接導致這些國家的出口增加,而在競爭關係中,若就產品等級來看,台灣有製造和代工的優勢,與越南、泰國相較不一定會輸。

不過台灣在2019年的出口狀況,從1月至9月出口年減2.5%。根據經濟部分析,台今年1到9月對中港出口年減6.7%,主因大陸的內需放緩及油價下滑,導致化學品、塑橡膠製品、機械等出口減少。而另一方面,台今年1到9月對美出口年增17.7%,主因資通訊與視聽產品轉單效應。因此在出口減少的情況下,第3季GDP仍能超出外界預期,顯然背後有更多原因存在。

而台灣在中美貿易戰的大環境下,同時也臨近2020總統大選的選舉日期。在經濟和政治始終無法兩分的情況下,台灣在第三季GDP成長,似乎能顯示蔡英文「經濟脱中」的改革有一定的成果,也將成為2020總統大選的最佳助選工具。

https://www.hk01.com/%E5%8F%B0%E7%81%A3%E6%96%B0%E8%81%9E/393859/%E8%A7%80%E5%AF%9F-%E5%8F%B0%E7%81%A3%E6%98%AF%E4%B8%AD%E7%BE%8E%E8%B2%BF%E6%98%93%E6%88%B0%E7%9A%84-%E5%8F%97%E6%83%A0%E8%80%85-%E5%97%8E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04 05:30

央行進場調節,10月外匯存底預料將連續5個月創新高。(路透)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財政部本週將發布10月進出口統計,由於去年基期較高,預料10月出口仍難轉正成長、將「連2黑」。中央銀行則將發布10月外匯存底,在匯率、投資收益以及央行進場買匯三大因素助攻下,預料外匯存底將連續5個月改寫歷史新高。

10月出口額 恐將連2黑

財政部指出,去年10月出口294.2億美元,是歷年單月第3高,因基期偏高、原物料價格仍低迷,預估10月出口仍難擺脫負成長。

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我國出口從去年開始連續17個月負成長,7月因受惠於半導體景氣回溫以及農工原料止跌才翻紅,但9月在機器設備買氣下滑與國際原物料價格疲弱下,再度翻黑。

根據財政部資料,9月出口281億美元、年減4.6%,其中資通訊產品9月出口36.1億美元、創歷年單月第3高,且連續12個月成長;電子零組件出口達103.7億美元,也為歷年單月第3高。不過,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弱,基本金屬製品、化學品、塑膠品減幅都在16.3%以上,9月出口減少12.6億美元,抵銷資通訊等產品的出口增長。

另,央行本週將發布10月底外匯存底。9月底外匯存底來到4,696億元,連續4個月創歷史新高;由於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降息,10月外資持續匯入,央行為避免市場失序,進場調節,加上美元走弱,包括英鎊、歐元、人民幣等均升值,轉換成美元資產增加,以及外匯存底投資收益挹注,將推升外匯存底再創紀錄。

我國外匯存底組成以美元資產為主,搭配歐元、人民幣、日圓以及英鎊,以過去經驗來看,影響外匯存底增減主要有三大因素,匯率、投資收益以及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2957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02 02:35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  
  •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近30年來採行彈性的貨幣目標化機制將有大變革,央行擬將M2年成長目標區調整為兩~三年的中期監控區域(monitor range),且考慮不再逐年設定M2成長目標區;券商主管解讀,這代表央行短期內沒有調整利率的計畫,在利率不動前提下,將從市場資金量著手調控;另外,若市場出現危機,央行將大量放錢因應,即使M2成長率暫時飆高,也沒有立即調整的壓力。

據了解,此案最快在下(12)月的理監事會議上討論,一旦通過,明年就會正式上路。

近幾年來,央行設定的M2目標區都在2.5~6.5%、很少調整,不過按照現在機制,央行在每年最後一次理監事會議上,都會宣布隔年的M2目標區,今年最後一場理監事會議,訂於12月19日召開。

券商主管說,假設央行研判,近幾年貼放利率都將維持不變,利率不動前提下,就會從資金數量著手,而央行目前有7.66兆元的央行定存單,這些定存單猶如台灣的資金大水庫,若遭遇黑天鵝事件,央行便可釋出大量資金因應危機,但如此一來,M2年增率便可能快速跳漲,一旦超過目標區,就容易引發外界「央行是否應緊縮貨幣」的想像。

若央行不再逐年設定M2目標區,那麼短期的M2年增率跳漲,便不再是央行需要「解釋」的情況。

看在市場人士眼中,央行這次的政策宣示代表,短期內沒有調整貼放利率的打算,「現在動利率動輒得咎啊,光看央行理事們的討論,台灣沒有負利率的本錢,像日本一樣維持30年的低利政策,對經濟也沒有顯著幫助」,不只利率不能降,目前也沒好到需要升息,因此,公開市場操作將成央行更為仰賴的貨幣政策工具。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139844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02 03:15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  
  •  
     

為回收市場餘裕資金,中央銀行昨(1)日標售364天期定存單,金額為1,700億元,得標利率連三降落於0.584%,為四個月低點,並較前一個月下滑0.006個百分點;金融圈主管指出,近期市場資金寬鬆,得標利率比市場預期的還要更低,原因可能與10月外資大量匯入有關。

原先市場預期,這期364天期定存單得標利率將於上一個月差不多、約0.59%,但結果卻是比市場預期的更低,顯示外商銀行競標態度非常踴躍,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停泊外資客戶自國外匯入的資金。

為避免市場資金過度充裕,助長通膨,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市場資金水位,央行統計顯示,截至昨日為止,央行定期存單未到期餘額為7兆6,581億元。

目前央行每月標售一期364天期定存單,金額為1,700億元,一期2年期定存單,金額為400億元,利率由市場競標決定。銀行主管指出,通常利率的高低,反應市場資金水位與銀行資金操作態度,例如,市場資金充裕時,利率通常不容易拉高,銀行在繳稅季節資金操作態度轉趨保守時,利率就比較容易彈升。

除此之外,央行也固定發行7、14、28、91、182天期的短天期定存單,其中,7天與14天期目前為到期續發,利率分別為0.2%與0.23%。至於28、91、182天期定存單,則是由央行業務局每天開出窗口供銀行申購,利率固定為0.59%、0.65%和0.77%。

銀行主管指出,央行每天開出的短天期定存單申購窗口,絕大多數都是提供給本國銀行,外商銀行若有去化資金需求,必須透過標售才能買得到;另外,因短天期定存單利率明顯高於市場水準,央行定存單也被視為獎勵國銀的「紅蘿蔔」,協助央行政策有功的銀行可以申購到較充足的水準,反之,銀行若違反央行政策,定存單申購恐將面臨被「砍單」的下場。

央行364天期定存單標售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央行364天期定存單標售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4139846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1-03 00:00經濟日報 本報訊
  •  
  •  
     

中央銀行統計,2019年9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7.39%,較8月減0.14個百分點,M2年增率由8月的3.35%升至3.40%。1-9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 7.10%及 3.27%。

(聯合報系資料庫)
(聯合報系資料庫)
 

Q3工業生產增1.8%

經濟部調查統計,2019年第3季工業生產成長1.8%,主要是電腦業因伺服器、網 通設備等廠商持續擴增國內產能,加上鏡頭受惠手機新品規格升級而增產所帶動。

貴金屬價格多勁揚

受美中貿易紛爭影響,今年9月國際工業原料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貴金屬價格多呈二位數漲幅,其中鎳因最大生產國印尼宣布提早實施出口禁令,致價格年增率大漲37.7。

(聯合報系資料庫)
(聯合報系資料庫)
 

綠能裝置容量逐年向上

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在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政策下,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逐年升高,今2019年8月底720萬瓩,年增23.3%,占總發電裝置容量比重13.4%。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141181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31 16:54

主計總處公布第3季GDP成長2.91%,續居亞洲四小龍之冠,高(法新社)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將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由2.67%上修至2.91%,較8月預測數增加0.24個百分點,續居亞洲四小龍之冠,高於香港的-2.9%、新加坡0.1%及南韓的2%。

主計總處說明,受惠於轉單效應及台商回流,我國第3季出口減0.81%,減幅明顯低於其他三小龍;若減除出口物價指數,台灣第3季實質出口轉為正成長4.9%,南韓則負成長1.7%、新加坡負成長4.6%。

根據統計,截至10月初,經濟部通過142家廠商回台投資,這些廠商出口增加1成5,資本設備進口更增加4成,均遠高於整體表現。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陳雅玫指出,儘管第3季輸出低於預測,但因國內生產取代進口,使得輸入低於預測,因此輸出與輸入相抵後,國內淨需求對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貢獻1.58個百分點,是第3季GDP上修的主因,希望成為正向循環。

主計總處公布第3季GDP成長2.91%,續居亞洲四小龍之冠,高於香港-2.9%、新加坡0.1%及南韓的2%。(記者鄭琪芳攝)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63319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