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趨勢報導 (9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買房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在現在房價高的嚇死人的情況下,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要如何找到房價較低又可以住在市中心附近的地方呢?有些民眾就把腦筋動到捷運末端宅上面,以通勤時間換取房價。捷運在現今是很方便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會塞車,能夠到達的地方也相當多。捷運末站買房好處多

許多民眾因為想要買捷運宅卻遲遲不敢下手,就是因為房價貴,捷運在住家旁邊十分方便,等於是到站就到家,所以不彷可以思考捷運末端宅,價格便宜,又可享受交通的便利。

捷運末端宅顧名思義就是在捷運的最底站,房子通常會隨著捷運行經的路線慢慢的遞增遞減,越往市中心房價就越高,因此在底站的價格會較低。根據信義房屋實價登錄近半年內的房價,中和新蘆線的底站南勢角站約39.7萬/坪,而前一站景安站約43.6萬/坪,一坪就差了將近四萬元。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近半年內的捷運末端宅交易熱點前三名分別是南勢角站、迴龍站、蘆洲站,交易數量都有140筆上下。根據信義房屋實價登錄近半年內這三站的房價分別是39.7萬/坪、34.9萬/坪、30.4萬/坪。

南勢角榮登最熱門
中和新蘆線的南勢角站榮登交易冠軍,就是因為他的CP值超高!南勢角商圈位於新北市中和區,以捷運站為核心,北至景平路、南到興南路、華新街附近,東至秀峰街、西至南山路。房價親民,交通又方便,捷運四站就到達台北市。年底即將通車的環狀線,經過前一站景安站,可以到板橋、大坪林。透過中和交流道可達國道北二高,還有台64快速道路經過板橋,可至新莊和三重。對外交通是一大優勢。

捷運南勢角站。(圖/Google地圖)
捷運南勢角站。(圖/Google地圖)

生活機能也不必擔心,附近有傳統市場,也有一般超市,晚上還有興南夜市。同時也位於學區,光是國小就有三間,還有中和國中、竹林中學,就學也不是大問題。也鄰近公家機關,中和區戶政事務所。

房價親民,吸引不少來自台北市的首購族、上班族。但屋齡較為老舊,人口也多,因此上下班的交通尖峰時段容易塞車。附近有一些宮廟,若是不喜歡的人要稍微注意。

迴龍未來有三條捷運通過

迴龍站同樣是中和新蘆線,位於新北市新莊區,鄰近桃園市龜山區。迴龍生活圈由迴龍站往東,延伸至青山路一段、裕民街與龍安路。往東北走是丹鳳商圈,也是下新莊最熱鬧的區段。新莊區以輔大為界線,分為上新莊與下新莊。近年來下新莊的房市也被看好,房價也較上新莊便宜、親民。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提到,此處的住宅密度高,同樣的人口也多,與南勢角一樣。新北大道與中正路是主要道路。未來還有捷運萬大樹林線及桃園捷運棕線會通過此處,勢必會再帶動房市。

 

捷運迴龍站。(圖/維基百科)
捷運迴龍站。(圖/維基百科由 lina7inverse - Released by lina7inverse)

迴龍生活圈也擁有傳統市場,量販店,一般小吃店家、連鎖店也都具備。鄰近丹鳳學區,生活機能與就學優良。甚至鄰近綠地公園,運動、散步都是不錯的好選擇。而迴龍站附近的房價是所有捷運末站房價的第三低,也難怪交易量如此高,成為熱門地段。

蘆洲重劃區超夯

房屋交易量的第三名還是在中和新蘆線,位於蘆洲區的蘆洲站。房價是所有捷運末站的第四低,交易量也相當高。近期蘆洲房市最具話題的絕對是重劃區無誤!葉國華也提到,蘆洲的重劃區,規劃完整,且街道也相當整齊,想要買房的人可以考慮一下附近,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捷運蘆洲站。(圖/維基百科)
捷運蘆洲站。(圖/維基百科由 A2d8a4v - 自己的作品)

此處的生活機能優良,附近有明星小學忠義國小,也有鷺江國中、蘆洲國中。綠地是最大優點,有蘆洲捷運公園、永平公園、三民公園。想運動的民眾,這裡也靠近蘆洲運動中心。商家林立,許多連鎖商店也都有。傳統市場、夜市一應俱全。

頂埔、新店其實超有潛力

捷運末端宅一直以來都是話題,其優點多,十分值得考慮。尤其是上班族很適合購買,因為搭捷運通勤時間可以自己控制,多花一點時間,花少一點的錢買房子,是不錯的選擇。(相關報導:想住捷運宅,4字頭就買得起!新北這3站捷運共構宅超夯,學校、商圈都在旁邊更多文章

捷運頂埔站。(圖/維基百科)
捷運頂埔站。(圖/維基百科由 Littlebtc - 自己的作品)

除了上述三個交易熱區,另外像是新店、頂埔也很值得參考。葉國華就提到,若是對於預算較低、有限制的民眾,可以往頂埔站附近尋覓,價格十分親民。根據信義房屋實價登錄,頂埔站半年內的平均房價約27.8萬/坪。是所有底站房價的第二低。最低的地區則位於淡水,但房屋屋齡普遍高,通勤距離也長,但也可以思考。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31 17:58

進一步分析完銷建案特色,絕大多數規劃在百戶以內,就戶數來說不算多,至於,完銷建案坪數規劃,台北市30坪以下的占比達4成、新北市則高達55%。(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根據北台灣市調機構統計,截至10月25日止,北台灣累積完銷建案達71個,相較去去年全年81個,只差10個就能突破,市調機構指出,今年完銷建案幾乎是百戶以下,其中30坪以下的完銷建案,北市佔比達4成、新北市更高達55%。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受惠於房市買氣持續回溫,今年不少建案銷售繳出亮麗成績單,假如年底期買氣保持穩定的話,預期今年全年北台灣完銷建案數應可落在80至85個,完銷建案總數有機會超越去年,為近4年新高。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今年完銷建案分布情形,台北市13個、新北市27個、宜蘭地區6個、基隆市1個、桃園市11個、新竹地區則有13個。

何世昌分析,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新北房市成為最大的受惠者。今年來在高房價推擠效應之下,對北市高房價失望、或者放棄等待跌價念想,便轉至新北市購屋的台北人有增無減,形成「台北人跑出去、新北市發大財」的局面,使新北市完銷建案數居北台灣之冠,同時也代表北市高房價環境正在不斷加劇當中。

若進一步分析完銷建案特色,絕大多數規劃在百戶以內,就戶數來說不算多,至於,完銷建案坪數規劃,台北市30坪以下的占比達4成、新北市則高達55%、桃園約3成,至於,新竹地區則連2成都不到。反觀80坪以上的完銷建案,僅有北市出現一個。

完銷個案 雙北市30坪以下佔比高

何世昌指出,其實愈往南走,完銷建案的坪數愈大,尤其是桃竹地區以35至50坪規劃的完銷建案居多。

他指出,北台灣今年至今已推新建案數量達946個,其中完銷71個,占比約7.5%,相較去年完銷建案占比7.3%,略高一些。從數據面來看,透露著北台灣今年市況仍舊穩定,只要建商穩健推案,不要漫天喊價偏離行情,建案就能夠順利銷售,過上一個好年了。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63368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張菱育/綜合報導

 

今年自用需求穩健回流,讓房市買氣明顯優於去年,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內部成交資料顯示,10月反應下半年房市進入傳統旺季,交易量年增16~33%,月增幅也有10~18%的成長。專家認為,今年自住客維持穩定回流力道,選情干擾應是短暫且有限,但還是要觀察中高端市場,是否會受到選情影響。

信義房屋統計10月內部資料顯示,台北市10月交易量年增約18%,北市10月自用型產品交易表現較佳,總價1500~2000萬元與2000~2500萬元的產品,交易量都比9月更為成長;新北市10月交易量年增17%,且月增14%,總價1000~1500萬元的產品,與總價1500~2000萬元換屋型產品,都是10月交易表現較好的產品。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通常下半年房市旺季從928檔期開跑,今年從上半年就可看到自住客明顯回籠,雖然第四季有選戰等因素干擾,不過國人已經有多次選舉的經驗,加上現在市場上以自住為主流,因此10月份可以明顯感受到市場交易仍相對穩定。

至於住商不動產統計旗下加盟店交易狀況,今年10月全台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約3成左右,較9月也成長近2成,其中桃園交易量年增幅最多,達35.6%。月成長最多的為台中市,月增30.3%。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今年以來受惠價格優勢,中南部表現都不俗,時至年底自用買盤轉進,加上選舉似乎影響有限,也讓交易量水漲船高。

面對南部逐漸加溫的態勢,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認為,房價相對低之因素讓資金持續投向中南部,然而長線仍需端看基本建設有無到位,建議買方掌握合理價格,以免日後難以安全下車。

▲▼信義房屋主要都會區2019年10月房市價量表現。(圖/信義房屋提供)

關鍵字:房仲價量10月交易量中古屋住商不動產信義房屋

原文網址: 自住剛性需求!10月交易量年增逾3成 雙北2千萬內宅最熱門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569390#ixzz63vNaPeJk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內政部交易資料統計顯示,近8年來六都新屋占比不斷攀升,由2011年新屋占比25.89%,到2018年41.94%,新屋占比成長6成之多,顯示老房子越來越不值錢。

根據吉家網對近十年來六都交易量分析發現,2014~2018年六都新成屋交易與全數交易量占比逐年增加,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指出,六都新屋佔比逐年遞增,主要因素為「喜新汰舊購屋行為」與「兩代不同堂新趨勢」,預測市場未來的供需將有重大變化。尤其市場因朝向剛性需求,購屋年齡層降低,年輕人需求朝向低總價丶中小坪數丶輕鬆付款模式,預售與新成屋獲得首購剛性需求的青睞。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雖然新屋價格較高,但近年新屋市場在建商讓利、清庫存下,受到不少購屋者青睞,交易量也不斷攀升。先前國泰全國房地產指數報告就顯示,Q2全國及主要都會區新屋交易量能就出現大幅攀升的狀況,Q2全國新屋交易量能季增率高達55.36%,交易熱度為近4季最熱,不少購屋者買房,都以買新屋為主要選擇。

而且,新屋交易量增下,新屋價格也有止跌回升的情形,陳傑鳴指出,去年以來新屋價格不斷走高,今年Q2全國新屋價格已連2季站上每坪27萬的大關,較去年Q1,短短1年半的時間全國新屋漲幅已高達9%。而新屋熱銷當然會擠壓到中古屋的交易空間,在目前房市買氣仍在歷史低檔的狀況下,建議有意售屋的屋主開價仍應平實,過度開高價,恐不易受到市場買方認同,將不利去化。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也透露,近年不少區域出現新屋價格低於舊屋的「倒掛」狀況,等於直接鼓勵消費者買新屋,加上推案量大,許多買方覺得舊不如新,也是新屋交易量增的重要原因。

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848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遇選舉年「居住正義」話題總被討論,只是每次選後問題還是無解。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提出提高囤房稅,現任立委、立委參選人、專家學者、執政及在野黨等紛紛發表各種言論,就連財政部也針對議題發表言論,處處都看得到政治話語跟操作手法。但台灣居住正義問題若還是持續停留在政治話語,今日香港就是明日台灣,的確有爆發可能。

台北市政府日前建議中央,將房屋稅稅率改成首戶為1.2%,第2戶改為1.5%至2.4%,第4、5戶為2.4%至3.6%,第6戶以上提高稅率至4.8%。財政部長蘇建榮事後提出兩大理由暫不推動。首先,各縣市面臨問題不同,囤房稅須整體考量,不能將雙北問題套到全國一體適用;其次,現行法制下,地方政府已可藉稅基調整來達到政策目的。

經濟專家分析,香港反送中會如此激烈至今未解,除香港人不滿於自治權遭破壞外,分配不均及高不可攀的居住正義,在香港年輕人心中深埋不滿種子,最主要就是香港房價所得比高達20.9倍,也就是說香港年輕人得不吃不喝21年才買得起一棟樓。台灣年輕人似乎好不到那裡,台北房價所得比14.15倍,在全球主要都市中是僅次於香港,但台灣房地產獨特「虛坪制」,若以台灣北部大樓、華廈建案平均公設比高達32.4%加計進去,台北的房價所得比與香港相去不遠。

據財政資訊中心統計,2018年全國2,300萬人中,有房屋者為906萬人,其中88%持有一戶;六都當中,以高雄市僅持有一戶的比率最高,為92.4%,台北市房價雖高,但持有一戶的比重86.5%,是六都中比率最低的。據北市財稅局最新統計,北市個人擁有房屋的人數逾95.1萬人,其中高達近87%比例僅擁有1房,超過12萬人擁2戶以上房產,3.1萬人擁3戶以上房產,逾6千人有5戶以上房產,個人擁10戶以上則有756人。

擁有多少間房子算多?據統計,全台灣個人手上有10間以上房子者有5,305人,其中新北市擁戶超過10間者有1,361人為最多,其次是台中市,台北市則排第三名,滿手房地產的大亨八成集中在六都之中,最少的台南擁有10間以上房子者則有232人。

內政部營建署資料統計,全台目前約有高達86萬餘屋,但房價卻沒有因餘屋多而下降,看到這些人滿手的房產,的確讓眾多無殼蝸牛族心中極度不滿,這也是囤房稅老在選舉年被提起的主要原因,但居住正義始終沒有獲得真正有效的解決。

30年前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約8.58倍,2008年遭遇金融海嘯,隔年政府以大降遺產贈與稅至10%,藉此來吸引海外資金的回流,但從那時起房價就急速噴升,到了2019年房價所得比已飆至14.15倍,今年初以來政府為吸引台商資金回流,也推出各種引資的優惠措施,台灣房地產也似乎開始出現回溫趨勢,歷史會不會重演呢?大家都在等著看。但不可諱言,比起30年前的世代,現在無殼蝸牛們背負著的,是比當年更沉重的居住壓力。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804846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25 14:41:44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圖為台北市知名豪宅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 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台北市知名豪宅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 本報資料照片
 

近來頂級豪宅交易頻傳,但房仲統計實價資料,截至目前,僅有12戶擠入200萬俱樂部,成交在一坪200萬以上,還不到去年一半,最高成交單價256萬,也低於去年的299萬元,距離一坪300萬元更遠。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表示,今年以來,實價登錄雖頻頻出現高價豪宅成交消息,但多為去年,甚至前年預售時的交易,今年交易其實不多,一方面是這類雲端買方客戶有限,有自用需求的、該買的多買完了,其他人還在觀望。

另外,賣方或建商認為房市回溫,近來不再輕易調降價格,甚至拉高底價,但投資資金仍保守,追價意願不高,也讓頂級豪宅斡旋困難度增高,頂豪交易量因此下滑,價格表現也不如前幾年。

2019年200萬俱樂部豪宅資料來源/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台灣房...
2019年200萬俱樂部豪宅資料來源/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台灣房屋智庫彙整 製表/游智文
 

根據台灣房屋統計,房市景氣回穩,加上肥咖條款、美中貿易戰激勵台商資金回流,成交單價超過200萬單價的頂級豪宅,成交件數近年快速升高,2016年僅13筆,2017年上升至20筆,2018年進一步增加到31筆。

其中以信義聯勤最熱門,共13戶擠入200俱樂部,32樓以4.61億、每坪299萬元交易,更是創下大樓豪宅新高,距離央行前總裁彭淮南防線一坪300萬元,僅一步之遙。

今年實價登錄也頻頻出現頂級豪宅交易資料,不過,大多是去年或是更早之前的交易,今年每坪200萬元以上的頂豪交易,截至目前九筆,信義聯勤、聯合.大於分別有兩筆最多,其他擠入200俱樂部的,包括仁愛一品、皇翔御琚、冠德信義、文華苑、聯合大哲、西華富邦、和平大苑、琢白等。

今年仍以信義聯勤成交單價最高,17樓戶以7.3億、每坪256萬交易,其次為仁愛一品11樓戶,每坪226.9萬元。

陳炳辰表示,如今吸引買氣的豪宅,多為新豪宅,且具備話題性,像是走超豪宅路線的信義聯勤、琢白,或是名人聚居、一次買多戶的華固名鑄等,不然就要有長期的知名度,豪宅體質健全,如帝寶、松濤苑、皇翔御琚,不難看出富人們買豪宅除了資金去化,仍斟酌名氣、保值性,缺一不可。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8/4125199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25 14:41:45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商用不動產回溫,除了工業土地、辦公室外,倉儲物流也暴熱,浩瀚數位標售目前作為倉儲物流使用桃園廠房,吸引十組人馬領標,最後由全球人壽溢價14.6%,以28億元拿下,累計今年倉儲物流已成交96億,直逼百億。

第一太平戴維斯總經理黃瑞楠表示,物流倉儲已成近期最受矚目的商用不動產投資類別,零售、超市與電商是主要自用型買方,專業投資法人也將具備長期穩定租金收入的倉儲物流不動產視為優質的投資標的。

浩瀚數位廠房位於桃園市華亞科技園區科技三路,緊鄰廣達電子研發園區,基地前後雙面臨路,土地面積為4568坪,廠房1萬3395坪,目前整棟出租出租給富邦momo,作為倉儲物流之用。

黃瑞楠表示,為活化資產,浩瀚數位日前委託第一太平戴維斯標售廠房,標售底價24.5億,公告期間吸引十組投資人領標,競爭激烈,本月21日開標,由全球人壽以28.08億得標,高出底價約3.5億,溢價率達14.6%。

今年倉儲物流交易相當熱,截至目前已有七筆交易,包括全聯、全家、富邦媒體科技、永旺國際物流都出手購買自用,南山人壽、全球人壽也各買一筆,樂富一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也斥資25.278億買下世紀鋼構桃園物流中心。

黃瑞楠指出,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明顯增溫,自用與投資型買方的市場信心雙雙增強,無論是總成交金額、單筆交易規模以及單價都優於去年表現,交易動能主要來自剛性自用需求增加,趨使租金成長,吸引滿手資金的企業與投資人重返市場。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房地合一稅上路之後,父母想要送子女房子、傳承財富的布局恐怕要仔細規劃了!因為父母贈送房子給子女,短期之內會賣出的話,將會被課徵高額的房地合一稅,財政部今(24)日公布統計,觀察房地合一稅上路之後,105年以前每年一般贈與件數大約15萬件、房地合一稅上路後,每年大約只有12萬件,減少約兩成左右。

房地合一稅實施前後,土地主要移轉的變化情形,一般買賣在102年以90萬筆達到近年最高,105年已經降低至谷底為58萬筆,近兩年隨著不動產的升溫,已經回升至69萬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房地合一之後土地增與的件數大約是12萬筆,較實施前的15萬筆,下滑兩成,且近期未見回溫,顯見房地合一稅上路透過土地贈與轉移財富的誘因有減少。進一步觀察,配偶贈與、農地買賣和農地贈與的表現,都遠不如105年房地合一實施之前。

會計師表示,父母如果買房子贈與給小朋友,透過贈與的方式的話,課稅基礎還是以土地現值計算,所以對於父母來說還是一種節稅的方式;但是如果小孩取得不動產之後,短期之內就把房子賣出去,成本仍適用現值計算,但是獲利則是用市價算,就會課徵很高額的房地合一稅,依此來說對於財富移轉的誘因就減少了很多。

根據了解,因應房地合一稅上路之後,父母想要把不動產轉移給小孩,透過買賣後分年再贈與小孩或者是繼承的方式就有增加。但會計師建議,父母要贈送房子、不動產給小孩,還是要看贈送之後的目的,如果只是自住、短期間內沒有要賣出的話,仍是可以透過贈與的方式來節稅。

▲▼房地合一稅。(圖/財政部提供)

▲房地合一稅上路後,一般贈與的件數大減的趨勢,且尚未恢復。(圖/財政部提供)

此外,房地合一稅上路之後,短時間出售的情況還是有受到影響的,根據財政部統計,三年內取得土地再移轉的案件,107年有20萬件,已經較104的29.8萬件大幅減少了9.8萬件,減少了近1/3。按六都來觀察,105年最大減幅的是台中市三成四,高雄最少只有兩成,雙北的減幅也有兩成五左右,隨不動產市場回溫,107年三年內土地再移轉筆數以台北市增幅22.8%最高、新北市10.8%居次。

▼房地合一稅上路後,六都內三年取得土地再轉移增減幅度。(圖/財政部提供)

▲▼房地合一稅。(圖/財政部提供)

原文網址: 房地合一稅打亂財富傳承布局!不動產一般贈與件數大減兩成 | ETtoday財經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024/1564600.htm#ixzz63GmaMn2H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傳統社區佈告欄因紙張張貼容易雜亂無章,一來影響居住環境、一來資訊不易閱讀,國內唯一電梯電視聯播網公司「分眾傳媒」於今年6月起,開始在雙北地區推廣電梯數位佈告欄,由於精緻化版面,且能隨時更換的即時特性,替社區升級e化,吸引社區住宅居民青睞。截止10月已經有256個社區合作,共計1,208棟樓宇、1,637台數位佈告欄。其中合作的內湖忠泰大美社區陳琪靜主委表示,裝了數位佈告欄後,讓環境更有質感,住戶也可以直接掃Qrcode網購民生用品,十分方便,管委會公告被看完的比例也大大提升,有助於社區溝通傳達。

社區搶搭智慧升級風潮 電梯數位佈告欄廣受好評(圖/分眾傳媒提供)

近來崛起的數位佈告欄外型簡潔俐落,採取無紙化呼應環保,活化大樓環境,還能額外增加管委會收入,讓許多住宅紛紛採用。以「分眾傳媒」推出的佈告欄升級計畫為例,數位佈告欄採用Full HD面板,分成上下兩格,上格輪播廣告,並篩選屏除腥羶色廣告,下格則以清晰設計版面張貼各類社區公告,大樓完全不需支付任何費用,從安裝、更新到維護都由業者一條龍負責,還可每周及時更換公告內容,讓資訊轉化為主動曝光。

今年開始安裝數位佈告欄的忠泰大美社區陳主委表示,社區非常支持智慧科技化,也想響應綠能無紙政策,加上今年也參與了台北市優良社區選拔,期望能透過增設好項目,更為社區盡一份心力,恰好聽聞分眾傳媒在推廣住宅數位佈告欄,便主動聯繫裝設,在一周內迅速完成裝設,讓住戶搭乘電梯時能得到很多資訊。

陳主委說,「上半部屬於生活廣告資訊,對社區住戶提供相關優惠,下方又有社區公佈欄,讓住戶在搭乘電梯時,能接收較多訊息,而且裝設的軟硬體設備、相關施工保固都由業者全部免費承接,原本一開始還擔心會不會省了紙張,卻反而多了電費,後來發現電費每月只要少少幾十塊,分眾還提供每月每台500元補貼,像我們社區裝了四台,每月就多了2,000塊。」

忠泰大美社區林侑達主任也表示,裝設以後,住戶反饋都很不錯,改變最多的地方有2個,一是住戶可以直接掃佈告欄上的Qrcode,直接網購民生用品,貨品都可含運送達,十分方便,二是管委會公告被看完的比例大大提升,有助於社區內部訊息溝通傳達,除此之外,每月還省下了1包以上的A4紙張,為環保盡了份心力,忠泰大美社區致力於推展社區發展,陳琪靜主委與委員們更是不遺餘力,因此在優良社區評鑑中獲得第三名佳績。

社區搶搭智慧升級風潮 電梯數位佈告欄廣受好評(圖/分眾傳媒提供)

▲忠泰大美社區在優良社區評鑑中獲得第三名佳績。

原文網址: 社區智慧升級 超過千棟樓宇電梯搶安裝數位佈告欄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024/1564392.htm#ixzz63GRV0qfF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建宇/高雄報導

 

高雄的城市發展跟著商圈走,而帶領商圈的往往是百貨公司,因此從以前到現在,只要是百貨公司的所在,往往都是精華的市區,不過近期有人整理出從以前到現在高雄「曾出現但消失了的百貨公司」,清單上洋洋灑灑有13家曾經風光一時的百貨和商場,對比現在讓人不勝唏噓。

▲▼高雄消失的百貨。(圖/翻攝自Facebook/高雄點Kaohsiung.)

▲臉書社團「高雄點.」整理出高雄曾經營業但消失的百貨公司及商場。(圖/翻攝自Facebook/高雄點Kaohsiung.)

▲▼高雄消失的百貨。(圖/記者陳建宇攝)

▲高雄商圈近年北移,漢神巨蛋所在的左營和鼓山區變成新的市中心。(圖/記者陳建宇攝)

臉書專頁「高雄點」日前貼出1張照片,上面記載高雄曾出現但消失的百貨,仔細計算達到13家,但由這些百貨的消長也能看出高雄城市發展的脈絡。舉例來說,高雄第一家百貨公司,是創立於日治時期、1938年的吉井百貨,也是當時台灣賣場面積最大的百貨公司。吉井百貨在戰後變成「高雄百貨」,後來在1953年結束營業,變身成為華南銀行。

▲▼高雄消失的百貨。(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

▲吉井百貨成立於1938年,是高雄最早的百貨公司。(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

而位置在吉井百貨斜對面的「大新百貨」則是高雄在地百貨業的始祖,創辦人就是後來創辦大統集團的吳耀庭。1958年大新百貨成立,當時擁有全台灣唯一的電動手扶梯,也曾經是台灣最大的百貨公司。

而吉井、大新這2家百貨公司都位於鹽埕區,鄰近高雄港就是高雄最早開發的區段,也是高雄最早的市中心,但後來大統百貨的設立把高雄市區整個帶往新興區,也讓鹽埕區沉寂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近年駁二藝術特區發展才又重新帶回人潮。

住商不動產鳳山文山加盟店店長鄭啟峰表示,百貨公司集客效益強,可以吸引非常多人潮,因此許多產業店家也都跟著百貨公司走,迅速就能形成商圈。但百貨公司推陳出新,當舊的百貨沒特色了新百貨就取而代之,直接帶動高雄商圈的轉移。

▲▼高雄消失的百貨。(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

▲大統百貨曾經是高雄的地標,但1995年火災後重建問題延宕導致商家出走,商圈也跟著沒落。(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

不過大統百貨的殞落也令人非常惋惜,1975年成立後迅速成為高雄的地標,也帶起附近的「新堀江商圈」,但1995年的一場大火讓大統百貨陷入停頓,對於該重新裝修或是打掉重蓋,在家族內部、集團與市政府間都有不同意見,最終造成商圈移轉,也徹底帶走大統百貨的風華。

信義房屋新堀江店專案經理黃俊絢表示,大統百貨曾經是高雄最知名的百貨公司,也是高雄的指標,附近的新堀江商圈也因為大統百貨變得非常熱門,但是1995年大統發生火災之後,對於要拆除重建或是只要重新裝潢沒有結論,拖了太久時間導致商家出走,進而形成商圈位移,連帶讓大統商圈和新堀江都走向沒落。

▲▼高雄消失的百貨。(圖/記者陳建宇攝)

▲位於高雄85大樓樓下的「建台大丸百貨」僅營業2年便宣告失敗收攤。(圖/記者陳建宇攝)

不過高雄這些曾出現但消失的百貨,有一些營業的時間並不長,例如位於三多路、中華路的「宏總百貨」營業時間從1991~1994年,只有3年時間,尖美百貨則是從1993~2000年,更短的如「惠民百貨」和「建台大丸百貨」都只營業2年就收攤。

鄭啟峰指出,仔細觀察這些「短命」的百貨公司,可以發現出資者都是「建商」,難道建商不懂得經營百貨公司嗎?鄭啟峰認為,建商的經營模式和百貨零售業有很大不同,現金流較少,資金是大筆進出,而零售業則是1塊錢、1塊錢賺,因此才會造成建商開的百貨公司,都經營不久就吹熄燈號。

而網友也紛紛對此發表意見,就有人表示「除了吉井~全都走過@@」,也有人感嘆「五福大統真的是兒時的最愛」。

關鍵字:高雄點百貨商圈移轉吉井大新鹽埕區大統新堀江三多商圈宏總惠民建商漢神巨蛋

原文網址: 影/網友盤點高雄消失的13間百貨 最短命百貨共通點竟是「出資者」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558430#ixzz63BMuWJEZ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報-台北電】國際不動產投資師協會(CCIM)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今(22)日表示,美中貿易戰開打,影響全球經濟,對於台灣不動產市場來說,可謂「撿到槍」!住宅和商用不動產市場同步升溫;今年更計畫在下星期29日,舉辦「台灣CCIM不動產論壇」,將以「國際貿易戰對產業結構及不動產市場的影響」為題,邀請國內外專家主講、解盤。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理事長黃鵬(言希)表示,面對國內外政經變數,投資人在美中貿易戰的變局下,應掌握契機,趨吉避凶,因此今年論壇將由美國CCIM總會、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業營業保證基金會、台北市不動產仲介公會、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等,協辦2019年CCIM論壇。

 在今年論壇的上半場,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將擔任本次論壇專題的主講人,就「國際貿易戰對產業結構及不動產市場的影響」發表演講,首先從美中貿易戰發展趨勢談起,論及景氣循環種類與建築循環之相互關係,以「景氣循環學」作為主題分析的核心架構,就經濟結構-成長-景氣循環三角形進行景氣循環指數之論述。

 針對國際貿易戰下的不動產契機的提綱,在商用不動產方面,將由桃園廣豐購物中心海外首席代表郭尚霖主講。住宅方面,則邀請到興富發建設董事長特助孫素雯主講。

 今年論壇,討論提綱之一,訂為CRS規範下的不動產投資策略,邀請到不動產證券化顧問林裕仁主持,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訊服務部合夥人簡汎亞、普華國際不動產董事總經理田揚名等,共同主講。

 提綱之一的海外不動產投資商機,則由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王聖鴻主持,美國CCIM總會理事長Barbara Crane和瑞普萊坊海外專案投資服務部經理劉慧華主講。

 至於論壇下半場,第一個提綱地產科技發展趨勢及運用,由紅色子房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蘇明俊主持,邀請阿爾發機器人理財科技副總經理陳敏宏、好時價-安富財經科技副總經理鄧筱蓉、中保無限家-中興保全消防事業處副總經理鄧經忠與談。

 第二個提綱海外不動產投資商機,則由師大華語文教學系副教授楊聰榮主持,本葉國際資產管理株式會社社長林彥宏、吉家網國際事業部執行長劉清痕與談。

 桃園廣豐購物中心海外首席代表郭尚霖今天表示,台灣在美中貿易戰中,儼然是「撿到槍」!2019年第一季至第三季,純辦公類成交量為247億元,工業類為377億元,純辦與工業類的交易量,雙雙創下近五年來新高,顯示工業與辦公已躍居為兩大要角。

 郭尚霖表示,但是不動產市場究竟撿到的是短槍?長槍?還是雷射炮?一在都考驗執政者的智慧,如何引導資金投入產業和公共建設。

 興富發建設董事長特助孫素雯則表示,台灣住宅市場今年是呈現「價格回穩,量則往上提升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建住宅和餘屋,還有8萬多戶,對於房價,帶來供給過多的壓力,估計今年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將保守估計在28.5萬~28.8萬棟,主要是因為第四季有202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影響;另外值得觀察的趨勢是,台灣少子化、人口負成長,目前已達2,500人,影響所及,學生宅、學區套房等,將首當其衝。

 她也直指,美中貿易戰之下,台灣住宅市場也出現變化,呈現M型化市場,即:低單、低總、低自備的「三低」,以及高總價和具有租金收益的商辦,出現兩極化;不過,由於住宅存量持續增加上 ,因此後市仍需觀察。(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蔡惠芳)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2%B3%E7%94%A2-%E7%BE%8E%E4%B8%AD%E8%B2%BF%E6%98%93%E6%88%B0%E8%AE%93%E6%88%BF%E5%B8%82%E6%92%BF%E5%88%B0%E6%A7%8D-%E4%BD%8F%E5%AE%85-%E5%95%86%E8%BE%A6%E5%B8%82%E5%A0%B4%E5%A2%9E%E6%BA%AB-082330551.html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22 10:53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記者游智文/攝影
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仲統計今年1~8月六都建物繼承、贈與移轉件數變化指出,中南部民眾偏好以贈與方式,把房子移轉給子女,大台北則是繼承量持續升高,台北市建物繼承量年增逾5%,新北年增也逾3%。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不動產傳承子女有贈與、繼承、現金贈與再買賣等三種方式,各有優缺,並無最佳模式,民眾移轉前應先了解有哪些稅目後再精算決定。

資料來源:中信房屋
資料來源:中信房屋
 

中信房屋根據六都地政局資料,統計今年1~8月六都建物繼承、贈與變化。繼承部分,台北市前8月達6,661件,較去年同期增加5.35%,六都增加最多,新北增加3.26%第二,桃園、台南、高雄繼承移轉量均減少,台南減少3%最多。

贈與部分,新北減少1.2%最多,台北與去年持平;高雄今年前8月達3,383件,較去年增加5.5%最多,台中也成長2.76%。

整體數據顯示,桃園以南,贈與不動產風氣較盛,雙北則以繼承較為熱門。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郎美囡分析,雙北繼承移轉棟數持續攀高,主因有二,一是大台北房價高,愈來愈多人買不起,或是不想痛苦買房付貸款,選擇等房,等待老人家過世,繼承房子。

第二,贈與房子要贈與稅,還要土地增值稅,如果房子持有很久,土增稅不少, 尤其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大台北,父母要送房,往往還得繳一筆可觀稅額,很多人只好繼承,除了免繳土增稅,還有1,200萬元免稅額以及扣除額,比贈與節稅。

桃園以南贈與方式較熱門,主要是房價低,不少富爸媽想把財產移轉給子女,會採取買房贈與方式,以較低的公告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代替現金移轉,以減少贈與稅。

中信房屋表示,不論繼承或贈與房屋,子女未來轉售房屋時,由於取得成本都採取得時的公告現值及房屋現值,出售價格則是市價,相減之後,往往有巨額獲利,面臨高額房地合一稅。

也因此,不少人以內親屬間財產買賣的方式移轉不動產,利用每年各贈與220萬元免稅額,逐年先以現金贈與子女,再由子女以贈與的現金買入父母名下不動產,相關稅負則按一般不動產買賣規定辦理。

房仲業表示,上述三種方式,各有優缺,繼承要等待,但節稅效果好,贈與可以立即做財產移轉,但房子若持有很久,得繳納不少土地增值稅,買賣則可讓子女未來轉售時,較不會面臨房地合一重稅問題,建議移轉前多方評估。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11830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21 11:54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記者游智文/攝影
記者游智文/攝影
 

不少業者認為台灣高房價是被渲染出來的,沒有想像嚴重,房產教授章定煊近日整理這些業者五大理由,認為不無道理,但覺得心酸,慨嘆「像我這種無殼的父母,下一代就得接受高房價的折磨?」。

章定煊現為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他先前在臉書自述因為比較不順遂的人生際遇,加上不想當屋奴,因此沒買房。

他近日貼文說,最近市場有一種有趣說法,認為台灣高房價的問題並沒有想像嚴重,是少數立委、教授、名嘴、社會運動者、媒體聯合渲染出來的問題。他們主要的理由有五個:

一、台灣現在房價所得比雖然高,但是利率很低,負擔不見得比以前重多少。

二、所得房價所得比偏高只有在台北市,其餘五都在十倍左右或以下,房價問題並不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三、現在的貸款成數比以前高很多,所以年輕人並不難越過購屋門檻。

四、台灣儲蓄率很高,年輕人購屋時,經常可以得到長輩的一些幫忙。

五、台灣房屋自有率很高,年輕人可以與父母長輩同住。並沒有很大立即購屋的壓力。

章定煊說,以上的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他在上房地產課時,就點幾個同學隨機調查,問題是高房價對同學是否會造成壓力,或造成問題。有些人說會,有些人說不會。進一步追問,發現說比較沒壓力的,是家裡在購屋上比較能給一些資助、或是可以住在家裡,或是有遺產可以等得到。如果上述都沒有,感受到的壓力就大很多。

這讓他第一時間想到,得不到家裡幫助的,就像他這種無殼的父母,下一代就得接受高房價的折磨嗎? 這不是一個撕裂的社會嗎? 不是會造成貧窮遺傳的問題?

此外,高房價問題都靠長輩的儲蓄、啃老或是好貸的銀行資金來解決,長期下來會不會出問題? 因為高齡化長壽化的影響,需要的養老金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老人自身難保,長輩到底能讓青年倚靠多久

章定煊表示,對此他並沒有答案,但如果越來越多人接受高房價是個小題大作,是別有用心人士的炒作,可以預期不會有抑制房價政策出現,房地產市場將會有比較可以發揮的空間出現。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11652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台灣現行的實價登錄,是以成屋完成產權移轉登記30日內完成申報,租金申報的話,透過經紀人成交才需登錄;至於預售屋,是要求「代銷結案」後,並沒有規範預售屋簽約後30天內需登錄。學者就說,相較之下,美國的實價登錄相當透明,何時上架銷售、租金多少,每一戶的「過去與現在資料」都一覽無遺。

(圖/取自章定煊臉書、資料照) ID-2196508

▲美國實價登錄連何時待售、降價、下架,成交租金、售價都一覽無遺。(圖/取自章定煊臉書、資料照)

目前實價登錄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不曉得預售時期賣了多少,許多預售屋更是「賣高價,搶登錄」、「賣低價,拖到交屋登錄」,新成屋也流行先部分揭露「定錨價格」,不利於買方議價。只是詳細的實價登錄是否真的對賣方不利?學者說未必。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在美國當仲介的朋友實價登錄資料,上面顯示不僅是過去買賣的資料,連過去出租的資料,以及曾經上架出售、又下架,或是換仲介減價後又上架了,都被揭露出來。

台灣仲介網站都有所謂的降價物件,但是有多少人相信?章定煊說,美國就不同了,仲介朋友丟上這筆降價物件,臉友就立刻開始熱烈詢問降價幅度。而且不用等多久就成交,並進入ESCROW程序。

章定煊認為,台灣因為大家對於價格資訊的不信任,導致買方拿大刀亂砍,賣方則高懸售價,交易曠日廢時,真正的降價物件,反而都被業內給攔胡了;反觀美國實價登錄的透明度,價格資訊讓買方有信心,買方很快出價,也很快成交了。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21724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台申請房貸人數的購屋者最多年薪區間,落在40-60萬元之間,共有1.6萬人申貸,占比約22%,平均購買總價約780萬元的房屋,顯示多數年輕人仍願意買房。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指出,年薪40-60萬元為主要受薪階級所得,也比較偏向現在市場主流的首購族,因此申貸人數較多;不過由於申貸只有計算個人收入,但現在買房族群通常是雙薪家庭,為了結婚生子才購屋,因此推估家庭年收入應近百萬元,換算家庭月薪約6.6-10萬元左右。


不過曾敬德指出,若購入總價750-800萬元住宅,自備款至少要準備150-200萬元左右,對年收入40-60萬元的購屋族來說,資金壓力並不小,因此推測應該是平時就有儲蓄習慣,或是住家裡、有長輩資助,才比較能夠籌到自備款。另據聯徵中心今年上半年統計資料,年收入40-60萬元的購屋人,購買房屋的平均鑑估值為780萬元,平均授信額度約520萬元,曾敬德試算,以貸款利率1.78%、20年期的本利平均攤還推估,房貸月繳約2.5萬元左右,對雙薪家庭來說尚可負擔,而且現在市場以低總價、中小坪數產品為主流,尤其中南部房價相對低,目前都還在年薪40-60萬元的人可負擔的範圍內。

曾敬德也建議首購族,若預算有限,買房盡量先求有再求好,並且錢要花在刀口上,例如裝潢可以先做基礎工程、減少傳統木作櫃等,另也要仔細評估自身還款能力,以免負荷不了養房費用。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017/369445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結婚、買房對大多數人而言幾乎已是人生必經里程碑,社會對適婚年齡卻遲未結婚的男女總投以異樣眼光。一名網友好奇,以當今少子化、低薪化的趨勢而言,究竟選擇單身不買房是不是算輸了,還是在實際面看其實是贏了?這問題立刻吸引眾多網友留言,「取決你錢買,還是有錢不想買」、「老了不能自理,有房子有什麼用?」

原PO在PTT上發文,由於低薪少子化是現在進行式,而且台灣人較偏向不開放太多外國人來台買房,房產內需市場只會越來越少,「有人會說老了沒人租房子給你,到那個時候撥一筆現金來買間小套房住就好」,但在這樣一個年代做如此決定,「到底未來是輸還是贏?」

大多數網友仍偏向結婚有小孩、趁早買房,否則老了之後不能自理就沒人照顧,沒自己的房子也沒了保障,「老了沒房子住是要當遊民?有房至少可辦以房養老」、「正常人是不會租給老人的,你有空帶你阿嬤出去租房子,說他自己要住,看仲介有沒有辦法幫他配對」、「現在選擇單身的,最好先有覺悟,別人家的孩子更不可能去養你。單身不買房不是問題,但也許錢就在你還年輕時不知不覺花掉了」、「老了不能自理自己有房子有什麼用」、「我朋友做長照的,沒有家屬的不收。」

其他人則認為,「取決於你是沒錢買,還是有錢不想買」、「單身是負的,沒錢是負的,兩個堆疊負負得正」、「買房不是輸贏問題,只是人生選擇而已」、「有小孩或有老婆也可能會有獨居到老的風險」、「單身最大,不買房不會被建商綁架,自由自在。」

關鍵字:房產單身買房

原文網址: 「這年代單身不買房輸還贏」 網曝老年殘酷真相:租房、長照都碰釘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551699#ixzz62b2h1HDf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一名擔任教職的網友感嘆,平常努力工作,憑現在的房價,想要有個自己溫馨的家還要打拚上12年,在網路上看房也不敢看新建案,只敢滑滑中古屋的案子,對自己的未來的規劃也只能常常自我安慰,「教職貸款利率好低」。網友回文難得安慰起原PO,「買遠一點,買小一點」、「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改不了環境只好改自己」。

原PO表示,入社會5年半,考上教職後每天認真教育下一代,但薪水狀況不見改善,久了開始質疑起自己究竟是「為了生活買房,還是買房是為了生活?」他表示,30年前一名國小教師發起了無殼蝸牛運動,到了2019年,台灣的房價仍然高居不下,「很多人會說,誰叫你要住都市,誰叫你要考教職,難道為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有錯嗎?」

原PO表示,少子化讓許多教師擔心飯碗不保,而如果真的有錢買了2000萬的房子,誰會想要低價賣出,這樣的高價遙不可及,「翻開不同顏色的購屋網站,都不敢去看新建案,只能去看中古屋,每天期待降個那麼幾萬塊,心中就莫名興奮,常常內心還自我安慰,教職貸款利率好低,想想也是唏噓。」

▲房地產 台北市 西門町 寶慶路中華路口 老房屋▼。(圖/記者屠惠剛攝)

▲原PO抱怨上網看房只敢滑中古屋頁面,不敢看新屋房價。(圖/記者屠惠剛攝)

「之前看到某個要選又不選的企業家,說孩子替我們養的廣告,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我的眼淚模糊了眼眶」,原PO說,哭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孩子明明該自己養,還被想參選的人用養孩子來當廣告。他表示,即使現在能夠租屋一輩子、不結婚,但觀念傳統的他還是想成家,「試問誰不想要自己的溫馨家庭呢」?而若以17年才能買房來看,這些苦惱和壓力「想著想著,有房子大概還要12年以後了。」

網友們並沒有抨擊原PO的哀怨心理,反而提出不少建議,「 你可以租小一點,買小一點」、「你要感謝你在台灣還租的起,在洛杉磯,連有地方遮風避雨都是奢望」、「如果外在條件(比如收入、或沒富爸爸),那你只好轉變自己的心態,加油」、「如果是教職可以嘗試轉移到其他縣市吧」、「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了,買或租不是重點」、「你如果一直看雙北都會區房,你只會覺得被社會拋棄,建議看非社區,其實並不貴」、「考慮一下,龜山,林口,桃園負擔會輕很多。」

關鍵字:ptt買房

原文網址: 教師苦嘆打拚5年半 想買房還得等12年:看房只敢看中古屋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553571#ixzz62V3uixA7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16 10:57聯合報 記者鄭維真/台南即時報導

近年台南市房地買賣市場熱絡,南市地政局提醒交易風險需特別注意,因不動產交易過程繁雜、條文繁瑣、牽扯金額龐大,一旦發生糾紛後續效應與代價不容小覷,常見交易糾紛如漏水問題、施工瑕疵、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等情形,民眾購屋前應加強防範。

地政局長陳淑美指出,台南市近期已完成安南區九分子、東區平實營區、新營區客運轉運中心、佳里區佳里國小等市地重畫區及東區南台南站副都心第一期、永康區永康砲校第一期、東區德高等區段徵收區的開發。未來從國道1號大灣交流道下來台南,可看到平實營區重畫區的中央公園,南台南副都心將建置科學教育體驗未來館,永康砲校一期區段徵收區內市立總圖正在興建中,另外,永康區鹽行國中區段徵收、安南區北安商業區、北區賢豐、南區喜樹灣裡市地重畫等大型土地開發案將持續帶動台南市不動產發展榮景。

陳淑美說,針對漏水問題,民眾在現場看屋時應注意樑柱接縫處是否留有水痕,牆壁是否有油漆脫落等情況,也可選擇於下雨天過後入內查看,已達到預防效果;施工瑕疵多發生於預售屋或新成屋,驗屋過程中應注意契約所約定施工工法或建材品質是否一致,並於查驗過程中留存紀錄,以備日後求證時之需要。

至於簽訂買賣契約,則須注意契約審閱權的使用,簽訂契約前針對各項條款逐一檢視並了解後,才可簽名蓋章,不要因急迫或未詳加考量即簽約,以免產生違約問題。

台南房市交易熱絡,地政局提醒民眾注意交易細節,避免糾紛。圖/台南市地政局提供
台南房市交易熱絡,地政局提醒民眾注意交易細節,避免糾紛。圖/台南市地政局提供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107011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14 00:27:23經濟日報 記者黃阡阡/台北報導
台北市內湖區指標豪宅長虹天璽。 本報系資料庫
台北市內湖區指標豪宅長虹天璽。 本報系資料庫
 

大陸肥咖條款效應,藝人回台買豪宅。實價登錄近日揭露,歌手林俊傑斥資數億元,購置台北市內湖區豪宅「長虹天璽」,成為今年第四筆內湖億級豪宅交易案。

今年以來砸錢買房的藝人還有林依晨,傳出購置大安區億元豪宅「青田青」,陳怡蓉也成為信義區豪宅「琢白」新住戶。房仲業者認為,去年大陸肥咖條款上路後,讓不少高收入藝人搬錢回台置產。

據地籍謄本顯示,今年3月林俊傑以法人「就是俊傑音樂」名義,買下內湖豪宅「長虹天璽」25樓兩戶,但內政部實價登錄日前僅先揭露其中一戶交易,總價2.03億元,總坪數207.09坪,拆算車位單坪落在117.5萬元,因此推算林俊傑買下兩戶,應至少斥資4億元。此消息尚未獲得本人證實。

林俊傑購置兩戶「長虹天璽」的消息,不僅成為今年第四筆內湖單價(每坪)百萬豪宅交易案,也是繼藝人林瑞陽、張庭夫婦之後,第二位買下「長虹天璽」的星光住戶。

高收入藝人愛買豪宅近年已成「現象」,今年以來除了林俊傑購置新豪宅外,4月間也傳出藝人林依晨購入寶舖建設位於大安區的豪宅案「青田青」。

據最新實價登錄顯示,她買此案以總價1.41億元、單價123.6萬元成交,為「青田青」首件實價揭露案件。

接著,今年5月間藝人陳怡蓉也以法人安珀生技名義,買下信義區指標建案「琢白」2樓兩戶,兩戶總價達4.54億元,拆算單價約落在200萬元間,成為今年藝人買房案例中,暫居最高總價的成交案。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往返兩岸的藝人忙於演藝事業,買豪宅成了最保本又能彰顯身價的投資規劃。其中,2018年大陸肥咖條款上路,積極查緝在大陸台灣人的繳稅狀況,因此讓不少高收入的藝人,積極把錢搬回台灣購置房地產。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也指出,藝人回台買房除了因為台灣房地產為永久所有權,財產能獲得保障之外,不動產對銀行來說是極受歡迎的擔保品,未來有需要時可以融資,加上不動產可租可賣,在台灣自由度高,相較於中國大陸隨時可能因為禁止交易或限貸等行政命令而卡住,在財務配置上會更具彈性。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4102413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9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北報導)「房地產是萬惡之源」,房市專家「Sway」鄭詩韋說。Sway受邀與立委黃國昌針對囤房稅議題直播時表示,財團常使用左手賣給右手的「關係人交易」,製造定錨價格,這就是標準的炒房遊戲。金融揭弊者張晉源認為,台灣房地產買賣不是經濟而是掠奪、不是市場而是屠宰場。


Sway指出,在台灣畸形的現象是,一個財團左手經營保險公司,右手經營不動產公司,以遠雄集團為例,左手是遠雄人壽,右手是遠雄不動產,遠雄人壽的錢是從民眾的保費而來,提供資金給遠雄不動產蓋房子,如果遠雄不動產蓋的房子賣不掉,遠雄人壽又會幫忙買,最後則是民眾受害,「以前很多人靠房地產致富,但現在房市已經扭曲了」。

很多學者認為房地產買賣是自由經濟,政府不應介入,但長期研究金融結構、房地產關係的張晉源卻不認同。他指出,「經濟活動」指的是價值的交換,也就是從事不同生產活動的人交換價值;而在房地產暴漲的過程中,人民的房子並沒有變大、居住的空間沒有變寬敞,建材也沒有變得比較好,所以這不是經濟活動,而是「掠奪」活動。

張晉源認為,「市場」有幾個特徵,第一,商品資訊是公開透明、及時完整的,但不動產中分為公設、陽台、停車位等,商品資訊並不完整;第二,交易資訊透明,台灣的房地產就像去菜市場,跟老闆說「給我兩斤葉菜類」一樣模糊不清;第三,市場秩序,如果上市公司做不實交易、擾亂金融市場是違法的,但房地產市場卻無法可管。

第四,買賣雙方不會因為身分而有不同的交易條款,賦稅應該要一樣,但是台灣的不動產卻存在法人與自然人在賦稅上的差異,因此,台灣的房地產根本不是市場,而是屠宰場。然而,發生這樣的情況,政府不是失能,而是破壞者;這個現象持續已經幾十年了,絕對不是哪一黨、哪一派、哪個領導人或哪個政治人物的問題,而是結構性的問題。◇

責任編輯:玉珍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10/13/n11585336.htm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