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熱門話題 (11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04-05 15:02經濟日報 Sway房市觀測站
  •  
     
  •  
報系資料庫
報系資料庫
 

編按: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拋出「空屋稅」議題,認為高房租比高房價對產業殺傷力更大,要求市府研議課徵「空置房屋稅」及提高稅率的可行性。據了解,市府正研議在《台北市房屋稅自治條例》,打算制定課徵空屋稅,不論房屋或店面,不論持有戶數,只要房屋空置逾1年,就擬課徵「空屋稅」,空屋稅率將高於擁多屋的房屋稅率3.6%,全市約有3.6萬戶空屋受影響。

進駐東區的港式飲茶「糖朝」3月底宣布熄燈,房市達人Sway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以下為全文:

隔壁的ZARA應該唇亡齒寒了,因為人潮都被貪婪的房東給散了。以前的台北市百業興盛,後來炒房後就百業蕭條唯獨房東爽,不賺租金也可賺房貸現金與買賣房屋的暴利。

東區死得很徹底,不救,就是讓投資客炒到最高點、漸漸凌遲後,死在最高點。慘的是銀行與台北市民,銀行承受高額貸款的逾放,台北市民承受的是醜陋空城的主要幹道,而那些賺飽飽的屋主,該抽身的早就換人頭了,被法拍或丟掉也無所謂,但是一毛也不能降,降了就是要逼他們丟包。

沒有不能倒的商圈,要就讓他快點倒,置之死地才能後生。我已經建議至少課三倍以上的地價稅及房屋的空店稅,十倍以上是最理想的,店家縱使擺一台娃娃機也得課,這些地主其實最討厭被課稅,人家美國日本都是重稅,你有本事囤政府有本事課,世界各國早有先例可循。

可惜一群專家學者都如龜蛋般,轉來轉去從不對政府說真話,問你一你答請告訴我一怎麼來,只會令人生煩。業者自然不想得罪屋主,再大咖的都不敢說真話,言不及義只想政府一直給蘿蔔,而不肯給棍子。

那就讓他繼續擺爛吧,只是無限期延續蚊子一條街的窘境。

你家附近的店面漲價了嗎?不要以為這叫做經濟起飛與都市繁榮,東區的死,就是你家附近的借鏡。

漲房租的第一階段,就是你吃的珍奶雞排,變成塑化劑與病死雞,你的焢肉飯羊肉爐,也會變成病死豬過期羊,因為業者不敢漲價,只好降低成本。

漲房租的第二階段,就是趕走幾十年老店,變成無特色、千篇一律的大陸製貨品。你逛不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店可以順便炒房價,賣房子。

漲房租的第三階段,就是廣告效應結束,潮店搬走,變成空城。投資客吸光這裡的精華後,丟法拍或是假裝窮困、其實已經人頭化洗完錢,隨時可以丟棄。倒楣的還是消費者與這個城市。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4-05 16:36中央社 記者鍾榮峰台北5日電
  •  
     
  •  

空屋稅和空店稅議題備受關注。房仲分析,空屋和商圈店面的定義有待完整,如何讓商圈營業活絡才是關鍵,空屋稅或空店稅能否消弭租金過高的狀況,仍有待觀察。

媒體報導,台北市政府正研議「台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打算制定課徵空屋稅,無論房屋或店面,不論持有戶數,若房屋空置逾1年,就擬課徵「空屋稅」,空屋稅率將高於擁有多屋的房屋稅率3.6%。不過這涉及中央「房屋稅條例」的法律授權,北市府盼近期拜會財政部。

觀察台北市房地產市場,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指出,關鍵在於「患不均」,供需不平衡,房屋交易價格相對昂貴,租金也相對高,若實施空屋稅,短期內或許能讓一部分空屋釋出,但無法根本解決供需不平衡使得房價過高的問題,空屋稅能否有效消弭租金過高的狀況,也有待觀察。

在空屋定義部分,張旭嵐表示,「空屋」如何定義仍有爭議,也有少部分房東採用取巧方式規避空屋狀況,若用水表或電表使用標準定義空屋與否,也不盡然均可處理。

對於空屋存在現況,住商機構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現在即使空屋閒置、房東也消極出租的狀況,主要是房屋稅壓力不大,房東原先持有房屋的造價成本低,課稅標準也低。若空屋稅出爐,逼房東釋出空屋難度不小,房東仍可消極出租,也省管理規劃的麻煩。

談到空店稅,徐佳馨指出,首先牽涉到店面商圈的認定標準,以及商圈內營業店面的課稅標準,還有實際稽核、低度使用的認定,這包括營業層面的認定標準等。

徐佳馨表示,如何讓商圈營業活絡才是關鍵,收稅是否能直接帶動商圈營業活動,有待觀察。她建議政府可用輔導和鼓勵的方式,凝聚商圈、協助商圈成立自治委員會,掌握消費族群目的性消費的新型態,打造商圈經營的新時尚和新亮點。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4-04 11:08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台北報導
  •  
     
  •  
「世界人口綜述」網站列出2019年版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
「世界人口綜述」網站列出2019年版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敬陪末座。(法新社資料照)
 

日前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發布的一則報告指稱,台灣生育率在全球200國家中敬陪末座,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儘管國發會強調,報告中引述的數據有誤,台灣並非最後一名,但生育率每況愈下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高齡化、少子化趨勢仍難遏阻,我國人口結構在不久的未來又將面臨哪些危機?(台灣出生率 全球最後一名

國發會當時強調,政府積極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營造「0-5歲全面關照」友善育兒環境,希望透過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量、建置托育準公共化機制,以及擴大發放育兒津貼等具體策略,提升國人生育意願,以達到2030年生育率回升到1.4人的目標。

生育率究竟為何低迷不振?除了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改變之外,或許更殘酷的現實是,由於養育、就學、居住成本日漸高漲,導致許多年輕人即使願意結婚,卻礙於龐大的經濟壓力而「不敢生」。

即便政府祭出種種政策,是否會有具體成效猶未可知,但從幾項迫在眉睫的關鍵數字來看,台灣已經深陷老年、少子化的泥淖,長此以往,恐怕也將從「沒錢可生」演變至「沒人可生」。

先看國發會去年8月發布的2018年至2065年人口推估,我國將於2021年達到總人口高峰2,361萬人,此後便進入人口負成長,較前次推估時點提前三年,人口紅利也將於2027年消失,揮別逾30年的勞動力黃金時期。

國發會人口推估每二年更新一次,自1951年以來,我國婦女生育率呈現長期下降趨勢,限縮人口成長動能,未來總人口成長由正轉負,凡此種種均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2017年新生兒人數跌破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也已正式超越15歲以下兒童人口,預估未來10年,台灣各級學校的學齡人口將較10年前減少一至三成,至2054年時,總人口數將低於2,000萬人。

 
 

此外,台灣去年正式邁入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14%的「高齡社會」,八年之後的2026年,更將成為老年人口占比逾20%的「超高齡社會」;若從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的時程來看,均較美國(15年)、日本(11年)、法國(29年)及英國(51年)還快上許多。

在扶養比方面,預估將由去年的37.9增至2065年的101.4,代表每百位青壯年人口須扶養101.4位依賴人口,扶養比上升的主要原因為扶老負擔快速增加,將由去年每5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年人口,降為每1.2位青壯年人口即須扶養1位老年人口。

由於生育率長期持續下降,使得育齡婦女人數隨之減少,連帶影響未來嬰兒出生數。就算在總生育率大幅上升至1.5人的高推估水準下,未來出生數仍將轉為減少,由去年19萬人減少至2065年13萬人;倘若未來讓總生育率持續下降至0.9人的低推估水準,則出生數減少幅度也將擴大,2065年出生數預估僅剩5萬人,較去年減少七成。

雖然人口紅利結束時程與前次推估相當,但與此同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也將超過500萬人,社會負擔恐將加劇,也不免令人憂心國力日趨下滑。

若再觀察近來的就業調查報告,雖然政府官員頻頻宣揚國內景氣好轉,失業率創近18年新低,但在光鮮亮麗的數據背後,同時卻也反映些許隱憂。

以就業人數為例,2015年前動輒年增10萬人以上,近年的成長幅度卻遠不如昔,今年1∼2月更已降至7.6萬人。

對照人口結構變化趨勢,2000年後出生人口逐年減少,我國15歲以上的民間人口年增數近來愈趨低迷,甚至不如十年前的一半,顯見少子化對於人力供給的影響也已浮現。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若從人口結構的供給面來看,我國15歲以上民間人口與勞動力增幅近年趨緩;而在勞動市場需求面,廠商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與自動化,部分製造業、服務業的工作被機器取代,以致人力需求不再那麼強勁。

官員表示,供給、需求雙雙降溫,確實可能影響就業人數減少,但實際情況仍需更多數據資料佐證,主計總處也將為此開辦專案調查,屆時再來判讀會較精確。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位在新北、桃園、新竹的新興重劃區,業者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房市中脫穎而出,都會隨處放置廣告或是行道樹掛上看板「綁好綁滿」、「一步一看板」,深怕路過駕駛或民眾沒注意到,不過這樣的銷售文化現象來到台中新興重劃區,卻是相對罕見,廣告雜亂情況明顯好上許多。業者私下分析,「主要是生態風氣影響,加上台中購屋族相當看中品牌價值,這樣掛看板的作法,無疑也是拉低質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加分效果」。

近期桃園龜山長庚生活圈,因為違規廣告看板掛滿滿,連樹上都不放過,搞得猶如像選舉一樣,要以洗腦廣告說服民眾來賞屋,卻引起在地民眾反彈;不過反觀台中,除了假日大型建商會在台灣大道舉出人形立牌廣告之外,新興重劃區卻是相對乾淨少有雜亂看板,也讓人感到納悶。

房產業者推測有兩大原因,七期仲介沈先生指出,一是「品牌效應」,台中購屋族信賴口碑及品牌,加上售後服務優劣明顯,甚至還會私下排名,這也讓「平常做品牌」比「單純做案子」來得還要重要,也因此,台中業者大概也是全台最愛舉辦藝文及社區營造,藉此提高品牌價值、拉近客戶黏著度。

一名台中業者王小姐私下分享說:「像是北部這樣的廣告看板不是不能做,隨便放好放滿、預算不高,又可增加能見度,但在台中真的相對少見,因為路邊廣告是陌生購屋族與建案的第一連接,不過這樣做法很難會有所謂的美感,不僅沒質感還可能讓民眾產生負面印象,甚至遭到檢舉,業界久了也就有共識,即成為風氣。」(王鈞生/台中報導)

即便是推案量龐大的新興重劃區,大多簡單可見一般旗幟或看板。示意畫面
銷售建案有10多個的廍子重劃區,也少有「廣告海」,更遑論綁在路樹上。資料照片
北部許多新興重劃區都有違規建案廣告情形,引發反彈。取自桃園市議員詹江村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已經發展出上半年有329檔期,下半年有928檔期的新建案推案模式,今年329檔期已經正式上路了,根據市調統計,今年全國新建案推案金額高達5000億之譜,是近三年來的新高,在這個百花爭奇鬥艷的時節,各地建案銷售動作也是熱鬧非凡,讓人看了眼花撩亂。

就目前市場表現來看,329檔期來人及銷售成績都還不差,只是在這熱鬧的市況背後,卻讓人對於整體房市景氣還是樂觀不起來,因為至少就有3個現象是不利於房市後續穩健發展的。

案量過大反映業者心中的害怕

首先,就是新建案推案量過大。

房市從2015年高點反轉向下,雖然說已有4年多的修正,央行也跳出來「認證」:「房市擺脫谷底」,業界大老也以「天亮了」,來形容房市最壞景況已過,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人敢站出來說房市就將復甦,或是房市就將大好。

因此329檔期非常怪異的大量推案,其中必然暗藏玄機,究竟是什麼樣的玄機呢?房地產業者人在江湖,理所當然就該推案、蓋房子、賣房子,否則收攤回家吃自己就好了。

翻開月曆看看,今年原本應該是個不錯的金豬推案年,可以好好大顯身手,但是明年一月11日總統立委大選日期一定下來,就覺大事不妙,下半年恐怕就要進入選舉的漩渦了,想推的案子就趕快推囉,慢推就要受災殃了,如此大量的推案,正是反映業者心中對選舉的害怕。

市場產品同質性太高

其次,是產品同質性太高。

仔細檢視一下今年新上場的案子,在產品規劃上有非常高的同質性,雖不是說千篇一律都是鎖定首購客源,但也相差不遠,大多數還是以低單價、低總價為訴求,甚至有些還是低自備或是零自備呢!充分顯示業者還是不敢嘗試較大坪數的換屋客源,這種深挖首購客源的產品若是賣得好,也是勝之不武,若是賣得不好,就表示市場真的玩完了。

保證收益是景氣低迷的銷售伎倆

最後,在今年329檔期當中出現了好幾個訴求包租保證收益的個案,譬如「包租3年投報15%」、「包租5年方案」等等,這在過去是景氣低迷、買氣潰散時,業者才會祭出的殺手鐧,現在這種連自用客源都抓不到,反而要誘之以利,來吸引投資客源的做法,其背後所傳出的,絕對不是房市景氣多頭的訊息。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統計,台北東區第一季店面空置率達15.6%,與2017年第四季6.4%空置率相比,短短一年,實質關店數量翻倍成長,東區倒店潮正掀起一陣骨牌效應。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東區店租應放棄「老虎」身價,回到「貓」的價位。


綜合媒體報導,戴德梁行發布2019第1季房地產市場概況,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出席記者會時表示,過去房地產景氣好時,台北市蛋白區也賣到蛋黃區價格,就像是「貓被當成老虎一樣」,東區店家出租行情好時,也是一樣的情況。

顏炳立說,現在東區商店待租,也是同樣的狀況,如果自己是貓,就不要自我感覺良好,硬要拿出老虎的身價。他強調,商圈變化就是這樣,過去當Zara、Uniqlo進到忠孝東路,五分埔就倒了,如今信義區一直開百貨,忠孝東路的店面就要倒了,因為環境跟樣品比不上對方。

顏炳立直言,租金由市場機能決定,推估單價要跌回每坪1.2萬元才有機會租出去;若依目前租金水準來看,等於是要打7到8折,他強調,「沒有租不掉的店面,只有租不出去的價格」。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今(2)日在主持2019年商用不動產市場季報時表示,「趨勢是市場最偉大的力量!應該要觀市、觀量、觀價。」,現在的低價,是未來的高價,這個趨勢並沒有改變,不過商用和土地不動產市場是好起來了,只是買家都沒有在追高價,所以「現在房市,錢進來了,貨出去了,但建商要發大財?更不容易了。」

顏炳立表示,上星期公開標售「京華城」購物中心,結果二次流標,但商業不動產和土地市場、住宅市場都好一點了,還是有成交,到底這個市場是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有的有成交?有的沒成交?

顏炳立表示,依我觀察,現在「大魚不追餌、不咬餌?這是餌的問題。」「至於中魚咬餌、但不吃餌?那是價格的問題。」「小魚不追餌、不咬餌?那就是市場、能力的問題。」

觀察當前的住宅市場,顏炳立表示,目前走勢,大致如他在2016年所率先喊出的「緩跌四年,盤整四年」。他表示,按照時程,今年應該要落底,但還需要觀察;現在比較令人擔心的是,2016年後,投資、投機買盤消失,建商全力搶攻剛性需求,本來最先是鎖定月入12~15萬的族群,但這些客層邦掃完之後,下降到10~12萬元,又掃光之後,再降至6~10萬元。

顏炳立說,月收6~10萬已是最後一批了,建商已無法蓋出更便宜的住宅。如果這一個族群也吸光了,房市仍未復甦,情況就不妙。

顏炳立表示,「趨勢是市場最偉大的力量!應該要觀市、觀量、觀價。」,現在的低價,是未來的高價,這個趨勢並沒有改變。

顏炳立表示,不過,商用和土地不動產市場是好起來了,只是買家都並沒有在追高價,所以「現在房市,錢進來了,貨出去了,但建商要發大財?更不容易了。」因為現在建商獲利率,比以前更少了。(工商 )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古屋 房市
圖:本報資料照

國內房市從高點反轉下來已超過4年,房市有無落底眾說紛紜,建商、房仲業者為求順利成交,不僅促銷花招愈玩愈大,不動產相關統計數字也是各取所需、各自解讀,其實,背後都隱藏不可說的祕密。那麼,現在到底可不可買房?說穿了只有一句話,「量力而為就好」。

根據六都地政局統計,2018年前8月六都合計建物移轉棟數近14萬棟、年增4.6%,乍看之下雖仍是正成長,但其實年增幅度已逐漸縮小,更進一步深入分析,2018年新屋交屋件數占買賣移轉棟數比率到6月底為止,占比依然高達40%,由於建物第一次登記所有權的新屋交易,很多都非「當期」的交易,依照過往經驗,只要新屋占整體買賣移轉棟數比率超過4成以上,房市仍處於低檔的調整期,實際買氣恐怕不是表面數字上的樂觀。

日前房仲業者調查,2018年前7月使照核發量5.4萬戶,創近10年來新高,建照核發量6.8萬戶,也創10年來第三高,意味著房市賣壓依舊不輕;但房仲業者為何釋放如此偏空訊息,主要是暗示屋主,未來房市仍不看好,現在能賣就快賣,價格不要太硬,對房仲業來說,要的是交易量、不在乎房價。

從建商角度來看正好相反,房價才是最重要。為了守住房價,又要能讓民眾買單,於是行銷手法愈玩愈大,日前就有建商推出「隨齡付」,也就是「愈年輕、付愈少」,假如買方年紀19歲,首付只要19萬元,即可簽約購屋。買房比買車還簡單,但在總價不變情況下,只是建商玩的數字遊戲,到頭來恐變成「年輕繳得少,買屋還到老」。

不動產訊息多空紛雜,那麼到底現在可不可以買房?在此想舉兩個實例給大家參考。我有一位朋友自己在新竹從事半導體設備買賣,算是小生意,一年也可賺個1~2百萬,已經50歲、未婚,照道理買個房不成問題,但他目前還是在外租房,問他為何不買房,他說:買房幹嘛,房價還這麼高,台灣又少子化、空屋率這麼高,房價一定還會崩跌。

另一位朋友是一對夫妻,也有小孩,但只有老公在工作,月薪只有6萬元,為了不想與父母同住,前陣子竟然跑去跟房仲下訂買一間台中七期總價2千萬的房子,雖然最後因經濟考量沒有買,但還是賠了20萬元的違約金。

新竹朋友可能會因房價遲遲沒有崩盤,終其一生是無殼鍋牛,台中朋友也可勒緊褲帶硬著頭皮買下,30年後就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兩個案例我們無法說誰對誰錯,但買房畢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外在房市資訊可做參考,但買不買房最關鍵在於,是否真正有此需求,更重要的是,「依自己經濟基礎量力而為。」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兩三年房市移轉棟數都是歷史的低量,顯見過去一段房市修正時期,市場上累積了一股遞延的購屋能量,隨整體房市價量逐漸穩定,買盤也逐漸回籠,尤其當購屋人發現最近看的房子,被其它買方成交後,心態上就會轉趨積極一點,而今年開春後市場買盤就快速回籠,反應到3月房市交易量能出現明顯回溫。

曾敬德表示,3、4月是房市交易的黃金月,通常交易量會較其他月份平均多出1成以上,而今年買氣在年後很快就回籠,不過現階段市場上仍以穩定的自用型買盤為主,並非有明顯投資或追價狀況,因此價格還是維持區間盤整機率較高。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指出,高雄目前是當紅炸子雞,北部廠商南漂投資的消息仍不間斷,包括海霸王集團三月標下八五大樓,顯示市場信心,後續觀光零售產業仍可望受到帶動,而不僅商用不動產交易動起來,外流人口也有陸續回流的現象,因此整體房市交易價量也都增溫不少,包括三民區、鳳山楠梓仍是近期的房市熱區,隨著需求增加,價格也略微增溫。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ETtoday新聞雲》關心青年住居問題和政府房產政策,今天(29日)舉辦「2019台灣房市論壇」活動上公布「2019台灣房市交易信心調查」結果,顯示半年內有計畫購屋比例佔近5成3,以「銀髮養老」及「青年成家購屋」兩類人最多,且有3成2比例預期住宅房價會上漲,而購屋預算多落在501萬到1000萬間。

日前《ETtoday新聞雲》針對房市交易信心、購屋計畫、現居房市、相關政策等四大面向,進行網路「2019台灣房市交易信心調查」,取樣期間為今年1月24至2月10日。

調查指出,2成民眾認為現在是買、賣房屋絕佳時機,最近半年有購屋計畫佔近5成3的民眾,且有3成2比例預期住宅房價會上漲,而且個人年收入多在62萬以上,且以中部地區佔3成最多。

▲▼2019台灣房市交易信心調查何時為「買」房時機。(圖/ETtoday新聞雲提供)

▲2019台灣房市交易信心調查何時為「買」房時機。(圖/ETtoday新聞雲提供)

該份調查,未來半年有購屋意願者「銀髮養老」及「青年成家購屋」兩類人最多,有4成是「換屋」、3成9是「首購」,而且將近6成偏好購買「新成屋」,約莫4成3民眾預算501~1000萬元最多。

ETtoday新聞雲社長陳國君也表示,根據統計,民眾在購屋時優先考量的三大因素,依照重要性依序是重要性依序為「價格便宜/買得起」(61.5%)、「周邊生活機能便利」(55.8%) 、「房屋坐落地點佳」 (50.8%) 等,從上述得知「價格」仍是購屋族最優先選擇的考量之一。

此次調查也發現,半數網友仍住無殼,網友現住房屋以「家人購買/搭建」(51.9%)居多。其次為「自己購買/搭建」(32.4%),其中以男性、已婚、年齡50歲以上、居住在北部地區、個人年收入96萬元以上者(平均月薪8萬元以上)居多。

再進一步交叉分析,當初買房(或自備款)資金來源是「完全由自己賺存」者,以男性、60歲及以上、居住中部地區、已婚或未婚者居多。

▲▼2019台灣房市論壇,陳國君社長。(圖/記者李毓康攝)


原文網址: ET民調5成以上半年內想買房 3成看準房價會「起飛」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410808#ixzz5jYP80yi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北市房價高,想買房平均得不吃不喝15年才有錢負擔,但是豪野人也不少,根據北市地政局建物所有權買賣移轉登記抵押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全市將近2成民眾買房沒有貸款,直接使用現金購屋,而當中又以安區、中正區、大同這三區比例最高。

台北市建物所有權買賣移轉登記抵押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去年全市建物買賣移轉中,未設定抵押比例達18.65%,換句言之,近2成民眾沒有向銀行借錢辦理貸款抵押設定,直接用現金購屋,而各行政區中又以大安區、中正區、大同這三區不貸款比率最高。

而台北市12個行政區之中,2016年買賣移轉未設定的比例以中正區、大安區與中山區排名前三,比例約在25%~30%,2017年則是大安區、大同區與信義區排名前三,大安區沒有設定的比例約31.6%居冠,2018年則是以大安、中正區與大同區排前三名,由近三年的比例來看,大安區、中正區與大同區是台北市房屋買賣未向銀行貸款比例最高的區域。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三年台北市約2成左右買賣移轉並未設定抵押,也就是大概2成的購屋人購屋並沒有向銀行申請貸款,實務上則可發現民眾不貸款購屋的原因有二,第一、有些可能單純置產收租,第二有些則是長輩透過適當節稅規劃,幫子女購屋自住全額付清,第三、有些則是可能事業有成,用現金購置上億元的名宅,尤其近年這類未設定抵押貸款的億元名宅交億特別多。

曾敬德指出,根據過往的實務經驗來看,購屋未貸款的比例北市不算特別高,不過因為北市平均房價是其他區域的2~4倍,因此接近兩成的購屋不貸款的比例,仍顯得相對驚人。



原文網址: 北市三區豪野人比例高 近兩成砸現金購屋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410575#ixzz5jXqaFgU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立新聞網 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 2019.3.28
 

住展雜誌彙整統計,2018年北台灣建商推案量排行,第1到第10名依序是寶佳、元利、茂德、冠德、遠雄、新潤、麗寶、宏璟、宜誠及富宇等建設公司。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去年10大建商排名丕變,2017年進榜的建商,僅剩寶佳、遠雄、茂德與冠德等4家留在榜內,其他6家全跌出榜之外,預料今年排名會再出現一波大洗牌。
 

重回榜內、位居第10名的富宇建設,推案版圖一路向北擴大,從台中到新竹,再推至桃園龜山等地,去年推案件數雖有限、案量達130億元,但大多是大型指標案,例如竹市關埔重劃區的「富春居」、龜山A7重劃區「富宇敦峰」。
 

宜誠機構是桃園區域型建商,去年推案量達156億元,擠進第9名。除了推案量擴增之外,近年來宜誠力求轉型,新釋出的建案以建築品質作訴求,改走區域相對高單價路線。
 

第8名為宏璟建設,去年推案量為160億元。宏璟為日月光集團關係企業,去年於土城推出的建案「土城日月光」,便冠上母公司之名。宏璟去年開賣的建案,銷售策略也放在建築品質上,定價為區域相對高價,足以顯示該公司對自家建築深具信心。
 

第7名的麗寶機構也源自桃園,但現已是全國型建商,去年推出的建案在定價、銷售等策略上走務實路線,因而取得不錯的銷售成績。特別的是,麗寶是少數深耕宜蘭的大型建商,近幾年來持續在宜蘭推案,已在當地房市占有一席之地。
 

第6名的新潤建設,去年推案衝到188億元,以建案座落地點來看,大多數建案位於重劃區,如中壢青埔特區、龜山A7、板橋江翠北側等地。新潤去年推出的建案多為中、小坪數,又搭配優惠付款方案,受到購屋族青睞。
 

2017年奪下推案量冠軍的遠雄建設,去年推案量萎縮至211億元,屈居第5。雖然,從案量來看顯得保守許多,但遠雄去年選擇於新莊副都心推出摩天豪宅案「遠雄九五」,成交單價達6字頭,為去年副都心單價最高的建案。
 

摘下第4名的冠德建設,去年把推案重心放在台北市,且產品特殊。其中,信義計畫區豪宅案「冠德信義」,因最高開價突破每坪3百萬元;此外,文山區「冠德微山丘」,產品是北市極為罕見的重疊別墅,單價則創下該區段新高。
 

每年推案量都不小的茂德機構,去年案量達377億元,成為10大建商的季軍。茂德對重劃區情有獨鐘,大多數推案都在新興重劃區,例如板橋江翠北側、土城暫緩發展區、新店央北、三重仁義段等重劃區,特別偏好規劃低總價的迷你兩房、迷你三房宅。
 

登上亞軍的是元利建設,去年推案量達565億元,其中大安森林公園豪宅案「元利信義聯勤」就海灌了550億元。何世昌指出,元利建設向來以高建築品質作為主要賣點,大多數推案都是先建後售的成屋案,去年開賣的「忠順大院II」,是該公司少見的預售案。
 

10大建商的冠軍,由寶佳機構以高達671.8億元推案量拿下,再次回到推案王的寶座上。何世昌進一步表示,寶佳推案足跡幾乎遍及全台,且在不斷推案的同時,除了持續買進土地、補足案源,旗下子公司更不斷開枝散葉,並未因投資業外而停止本業擴張,預料未來推案量仍舊不小。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館長陳之漢在直播當中與粉絲聊「創業甘苦談」,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砲轟當今的稅賦制度對地主太有利,反而造成創業者成本不堪負荷,讓他痛罵,地主有什麼本事月收百萬租金,台灣30年來都在原地打轉也都是房地產害死台灣人。

館長說,如果想開一間做吃的店,不可能開在荒山野嶺,一定要開在「結市」的地方,就是店家很多的地方,曾經在蘆洲看過60坪一樓二樓的店面25萬一個月,在蘆洲長安街一個10坪大的店面要10萬塊。

館長在直播當中以曾經開過的串燒店為例,開在巷弄裡面40幾坪,一個月租金要6萬塊,結果事實證明了開在巷子裡,外來客很少,幾乎都是朋友口耳相傳,當時的生意每個月都賠錢,其實收進來的營業額扣掉人事、扣掉開銷、扣掉營業稅、扣掉進貨成本,最終扣掉一個最可怕的6萬塊房租,原物料進貨都可以抓,人事成本固定的,但是最閃不掉的就是租屋成本,然後租屋成本卻比人事、進貨成本來得誇張,這就是目前台灣做生意比外國最沒競爭力的一點。

▲▼東區倒店。(圖/記者陳韋帆攝)

▲東區店面。(圖/記者陳韋帆攝)

館長說,「當然我的偶像柯P也曾經講過,如果今天打房的話,台灣經濟會怎麼樣」如果今天房價不打這個天秤永遠不會轉過來,大家試想「地主他到底有什麼本事每個月拿到100萬的租金」他們只是因為投胎的時候眼睛睜得比較亮,爸爸媽媽會官商勾結,很多的地主都是我們的國民黨跟民進黨的人。

館長痛批,連戰最大的地主、王金平也非常大的地主,「王金平出來投總統我第一個不支持他」,台灣蔡英文也是,不管民進黨還是國民黨,他們都是最大的地主,他們絕對不會改變絕對不會打房,永遠都是用合宜住宅來騙各位,見更多這種垃圾來賣給你,但事實上他們自己的地會不會降呢?不會。

▲台中逢甲夜市(圖/記者周宸亘攝)

▲館長舉夜市為例,做生意也相當不容易。(圖/記者周宸亘攝)

館長指出,夜市開一個雞排攤,店面下面的馬路一個月6萬,夜市的屋主怎麼租房子,店面租一次,店面外面擺攤分成3個攤位,炸雞攤、滷味攤、賣涼的,店面租20萬、攤位賺18萬,一個月賺38萬什麼都不用幹,重點是稅還非常的輕,做生意有發票稅、有營業稅、有年度綜合所得稅,回到自己身上還有個人所得稅,他那個稅就是租金稅而已。

館長說,開一間公司賺100塊,「每100塊裡面回到我身上可能只有20塊」,其他都是繳稅、人事、房租這些東西,但是如果爸爸是地主,生下來什麼都不用做,一個月收一次租金,一個月就有100萬、200萬,扣掉房屋稅之後沒有任何地開銷,每100塊可以賺到80塊,只有20塊拿去繳稅,但是今天辛辛苦苦拿出鉅額的成本做生意,這個東西隨時會泡沫化、隨時會不見,「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原地打轉30年的最大主因,也就是房地產害死了全台灣人」,然後讓財富轉移到這些人身上,讓大家都均貧,讓這些人都均富,這些東西會不會改變,絕對不會改變。

原文網址: 「地主有什麼本事月收百萬租金」 館長轟:台灣打轉30年房地產害死台灣人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410159#ixzz5jT87b7ab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奇芬 根據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

對2019年全球生育率報告,在全球200個國家與地區中,台灣名列倒數第一,平均每位婦女只生1.218個孩子。生育率全球最低,凸顯了台灣少子化的人口危機,這是台灣房地產市場最大殺手。

新生嬰兒逐年下滑 從內政部統計可知,1980年代台灣每年新生嬰兒人數有40萬人,但2001年已經縮小至26萬人,而去年最新統計,一年新生兒僅剩18萬人。

若以2000年後出生嬰兒數推算,未來10年將是這群人日漸成長開始準備購屋階段,但自2000年後每年新增人口降至25萬、20萬人,顯示未來房市來自於人口帶動的需求大幅下滑。

台灣每年出生人口(資料來源:內政部) 房屋自有率高,餘屋量大 另外,台灣房屋自有率極高,表示大多數人已經擁有自住房地產。

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2017年房屋自有率高達84.83%,顯示超過八成家庭已經購買自用住宅。因此,房地產市場來自於「無殼蝸牛」的需求極少,主要是有屋族的「換屋需求」。 由於過去幾年建商持續蓋新屋,使得新建待售餘屋數量持續增長。

根據營建署統計,2011年第四季新建餘屋數21,247戶,但累計至2018年第二季,新建餘屋數已達80,082戶。其中,新北市有1.7萬戶、桃園市有1.2萬戶、高雄市有1.1萬戶,都是新建餘屋量較大的城市,除此之外,還有龐大的預售屋尚未計入。

另外,根據台電公司統計的低度用電戶數統計,目前全台有86萬戶。顯示台灣市場有數量龐大的空屋、餘屋,以及待售房屋。

新建餘屋(待售)住宅數(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低用電戶加上新建待售餘屋、預售屋數量龐大,顯示房市供給充裕。同時,房屋自有率高,生育率低,人口自然增加的購屋需求卻是逐年萎縮。供需不平衡,才是房地產市場難以去化的長期隱憂。

自2000年以來,新生嬰兒數快速下滑,台灣目前65歲以上老人人數,已經超過14歲以下嬰兒,進入了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是長期發展的結果,並非短期可以扭轉,台灣少子化風暴將會逐漸地顯現,也是未來房地產市場最嚴苛的挑戰。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購屋難不難?青年35歲前要有家該如何圓夢?《ETtoday新聞雲》明天(29日)舉辦「2019台灣房市論壇」將一起討論這個議題,除了邀請內政部長徐國勇致詞外,到時候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楊玉全,以及東森建設總經理賴建程出席兩場座談會,分別探討「青年住居問題」及「政府房產政策」。

《ETtoday新聞雲》關心台灣青年住居問題,明天下午兩點將舉辦「2019台灣房市論壇」,邀集官、產、學等各方代表,從政策、產業、實務面探討房市未來發展,同時公布「台灣青年購屋大調查結果」。

明天的論壇分別討論「租還是買?購屋真的很吃力?」、「共享時代!如何「屋」盡其用」兩大主題,除了邀請到內政部長徐國勇致詞外,還邀請到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楊玉全及東森建設總經理賴建程出席。

第一場座談會與談人有包租公律師蔡志雄、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第二場座談與談人有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學者莊孟翰,而此次論壇也會線上直播,歡迎網友線上收看。

原文網址: 「2019台灣房市論壇」明天登場 揭青年購屋困境、替其圓夢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410091#ixzz5jSzqjeAX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指出,從房市價量走勢、建商信心、金融機構評論、購屋信心等五大面向分析,2018年是台灣房市落底年,結束第五次景氣循環的關鍵年。

李同榮從五大面向分析證實2018年是台灣房市落底年:

1.房市交易量變動分析:2016年首季交易量急凍至最低點43,182戶,2016年交易量見底24.5萬戶,在見底量當年若沒恐慌性殺盤,就足以證明市場軟著陸,往後也不可能會出現恐慌性殺盤。2017年交易量26.6萬戶,2018年交易量27.8萬戶,量能逐年增加,且近四年已把投資客全數清出,而累積四年自住買盤於2018年開始積極進場,市場交易量邁向健康穩健。

2.房價季線走勢分析:台北市房價高點在2014年第二季,每坪均價65.7萬,低點於2017年第三季每坪均價52.5萬,2017年第四季率先止跌。台北市此波跌幅20.09%,豪宅跌幅最深達25%-30%間,低總價跌幅僅15%。新北市房價高點落在2014年首季與第二季間,每坪均價32.64萬,低點落於2017年第四季,每坪均價27.2萬,此波新北市高價新成屋跌幅超過20%,低價跌幅約13%。桃園新竹房價高點落於2015年第三季,每坪均價18.2萬,低點落於2018首季,每坪均價16.26萬。台中市房價高點落在2014年第三季,每坪均價17.76萬,低點落在2017年第三季,每坪均價15.87萬。台南市房價高點落在2015年第二季,每坪均價13.5萬,低點落於2018年首季,每坪均價12.01萬。高雄市房價高點落在2015年第三季,每坪均價16.2萬,低點落在2018年第三季,每坪均價14.48萬,高雄市因最後反跌也最晚落底。

3.建商信心指數分析:2014年第三季全台開工量與使照核發量正式死亡交叉,就已註定多頭市場正式終結。開工量由盛而衰,2016年第三季達到最低點,開始隨市場交易量回溫而遞增。2018年首季開工量由谷底翻身,越過使照核發量,正式呈現黃金交叉,六都房價也陸續於第三季全面止跌落底。

4.金融機構融資餘額分析:中央銀行公布2018年12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款(房貸)餘額及建築貸款(土建融)餘額,各為6.98兆元及1.86兆元,續雙創歷史新高紀錄,且房貸全年增加3,296億元,年增率4.96%、創8年來新高,土建融年增1,197億元,年增率6.89%、為4年新高,央行認為房市延續溫和復甦步調不變。

5.購屋信心指數分析:自2014年第三季房市反轉向下以來,交易量完全是來自剛性需求,投資買盤幾乎完全撤出市場,因此,當市場交易量逐步回溫時,就代表購屋信心增強,從近三年房貸餘額持續遞增觀察,顯現自住買盤支撐整個中古屋市場。另外,從第一次登記的新屋量體觀察,近年新屋佔比高達30%~35%以上,也證明建商餘屋在讓利求售下獲得明顯的消化,房市在2018年呈現高價新屋調整與低價中古屋積極進場下,房價獲得支撐止跌。雖然,市場仍有七到八萬中大坪數餘屋,待換屋族群進場消化,但近四年也累積近八萬戶的觀望性買盤仍待進場,因此,房價會進入以盤代跌的局面。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家網發布2018房市年報,該公司董事長暨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指出,從房市價量走勢、建商信心、金融機構評論、購屋信心等五大面向分析,2018年是台灣房市落底年,也是第五次景氣循環已結束的關鍵年,由於房市未來兩年呈高價微降丶低價微升的盤整格局,「建議自住族群可積極進場。」
 
對於自備款較少的首購族群,李同榮建議考慮預售產品,因房價處低檔或持平時,預售產品接近新成屋合理價,付款相較輕鬆,而三年後交屋的房價應有些漲幅,此時介入風險相對變低,不過房貸支出建議不宜超過家庭收入的35%,造成生活壓力。至於換屋族群,李同榮說可多花時間耐心議價,選擇讓利較大建案的全新餘屋。
 
李同榮指出,2016年房市交易量24.5萬戶,市場軟著陸,隔年交易量升至26.6萬戶,2018年交易量27.8萬戶,量能逐年增加,且近四年已把投資客全數清出,而累積四年自住買盤於2018年開始積極進場。
 
在房價季線走勢上,六都中古屋房價高點分別落在2014年第2季~2015年第3季,房價緩跌後低點落在2017年第3季~2018年第3季。從六都房價季線圖分析,證明全台房市已於2018年第3季全面止跌落底。

2014年第三季全台開工量與使照核發量正式死亡交叉,註定多頭市場正式終結,開工量由盛而衰,2016年第三季達到最低點,開始隨市場交易量回溫而遞增。2018年首季開工量由谷底翻身,越過使照核發量,正式呈現黃金交叉,顯見建商信心回升。

金融機構融資餘額方面,央行公布去年底全體銀行購置住宅款(房貸)餘額及建築貸款(土建融)餘額,各為6.98兆元及1.86兆元,續雙創歷史新高紀錄,顯示房市延續溫和復甦步調不變。
 
在購屋信心指數上,從近三年房貸餘額持續遞增觀察,顯現自住買盤支撐整個中古屋市場。另外,從第一次登記的新屋量體觀察,近年新屋佔比高達30%~35%以上,也證明建商餘屋在讓利求售下獲得明顯的消化,房市在2018年呈現高價新屋調整與低價中古屋積極進場下,房價獲得支撐止跌。雖然,市場仍有七到八萬中大坪數餘屋,待換屋族群進場消化,但近四年也累積近八萬戶的觀望性買盤仍待進場,因此,房價會進入以盤代跌的局面。
 
由於要在房市投資獲利困難,李同榮提醒,若產品年投報率有3%以上,則風險相對較低,目前投報率低的傳統商店不但増值有限,且風險極高,應是現階段不適合投資的逃命商品。(黃政嘉/台北報導)

由於房市未來兩年呈盤整格局,李同榮建議自住族可積極進場。資料照片
由於房市未來兩年呈盤整格局,李同榮建議自住族可積極進場。資料照片

對於自備款較少的首購族群,李同榮建議考慮預售產品。資料照片
對於自備款較少的首購族群,李同榮建議考慮預售產品。資料照片

北市房市單價季線圖。吉家網提供
北市房市單價季線圖。吉家網提供

台中市房市單價季線圖。吉家網提供
台中市房市單價季線圖。吉家網提供

高雄市房市單價季線圖。吉家網提供
高雄市房市單價季線圖。吉家網提供

六都房價緩跌幅度以雙北市跌幅較高。吉家網提供
六都房價緩跌幅度以雙北市跌幅較高。吉家網提供

六都平均單價年線圖。吉家網提供
六都平均單價年線圖。吉家網提供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金鶚/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

近來「拼經濟」已成為全民共識,然而拼經濟是否會造成社會的世代與貧富差距擴大?甚至為了拼經濟而忽略了生活居住品質呢?希望我們不要顧此失彼!更不要為了「拼房產」而讓我們的經濟、社會與生活三者全輸!

最近因個人將退休換屋,以改善未來的生活品質,竟引發媒體與社會的關注與爭議,甚至還有立法委員藉此事件在國會殿堂質詢央行總裁,令人不解與遺憾。看到社會多只關心購屋時機與房價高低,忽略了購屋需求、負擔能力與居住品質的重要。感慨大家應該認清個人努力投資賺錢或國家拼經濟只是手段,改善自己或人民的生活品質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

面對即將來臨的329售屋檔期,有部分業者將「個人買屋」渲染為購屋進場良機,而不提這是「個人換屋」,有買也有賣,不論景氣好壞都可相互抵消,與購屋時機無關,完全誤導個人行為,甚感不當與不安!

這次個人換屋,必須賣掉2戶舊屋加上1戶抵押貸款才能換得理想新屋,感慨當前的高房價,個人拼生活、改善居住品質的昂貴代價。雖然如此,我們這個世代努力工作,還是可以買屋換屋,改善居住品質;然而現在的年輕世代是否同樣努力工作,也可以像我們一樣買屋換屋呢?這次換屋讓我更感慨到整體社會的世代不公平與居住困境。

過去房地產業者都強調「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希望政府透過鼓勵房地產投資來刺激經濟。然而這說法缺乏實證研究支持,並不被學術界所認同,甚至認為國內經濟長期不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國內過度投資房地產,吸引太多資金留滯在房地產上,不但大量空屋閒置浪費資源,同時造成其他投資生產事業被排擠,進而加重國內貧富差距的擴大。

典型房市害經濟而非拼經濟的最近例子就是「台北東區商圈的沒落」。我們看到房市不健全,房屋持有成本很低,造成擁有10間店面的永福樓房東,寧願將店面閒置也不願降租,如此造成商圈負面的外部性,對東區商圈及整體都市經濟發展都不利,凸顯房地產的「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現象。

另外,最近實價登錄2.0版面臨修法,其中「預售屋即時登錄」及「門牌全揭露」,受到業者強力反對,政府及立法院擬暫緩這兩項規定,引發社會爭議。大家應清楚健全房市的核心之一就是要資訊透明,更要杜絕誇大不實的銷售價格與銷售率,而NCC是否也該管管房市的假新聞?如今實價登錄若未能適時修法,房市資訊仍只有業者才能掌握,消費者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房市交易既不公平也不效率,房市景氣也不易釐清,進而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

我認為台灣長期房市制度不健全,其中包括:租售房屋資訊不透明,「供需法則」與「獎優懲劣」的市場機制未能發揮(市場失靈);住宅「商品化」導致房屋投資炒作嚴重排擠了居住消費的本質,政府未能強而有力的透過「稅制」與「金融」改革,保障自住避免投資炒作(政府失靈);租屋黑市問題嚴重,住宅租買補貼不公平不效率,弱勢族群租屋保障不足;居住品質與居住安全規範沒有落實,居住及都市品味文化(空間上說故事)和環保永續的生活居住環境,需要更加強教育認知與實踐。

台灣全民拼房產,但房市的不健全卻扭曲了台灣的經濟、社會與生活。面對當前房市許多不健全現象,有何關鍵因應對策才能改善過度投資炒作房地產害經濟、社會貧富差距與世代不公平,以及居住生活品質的保障?

首先,建議健全房市的租售資訊,公開透明,確保實價登錄2.0版的修法盡速通過實施,以保障消費者的公平資訊,促進房市的交易效率,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其次,將房屋區分為「自用」和「非自用」,然後透過「稅制」與「金融」制度的改革,給予兩者明顯不同的差別待遇,如此才能回歸房屋的居住本質,保障自住避免投資炒作。

第三,健全租屋市場,確保租屋安全。積極稽查租屋逃漏稅大戶,杜絕租屋黑市,如此空屋的包租代管以及弱勢的租金補貼政策才能落實,以保障無力購屋的租屋民眾。

第四,落實《住宅法》有關居住品質的相關規定,特別加強租屋的居住安全檢查,同時加強居住品味文化與環保生活環境的教育。

最近某媒體製作房市改革懶人包,在網路上瘋傳,標題是「政府打房會導致經濟崩盤?從日、德看見炒房的隱憂!」許多人看完,深有同感!值得推薦觀賞。希望有志之士,本於個人的專業或社會良知,更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產官學媒民大家一起努力,讓房市產生正向能量與正向循環!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3-26 00:01經濟日報 社論
  •  
     
  •  

台北市東區商圈最近成為國人關注的議題。繼2月老店永福樓,以及頂呱呱、Swatch、Forever 21、金鑛咖啡及英國Superdry忠孝店陸續撤離後,附近的西雅圖咖啡及知名攝影器材店「億華數位科技」也在3月初悄悄熄燈。業者表示是因為租金太高所致,造成東區店面空置率提高、夾娃娃機店大行其道的景象。

許多人於是認為台北市的東區商圈已經沒落。面對此種憂慮,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立即反應是「考慮徵空店稅」,也就是對店面空置的房東徵收更高的房屋稅率,促使房東願意降價趕快把店面出租以迴避高稅率,藉此拉抬東區商圈。市府甚至積極規劃種種振興東區商圈的想法和策略。

不可否認,房租過高確實是東區商圈沒落的因素之一,但也可能有其他更主要的總體經濟和環境因素,值得先行釐清。例如,網路經濟方興未艾,網路購物逐漸取代實體店面,以致於店面空置的現象早已遍布全台,並非東區商圈所特有的現象。少子化以及17年來的實質薪資停滯,讓年輕人沒有充裕的所得足供額外消費,軍公教的年金改革砍到見骨,以致於中產階級及中高齡族群必須節衣縮食,恐怕更是消費不振的關鍵因素。而兩岸關係惡化,導致大陸觀光客減少,所減少的觀光收入損失,並無法由消費力較低的東南亞觀光客群或停留天數較短的日韓遊客所能彌補,更因為一例一休政策的失能,許多想加班的勞工反而受到工時的限制而無法增加收入,這些因素都導致總體消費不振,當然也衝擊到商圈的發展。

其次,就算房租過高是東區商圈沒落的主要因素,並不表示就應該由政府強制介入才能解決問題,冷靜思考會發現還不如交給市場機制去解決可能更好。根據市政府委託民間機構的研究,發現東區商圈的空置率最高,去年第4季的空置率高達9.10%,比前年同季的3.70%高出甚多,但空置率上升的同時,也看到房租也出現降低約10%的現象,甚至比西區商圈還要低,顯示店面空置太多,市場機制就會發揮抑制房租的效果,其實政府在搞清楚影響因素之前,實在不必急著採取課稅等干預措施。

再說,從公平競爭的觀點來看,政府也應針對店面相對於攤販或其他地下經濟,遭遇到的劣勢先妥適處理才對,因為在許多合法經營、誠實納稅並負擔水電費用的店面之前,就有許多攤販免費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財,包括政府鋪設、清潔、維護的人行道或公共廣場及建物,以及街燈等等,卻不必負擔水電及房地租金,甚至在騎樓等通道妨礙行人通行,卻不必負擔社會成本;更因為屬於地下經濟,政府無從掌握其所得資料,從而不必繳稅,這些讓店面處於競爭劣勢的現象如果不先解決,政府怎有資格對店面課徵空店稅?

而且,空店稅在執行上也會有很多問題。例如,業者擺一兩台抓娃娃機充數,放幾張桌椅裝作營業的模樣,稅務行政上如何查核、稽徵都是問題重重。何況店面現行營業用房屋的持有稅稅率3%已經很高,如果要提高稅率,還要透過立法院修法,也是緩不濟急。

最好的辦法,還是依據「破窗理論」,針對空置而乏人管理的店面,如果造成髒亂(如塗鴉、垃圾堆積、滿目瘡痍等負面形象),可從環保角度對其造成的社會成本課徵環境汙染稅費,至少可以避免惡性循環,讓沒落的商圈不至於繼續沉淪下去。

總之,商圈的興衰除了有其自身的特殊因素之外,房租高低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更可能受到政府政策、總體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政府應該設法吸引消費力高的境外遊客進來,把國貨賣到外國或外國人手上,才是福國利民的作法,直覺性的課徵空店稅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雪上加霜。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3-25 15:02:09聯合新聞網 運巢社社長_倪子仁
  •  
     
  •  

台北市房市要躋身國際化,不但產品要國際化,房價更要與全球包括大陸上海、香港、韓國的首爾、日本的東京等大都會房價超級比一比。根據市調資料顯示,目前銷售中與即將公開,台北市開價破百萬元1坪的預售及新成屋建案,開價超過100萬元的就有41個,占台北市總銷售中個案數119個的34%。也就是說,台北市每3個新屋建案就有1個開價破百萬元,豪宅建案價格居高不下,價格說要下修的空間十分有限。

高資產族要買的是產品的特殊性與價值。 圖/倪子仁提供
高資產族要買的是產品的特殊性與價值。 圖/倪子仁提供
 

多位藝人包括周杰倫花了6.6億元購買北市「和平大苑」、彭于晏花3億元買北市天母的「華固天鑄」,及吳奇隆在新莊副都心一口氣購入4戶豪宅「京雅苑」,總價超過1.9億元。 對於這些藝人會於近年房市相對低迷的時間點肯砸大錢進場,顯示高所得資產族群對台灣的豪宅市場仍深具信心。

我認為,台灣不論是物價、營造品質各方面都優於其他世界各地城市,目前銀行利率處於低檔,台灣房價也已修正完成,新豪宅的軟硬體建築規格與舊豪宅有著很大的差距,原先住在舊豪宅裡面的好野人們,敏感的嗅覺到房市離觸底的時間點已不遠,於是紛紛出手擇優而居。至於豪宅價格的高高低低,這些高資產的藝人及企業主們「他們要買的不是價格的高低、而是產品的價值」。

根據2017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前100大都市的城市財富指數中,台北市排名第15位。不僅如此,在台北市身家逾3,000萬美元(約8.92億元新台幣)的富豪人數有1,160人,未來10年更可望大增30%至1,508人。報告顯示,面積小小的台北市竟然有1,160位資產近9億元新台幣的富豪集中在台北市,住在台北市的這些豪宅客們愈來愈將房地產視為主流的投資類別。

台商肥咖條款持續發酵 。圖為「華固天鑄」。 圖/倪子仁提供
台商肥咖條款持續發酵 。圖為「華固天鑄」。 圖/倪子仁提供
 

展望未來與房地產相關的熱門新聞與議題,最受地產業界矚目的仍在於「降價讓利換成交」的市況。央行近日雖曾表示台灣的房市已軟著陸,但從去年的交易量來看,是否已經軟著陸仍有不小的變數與爭議。

對於台灣房市是否軟著陸或是未來房價是否會破底尋找支撐點,我認為,房價不會泡沫、只會修正。台北市房價高高掛,難道政府就沒責任嗎?政府不能只發布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居全球前三名,而對台北市的高房價束手無策!我認為,要解決台北市的高房價,把基隆、新北市汐止、三峽等北市外圍地區的捷運打通,並在新北市的捷運站周邊大量興建捷運宅,問題不就能慢慢解決了嗎?

展望2020年,許多建商仍信心滿滿的認為仍大有看頭,打算增加推案的建商更是前仆後繼的放出作多的訊息,然小英政府打房的力道並未放寬,要救起已送入「加護病房」的房地產,看來沒這麼簡單。

建案如何使成交價能更貼近行情價,成為建案成敗的的重要關鍵。圖為「冠德信義」。 圖...
建案如何使成交價能更貼近行情價,成為建案成敗的的重要關鍵。圖為「冠德信義」。 圖/倪子仁提供
 

我還是強調,建案要有所表現,除了符合行情價外,建商的品牌及產品力的強弱,將是銷售率能否提升的關鍵。對建商而言,各工地的成交市況好壞與否,與建商的訂價脫離不了關係,是故建商如何使成交價能更貼近目前降價換成交的市場氛圍,成為建案成敗的的重要關鍵。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