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6 00:01經濟日報 社論
  •  
     
  •  

台北市東區商圈最近成為國人關注的議題。繼2月老店永福樓,以及頂呱呱、Swatch、Forever 21、金鑛咖啡及英國Superdry忠孝店陸續撤離後,附近的西雅圖咖啡及知名攝影器材店「億華數位科技」也在3月初悄悄熄燈。業者表示是因為租金太高所致,造成東區店面空置率提高、夾娃娃機店大行其道的景象。

許多人於是認為台北市的東區商圈已經沒落。面對此種憂慮,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立即反應是「考慮徵空店稅」,也就是對店面空置的房東徵收更高的房屋稅率,促使房東願意降價趕快把店面出租以迴避高稅率,藉此拉抬東區商圈。市府甚至積極規劃種種振興東區商圈的想法和策略。

不可否認,房租過高確實是東區商圈沒落的因素之一,但也可能有其他更主要的總體經濟和環境因素,值得先行釐清。例如,網路經濟方興未艾,網路購物逐漸取代實體店面,以致於店面空置的現象早已遍布全台,並非東區商圈所特有的現象。少子化以及17年來的實質薪資停滯,讓年輕人沒有充裕的所得足供額外消費,軍公教的年金改革砍到見骨,以致於中產階級及中高齡族群必須節衣縮食,恐怕更是消費不振的關鍵因素。而兩岸關係惡化,導致大陸觀光客減少,所減少的觀光收入損失,並無法由消費力較低的東南亞觀光客群或停留天數較短的日韓遊客所能彌補,更因為一例一休政策的失能,許多想加班的勞工反而受到工時的限制而無法增加收入,這些因素都導致總體消費不振,當然也衝擊到商圈的發展。

其次,就算房租過高是東區商圈沒落的主要因素,並不表示就應該由政府強制介入才能解決問題,冷靜思考會發現還不如交給市場機制去解決可能更好。根據市政府委託民間機構的研究,發現東區商圈的空置率最高,去年第4季的空置率高達9.10%,比前年同季的3.70%高出甚多,但空置率上升的同時,也看到房租也出現降低約10%的現象,甚至比西區商圈還要低,顯示店面空置太多,市場機制就會發揮抑制房租的效果,其實政府在搞清楚影響因素之前,實在不必急著採取課稅等干預措施。

再說,從公平競爭的觀點來看,政府也應針對店面相對於攤販或其他地下經濟,遭遇到的劣勢先妥適處理才對,因為在許多合法經營、誠實納稅並負擔水電費用的店面之前,就有許多攤販免費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財,包括政府鋪設、清潔、維護的人行道或公共廣場及建物,以及街燈等等,卻不必負擔水電及房地租金,甚至在騎樓等通道妨礙行人通行,卻不必負擔社會成本;更因為屬於地下經濟,政府無從掌握其所得資料,從而不必繳稅,這些讓店面處於競爭劣勢的現象如果不先解決,政府怎有資格對店面課徵空店稅?

而且,空店稅在執行上也會有很多問題。例如,業者擺一兩台抓娃娃機充數,放幾張桌椅裝作營業的模樣,稅務行政上如何查核、稽徵都是問題重重。何況店面現行營業用房屋的持有稅稅率3%已經很高,如果要提高稅率,還要透過立法院修法,也是緩不濟急。

最好的辦法,還是依據「破窗理論」,針對空置而乏人管理的店面,如果造成髒亂(如塗鴉、垃圾堆積、滿目瘡痍等負面形象),可從環保角度對其造成的社會成本課徵環境汙染稅費,至少可以避免惡性循環,讓沒落的商圈不至於繼續沉淪下去。

總之,商圈的興衰除了有其自身的特殊因素之外,房租高低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更可能受到政府政策、總體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政府應該設法吸引消費力高的境外遊客進來,把國貨賣到外國或外國人手上,才是福國利民的作法,直覺性的課徵空店稅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雪上加霜。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