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4-25 00:45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  
  •  

蔡英文總統上任已將近兩年,政府大力推動「5+2」產業創新、前瞻基礎建設等計畫,致力改善國內經濟結構,大方向很正確,但迄今成效有限。近來內外情勢變化超乎預期,包括美中貿易戰持續升高情勢、中共祭出31項惠台措施,再加上各種兩岸及國際因素,台灣面臨的經濟風險正不斷升高,既有的結構改善工程顯已無法因應新的局面,政府須評估未來的各種風險及問題,並進行更全面的政策調整及改革。

這兩年台灣經濟表現比預期為佳,主要是受惠於國際景氣穩定復甦及貿易擴張,讓出口成長超乎預期,加上國際股市處於歷史高峰,讓台股站穩萬點行情,對國內投資及消費都有正面助益。但最近情勢已有很大改變,美中貿易戰已對全球貿易及景氣帶來負面影響,再加上全球通膨壓力升高,正加速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轉向,股市回檔調整已很難避免。這兩大變數和近來兩岸緊張情勢升高,都會增添台灣短期的經濟風險,中斷近兩年來出口及股市榮景。

台灣面對的更大考驗是中長期經濟風險。首先,美中貿易衝突長期化將是台灣經濟的最大考驗。表面上,美中貿易逆差是川普政府發動對中貿易戰的主因,但更深一層看,川普是要防堵中國威脅美國的全球龍頭地位,尤其是在高科技及尖端製造等關乎美中國力消長的領域。

美國顯然要從貿易及投資雙管齊下,封殺中國高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川普政府除運用貿易法232條款、301條款對進口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外,更針對性的手段正陸續出爐,例如:商務部日前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通訊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銷售任何商品與服務;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將禁止營運商使用聯邦政府補貼資金採購華為、中興通訊的通訊設備;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也發布中國企業對美國資通訊科技之影響報告,點名華為、中興通訊、聯想涉間諜活動;甚至還考慮啟動「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案」,以對中國投資實施新限制。

這些針對性措施對大陸殺傷力遠超過對進口貨品加徵關稅,預料對中國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業未來發展將造成重大衝擊。台商在美中台三角貿易及ICT供應鏈上扮演重要角色,美中貿易戰對台商乃至台灣整體經濟的衝擊顯而易見,而且影響將愈來愈大。如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門估計,中興通訊遭美制裁事件將衝擊台商供應鏈,並將今(2018)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從去年底預估的2.9%調降至1.7%。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常駐學者史劍道甚至警告,如果美中貿易戰不斷加碼升級,台灣將困在其中,逃無生路。

另一方面,大陸正全力貫徹31項惠台措施,給予台商及台灣民眾比照陸企及大陸人民的「同等待遇」,從而對台商、台生及各類專業人才形成強大磁吸效應。美中貿易戰也將促使北京更加強化對台灣技術及人才的吸引力,藉此舒緩美國的圍堵。這等發展無疑將削弱國內經濟成長的動能,並掣肘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

面對這些短中長期的風險,台灣沒有觀望及猶豫的本錢,全力加速經濟轉型,擺脫過度依賴代工出口、依賴以中國大陸為工廠、依賴ICT產業的成長模式;強化產業主體性,尋求新的國際及區域分工模式;擴大內需成分,追求包容性、均衡的經濟成長等,都是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最重要的是,整個政府部門必須趕快覺醒,不能再期待美中貿易戰「雷聲大、雨點小」,也不能再輕忽中共落實31項惠台措施的強烈企圖心,更不能將緩慢的結構改革視為理所當然。台灣經濟全面轉型已迫在眉睫,立刻展開行動,才能降低巨大的風險,維繫經濟命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的頭像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不動產大樹(樹哥)--資深不動產經紀人JERRY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