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國內社會住宅計畫未推動前,政府最常使用的住宅政策就是現金補貼,包括購屋貸款利息、修繕貸款利息,甚至租金都可以補貼;不過,部分學者認為,補貼屬於一次性消費,無法像社宅具有重複利用的功能。
各項住宅補貼方案中,又以租金補貼最熱門,已連續八年申請戶數大幅超越計畫核准戶數。以二○一八年為例,申請戶數近七.七萬戶,較計畫戶數六.六萬戶多出一.一萬戶,超出近十七%。
二○一八年租金補貼申請戶中,第一次申請租金補貼逾二.五萬戶、約占三十三%。學者認為,在社宅比率短時間無法拉高的情況下,租金補貼成為最直接的幫助;各縣市租金補貼每月每戶三千元至五千元不等,且直接領取現金,對民眾來說,多少能減輕生活開銷。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指出,近幾年住宅政策逐漸轉向「住得起」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等方向,並慢慢降低「買得起」的利息補貼;不過,社宅所需成本太大,興建時間又長,且地點、規劃也不一定是弱勢族群想要的,建議不如把資源集中「租金補貼」,讓弱勢族群自己選擇住所。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則表示,目前政策重點若放在健全公宅、租屋市場,再用社會福利的角度進行購屋、租屋的補貼,效果會更好、更全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