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近來中國數百家房企破產引發市場關注,並對中國房地產泡沫表示擔憂。海外專業人士結合過去10幾年中共的貨幣政策分析,中國房地產領域的投機泡沫主要是中共政策造成的。
《歐亞評論》(Eurasia Review)11月18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急劇擴張,房地產泡沫不斷擴大,主因是中共的貨幣刺激和人為下調利率等信貸擴張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泡沫及其潛在風險最終將導致經濟衰退。
文章詳細解讀了過去多年來的信貸擴張政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策略存在潛在的不可持續性。數據顯示,11月以來,中共又連續兩次向市場投放貨幣共6000億人民幣,並下調利率。
濫用貨幣擴張政策導致長期風險
文章說,2008年經濟蕭條時期即使擴張性貨幣政策使GDP增長,但在基本消費商品生產中幾乎體現不出來,這意味著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存在投機泡沫,尤其是房地產領域。濫用信貸擴張政策將帶來長期風險。
以北京為例,北京地方政府在經濟蕭條之後仍然進行大規模公共支出,多數流入了固定資產投資,刺激房地產市場。2008年至2016年,北京房地產市場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半, 2016年北京GDP的15.7%來自於房地產市場。
另外,中共地方政府將房地產增長作為發展策略中的最重要目標,但由於(中共)中央政府貨幣政策不安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許多不當投資和周期性波動。
下調利率產生螺旋效應
文章認為,人為降低利率產生了螺旋效應——用於進行房地產開發和其它固定資產的借貸更便宜,企業進行更多的借貸投資,這樣就增加了房產開發和土地購買的需求,隨後樓市價格被推高。這種螺旋效應不可避免地催大了房地產泡沫。
從長遠來看,不當投資的項目最終將無法執行,生產初期投入的資源將被清算,中國經濟將無法避免進入衰退。
2008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使企業更容易獲得廉價信貸的同時,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壓力;擴大房地產投資等固定資產的投資同時,投資效率更低。
文章說,中共下調商業銀行貸款和銀行存款利率,實際存款利率接近於零或負值。這時,放貸者將不再維持其儲蓄水平,轉而進行投資以獲取高回報。兩個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就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但由於股市下跌,房地產市場成為唯一一個吸引資金的市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