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些讀者一直來跟我論證,台灣房地產很貴,價格不合理,我的工作就是研究資本市場的趨勢變化。近年來,我完全不覺得台灣的房價不合理,房地合一稅制以前,台灣房地產確實炒作比較明顯,但房地合一稅制以後,脫離基本面的房價飆漲,很明顯就是消失了,沒有高把握度的套利空間,投機者自然就會散去。
台灣房地產,相對於大部分的受薪階級,確實很貴,但貴不等於不合理,就跟名車和名牌包一樣,有不同等級的價格,匹配不同等級的商品。房地產也跟商品一樣,甚至是高度資本化的金融商品,因為他跟金融市場掛勾非常深,本身是價格波動相對穩定的抵押品,同時又可以產生很大的資本槓桿,屬性完全就是金融市場的一項商品,汽車、珠寶、貴金屬、精品,價格穩定性都比房地產更差,房地產毫無疑問就是金融商品的一種,事實就是如此,就像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那樣的事實,有些人會提出很多說法,但現實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所有在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下的商品,價格從來沒有長期高估或低估的,如果低估了,慧眼者會進場套利,直到沒有套利空間為止,高估了也一樣,市場機制會讓持有者拋售,直到價格沒有高估為止。

錢是很Smart的,不會有商品可以長期在公開市場上,維持價格高估的狀態,小規模的商品還勉強可以,主力和大戶們可以鎖籌碼,但是像房地產這種規模非常大的產業,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就像改變河流流向還可以做到,但是改變洋流流向,那困難度就非常高了。

有讀者用台北市一間小套房價格高達900萬元的例子來跟我說「房價不合理」,但我認為要看數據,如果那間套房可以月租1.5萬元順利出租,代表市場機制下,那間套房的經濟產值一年18萬元是可以達成的,按照目前的市場利率去推估,假設殖利率2%,那該套房售價900萬元完全合乎市場機制,而且屋主還要負擔修繕、稅務與維護成本,年報酬率一定低於2%,屋主只賣900萬元,並沒有高估或低估。

如果那間套房面積是10坪,那1坪90萬元也是合理的數據推估,因為市場機制下,那個物件的生產力就是這麼高,高到撐起1坪90萬元的價值,就跟有些名車售價可能超過500萬元以上,因為那台車的綜合性能,只要有很多買家願意用500萬元以上去買它,那就是市場機制下的合理價格。

房租錢拿來買套房?網友列三大條件才好轉手 (圖/Pixabay)
台灣整體房地產的租金投報率,在全球許多大城市中,算是相當低的水平。 (圖/Pixabay)

一坪50萬元以上的房子,那只是超出許多受薪階級的負擔能力,但那不等於價格不合理。假設一棟4層樓的透天厝,2到4樓每層都有三間套房可以出租,該地段套房平均月租7000元,1樓店月租10萬元,整棟房子的一年產值就高達195.6萬元,報酬率抓2%去反推,整棟房子賣個1億元也是剛好而已,如果該棟房子權狀是200坪,那一坪就是50萬元,這些都是符合市場機制的概念去推算,買不起或價格很高,不等於價格不合理,勞動生產力低,卻又想買經濟生產力極高的商品,買家能力自然就難以負荷了。

「我覺得一個LV包包售價20萬元,那根本不合理。」這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對LV包包的價格判斷方式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對它的訂價機制肯定不認同,但那不等於一個LV包包賣20萬元不合理,市場機制下,它就是合理的,不然它早就倒閉了,我也可以選擇買一個幾百塊的路邊攤,或者平價的實用背包,反正市場機制下,你付出的成本,會有相對應的品質,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商品,它一定有相對應的缺點,價格會反映品質。

在全球各地,那種方圓面積半徑少於20km,生活機能便利性極高的大城市,房價都不會低到哪去,如果不是高房價,那就是高租金,價格往邊陲地帶才會遞減,公共交通、醫療、治安,高便利商業等各種機能都擁有的國際城市,居住成本一定高,因為那些地段的經濟生產力太高了,使用者付費,自然要負擔相對高的居住成本,如果能找到成本比較低的物件,那個物件一定有其缺陷,然後反映在價格上。

其實台灣整體房地產的租金投報率,在全球許多大城市中,算是相當低的水平,比較高的就是像美國加州,因為房屋持有成本高,屋主自然就把持有成本反映在租金市場上,治安、便利性相對好的物件,租金都相對高,全球每座大城市都是那樣,價格和租金都不會長期脫離市場機制。

台灣並不是所有的房地產物件都貴,也有便宜的物件,但一定會有其相對應的缺陷,例如地點可能距離商業區很遙遠,或者便利性相對低,所有條件都滿意的物件,價格一定不滿意,至於眼光只專注在經濟生產力極高的地段,卻又抱怨物件很貴的人,那跟想買高檔名車,卻又抱怨車價貴的概念差不多。實際上,在台灣要居住在生活便利性高的地段也不困難,租屋就可以達成,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相對低,反映在市場機制上的就是租金水平相對低。

現在的金融市場上,殖利率2%以上的金融產品,還是找得到,年初以前有些美元定存就2%了,證券市場就更多了,投資人出資,年報酬2%,還要負擔稅務、人力管理、修繕,遇到素質差的房客,管理成本還會驟升,實際淨報酬搞不好只剩1%不到,甚至比定存還差,唯一比較有誘因的就剩房價可能上漲的資本利得,但過去績效不等於未來績效,近幾年的房價平均漲勢就相對弱,這投資前景和風險,實在不划算。

真的要投資房地產,應該往美國實體房地產,看看那超低的美債殖利率,還有美國的長年穩定人口成長,相對高的租金收益,條件實在比台灣明顯好許多,台灣房地產價格貴,即使價格沒有高估,但套利空間前景實在沒有太多吸引力。

全球資本趨勢的進程,就是逐利而前進,德國和美國的流浪漢,未來也很難減少,台灣根本超級居住正義,房地產在地球上就是金融商品,就算鴕鳥心態去面對,金融商品的本質也不會改變。

就像那段著名的言論,我不知道是不是Churchill說的:

If you're not a liberal when you're 25,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re not a conservative by the time you're 35, you have no brain.

我看過比較好的翻譯是這樣:

25歲前不是自由派(左派),是沒有靈魂的人;35歲後不是保守派(右派),是沒有腦袋的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Joe's investment,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的頭像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不動產大樹(樹哥)--資深不動產經紀人JERRY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