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財經金融 (1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06-12 20:12中央社 記者吳佳蓉台北12日電

金管會推動以民營金融機構為主的金融整併,並有條件開放非合意併購,對此,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金聯)今天發出聲明表示,現行政策存有4大缺失,建議應以5大具體措施改善。

全金聯指出,目前金管會所推動的金融機構非合意併購政策,至少有以下4大缺失,包括未完整涵蓋金融機構合併規定的審酌因素、公司治理評鑑未能完整涵蓋勞工權益問題、公布政策前未能與勞工團體進行社會對話,以及現階段符合非合意併購資格的金融機構,部分內控紀錄不佳、前科累累,不符社會期待。

全金聯認為,金管會要求民民併的非合意併購買方,須符合4大條件,包括資本充實、經營能力佳、國際布局及企業社會責任,但符合條件的5家金融(中信、富邦、台新、玉山、國泰),均屢遭裁罰,或有違規、申訴紀錄。

全金聯表示,統計這5家金控旗下銀行對台灣中小企業放款占總放款比重平均為18%,遠低於整體銀行平均數26%,對大陸地區曝險總額占淨值比重平均70%,則遠高於整體銀行平均數53%。積極響應國家重大政策的民營中小銀行,因「不符併購資格」只能等著被併購;遊走政策邊緣,功利至上,大膽西進的銀行,卻可以拿到獎勵。

因此,全金聯對金管會提出5項具體建議。第1,應全面對金融機構負責人及關係人進行大股東適格性審查,審查標準與過程應透明化且具一致性。針對大股東持股過低、質押情形、交叉持股、高槓桿財務操作等情形納入評估,並檢討買方發行特別股進行併購的合理性。

第2,針對金管會提出的併購買方4大資格條件,其中「企業社會責任」涉及勞工權益的資格條件審查,建議邀請全金聯參與。

第3,建議金管會依據金融機構合併法規定,訂立「金融機構合併對受僱人權益事項處理指導原則」,明定對受僱勞工權益事項的處理原則,包括:所有勞動條件的保障與揭露、工會參與、簽訂團體協約等。

第4,併購買方對被併購方公司員工權益保障計畫(員工安置計畫)審查,建議邀請全金聯參與,協助檢視買賣雙方雇主是否落實對勞工的各項承諾。

第5,建議金管會將「勞工董事」納入多元化董事會對象之一,讓勞工得以由下而上回饋銀行實務,參與公司治理,以有效降低併購過程因資訊不對等而產生阻礙。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386819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11 19:18

圖為台中市社會住宅(記者蘇金鳳攝)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為促進興辦社會住宅,財政部再鬆綁促參可享租稅優惠的重大公共建設範圍,修正發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重大公共建設範圍」,新增社會住宅為重大公共建設範圍,適用促參法5項租稅優惠,以吸引民間投資。

財政部近日修正促參法重大公共建設範圍,增訂使用土地面積達0.5公頃以上,或總樓地板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以上的社會住宅,列為重大公共建設範圍。

財政部指出,符合上述條件者,可適用促參法規定的5項租稅優惠,包括「5年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投資支出之營利事業所得稅抵減」、「進口機具設備之關稅優惠」、「地價稅、房屋稅及契稅之減免」、「營利事業投資股票應納所得稅之抵減」。

官員表示,將社會住宅列入促參法重大公共建設範圍,除配合政府政策外,也因應市場需求,先把法制環境做到完備,搭配租稅優惠,較有誘因吸引民間資金,主辦機關可在土地使用分區規定下,發展附屬事業,例如電影院、商場等,但規模須視各地方政府規範而定。

官員指出,民間資金投入社會住宅後,可望加速改善弱勢族群居住環境,實現民眾安身需求,落實居住正義,並可活化公有土地,加速經濟發展。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819103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府聲稱因國家財政不佳,不得不援引憲法第23條以「增進公共利益」為由制定退撫新法第36條及37條刪減退休人員已發生法律效果之退休所得。然查,實情不是如此,國家財政並非如此不堪。

一、國家財政狀況良好穩健
收入是政府施政最穩當之財源,從賦稅收入占政府歲入的比率,即可看出國家財政的穩健程度,比率越高,代表財政越穩健。經查我國該項比率,依據財政部統計,從100年73.9%,提高至103年76.4%,再提高至105年80.5%,107年更高達81.4%,顯示我國財政狀況良好穩健。此外,從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率,亦可看出人民賦稅負擔的輕重。我國賦稅收入占GDP的比率自民國99年以來多維持在11%~14%之間,105年為13.0%,106年12.9%。比起鄰近之新加坡13.5%、日本18.6%、韓國19.4%及英26.9%、美19.8%等國,顯示我國人民的賦稅負擔,相對其他國家為低(107.10.7 經濟日報)。

不過,賦稅雖輕,但我國近年來的稅收,依財政部統計,自93年至106年,包含短徵年度在內,合計總共稅收超徵額7,889億元,尤其是106年之前更出現連續4年稅收超徵狀況,光這4連年合計就高達5,204億元,加上107年初估超收698億元,但陸續還有190億元將入帳,全年稅收超徵可達888億元,連續5年來政府稅收超徵額已達6,092億元(108.1.10經濟日報)。近5年稅收超徵如下:103年超徵1,088億元,104年超徵1,878億元,105年超徵1,278億元,106年超徵960億元,107年超徵888億元,稅收甚豐,國庫滿滿,增幅明顯高於經濟成長率,所以107年3月行政院乃發給縣市政府各5億元、鄉鎮公所各1千萬元,賴清德院長還特別說,這與107年的地方選舉無關(107.3.13中央社)。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更於107年7月15日公開宣布為免除一般大眾的稅賦負擔,108年報稅的時候,所得3萬元以下的人不必繳稅(107.7.15.民進黨新聞中心)。

二、預算收支已趨平衡

 

另據財政部統計,我國各級政府歲出淨額占GDP之比重,也就是政府支出規模。78年度政府因進行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支出較多,歲出占GDP比重為31.6%達到高峰,同年歲入占GDP比重為24.1%,兩者差距較大。85年度開始撙節支出,期於90年度前達成預算收支平衡之政策目標。85年度至90年度平均歲出淨額占GDP比重下降為22.08%,顯示政府支出活動占整體經濟活動不到1/4。92年歲出占GDP比重繼續下降為20%,歲入比重為17.8%。97年度歲出比重占17.8%,歲入比重為17.0,兩者差距甚小。但97年度下半年發生金融海嘯,全球景氣由盛轉弱,以致98年度政府支出增加,占GDP比重提高為20.6%。往後才逐漸回復。民國100年歲出比重降至18.3%,歲入比重占16.1%。102年歲出比重17.5%,歲入仍維持16.1%。迨至106年,歲出比重再下降至16.3%,歲入為15.2%,兩者已漸趨平衡。

三、公共債務明顯低於法定舉債額度上限


另外,從政府公共債務的多寡,亦可作為衡量國家財政健全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定義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2001年政府財政統計手冊定義,政府債務並不包括社會安全給付義務在內,政府保證及或有負債亦不計入政府債務。此與公共債務法管制政府融資行為所舉借應定期還本、付息並受債限管制之債務不同(2015.5.8.財政部新聞稿)。同時,為維護國家財政健全,支應未來發展需要,我國亦已制定公共債務法,其中第5條規定舉債額度上限:「中央、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在其總預算、特別預算及在營業基金、信託基金以外之特種基金預算內,所舉借之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預算數,合計不得超過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之前3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之50%」,連續4年下降至107年底為36.38%(財政部108.6.5.新聞稿)。以下是近10年來各級政府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前3年度GDP平均之統計:

 

由上可知,近10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公共債務占GDP之比例,均在法定舉債額度上限50%之內,近年來更呈下降趨勢,107年只有36.38%。若與其他國家比較,例如:日本245%、希臘173%、義大利138%、葡萄牙133%、新加坡111%、西班牙106%、加拿大106%、美國102%、法國98%以及德國71%,我國36.38%比其他國家好很多,應屬穩健中的穩健。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公佈「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競爭力排名第13,其中「總體經濟穩定」排名第1,主要係因我國政府債務占GDP比率之變動表現良好,位居全球第1名(2018.10.17.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顯示政府財政狀況相當良好。

四、國家債信良好

若以國家債權來看,中央銀行表示全球前5大債權國,依序是日本2兆8,885億美元、德國1兆6,202億美元、大陸1兆5,965億美元、台灣1兆539億美元、和香港9,791億美元。由於我國國際投資甚強,央行指出,這反映出我國債信良好,支付能力強(2016.6.16.工商時報)。次年,該行公佈我國對外資產總額1兆7753.3億美元,比104年底增加7.5%,對外負債總額計6737.5億美元,年增 15.1%。兩相互抵,我國國際投資淨資產為1兆1015.9億美元,年增353.2億美元,增幅 3.3%,是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2017.6.15.中廣新聞網)

五、財政赤字逐年改善

若以政府財政赤字觀察,財政赤字(fiscal deficit)係指政府歲出與歲入之差短。依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規定加入歐洲經濟暨貨幣同盟(EMU)的財政門檻,政府赤字預算占GDP比重必須在3%以下,可見相當重視國家的財政赤字。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我國各級政府歲入與歲出淨額之差短,亦即財政赤字,101年為3,568億元,占GDP比重為2.4%;103年減少為1,369億元,占GDP比重降為0.8%;106年再減為250億元,占GDP比重再降為僅0.1%。顯示我國財政赤字逐年改善,並無惡化情形。但107年度因應國家建設及政務推動需要,政府支出擴大,以預算數估計赤字比率提高至0.8%,惟預估實際執行結果將進一步下降;108年度以預算數估計赤字比率為0.6%。(財政部108.4.3.新聞稿)

六、財政表現屢獲國際佳評

 

此外,國際信評機構對於一個國家的信用評等,影響很大,相當重要。著名的惠譽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2017年10月20日信評報告,將我國主權評等評為AA- (最高為AAA),表示信譽程度優良,資金實力較強,資產質量較好,各項指標先進,經濟效益穩定,政府有較強的債務清償能力,即使到2020年還能維持穩健,屬於「展望穩健」之國家。不僅惠譽如此,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國際信用評等公司2018年4月30日、及穆迪(Moody's)國際信用評等公司2018年11月8日發布對我國國家主權信用評等分列為AA-、AA-及Aa3,均與前1年相同,展望均維持「穩定」。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17年國際競爭力評比(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亦指出,我國財政總體狀況為全球第10名,比2016年的第12名表現更為亮眼,主要係因各級政府有效控管債務,實質成長率指標排名大幅進步13名所致(2018.3.1.自由時報)。同年,我國外匯存底4,515億美元,年增173億美元,高居世界第5名。截至2017年底,我國是全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黃金儲備第14名。

博鰲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發布「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指出,從各經濟體綜合競爭力來看,台灣繼續保持第4(2018.4.9.美國之音)。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公佈「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競爭力排名第13,其中「總體經濟穩定」排名第1,主要係因我國政府債務占GDP比率之變動表現良好,皆位居全球第1名(2018.10.17.國家發展委員會新聞稿),顯示政府財政狀況良好。

20190523_郭台銘後援會26日買下蘋果、聯合、中時、自由4家報紙頭版半版廣告,談及年金改革,稱「民進黨政府認為退休人員是台灣社會的米蟲」。(陳定瑜攝)
郭台銘後援會26日買下蘋果、聯合、中時、自由4家報紙頭版半版廣告,談及年金改革,稱「民進黨政府認為退休人員是台灣社會的米蟲」。(陳定瑜攝)

七、施政品質攸關財政體質良窳

 

其實,財政體質雖好,但國家財政能否保持盈泰,關鍵在於政府能否撙節支出、杜絕浪費,持續開創新經濟與財富。惟觀我國近來年,不僅民意代表、政黨,甚至行政部門,一方面聲稱國家財政不佳,另一方面卻為討好選民,不斷爭相推出許多錢坑法案,開出各種增加財政負擔的支票,包括政府密集所提之特別預算,並以舉債支應,已扭曲編列年度預算的原貌,毫無財政紀律可言,例如:8百座蚊子館充斥全台(2015.9.遠見雜誌),興達漁港投入70.9億元,卻在興建後迄今從來沒有一艘遠洋漁船入港(2018.8.17.聯合報)。政府還要以活化為由編列整修預算,不但沒有達到活化目的,反而成為更漂亮的蚊子館。又花了80億元興建的故宮南院,遊客卻寥寥無幾(2018.3.27三立新聞網);耗資8,800億元的前瞻計畫,有半數投入興建軌道運具。但立法院預算中心卻發現,2016年底前交通部推動的28項軌道運具建設,竟有多達18項興建計畫遭修正,其中還有計畫修正3次以上,甚至直接暫停,形同64.29%工程延宕,追加工程經費跟著大幅暴增,已成財政黑洞(2018.6.24中國時報)。

另外,無視日本及其他國家重啟核能電廠降低發電成本穩定電力供應之趨勢,政府卻棄置耗費2838億元新建的核四電廠不用,反而以95億元向日本租用發電機組,再以1000億元興建將造成嚴重空汙的深澳燃煤電廠(2018.3.18聯合晚報)。政府為推綠能,辦理離岸風力發電招標,台電保證收購20年但要付出2兆元(2018.4.6經濟日報),監察院不但提出調查報告,且已糾正經濟部(2018.12.10聯合報)。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卻要改版新台幣,中央銀行表示得花450億元(2018.3.27.自由時報)。

此外,政黨輪替後已增設十幾個與法定機關業務重疊的黑機關,再由黑機關指揮法定機關,破壞文官體制(2016.11.10.風傳媒),其「端末成本」更是難以計數。107年九合一地方選舉,行政院長賴清德下鄉輔選,就開出逾7400億元的選舉支票,點頭承諾近20名立委共30多項地方建設要求(2018.10.13.聯合報)。蔡英文總統趕場到高雄輔選開政策支票,她指出政府去年以特別預算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要為未來四、五十年打好基礎,執政後重視南北區域平衡,陳其邁提出或延續陳菊施政的計畫,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並投資高雄成為新南向政策的基地,要讓高雄有直飛東南亞各國的航線,機場若不夠就擴大投資,打造高雄成為台灣最好的國際機場。(2018.11.5.聯合報)  

20190312-2020總統大選的國民黨參選人、台大教授張亞中(圖中),今(12)日召開記者會,批評國民黨其他參選人過去對年金改革的態度都是「不積極、不主動、沒主張」,參選後才又提出「二次年金改革」,但卻都「內容不明」。(擷取自孫文學校臉書)
2020總統大選的國民黨參選人、台大教授張亞中(圖中)召開記者會,批評國民黨其他參選人過去對年金改革的態度都是「不積極、不主動、沒主張」,參選後才又提出「二次年金改革」,但卻都「內容不明」。(擷取自孫文學校臉書)

八、優存利息並未排擠社會福利預算

 

釋字第717號解釋理由書,援引銓敘部100年1月7日部退二字第1003303171號函,敘稱:「優惠存款利息差額造成國家財政嚴重負擔,進而產生排擠其他給付行政措施預算(如各項社會福利支出)」。然查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顯示,99年社會福利經費預算占政府總預算歲出之比例為19.0%,逐年增加,至106年已上升至24.1%,並占政府各類歲出的比例最大。

相反的,屬於法定義務支出的退休撫卹支出比例,卻自99年的8.0%,逐年下降,已降至106年的7.1%,且查軍公教退休人數101年共計52萬4311人,但至105年已減少為46萬3825人,5年來優存利息增加27億9472萬元,平均每年僅增加5億5千萬元,相較於我國近年來的稅收已連續4年超徵5,204億元,實在很少。尤其,退休人員凡屬84年後之服務年資領取之養老給付已不能再享18%優存,因此不會再增加,所以政府負擔的優存利息,只會逐年下降越來越少。依上,已可證明釋字第717號解釋理由書,未經詳細查證即逕行援引銓敘部之說詞,應屬有誤。簡言之,我國社會福利預算支出並未受到排擠。

九、減損已退人員退休所得缺乏正當性

從上各種資料觀之,顯示我國財政狀況尚稱良好,因此只要嚴守財政紀律,切實管控政府收支及債務,全民團結一致,積極發展經濟,採行多元開源政策,提升財政資源運用效益,其實應已足敷。蔡英文總統更指出,台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的最好狀態(2018.6.12經濟日報)。經濟部亦表示,近年來我國整體經濟表現優異,106年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平均實質總薪資47,271元創下歷年最高,已經突破17年來的魔咒。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106年也達到平均37,781元,107年1至4月為38,107元,為近11年新高,實質經常性薪資穩定成長。另據主計總處調查,107年已加薪或預計加薪廠商占32.4%,將創18年新高(2018.6.16經濟部新聞稿)。

 

綜上,政府宣稱係因國家財政不佳而援引憲法第23條「增進公共利益」制定退撫新法第36條及37條刪減退休人員已發生法律效果之退休所得,已違反誠信原則、禁止溯往原則及信賴保護原則,目的不正當、手段不必要、限制不妥當,不符合比例原則,不僅應無適用憲法第23條「增進公共利益」之餘地,且已牴觸憲法第15條人民工作權、財產權及生存權應予保障之規定,違憲至明。(相關報導:風評:恢復十八% 韓國瑜必須做的功課更多文章

*作者為前行政院勞委會主任秘書

https://www.storm.mg/article/1369330?srcid=73746f726d2e6d675f6e756c6c_156017262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財政部將發布5月海關進出口數據,在美中貿易戰升級及去年高基期兩因素影響下,預估5月海關出口減幅擴大,可能連7黑。

根據財政部資料,4月出口258.3億美元,年減3.3%,為連續6個月年負成長,累計前4月的出口金額為1,0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月進口231.5億美元,年增2.6%,前4月進口規模905.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出口減進口後的出超金額為2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4.7億美元,累計前4月出超金額116.5億美元,年減42.6億美元。

5月出口 預估衰退幅度擴大

財政部原本預期4月出口有望止跌回升,因積體電路出口不振,國際基本金屬價格低盪,加上塑化原料需求減弱、部分化工廠歲修與工安事件等因素影響,4月出口仍負成長。由於5月貿易戰升溫,加上去年高基期,財政部預估5月出口衰退幅度擴大,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5%至6%。

另,主計總處本週將公布「4月新資統計」。根據上次資料,3月份全體受雇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1,674元,年增2.25%。經常性薪資成長重回2%以上水準,第1季經常性薪資年增2.18%。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從1-3月經常性薪資變化,顯示廠商仍有調薪情況,是否為長期趨勢,仍有待持續觀察。

惟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3月總薪資46,530元,年減0.1%。第1季總薪資年增僅0.95%,剔除物價因素後,首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1.85%,實質總薪資年增0.62%。

官員指出,第1季「非經常性薪資」轉負成長,為近3年來首見,顯示2018年下半年景氣擴張力道趨緩。今年1至3月非經常性薪資,除了年終及加班費外,廠商發放績效獎金的情形較往年保守。

4月出口年減3.3%,為連續6個月年負成長。(路透)

4月出口年減3.3%,為連續6個月年負成長。(路透)

https://m.ltn.com.tw/news/weeklybiz/paper/129492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管會6日公布「以房養老」成績單。截至到2019年3月底,共有13家銀行開辦「以房養老」業務,核貸件數3,362件、核貸金額達184億元,等於平均每件貸款額度是548萬元,若去年同期核貸件數2,425件、130.47億元來看,年成長達41%。

銀行局統計,若是以男女性別來看,女性較愛辦「以房養老」,核貸件數中,女性佔54.34%,共1,827件,男性僅45.66%、1535件,顯示女性較男性,更願意申辦「以房養老」,平均承作年限是21.93年。

所謂「以房養老」就是老人拿不動產跟銀行做「逆向抵押貸款」,換取每月的養老金。

據金管會統計,13家辦理以房養老的銀行中,排名前3大是合庫(核貸金額79.26億元、1331件)、土銀(核貸金額52.63億元、1082件)、華南銀:(核貸金額28.39億元、共620件)。

若以地區來看,北北基的核貸件數最多,共1687件,其次是中彰投,有477件、第三是桃竹苗、有408件、第四是高高屏、有361件、第五是雲嘉南、有288件、第六是宜花東有125件,最後是外島僅16件。核貸額度也是北北基居冠,達128億元約占7成。

銀行局分析,北北基房屋價值較高,且較能接受以房養老觀念,因此願意申請以房養老貸款的人也比較多。而女性比重較高是因為國人不動產多登記在妻子名下,也可能是因為女性比較能接受以房養老觀念,所以女性申貸戶較多。

金管會呼籲,民眾在辦理以房養老貸款時要留意申辦流程、貸款成數、利率、期限、借款人申辦門檻、相關費用及權利義務。銀行辦理這項業務也應落實執行金融服務業公平待客原則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於業務推展過程負有注意及忠實義務,並遵守廣告招攬真實、訂約公平誠信及商品適合度等原則,向借款人充分說明契約重要內容及揭露相關風險,以促進銀行業務健全發展,及保護消費者權益。

https://m.ctee.com.tw/livenews/aj/A95645002019060712483877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7 05:30

台商回流將帶動土地需求,台糖擬釋出彰化以南共2051公頃土地。 (資料照)

通過3案 增1756個就業機會

〔記者黃佩君、洪友芳/台北報導〕經濟部昨召開「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聯審會議,通過某高雄封測大廠投資三五六億元擴建新廠,以及先益電子及某車胎廠等三件投資案,合計總金額三七六億元,共新增一七五六個本國就業機會;目前台商回流投資已通過六十九家、總金額為三六九○億元,預計本月可望破四千億元。

某封測廠投資356億 創次大案

某封測大廠本次投資三五六億元,是之前五百億元後的次大案,據了解地點在高雄,外界猜測可能為日月光等廠,但日月光否認。

經濟部表示,該廠為因應美中貿易戰衝擊、市場趨勢及客戶要求,規劃擴大在台產能,加碼投資擴建新廠,並添購自動化機器設備及設置高階製程產線,招募一三五四位本國專業人才。

先益電子則是背光模組廠龍頭,產品為液晶顯示器面板關鍵零組件之一。經濟部表示,先益具有優秀上下游垂直整合能力,因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決定投資超過七億元於台中工業區購置廠房並新增產線,升級自動化設備,以提高台灣生產比重,將新增一八○個本國就業機會。

不具名車胎廠製造商在全世界有超過十個生產工廠,於歐美亞地區都設有研發中心,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其中北美客戶佔比相當高;為減緩貿易戰嚴重衝擊,將加碼投資逾十二億元設置全新研發中心、增設自動化產線,可增加二二二個本國就業機會。

台商回流將帶動土地需求,台糖擬釋出彰化以南共二○五一公頃土地。經濟部長沈榮津昨表示,希望提供多元區位,將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及高雄等各地都準備兩百公頃,工業局將在一個月內盤點完畢。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9425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7 08:00

除配合政府政策,各大行庫亦各自提出融資專案,協助台商鮭魚返鄉,因應多元需求。(圖由台灣銀行家提供)

台商資金因美中貿易大戰而加速回流,各大行庫為能在返台台商融資上展現佳績,為此競相推出融資優惠專案招徠台商,在這一波浪潮下,台商得到空前優惠的利率,政府若能盡快解決土地問題,勢必能增進台商返台投資意願。

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由於雙方的貿易爭端複雜,儘管來來回回數度協商,但迄今變數仍高,且引起大陸設廠的台商一片恐慌,生怕因為上下游關聯產業鏈效應受到嚴重衝擊,因此近來爭相返台,甚至原本政院預估今年底才會達到的2,500億新台幣目標回流值,現在已經提前半年達到,政院並對此再上修回流目標值至5,000億元。

在所有的政策放款中,台商鮭魚返鄉所需要的行庫融資協助可說名列前茅,包括閣揆蘇貞昌在5月20日出席台銀120周年行慶時,提到台商資金因為美中貿易大戰而加速回流,特別強調:「台灣應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已不難想見閣揆對此重視的程度,為此各大行庫更希望能在返台台商融資這一塊展現佳績,並為此競相推出融資優惠專案招徠台商,在這一波大型行庫推出台商回台貸款優惠專案的浪潮下,台商不僅在利率條件、貸款成數、年期上得到空前的優惠待遇,也成為在公股行庫力拚台商融資放款績效中最大的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台商回台投資的浪潮,參與的不僅是公股行庫,連一些民營銀行都共襄盛舉,像是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均已對外宣布所推出的台商回台優惠融資專案。永豐銀行並為此直接和桃園市政府簽約300億元的總授信額度,因為桃園在交通便利性方面已被台商視為首選,且永豐銀甚至把成數最高拉至9成,比很多公股行庫還來得高,利率亦從1.49%起跳,且給客戶20年的貸款期限,最長可再有3年寬限期。

目前各大銀行對於台商鮭魚返鄉的融資需求,主要由兩大方向配合,一是透過行政院國發基金所撥出的專案優惠貸款「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來承作,另一則是針對國發基金專案融資貸款所未涵蓋的台商需求部分,再輔以自家的專案優惠貸款。

例如,服務中小企業家數最多的臺灣企銀,即爭取出任國發基金上述專案融資貸款的經理銀行,最後經過招標勝出,現已擔任「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專案貸款」經理銀行,並配合政府提撥的200億元資金,訂定「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專案貸款辦法」,針對台商興建廠房及相關設施、購置機器設備計劃提供最長10年及中期營運周轉金最長7年的中長期貸款。

行庫自辦專案融資貸款 協助購地經費

 

對於龐大的台商資金回流,各大行庫在配合國發基金所提出的融資優惠之外,另外再提出自家的融資專案來助陣,兩者搭配最大的效果,就是互補性,因為國發基金所提出的上述優惠專案貸款,仍有數項重要的資格限制,不見得每位台商都能符合申請條件,此時銀行所提供的自辦專案,即可涵蓋更多的台商,及因應更多元化的需求。

就以台商本身申請國發基金專案的資格限制來看,對此大型行庫主管指出,國發基金所提出的台商融資專案,符合申請資格者必須具備三大條件,包括:1.必須在美中貿易大戰受衝擊;2.在大陸設廠必須年滿2年以上;3.已具備一定的智慧型生產基礎。

倘若符合這三項條件,才能適用於國發基金所提供的融資專案申請。但能符合這三項條件者仍相對有限,例如,第三點要求須具備一定的「智慧型生產基礎」,這類業者通常以高科技產業居多,換言之,許多傳產業並不符合資格。

再就資金用途來分析,國發基金的優惠專案僅針對設廠、採購機器設備的資金、周轉金等項目,來提供融資需求,但對於廠商要購買蓋廠房所需要的土地,則並未列入國發基金給予優惠融資協助的範疇,此時,各大行庫自辦的優惠專案,就能派上用場。

突破「第三地」台商回台投資困難

 

除了購買土地融資問題之外,有不少台商還是早在政府開放赴大陸之前,就先透過第三地轉進大陸的台商,但也因此缺乏「正身驗明」之下,無法適用國發基金的專案,行庫主管對此表示,此時銀行所提的自家融資專案,正可解決上述國發基金專案所無法涵蓋的台商融資問題。

例如,玉山銀行在其自辦專案中,對於資格即特別載明「不限大陸地區,只要是境外有營運據點或生產基地的中小企業都可來申請」,這樣的資格放寬正是為上述「第三地」台商解套,給予其優惠貸款資格。

另外,臺銀在申請者資格上,亦未限制非得大陸台商不可,而是只要赴海外投資達1年、且持有海外投資證明文件的企業,都符合申請資格,也是為「第三地」台商解套的方式。

在國發基金優惠專案未涵蓋的「購地貸款」方面,綜觀目前各大行庫所提出的優惠貸款辦法,包括兆豐銀、臺企銀、臺銀、土銀、合庫、華銀等行庫,均有提出這類涵蓋購地貸款在內「土融」需求的自辦型專案;另外對於早年在政府尚未開放對大陸往來之前就已經由第三地赴大陸投資的台商,如今若要回來,也可適用行庫自辦的優惠專案。例如臺企銀主管即對此表示,希望藉此提供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全套一條龍式融資,包括了建廠所需之購置工業用地。

兆豐銀則除了國發基金的優惠專案之外,再主打自家推出的「工好貸」作為助陣台商取得融資主力。若以撥貸總金額來看,目前在各大行庫實際撥出融資進度,以兆豐銀最為領先,已率先通過南六、智邦等多個案子。

根據行庫的觀察,目前台商回流所「相中」的工業區土地,據悉包括新莊、五股、桃園、台中一帶的工業區,台商融資案源最多,此外南科也有不少;行庫主管指出,上述工業區的申請案,只要借款人的擔保品及借款用於升級、轉型等用途能獲銀行認可,現在一般都能借到8成,借款年期最長則可借到20年,有不少行庫還另外給予3年的寬限期。

銀行價格戰白熱化 台商獲益最大

 

台商回台融資另一個引人矚目的焦點,在於越來越低的利率水準。這類優惠貸款最早是以1.68%作為訂價,但隨著臺銀、永豐、合庫等銀行陸續宣布將以限期前2年或前3年,以1.49%作為起跳利率之後,預估未來會有更多銀行跟進,其中,與之相應的「階梯式利率」,成為風氣的機會也非常大,例如,臺銀目前在3年1.49%利率期滿之後,第4年開始將利率提高至1.79%,而合庫也推出了新版本,前2年利率同樣1.49%,但到了第3年起,利率增為1.72%,這種「階梯式」優惠方案,通常是在房貸或是信貸才有,例如,政府所提出的青年安心成家專案優惠房貸,即以這種階梯式利率來計息。

如今,台商融資設廠這類企金貸款,大型行庫也透過前2年放款利率不到1.49%的低利融資來吸引台商客戶,若比起一般中小企業放款利率普遍在2.5%以上來看,台商融資優惠利率足足比起一般行情減碼1個百分點,大型行庫卯勁投入該政策性貸款由此可見,台商亦因此得到回台融資近幾年來最「好康」的行情。

儘管在融資上能獲得銀行多方相助,但根據銀行主管的說法,現在台商仍有銀行不見得能協助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工業區的土地價格。有大型行庫主管即不諱言,工業區土地價格在前幾年已有土地開發商事先買地,「屯地居奇」之下,「現在工業區土地比5年前貴上3、4倍的所在多有!」而南部的工業區,包括路竹或南科,亦已到了「滿載」的狀態,台商亟待土地的釋出,倘若缺乏足夠的土地,「就算有銀行提供融資也買不到!」

而目前解決土地問題的方式,仍存在不少盲點,特別是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雖然已有共識,對工業區土地在限期內未開發,政府將向地主強制買回,但實際上能成功執行的案子卻不多,因為土地持有者通常可用「變更開發計劃」,來拖延實際執行開發動工的時間。

至於所謂的「基礎建設」債券發行,是否也將成為另一種協助台商鮭魚返鄉的方式?銀行業者之間也持不同的看法。不少銀行業者認為,即使政府透過這類債券的發行來募資,把基礎建設設施規劃得再好,最根本的土地問題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最大問題,如何能有效落實限期開發、強制買回等措施,應是政府除了協助台商融資之外,最該重視的另一大議題。

(本文摘自2019年06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812629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6 08:00

政府推動台商資金回流投資方案,若能有效引導投資,可大力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圖由台灣銀行家提供)

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間接促使台商返國投資,政府若能有效引導資金進行實質投資,將可挹注經濟成長動能,更是台灣轉型向上的歷史契機。

台灣正在迎來龐大的海外資金回流潮,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認為:「這是一個台灣結構性改變的契機!」目前政府開始推動台商資金回流投資方案,若能有效引導資金進行實質投資,將有效挹注經濟成長動能。這是台灣轉型向上的歷史契機,政府與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民間企業,大家不僅要一起熱烈歡迎海外資金回台,還要把這筆錢用對、用好,為下一代創造永續發展的榮景。

回台投資金額已達年度設定目標

 

經濟部在5月初發布統計,從今年元月1日啟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已經有55家廠商通過審查,累計回台投資金額高達2,884億元新台幣,已經提前達到年初所設定的2,500億元年度目標,而且,因為還有40家台商在排隊審查中,政府已經將年度目標翻倍到5,000億元。台商返國投資,主要是受到中美貿易大戰的推力,製造業將高端的資本投資移轉回台,另外由國發會與各部會整合的投資窗口也盡全力協助廠商,台灣正在迎接30年來最大的製造業回台投資熱潮。

台商回台投資只是這波返台資金潮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政府在風電、AI等5+2產業政策,吸引了歐洲風電廠商以及美國微軟、谷歌、亞馬遜等世界級廠商的投資。投審會統計,2018年全年核准僑外資來台投資件數為3,621件,較上年同期增加6.03%,投資金額114.4億美元創近10年新高。但是,外資對台灣的投資仍然存在單筆金額小、穩定度低、偏向個案的缺點,需要招商單位繼續努力。

資金須存入外匯專戶控管

 

對金融業來說,最重要的則是財政部主導,已經在4月11日獲得行政院拍板通過、即將排入立法院審議的《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俗稱《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專法細節在此不再贅述,在各國逐步施行全球追稅的《共同申報準則》(CRS)的大環境下,這個專法以優惠的稅率吸引長期海外避稅的台灣資金回台,根據財政部的估算,每年回流的規模最低估算有1,300億元,最高可能達到8,900億元,金額是製造業廠商回流的數倍。

《海外資金匯回專法》是台灣金融產業發展罕見的機會,這筆資金金額龐大,擁有者都是金融業者熟悉的客戶,資金的投資目的大都是家族傳承永續發展的長期用途,過往因為避稅的考量,龐大的台灣資金支持了香港與新加坡金融中心的發展。但是在CRS以及越來越嚴謹的洗錢法規推動下,台灣富有階層的資產海外避稅的管理成本日益升高,《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如果制度設計得宜,將能夠吸引龐大的財富回台,投資在台灣永續發展的事業,並且成為台灣金融業期盼多時,發展資產管理服務最重要的基石。

《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在稅務優惠的設計上,實際上已經「展現財政部的誠意」,資金匯回若願投資至政府規劃的5+2產業,其稅率最低分別為第一年4%以及第二年5%,前提是不可購置房地產,且資金必須存入外匯專戶控管。

吸引資金回台關鍵在於用途

 

不過,單靠優惠的稅率並無法真正吸引海外資金回台,原因非常簡單,這些資金是台商傳子傳孫的家族資金,具有穩健、保守的本質,遺產稅也是必然的考慮,回台灣自然必須繳交最高20%的遺產稅,這是大家都準備好的,不會有疑義,真正的關鍵在資金的用途。如果留在海外做穩健的投資,可以獲得每年5%的淨利,回台灣後的資金用途卻綁手綁腳,那麼財富擁有者自然傾向一動不如一靜,繼續存放在已經往來多年、有默契的外商投資銀行帳上。如果是這樣,財政部所預估的每年8,900億元只是鏡花水月,甚至連1,300億元的低標都無法達成。

目前行政院通過的專法,在資金用途規定5%可以自行運用、25%投資在台灣股市,另外70%的運用,必須投入「實質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不限產業類別、間接投資特定產業兩種。前面5%、25%的規定沒有問題,問題在70%部分的投資限制,與台商家族傳承的目標並不一致,要把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資金轉換成風險甚高的創業投資,中間存在很大的鴻溝。如果單獨以個別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不只沒有吸引力,甚至與資金運用的本質完全相悖離,實際不可行,必須金融業者介入,以金融的技巧設計出可行的產品才有機會。但是台灣過去新種金融產品的研發,每每遇到金管會官員保守心態的限制,要期待能夠大量創新來容納每年幾千億元的資金,成功的機率就算不會是零,實際也會很低。

政府應創造投資標的、善用金融專業

 

財政部要爭取海外資金回流,創造比經濟部更成功的績效,在立法院審核《專法》時,應該修正70%的資金用途,選項之一是政府自行創造投資標的,依照長照、5+2產業的資金需求,發行相關專款專用的建設債券,提供比中央政府公債更優惠的利率,一手吸引資金,另一手快速發展5+2產業。

政府選項之二,是善用金融機構的專業,交由金融業者主導產品設計,放寬投資標的,唯一的限制是堅守「禁止炒房」的底線,以台灣金融業者的專業,以及對客戶需求人親土親的掌握度,一定可以設計出符合家族傳承、穩定收益,以及有助台灣產業發展的產品,如此,金融業將可以在資產管理領域獲得重大的活水。

面對史上最大的資金回流潮,不怕錢多,只怕不懂得把錢用對、用好,這正是財政部、金融業者、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全力思考、做好答案的歷史命題。

(本文摘自2019年06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812628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壽險業會動搖美國市場?金管會6日重申「三不一沒有」,即壽險業實際投資美債是新台幣5兆5,313億元,對美債規模來看,占比並不大,即便與銀行投資美債的新台幣4,957億元相加,占美債市場也僅0.45%,不致影響美國貨幣政策,且壽險業是長期資產負債管理,美債市胃納量大,是長期投資的重要市場,並不會因短期匯率波動,撤回資金。


同時,2018年壽險業總保費收入新台幣3兆5,116億元,同年保險給付是1兆8,757億元;2017年總保費收入是3兆4,202億元,保險給付1 兆6,552億元,保險局強調壽險業每年總保費收入都大於保險給付支出,尚沒有流動性風險疑慮,也就沒有需要賣美債來因應現金需求。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者Robin Wiggleworth日前撰文指出,台灣雖小但在金融上卻算是超級大國(Superpower),因為台灣有極為節儉的存款戶與快速成長的經常帳盈餘,壽險業快速成長,但台灣本身的市場無法容納這些資金,壽險業必須大量投資海外,尤其是美國公債、公司債等。

 

大量投資海外,造成壽險業美元資產與新台幣負債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從2013年的34%拉到目前已逾50%,造成資產與負債間的貨幣錯置,若台灣金融市場流動性出問題,或美元貶值時,壽險業恐被迫大量賣海外債,撤出美國市場;另外即是台灣的銀行業亦是美國聯邦貨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若台灣金融市場波動,即可能會影響到美國貨幣政策。

 

在中央銀行5日跳出來駁斥此報導後,金管會6日亦發新聞稿說明,強調到今年3月底,壽險資金有新台幣24兆7,668億元,其中國外投資金額16兆9,483億元,約占68.4%,其中投資美國債券金額5兆5,313億元(約1,784億美元),銀行投資美債則有4,957億元(約160億美元)。

 

金管會強調,即便壽險業投資的美債部位加計銀行的部位,也僅1,944億美元,以去年底美國債市規模42.9兆美元來看,占比也僅0.45%,應不至於影響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同時壽險業到3月底責任準備金有新台幣22.93兆元,外幣準備金則有4.25兆元,即約占18.53%,剩下18.68兆元是新台幣保單準備金,有16.95兆元投資海外,高達90.7%,不過保險局強調避險率高達7~8成,且近期壽險公司賣外幣保單都是美元保單為主,並沒有資產負債幣別錯配的疑慮。

 

文章中指台灣壽險業透過債券ETF投資美國債,金管會表示,到今年3月底壽險投資新台幣計價的價券ETF有5,610億元(約合178億美元),占壽險資金的2.24%,雖金額不大,但金管會也已有相關控管措施,如限制債券ETF集中度等。

(工商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606004326-260410?chdtv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管會今 (6) 日向行政院報告「金融挺產業推動成效」,主委顧立雄表示,為鼓勵保險業投資長照產業,未來將研議比照社會住宅,進一步降低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收益率標準,但這部分仍需跨部會討論;另外考量都市土地成本高,則可以思考學校閒置用地活化。

金管會報告指出,擬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日照中心、銀髮住宅等的長照週邊產業,將檢討降低不動產投資應符合的收益率標準,目前收益率不得低於 2.345%,建議未來檢討都市計畫時,評估土地用途限制的必要性,適度解編,或擇定公有土地以較低權利金透過設定地上權方式釋出,作為長照 BOT 示範區,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興建。

顧立雄表示, 在引導保險業資金投資長照產業部分,因為長照產業分為接近準公共化和不需衛福部特許兩類,金管會擬從不需衛福部特許部分先著手,讓保險業投資銀髮宅或日照中心。

至於都市土地成本太高這一部分,顧立雄說,政府可以思考如果有閒置的學校用地,可以結合老人長照及托幼部分來做,讓學校用地可以解編,做跟托幼及長照有關的事項。在土地的取得成本降低了之後,有兩種方式,一是設定地上權給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蓋建物;另外則是用證券化的方式,由政府興建長照設施,透過募資行為,發行證券讓保險業來投資。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33330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5 17:37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即時報導
  •  
  •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壽險業者持有約14%的長期美國公司債,一旦台幣升值,有可能對美國債市構成系統性風險,甚至影響美國聯準會(Fed)決策。對此,中央銀行直指報導過度誇大,我國壽險業者海外投資占美國公司債券市場整體規模比重甚微,不僅難以對美國債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更不可能左右美國貨幣政策。

央行稍早發布新聞稿說明,依美國證券業暨金融市場協會(SIFMA)資料,截至2018年底,美國房貸擔保抵押債券或不動產抵押債券憑證及公司債流通在外餘額合計約為19兆美元。

根據保險局資料,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保險業於美國曝險總金額為新台幣6兆4,175億元,折約2,082億美元,僅占上述債券流通在外餘額約1%,比重甚微。

央行指出,截至今年4月止,壽險業國外投資匯率避險比例約49%。若加計外幣非投資型保單,則其國外投資避險比例增加至約75%,顯示壽險業仍審慎因應匯率風險,發生保戶大量解約以致迫使壽險業者大量拋售國外資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央行也說,台灣金融體系相當健全,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向來相對穩定,但若大量資金移動以致新台幣匯率大幅波動,而有不利經濟與金融穩定之虞時,央行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央行今日同時公布5月外匯存底為4,644.34億美元,月減3.94億美元,終結連六月創新高。

央行說明,5月外匯存底減少,主要是因外匯市場波動較大,為維持市場秩序,央行進場調節,抵銷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854948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劉姵呈/綜合報導

中央銀行今(5)日公布今年5月外匯存底為4,644.34億美元,較上月底減少3.94億美元,終結連續6個月創歷史新高。外匯局表示,5月外匯存底減少主要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影響外匯市場波動變大,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進場調節,抵銷使得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央行外匯局表示,今年5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3,523 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76%。

中美貿易戰火延燒,使國際美元指數走強,主要非美貨幣除日圓升值外多數重貶,因此以美元之外貨幣持有的外匯存底折計為美元後減少。

外匯局強調,5月外匯市場波動度較大,加上市場有預期心理,操作也比較單向、沒那麼有秩序,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才會進場調節、提供美元流動性,但央行不會、也不能扭轉匯率趨勢,只能減緩匯率的波動度。至於波動度有多大?央行公布,每天高低的平均波動度為6.9分,4月波動度僅3.5分,5月是4月的近兩倍,央行進場調節,是因為市場有失序之虞,基於職責進場調節,維持市場相對穩定。另外,央行表示,主要也是5月市場買賣力道平衡,才需要進場維持秩序。

根據統計,外資5月淨匯出20.3億美元,5月新台幣匯率貶值2.24%,不僅外匯市場波動度大,央行也發現,市場都在單向買美元,導致美元流動性變差,央行才會進場調節,導致外匯存底減少。

原文網址: 敵不過貿易戰波及!匯市波動劇烈央行進場調節 外匯存底終結連6月創高 | ETtoday財經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605/1460902.htm#ixzz5pyXGQAz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美貿易戰擾動全球匯市,就連台灣的外匯存底也難免受到波及。根據中央銀行5日公布的資料,截至今年5月底止,台灣的外匯存底為4644.34億美元,較4月底減少3.94億美元,也終結過去連創6月個月歷史新高的紀錄。


事實上,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美元指數一直維持高檔震盪的走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壓加重,近期市場對於央行進場調節的猜測從未斷過。

央行外匯局則表示,本月外匯存底減少,主要係因外匯市場波動較大,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進場調節,抵銷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市場人士則指出,央行在新聞稿中直接承認進場調節匯市,這在過去相當罕見。

不過,外匯局官員也強調,所謂的進場調節,只是避免匯市波動過大,央行並沒有能力扭轉匯率趨勢。(工商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605003639-260410?chdtv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4 18:28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即時報導
  •  

勞動部今公布事業單位2019年Q3人力需求調查結果,預估7月底較4月底人力需求淨增加4萬2450人,跟去年同期的4萬7316人相比,少了4866人,約1成1;就行業別來看,雖仍以製造業人力需求最高,為1萬8002人,卻比去年同期的2萬2491人,減少近2成。勞動部解釋,因全球經濟動能減緩,加上美中貿易戰影響,市場態度採保守觀望。

勞動部在2019年4月22日至5月10日就員工規模30人以上事業單位進行「2019年第二次人力需求調查」,回收有效樣本3137家。

勞動部統計處長羅怡玲指出,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預計23%事業單位7月底較4月底人力需求增加,68.27%不變、3.37%減少人力、5.37%無法預估,在需求人數部分,預計增加4萬8539人、減少6089人,淨增加4萬2450人,雖比Q2增加7587人,但與去年同期相較,則減少4866人,約1成1。

若按行業別觀察,服務業部門淨增加2萬2748人,高於工業部門的1萬9702人,顯示內需市場高於製造業,其中又以製造業1萬8002人,需求人力最高,但跟去年同期人力需求2萬2491人相比,減幅近2成;其次人力需求高的行業依序是批發及零售業、住宿餐飲業

羅怡玲分析,除今年比去年同期的人力需求少,往年Q3人力需求都比Q2增加近萬人,今年也只增加了7千多人,推測是受到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美中貿易爭端未解等影響,市場保守觀望;不過,因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政府執行擴大內需與投資方案,且正逢暑假消費旅遊旺季,像是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餐飲業也跟著進入人力需求旺季。

羅怡玲說,就目前數據來看,還沒有顯著展現台商回流的投資成效,最重要的大環境經濟發展若趨緩,人力需求就不會大幅增多,且回台廠商現階段可能還在找廠房、擴建、設備建置,需要一些準備時間,後續發展待觀察。

勞動部今公布2019年Q3事業單位人力需求調查結果,就行業別來看,雖然製造業人力...
勞動部今公布2019年Q3事業單位人力需求調查結果,就行業別來看,雖然製造業人力需求最高,卻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成。本報資料照片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85283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3 00:50聯合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  
金管會下令嚴查建經公司打著銀行名號推出不動產買賣價金信託,確保買方的權益不受損害...
金管會下令嚴查建經公司打著銀行名號推出不動產買賣價金信託,確保買方的權益不受損害。圖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坊間不少建經公司打著銀行招牌推出不動產買賣價金信託,受益人卻不是買賣雙方,資金遭挪用等糾紛頻傳,金管會對銀行下四道命令,包括應對建經公司內控進行了解,及確保買方的錢進入賣方帳戶等,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CBRE世邦魏理仕最新統計,今年前四月台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總交易金額一一九三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百分之七十;房市回溫,每年數千億元的房市交易金流安全引發關注,金管會也盯上銀行承作建經公司的不動產信託業務。

銀行業者表示,市面上宣稱可保障成屋買賣價金安全的不動產信託有兩大類,一種是銀行辦理的「不動產買賣價金信託」,買方錢先存入信託專戶,交易完成後再撥給賣方,買賣雙方是委託人也是受益人;另一種是「建經公司不動產買賣價金履約保證業務價金信託」,同樣是信託業務,但這種信託的委託人跟受益人都是建經公司。

這類建經公司打著「銀行」招牌的不動產買賣信託,因建經公司內控問題等因素,傳出買賣價金被挪用、盜領等案件,建經公司賺手續費,消費者卻無保障,銀行也接獲不少這類客訴。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召集銀行、建經公司等業者開會決議,要求銀行辦理建經公司這類不動產信託,應採四大措施,加強對消費者保護。

首先,銀行應對建經公司辦理這項業務的內控進行了解,例如房屋買賣交易真實性的確認機制,交易程序及撥款作業控管流程等。金管會官員表示,過去買賣雙方都沒有提供交易資訊給銀行,以後銀行必須要求建經公司或合作的房仲提供,銀行才能確認信託帳戶款項的動撥,是否真的有交易存在。

第二,要求建經公司對信託專戶與一般存款帳戶的帳務,應分別清楚管理,並確保買方繳交的價金,在支付稅款、規費、仲介費等各項費用後,剩餘價金匯入賣方帳戶。第三,應定期就建經公司交付信託的帳務及內控制度進行查核,相關查核可委由會計師等公正的第三人辦理。

最後,銀行應在符合個資法相關規定下,在網站或連結到建經公司網站,提供買賣雙方查詢在建經公司信託帳戶的相關明細金額。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6/3849080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3 05:30

4月製造業景氣燈號亮起黃藍燈,終結連5月衰退的藍燈。(歐新社)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國發會上週發布4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21分,較上月增加1分,景氣燈號續亮「黃藍燈」,連續4個月停留在「等待轉向」的黃藍燈。由於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升溫,國發會認為,將對5月經濟數據產生影響。

台經院發布的製造業景氣燈號,則終結連5月衰退的藍燈,4月亮起黃藍燈。台經院表示,雖然製造業擺脫藍燈,因改善幅度有限,加上美中貿易戰加劇,黃藍燈可能是曇花一現。

 

4月股價指數 轉呈綠燈

 

國發會發布的景氣燈號由9項指標構成,4月股價指數由黃藍燈轉呈綠燈,工業生產指數由藍燈轉呈黃藍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藍燈轉呈黃藍燈,分數各增加1分;海關出口值綠燈轉黃藍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紅燈轉黃紅燈,各減少1分;其餘4項燈號不變。

整體景氣對策信號在3指標加分、2指標減分下,總分21分,較3月增加1分,創6個月新高,但仍落在黃藍燈區間。景氣領先指標已連續4個月上升,累積增幅2.66%,增速漸快;同時指標持續下跌,累積跌幅5.53%。國發會官員表示,顯示整體景氣表現穩定。

不過,5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貿易緊張情勢升溫;官員擔心,信心面指標如營業氣候測驗點等,可能會受到影響,外銷接單、出口也持續面臨挑戰,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然而,半導體設備進口值連續4個月雙位數成長、台商回台投資累計金額已達3,100億元,將帶動民間投資成長;加上政府執行公共建設進度符合預期,儘管國際局勢動盪,台灣經濟仍可靠內需支撐。

 

台商回流 土建融年增9.01%

 

另外,中央銀行上週公布4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房貸)餘額及建築貸款(土建融)餘額分別為7.056兆及1.907兆元,雙創歷史新高。其中,土建融年增9.01%,為2012年11月以來最大增幅;官員表示,不排除是台商回流,帶動土地、商辦需求增溫所致。

 

購屋貸款 連27個月創紀錄

 

至於消費者購屋貸款則穩定成長,4月房貸餘額來到7.056兆元,連續27個月刷新歷史紀錄,較3月大增305億元,年增5.03%,為2018年11月以來新高。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93295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3日電)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公布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斷僅一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NMI雖擴張但呈現趨緩,主因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市場轉為觀望保守,金融保險業反應明顯。

中經院表示,今年5月經季節調整後的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驟跌3.5個百分點至48.2%,跌破景氣榮枯分界點的50%。中經院長陳思寬分析,5月初美國總統川普重啟美中貿易紛爭,使得市場轉為觀望保守氣氛,塑化、金屬原物料的價格大幅下跌,加上美國對華為制裁,考慮切斷中國大陸影像監控技術和零件供應,整個打亂供應鍊布局。

陳思寬說,整體製造業指數包含新增訂單、生產指數、原物料價格、交貨時間和對未來6個月展望等,都從擴張變成緊縮。

從產業別來看,中經院表示,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比較大的包括交通工具產業、基礎原物料、電力設備產業等,PMI從擴張轉為緊縮;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與交通工具產業的PMI雖持續擴張,但擴張速度皆趨緩。僅食品暨紡織產業PMI呈現擴張速度加快走勢。

此外,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連續3個月呈現擴張,但指數從55.6%下跌1.6個百分點至54%。

陳思寬說,NMI呈現擴張,不過擴張程度趨緩,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美中貿易紛爭帶來的不確定性,其中金融保險業從擴張轉為持平,但在商業活動和對未來展望指數方面,甚至下跌多達20個百分點。

她進一步說明,不確定性提高,本來有想要上市櫃公司可能先暫緩,「也不見得一定是好、是壞」,通常金融市場會過度反應。

與會的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採購與供應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說,金融市場較為敏感,受到小道消息影響變動會非常大。

非製造業部份,中經院研究顯示,其中6大產業NMI呈現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營造暨不動產業、教育暨專業科學業、零售業、資訊暨通訊傳播業、運輸倉儲業與住宿餐飲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因5月母親節檔期,較4月擴張。僅批發業NMI呈現緊縮,金融保險業NMI則呈現持平。

陳思寬表示,外有美中貿易紛爭,對內消費者信心不足,雖然下半年對大部份產業來說都是旺季,不過業者多半抱持對後市表現較保守、再觀察態度。(編輯:鄭雪文)1080603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906030069.aspx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3 18:54中央社 記者廖禹揚、劉麗榮台北3日電

美中貿易紛爭延燒,台商紛紛轉移基地回流,學者認為,回台投資廠商可能購買現成工廠,帶動國內投資速度將非常快,很快就能看到好消息出現。

美中貿易紛爭越演越烈,隨著雙方不斷加碼,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憂心貿易戰將演變為比金融海嘯更大的風暴,並呼籲政府以國安等級召開安全及經濟國是會議,避免台灣在美中爭端中被犧牲。

對此,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美中貿易爭端目前可分為兩個面向,一是關稅戰、另一則是針對華為的科技戰,在關稅戰部分,過去在大陸投資生產的業者可能受到影響較大,政府已在協助廠商回台或尋求轉移生產基地至其他國家,同時積極協助業者提升相關產品技術層次,以迎戰未來的變數。

在華為相關企業遭封殺的部分,因美國相關規定解釋涉及業者本身實際生產狀況,經濟部密切關注美方資訊,並隨時提供給業者進行自我檢視,以適當處理及因應。

林全能表示,美中貿易戰若越演越烈,勢必對各國都會造成影響,不僅僅是中小企業或是大企業,當然還是希望美中雙方能更冷靜思考雙贏策略。

林全能認為,現階段的確不宜太過樂觀,但也不應太過悲觀,「例如覺得都會受惠轉單效應,或一定會受到很嚴重影響。」而是應該密切關注美中雙方提出的方案,並與國內企業更密集討論因應、分享資訊。

至於台商回流何時反映在經濟表現。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長簡錦漢認為,很快能看到國內投資出現好消息,回來投資廠商可能會直接買現成工廠,把機器放進去,這對拉動國內投資速度將非常快。

中經院院長陳思寬也說,台商回流,短期效果就是產能轉移效應逐漸浮現,雖不確定資金回來多少,即便非完全自有資金,也會在國內尋求金融服務的貸款,這對去化台灣長久以來的超額儲蓄資金有幫助。長期產業轉型需要花時間,只要開始做就要繼續下去,一定會產生影響,這部分可以樂觀期待。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助研究員陳馨蕙認為,轉訂單跟轉產線是不一樣的事情,美國制裁華為、切斷影像監控的零件供應,讓很多業者認為要把訂單產能移轉回來,廠商可能收到大量轉單,但在大量低價生產模式下,也會思考這是長久客戶,還是未來可能轉走;若吃下大量訂單,也會排擠原有客戶,而產線移轉則要考量相關供應鏈配套。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850692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2 01:05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  
  •  

中央銀行5日發布5月外匯存底,由於外資5月在台北股匯市上演大逃殺,匯出規模相當可觀,加上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劇貶,已連六月締造歷史新高紀錄的外匯存底能否持續締造新猷,引起外界關注。

中央銀行上月公布,4月外匯存底4,648.28億美元,月增7.5億美元,連六月刷新歷史新高;另外,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等新台幣資產,合計3,859億美元,為七個月高點,占外匯存底比重攀升到83%,月增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外匯存底屢創新高,主要原因除了外匯存底投資收益入帳外,外資源源不絕匯入,也是主要原因。據統計,今年前四月,外資累計匯入金額118.71億美元,換算新台幣接近3,680億元。不過,5月初以來,國際情勢大逆轉,美中貿易談判卡關,熱錢大量出走亞洲新興市場,進而導致台股大跌、新台幣匯率劇貶,央行外匯存底持有的非美貨幣身價下跌,折成美元後,金額將減少。

至於5月外匯存底是增還是減,還得視外資匯出與非美貨幣貶值,導致外匯存底減少的金額,與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何者較多而定。

央行指出,4月外匯存底增加主因是投資運用收益入帳。4月美元指數小幅上漲0.2%,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略微貶值,包括歐元下跌0.4%,央行持有這些貶值貨幣,會抵銷掉外匯存底的運用投資收益,但影響金額不大。

反觀5月,不只歐元等非美貨幣持續貶值,外資也大舉匯出,我國外匯存底能否抵禦外資大撤出力道而續創新高,央行的操盤功力,將是一大關鍵。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847860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6-01 23:53:32聯合報 于俊明(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
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積極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重建計畫,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相當肯定政府推動國內老舊建物更新的決心;不過危老重建計畫有四大部分,建議政府調整,包括畸零地納入改建、市有地無法參與合建、基地退縮之容積獎勵嚴格、土增稅負無法比照都更等問題。

第一,以「合併鄰地被迫分割畸零地」來說,若是危老基地旁邊有鄰地要納入一起改建,目前法令規範鄰地面積必須小於危老面積,此規定將造成鄰地面積被迫分割成畸零地部分,接下來將出現眾多零碎土地的狀況,不利整體市容美化。建議政府應適時放寬規定,讓願意納入危老基地的鄰地都能參與重建計畫,有助促成土地整體開發做有效利用,並帶動都市及經濟發展。

第二,現行法規規範,若危老基地夾雜市有地時,無法取得市有地管理機關同意參與合建。也就是說,危老基地若夾雜市有地,市有地是無法參與合建,這部分建議政府要盡速研議相關配套處理機制,讓基地不會出現因夾雜市有地而無法循危老快速通關途徑辦理。

第三,「基地四周要先退縮才能申請另外的獎勵」。以面對道路面積僅四米、六米、八米的窄巷老宅來說,雖然地方政府像是北市府已放寬高度及住宅區建蔽率,不過因危老條例規範危老基地強制要求四面退縮,加上建築物拉高需增加樓梯數量、停車空間及設置升降設備等,恐怕實際執行面上會有設計上的困難。

建議政府可以調整法規為彈性內容,像是若能做到基地四周退縮,就給予一定比率容積獎勵,若因道路面積較小、可採僅做單面或雙面的退縮,容積獎勵也等比的、按退縮比例來給。

第四,「稅負減免土增稅部分無法比照都更」;土增稅減免議題也是如此,危老條例的立法意旨與都更條例相近,因此地主享有的稅負減免應該有一致性,建議兩者享有的稅負減免也需一致。

以上危老推動面臨的困難,政府應儘速檢討修正並放寬規定,才能更有助於推動防災都更及促進內需經濟。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3847734

文章標籤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