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趨勢報導 (9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0-04-17 09:30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北市大安區。記者游智文/攝影
北市大安區。記者游智文/攝影
 
台北市地政局發布最新住宅價格指數,去年12月均價每坪52.5萬元,連續五個月上漲,並創四年多來新高。

台北市地政局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每月統計發布住宅價格指數。統計顯示,自2018年5月,北市房價重回5字頭之後,已連續20個月站穩5字頭,房市明顯脫離盤整格局,趨勢轉為穩定上揚。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表示,受台商回流、肥咖條款影響,2018年起,全台房價最貴的台北市,成為高端資產族群心頭好,高價豪宅頻傳交易,帶動整體房價走揚,加上房市逐年走出盤整,屋主與建商在價格不再下修,房價因此一路攀升。

觀察近五個月北市房價漲勢,大樓和公寓都表現強勁,大樓方面,去年7月均價一坪57.7萬,12月已漲至59.9萬,一坪上漲逾2萬元,距離60萬大關僅一步之遙。

公寓表現也佳,去年9月一坪42.6萬,12月來到一坪44.7萬元,每坪上漲2.1萬,漲幅近5%。

資料來源:台北市地政局
資料來源:台北市地政局
 

陳炳辰分析,台北房市以大樓產品為主流,雖然房價較高,但有管理、電梯,生活較方便,仍受民眾青睞 。買氣聚集下,推升價格也屬合理。

公寓則以坪數實在,使用空間大,價格相對低,吸引買氣。先前都更議題退燒,公寓買氣一度降溫,降格也下滑,但由於北市大樓房價實在很高,預算有限,想住在台北,還是會選擇公寓。

以交易量體大的內湖區為例,實價交易資料公寓交易占比就多達三到四成,士林區去年12月共交易登錄69件,其中32件為公寓,近占近五成。

北市小宅近期房價表現相對弱勢,最新實價均價每坪61萬, 連四個月下滑,已跌破去年全年均價。陳炳辰分析,小宅現在主要買盤是低預算首購族,與投資族群為主的小宅產品不同,北市首購族群本就不多,貸款也不容易,在投資客沒有大幅回流前,不容易回到過去榮景。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498400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糧食隨之波動。印度稻米受受封城影響,勞動力短缺,糧食暫停出口;柬埔寨、越南和緬甸限制稻米出口;各國擁糧自重,泰國稻米、歐洲小麥價格接連上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3月底發出警訊,要求貿易暢通,否則糧食供應將出現危機。回頭看國內,農團呼喊了多年的「糧食自給率」,在疫情中成為現實問題。

2011年,農委會委託學者進行〈估算我國潛在糧食自給率及最低糧食需求之研究〉,計算在完全無法進口糧食的條件下,要維持國民每人每日基本熱量及營養結構,必須保留農地面積74萬至81萬公頃。這數字成為我國農地規劃的重要依據,無論區域計畫或國土計畫,都明確將此列作農地應維護總量的最低標準,卻在2018年全國國土計畫出爐前夕,縣市農地分配量因地方政府強烈反對而遭刪除。但是,沒了分配量,總量保的住嗎?

看到近期全球糧食供應,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蔡昇甫感慨,以前講糧食安全,像是口號,大家都聽得懂,卻沒有感受。這次各國搶口罩,搶食物的緊張,顯示糧食安全再真實不過。

3月中,肺炎確診案例增加到超過百例,超市出現囤貨搶購潮。攝影:陳文姿

 

 

3月中,肺炎確診案例增加到超過百例,超市出現囤貨搶購潮。攝影:陳文姿

農地總量湊數下的真相

今年4月,縣市國土計畫(草案)全數出爐,並且在內政部完成第一輪的審查。眾所關注的農地總量面積也揭曉。內政部營建署加總18縣市劃設的農業發展地區內的農地(不含農村聚落),初步得到74萬公頃的總量。進一步將國土保育地區裡的農牧用地加入後,則有近82萬公頃農地。

農地總量守住了,不過,民間團體分析這些農地後發現,好的農地流失,被拿來「湊總數」的包括久未耕作而變成次森林的「農地」、大量生產力有限的山坡地,甚至有小溪上游的水利地。

「早在區域計畫時就湊過一波奇怪的地了。」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吳其融無奈地問,連山坡的水利地都被算入農地,根本無法耕作,其意義何在?

他澄清,部分山坡地確實是實際可耕作的農地,但是,在台灣農業勞動人口下降情況下,它們能達到估算下的生產力嗎?

山坡地農業大不易,須仰賴較多人力。攝影:彭瑞祥

 

 

山坡地農業大不易,須仰賴較多人力。攝影:彭瑞祥

「好農地」去哪裡了?一部分被正常程序開發,一部分被農地工廠佔據。農地工廠問題無法解,民間團體做出讓步,讓群聚的農地工廠可以就地規劃為產業區。但在農產業群聚的核心區域,則希望工廠退出。《工廠管理輔導法》今年3月上路,同時畫定23.4萬公頃的「農產業群聚地區」。不過,在工廠業主抗議認為無處可去,立委正出面協調爭取工廠繼續存在。

在全國的部分,10萬公頃的都市計畫農業區劃設後也僅剩1.5萬公頃。這些農地因臨近人口區,一向被視做開發儲備用地,部分甚至沒有實際從農。但吳其融指出,它們臨近消費者,非常適合種植不耐運送、高產值的蔬果。有些仍保持農耕且區塊完整,面積達10公頃、甚至25公頃以上,它們更適合擔當著就近提供都市糧食所需的任務。

為了讓農地永續,縣市計畫規劃將最好的農地劃入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簡稱農一)、其次農二、農三。但農一限制多,且不易轉成開發用地,農民並不喜歡。以農業大縣屏東的縣市國土計畫為例,理應4萬多公頃的農一,卻僅劃設了4000公頃,並且不設任何宜維護農地,在審議過程中引發爭議。

緊急情況才登場的「儲備農地」

對於農地總量的計算,農委會另有基準。蔡昇甫認為,只有農業發展地區內的農地才算數。國土保育地區終究是保育導向,對農地耕作有所限制,勢必逐漸萎縮。

疫情導致出口受阻、肥料上揚,行政院召開紓困記者會,並說明國內糧食儲備狀況。(農委會處長蔡昇甫簡報說明)圖片提供:行政院

 

 

疫情導致出口受阻、肥料價格上揚,行政院召開紓困記者會,並說明國內糧食儲備狀況。(農委會處長蔡昇甫簡報說明)圖片提供:行政院

農民不想被劃入農地,綜歸說來,是過去從農的「好處」空泛,遠比不上開發的好處。這一點,在今年農委會的「農業環境基本給付」正式上路有所改變。

內政部營建署綜計組組長林秉勳指出,隨著農委會政策越來越明顯,部分縣市正考慮將沒有立即開發需求的農地劃入農業發展地區。

農委會祭出的農業環境基本給付對象,是31萬公頃維持農糧作物生產的農業用地,每公頃每年可領到1萬元的補助。蔡昇甫補充,等到農業發展地區劃設完畢後,這些補助就會以農業發展地區為基準,而且,農一還有特別加碼,補助比農二、三更高。此外,友善環境補貼、作物獎勵這些補貼也會層層推疊上去,都限「農業發展地區」專享。

0415-1

 

 

農委會提供的推疊式補住,將在農業發展地區畫設完畢後,改以農業發展區為對象。圖表農糧署提供。

對於現況為森林或無法務農的「農地」都加到農地總量的問題,蔡昇甫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他指出,就像戰備跑道一樣,平時是高速公路,戰事發生才變成飛機起降的跑道。如果在國際糧食供需穩定時,就讓儲備農地投入生產,反而會影響國內糧食價格,傷害農民。

他以近日疫情為例說明,糧價上揚並非一朝一夕,視情況讓儲備農地投入生產,既不傷害農民,也來得及供應國內所需。

https://e-info.org.tw/node/224040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繼無殼蝸牛教授章定煊,罕見發表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房價將走揚的樂觀看法後,《三立新聞網》今(16)日進一步採訪學者與房仲業者,兩人皆表示,在疫情過後,房價確實有再度爬升的機會。

檢視相片
 
劉佩真指出,低利環境加上台灣游離資金充沛投入房市避險,房價獲得支撐。(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3月時美國無預警降息6碼,甚至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我國央行也宣布降息一碼應對,八大行庫千萬元以內前半年房貸因此降息至1.06%而創歷史新低,台灣房市來到超低利率環境的局面。

統計2020年2月,台灣市場游離資金相當豐沛、高達19.41兆元,在房市超低利率、又具備避險的條件與環境下,大量資金投入避險,將使今年房價難以下跌。

不過由於2020年國內新增供給仍多,住宅市場尚需時間進行調整,雖然難以下跌,但供給量受限市場需求,短期內要消化也相當有難度,整體而言,房價依舊以穩健、慢步緩升為主。

檢視相片
 
陳傑鳴指出,各國都在複製2008年金融海嘯的應對經驗,甚至變本加厲。(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世界各國普遍複製2008年金融海嘯的「貨幣寬鬆、降息」等策略,應對此次疫情衝擊,甚至加碼幅度還更勝當時,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以目前各國貨幣政策來說,除已採取降息、加強挹注市場流動性、加強換匯機制外,美國甚至宣布將無限量QE(量化寬鬆),加上目前幾乎逼近0的利率水準,估計將有助於將資金逼入市場,未來疫情若能快速緩和,確實有不少機會造成房價上揚。

檢視相片
 
陳傑鳴指出,房貸降息、租金補貼等方案,讓房市獲得支撐。(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另外,除了貨幣政策有利房市外,財務政策也多以「擴大政府支出」(如進行重大建設)為主調,甚至跟2008年相同,都已開始推出支持消費與房地產的方案。

其中房地產部分,例如房貸降息、租金補貼等方案,預期將使房市獲得支撐,所以即便目前房價因肺炎疫情影響,表現略有波動,但只要疫情沒大爆發,短期內難有劇烈變化,待疫情過去確實有可能帶動新一波漲幅。

檢視相片
 
比較2008年金融海嘯與現況,陳傑鳴推估肺炎疫情過後將有新一波漲幅。(圖/屋比房屋提供)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4-16 00:44:28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新北投一帶。 報系資料照
新北投一帶。 報系資料照
 

房仲統計台北十大熱門親民路段,北投溫泉路均價每坪39.5萬元最低,其次為內湖康樂街41.2萬,文山興隆路三段43.6萬元。十大親民路段住宅中,有八個均價低於每坪50萬元。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永慶房產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表示,十大親民路段雖然距市中心大多有一段路程,但生活機能完善,交通、環境尚佳,想購入北市門牌,但預算有限的民眾,可趁此時房貸利率低、成數高進場,成為天龍國人。

永慶房屋根據實價資料,統計近一年北市中古屋交易量前30名熱門交易路段,再依單價高低,排出住宅單價最低前10名親民路段,最便宜為北投溫泉路,平均單價39.5萬元,也是全市唯一3字頭熱門交易路段。

謝志傑表示,溫泉路鄰近捷運新北投站,附近公園多、綠覆率高,周邊有北投圖書館,北投市場、薇閣中學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CP值高,吸引許多退休族及想用親民價格入手北市門牌的民眾。

根據實價資料,溫泉路過去一年有不少套房、公寓以2字頭成交,有一間13坪套房,以288萬元交易,每坪僅22萬元。

第二親民的內湖康樂街均價41.2萬元,是東湖商圈交易最熱路段。康樂街去年以公寓交易最熱門,3字頭就可買到,雖然離內湖市區較遠,但康樂街沿路餐飲、商家、量販店林立,生活機能不錯。

第三是文山區興隆路三段,也以公寓為主力產品。該路段有萬芳捷運站、文山運動中心及萬芳醫院,加上鄰近萬芳商圈,美食小吃、連鎖餐飲、市場量販,食衣住行一應具全,吸引許多小資購屋族購屋。

其他入榜十大熱門親民路段包括萬大路、內湖路三段、辛亥路四段、興隆路二段、中華路二段、吳興街、康寧路三段,總計內湖區、文山區各有三個路段進榜,其次是萬華區入榜兩個路段。

謝志傑分析,內湖區有內湖科技園區,近來企業總部、百貨商場進駐,讓內湖有穩定成長的就業人口支撐房市,文山區雖然位處蛋白區,但區內有足夠醫療資源、文教機能,高綠覆率環境品質,以及濃厚人文氣息,吸引不少養生退休族購屋。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4495179?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北市地政局日前公布去年第四季房價,三峽北大特區房價指數衝至高點,跟捷運三鶯線已見到橋墩等高架工程有關,已有不少人想提前佈局捷運宅,詢問三峽北大捷運站周邊房市。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發布資料,臺北大學特定區(三峽北大)去年第4季房價指數較上季上漲0.97%,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2.01%,達近期高點,與樹三鶯房價指數走勢相近,顯示區域價格有所支撐。

三峽北大房價不僅有所支撐,甚至還能上漲,信義房屋三峽學勤店店長吳金讚表示,三峽北大特區房價屢創新高,來自三方面的帶動,一是生活機能越來越完善,舉凡餐廳、銀行和超市等越開越多家。再者是新成屋成交價攀新高點也拉抬整體房價,部分建設主打兩房,單坪價格較三房還高,舉例說明,已銷售一空的「大學1號院」成交價已有4字頭,影響中古大樓也堅守住3字頭的行情。

最重要的是,捷運三鶯線的話題仍在延燒當中,吳金讚說,由於捷運工程都看得到進度,不少人想提前佈局捷運宅,一直不斷有人詢問三峽北大近捷運的房屋。

三鶯線將銜接捷運土城線,串聯土城、三峽、鶯歌地區,採全線高架布設,全長13.69公里,共設置12座車站,後續第二階段將延伸連結桃園捷運綠線,提升聯外便捷性,擴大北桃都會生活圈範圍。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200416/403782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房市走向也受到關注,近日國內不少人也開始討論「疫情過後」的房市走向。被稱為房市空頭聯盟之一的「無殼蝸牛教授」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時,竟罕見的表示「疫情過去,房價要漲了!」

檢視相片
 
章定煊樂對於「疫情過後」的房價走勢抱持樂觀看法。(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觀察國內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控制得宜,章定煊表示,房市現況而言,成交並沒有想像中樂觀,多數人抱持著「撿便宜」心態看屋,但多數強勢建商並沒有降價的動作,都在等待疫情過去。

但為什麼房價未來會上漲?他解釋,受到疫情影響,各國政府勢必大量發行貨幣,台灣也不例外,加上央行降息、貸款利率創新低,加速通膨的狀態下,貨幣勢必不斷貶值。

檢視相片
 
房地產屬於不易受通膨影響的實質資產,章定煊推測「疫情過後」房價將漲。(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而波動小,較不易受通膨影響的實質資產,例如黃金、房地產就是如此,即使眼前受到疫情衝擊,但在「疫情過後」,因貨幣貶值影響,勢必帶動新一波上揚。

所以這時候該買房嗎?章定煊說,這一切前提,都是設定在「疫情過後」…倘若疫情無法快速過去,這時候衝動購屋,未來失業了,要如何繳交房貸?又或者買錯房子區位,增值空間本就不大?

檢視相片
 
章定煊提醒消費者,想投資房產,要先考量自己的口袋深度是否足夠。(示意圖/記者呂品逸攝影)

最後還是回到悲觀本色,章定煊提醒「即使房價有因貨幣政策上揚的可能,但要買房前,消費者還是要先考量自己的口袋深度,即使房價上揚了,也可能與多數人無緣,房屋還是要為了自住而買,投資則有其他產品可以考慮。」

https://tw.news.yahoo.com/%E7%8D%A8-%E7%A9%BA%E9%A0%AD%E6%95%99%E6%8E%88-%E7%96%AB%E6%83%85%E9%81%8E%E5%BE%8C-%E6%88%BF%E5%83%B9%E5%B0%87%E6%BC%B2-113521515.html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抗疫成績世界有目共睹,臺中市政府地政局與逢甲大學於15日舉辦「109年台中市住宅交易價格指數成果發表會」,會中解析108年度台中市住宅資訊外,也透過「購買者社經屬性資料」、「價量變動軌跡圖」及「基準地比率分析」等看見房市趨勢,台中市地政局長吳存金透露,近年台中市人口紅利持續移入,更有台商回流,這段疫情期間,交易雖然僵住了,但在疫情趨穩後可以預見,房市即將噴發。

吳存金表示,106年本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率先委託逢甲大學,以實價登錄不動產買賣交易資料庫為基礎,進行價、量及指數分析研究,地政局再接續於107年及108年與逢甲大學研究團隊楊賀雯副教授合作,運用科學且精準的方式,將29個行政區所區隔出的5個分群分別編製住宅價格指數,從這次成果發表會公布5大分群住宅價格指數波動發現,近5年來價格成長趨勢放緩,處於盤整狀態。

而逢甲大學研究團隊運用購買者社經屬性資料,從需求面來解析台中市的住宅市場,購買族群以設籍縣市別來看,設籍台中市占69.6%,第2為彰化縣,占6.6%,第3為台北市,占3.8%,購買者約7成為中部地區民眾,顯見中彰投生活圈中,台中是最宜居的城市。

吳存金也說,不但彰化、台北民眾來買屋,去年即看到有不少台商回流購屋,此次新冠疫情台灣又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台中做為最宜居的城市,雖然目前從房價指數即時觀測發現整個房市僵住了,但從多項指數看,在重大建設陸繼啟動,在市長盧秀燕建設富市台中趨動下,房市後市看好,她預期疫情過後台中房市即將噴發。(中時 )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房市,台北鳥瞰,台北房產,不動產,房市示意圖,台北街景。(圖/中信房屋提供)

 

▲專家認為,疫情的時間長短,將對房市有兩種不同走向。(圖/中信房屋提供)

記者張菱育/台北報導

六都房市雖在第1季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紀錄,但是卻碰上疫情干擾,專家認為,關鍵在於疫情獲得舒緩控制的時間,而房市將有兩種發展走向。第一種為疫情在6月底前結束,房市也將在第3季開始回溫;第二種則為疫情持續嚴峻,房產交易會產生停滯甚至滑落,此時房市悲觀性賣方將會湧現。

統計近年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第1季總共移轉53364棟,相較去年第1季49960棟,成長了6.8%,也是2015年以來,第1季移轉量首度創下新高紀錄,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國內疫情緊張的時刻約是在3月中旬左右,以買賣移轉棟數較實際交易遞延1個月左右的時間推算,疫情若對房市有所影響,應會在4月過後買賣移轉數字上反應出來,而後續所面臨的變化與挑戰,則可能有2套不同的劇本。

第一種發展就是疫情在6月底前解除,而房市也將在第3季開始回溫,甚至可能超越第2季的交易數字。以過往的數字觀察,第3季的交易量通常會比第2季少,但如果房市在第2季底獲得控制,原本觀望的買氣迅速回流,屆時將使第3季的交易量向上攀升。

第二種發展就是疫情持續嚴峻,甚至到第3季後都未見舒緩的跡象,房市將可能隨全球經濟陷入緊縮的景況。牽涉民眾對未來市場的信心,房地產交易自然會產生停滯甚至滑落,此時房市悲觀性賣方將會湧現,房市交易將減少,只剩剛性需求來支撐。

張世宗建議,國內疫情在政府及民眾的配合下獲得有效的控制,因此只要各國的疫情不再繼續惡化,危機將有撥雲見日的可能,有意買房的民眾可趁此時多比較,一旦有適合的物件也可把握機會議價;至於欲出售的屋主,縮短出售的時間成本。

▲▼近年各季六都建物買賣移轉合計棟數。(圖/中信房屋提供)

關鍵字:新冠肺炎疫情房市賣方買賣移轉中信房屋

原文網址: 肺炎疫情持續嚴峻 房仲總座:一種走勢將逼悲觀賣方出籠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91906#ixzz6JfRZdFs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4-14 18:04專欄作家 胡偉良

隨著日本、韓國、義大利、中東等地疫情擴散,全球市場風雲突變,全球市場一頓狂跌。美國道瓊指數慘跌,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們簡單想想就知道,接下來必然迎來各國經濟寬鬆的訊息。帶有避險屬性的黃金上漲、油價下跌。那麼,房子呢?

疫情導致延遲買房

如果沒有疫情,3月29日會是預售屋市場的重要檔期;但因為疫情影響,很多人有延遲買房的傾向。

近期釋出的房價資料顯示,房價並未出現顯著下跌,這也引起了不少民眾的不解。實際上房地產市場在現在的經濟發展中仍有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具備很大的強韌性。因為房地產和經濟增長互相綑綁,就像赤壁之戰的鐵索連環。既要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增長,又要遏制房價的快速上漲。

雖然疫情對經濟有影響,人們買房需求會延遲,但在政府穩定房價的大趨勢下,房價大幅度下行的空間有限。預計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前期積壓的購房需求有望再度釋放,屆時成交量也將逐步回升。

人往往是很健忘的,會把自身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只要疫情一過,房價稍降,行情就會好轉起來,剛需該買房的還是會繼續買房。

貨幣政策趨於寬鬆

貨幣政策穩定寬鬆是有利於房市發展的。因為房產是一個單純的商品,而商品的價格除了由供求關係決定,還由市場上的貨幣決定。當貸款變得容易,成本低,錢就會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房市,只要需求穩定,房價也會穩定。

所以雖然房市短期會趨冷,但從中長期看,因為房市和經濟政策趨於寬鬆,受疫情影響,買房的需求有可能反而會增多。

疫情增加的買房需求

這次疫情讓人們意識到,如果沒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連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如網友所說:「有間房不至於無家可歸,有輛車不至於寸步難行。」房子所提供的安全感在上升,會增加年輕人購買首間房、中年人購買第二間房的決心。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為疫情房價回落,會給剛需更多的上車機會。

市中心總價低的房子,這類房子上車門檻低,比較容易成交。而且因為地段好,抗跌能力強。另一類是物業服務好的郊區改善型房產,距離稍遠一點無妨,關鍵是物業服務水平高、住房面積大,安全性高。

對於養老群體來說,還有一種房子可以選擇,就是位置一般,但週遭環境好,離大醫院近的,即使交通工具全面停擺,走路去醫院也很方便。

胡偉良觀點:

如果你是剛需,並且決定未來就在你現在的這個城市生活和工作,買房置業沒有問題。

因為疫情過後,部分二手房由於屋主經商受損,現金缺乏,可能會急於拋售房產.回籠資金。對一手房市場來說,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現金流轉緊張,為了快速回籠現金流,特別是高負債的房地產開發公司,預計會有降價促銷活動。

屆時房價降低,出手最容易撿到便宜。

但如果是投資,風險較大,因為當前房價已高,沒有大量人口支撐的高房價,其實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目前已經呈現全球擴散態勢,各國金融市場集體遭遇大跌。從全球角度來說,疫情的多點開花必然會在多國造成影響,股市、油價、大宗商品下跌,黃金走高。

為了應對經濟風險,全球可能迎來一個金融寬鬆年。流通的錢多了,會對房價造成何種影響,大家也可以想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國際經濟氣候必然會拖累我們,也會導致政府有所應對和調整。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低迷時是更容易抓住向上的機遇。

筆者這兩年寫了不少關於房地產的文章,卻因身份引起不少人對我的質疑(我是個房產業者,當前每年營收數十億元,並以每年50%以上的高速成長,手上也沒餘屋),所以,我的文章並無「特別意圖」,只是客觀的看待房地產,漲的過度時我澆水冷卻,民眾期盼不切實際的暴跌時我則務實的提醒,不僅對一般民眾,也對房地產業者。

身為一個理性的專業人士,我希望房地產走正路,不暴漲不暴跌,那才能讓產業永續發展,也才是百姓的真正居住正義。另外,我也要抱歉,我的文章內容大多從雙北角度著眼,因為那是我當前的工作範圍,也是我比較熟悉的區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商務平台,原文請點此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491499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20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北報導)中共病毒肆虐,全球思考產業鏈過度依賴中國問題。美中貿易戰,有些廠商還在遲疑(離開中國),這次武漢肺炎後,大部分都下定決心,加速回台或往東南亞布局,目前台商回流等三大方案總投資上看「兆」元(台幣)。

有關吸引台商回流政策,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13日在行政院紓困振興方案記者會表示,台商回流「超前部署」,美中貿易戰開打時,去年年初祭出台商回流、根留台灣與中小企業促進投資三大方案,總金額近兆。

「美中貿易戰,有些廠商還在遲疑(離開中國),這次武漢肺炎後,大部分都下定決心,加速回台或往東南亞布局」,政府都會提供協助,如何市場分散與供應鏈分流是這次疫情後,世界包括台灣都在思考與規劃的議題。

有關如何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分散投資基地,引導高階產業回台,投資已9450幾億進行中,今年可完成3400億,政府會努力讓提出申請者「加速」落地在台灣,就是推動他們降低對中依賴的重要工作,釋出「智慧製造設備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利用政策工具加速落實。

關於防疫用藥是否足夠,由於台灣三成藥品來自中國,陳時中表示,藥品設廠回台困難,台灣供藥備藥正常,3~6個月,前期印度可補上,有點恐慌性備藥,醫院搶藥潮,兩個月前要求進藥不得超過過去10%,備超過三個月就不再出貨,中盤商不願出藥,指標藥物不出,衛福部就會請廠商來喝咖啡。◇#

責任編輯:芸清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4-13 08:00

過去以中國製造為核心成長動力的世界經濟,在武漢成為疫情發源地後,讓全球大企業開始深思備援與多元生產基地計畫。(示意圖,圖片由台灣銀行家提供/達志影像)

武漢疫情在全球蔓延,何時能停無人知曉,各國除了防堵疫情,也開始正視對經濟面的衝擊。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台灣應藉此機會檢視體質,找出對人民好也對台灣好的政策,防疫與產業都要超前部署,才能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武漢疫情全球蔓延,讓華爾街金牛也似染病,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連美國聯準會(Fed)3月連2次降息都無法止住失血過多的股市,長年以來的全球化發展,讓不少國家在這次疫情發生後遭受重大打擊。而台灣在疫情剛發生時就超前部署的防疫成效,獲得全球注目,現在台灣在國際經濟秩序重組過程中,將搶得全新的再發展契機,此時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結構改革更應扮演積極角色,且如何結合前瞻的產業金融振興,台灣自身的抵抗力能否耐過這次考驗,就看台灣是否能超前部署產業轉型。

貿易戰+疫情 大廠驚覺供應鏈斷鏈危機

 

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藉著量化寬鬆(QE)的救市手法,搭配中國不計成本的擴大財政計畫,支撐了金融市場一大段的榮景,但也形成實質面與金融面逐步脫離的隱憂。不僅讓聯準會與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大幅膨脹,更讓資金大舉流入金融市場,一路走低的利率,解釋了金融市場熱絡的主因,但對於提升實質經濟的金融協助卻相對有限。

那段時間,大量製造業集中於中國,整個供應鏈聚集在單一國家,品牌行銷或通路運籌則由美國企業負責,加上金融操作由華爾街擁抱熊貓派負責,確實讓2008年的國際產業分工有了一個納入中國製造業為核心的國際分工體系。大量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上市掛牌籌資,這種美中分工協力下的國際經貿態勢蔚為風潮。

然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國際大廠驚覺供應鏈斷鏈的可怕之處,分工體系面臨重整,再加上前年開始,由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美中貿易戰,直接痛擊了中國政府進一步稱霸下世代製造業的偉大企圖心。

原先美國企業追逐股東最大報酬下的國際分工,讓大量的製造業往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靠攏,不論是太陽能、面板、手機等製造業,發明創新先行者均無法維持國內生產,拱手將市場份額讓與由政府補貼的中國國家隊。當川普宣稱想逆轉此一態勢所使出的各項手段,加上武漢肺炎與油價原物料衝擊後,一次見底,勢將迫使這些中國製造價值鏈上的廠商進行空間再定位,而全新的經濟秩序也是必然改變後續世界成長的機會分配。

疫後經濟面貌 新動能與國際經濟秩序重組

 

這次的疫情比17年前的SARS似乎更為嚴峻,感染的數量與致死率節節攀升,各國航空運輸業與餐飲旅宿業的嚴重衝擊已不在話下,而疫情全球蔓延加上金融市場波動,就算未現金融系統風暴,但經濟活動停頓也勢將劇烈衝擊全球經濟動能,衰退情勢恐已勢不可免。

但幸好人類總是能在逆境中找到轉型的契機,部分產業已經呈現逆勢成長動能,特別是與疫情相關的生醫製藥、醫療照護輔具、線上購物、視訊設備甚至是線上教學等。這些產業不僅受惠於此次疫情,且其長期趨勢還是與社會需求相吻合的。此次武漢疫情將讓這些技術能量吃重的產業,躍升進入重要產業之林。

而宅經濟或者虛擬線上經濟也順勢發展,觀察到武漢市封城2個月,居民在家仍持續利用金融服務,可見得不需要ATM也未有斷鈔危機,顯示銀行虛實通路「彼消我長」已在所難免。一旦疫情結束,臨櫃交易量之必要性與臨櫃人員的工作權將面臨關鍵質疑,實體分行的存在價值將大打折扣。

同樣的,除中國外,大幅美國頂尖學校轉由線上教學,也讓推動許久的「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到了關鍵的決勝點,將有機會取代過去200年來,以黑板為主體的教室教育與教育產業。這樣的產業面貌,也將標誌著產業的典範移轉將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極大的促進動力。

管控風險+防疫有成 台灣或有全新國際經濟定位

 

而過去以中國製造為核心成長動力的世界經濟,在武漢成為疫情發源地後,也讓全球大企業開始深思備援與多元生產基地計畫,是各國各產業的風險控管必要對策。尤其延續美中貿易戰中對原本中國製造2025的質疑與打壓,將延緩中國製造產業升級的進程規劃。如果配合國進民退下的整體經濟結構,中國將只能更依賴疫後深受打擊的內需市場來尋求動能。能否重演2008救世計畫的大基建投資作為重建引擎,對比中國當前的債務槓桿,可能是更形困難。所以,中國經濟的到頂,對世界其他區域來說,或許是一個全新的成長機會。

特別是台灣,在這次防疫過程中,台灣品牌所代表的品管與治理,展現出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獨特性與產業實力。結合過去幾年內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成果,以及與美國、歐洲從過去最低點開始逐步提升的互動連結,都有機會將台灣推向一個全新的國際經濟定位。

在這定位中,除了科技電子產業的製造鏈要把握機會往產業核心移動之外,其他製造產業的附加價值提升、金融與醫療服務的品牌拓展等,都會是台灣在國際經濟秩序重組中,可努力拚搏的發展新方向。

超前部署奏效 災損確實紓困,擘劃產業重建

 

儘管全球對武漢肺炎會如何都感到很恐慌,然而,這可能也是全球經濟秩序重組與新經濟型態再生的新機會,就如同台灣在疫情發生時就超前部署的防疫成效,獲得全球注目,台灣在經濟政策上,如何結合防疫有效超前部署,並能夠接續災損確實紓困後,同時擘劃產業重建復興,讓因為全球景氣衰退的全民大眾,能在風雨稍歇時重建信心,開展振興之路,再造台灣奇蹟。

其中政策建議,短期紓困作為除比照各型天災人變而採行的資金協助外,考量國際疫情動盪,對於內需服務型產業之點火加強,更應加大火力。以觀光餐飲為例,除了在消費緊縮時,可思考補助環境衛生改進投資與電商數位化設備投資外,一旦疫情稍緩,更應輔以此次台灣防疫成果,擴大國際品牌認知,提升台灣整體服務附加價值。而內需服務業中,此次疫情讓國人對於健保與醫療體系更加認同,如何在未來提升健保財務健全度外,同時擴大健康促進與長照產業的市場化,並進一步推行醫療服務數位化,讓血汗醫療的狀況可藉以改善,更強化我國醫療防護體系。

目前看來,爆發疫情、經濟緊縮這樣的事件,很難單用貨幣政策來救市,觀察到各國寬鬆性貨幣政策實施已久,多次嘗試縮表卻少有成就,所以空間小且已顯疲乏。是以,此時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結構改革更應扮演積極角色。特別是台灣近年來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偏低,因此在當前國內利息走低與通膨可控的情況下,善用國內既有儲蓄剩餘,將是可行對策。但除此短期因應措施外,產業重建復興更為重要。

藉機檢視體質 或可善用乙種建設公債

 

因為股市大跌,全球不少央行都說要降息救世,但是病毒似乎也不會因此立刻消失,何不沉澱一下,台灣也可趁此機會檢視自己的體質,找找什麼是對人民好也對台灣好的政策,例如已停發許久的乙種建設公債將是一個可以善為利用的最適管道。

這種具備最低利息保證,以及公共建設鎖定功能的老商品,將是在全球利率走低,利差消失時,可以導入國內資金進入台灣競爭力改善以及協助金融產業再生的新商機。在台灣的民主監督機制下,不論是第三航廈、水庫抗震提升與漏水改善、醫療設施改建更新等,這些具備服務量大,服務費有提升空間的基礎建設,都是極佳的乙種建設公債發行標的。若能利用公債的發行來讓海外資金回台駐留,避免留在國外貶值或遭坑殺,進而在國際製造業生產鏈重組過程中,讓台灣擁有更好的基礎建設,將是台灣再起的重要契機。

特別是,延續著去年資金回台的動能,當優質製造業回流,有效支撐今年經濟動能時,政府可更積極的協助廠商換鏈,避免這波疫情導致斷鏈發生。對於中國上下游據點復工不順、缺工與備料不足等情況,除現有紓困方案外,就長期而言,及早盤點關鍵產能及產業鏈,規劃補助回台或協助轉移到其他海外生產基地,以降低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風險。

換言之,過往對於海外市場發展,政府多以貿易角度思考產業政策,但在這波疫情之後,政府與國人社會在生產製造的考量面向上,將需要排除現行國境認定的方式,而是從台灣生產的產業鏈角度,進行跨國布局的協助輔導。當然,這非一蹴可幾,但特別針對半導體等台灣重要的關鍵產業,是刻不容緩的行動。

啟動全新模式 開放資料整合,延續口罩2.0版創新

 

此外,政府應帶頭啟動全新服務模式,可以讓業者找尋新的商機。這次在口罩與防疫的過程中,有效利用開放資料的整合,已經有了全新不同的政府服務體驗。而在醫療、教育、財政,還有其他公共服務上,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此次攸關人命的政府開放資料試驗,更是釐清台灣公民社會對於資料所有權與隱私權的難得機會。口罩2.0版本帶來各金融機構的電子支付轉帳上的聯合創新,就是最好的示範。未來包括央行數位貨幣的發行、電子身分證的運用空間,都應該利用疫情期間妥善加以探討,完整規劃後,提供未來全新公共服務的基礎,也作為奠基台灣全新產業的獨特優勢。

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之間,相倚相伏。過去台灣因與中國互動太過頻繁,所以最早享其發展收益,卻也遭受最大壓力,然而這些壓力卻也提早讓台灣社會有所警覺既存的風險,所以稍緩災情,避其大難。放眼此次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更是令人感慨。

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台灣政府仍應穩住,就如同超前部署的防疫成效,現在就是著力於如何結合前瞻的產業金融振興,讓台灣在國際經濟秩序重組過程中,搶得全新的再發展契機,將是520政府新任期的首要挑戰。在武漢肺炎之後,全世界不僅能感受到台灣防疫奇蹟,也將拭目以待,台灣經濟奇蹟能再現。

(本文摘自2020年01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撰文:黃崇哲)

(圖片由台灣銀行家提供)

(圖片由台灣銀行家提供)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27008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台商回流資金持續增加可望破兆,但現有商辦供給不足且屋齡偏老舊,形成新創企業與欲擴充更新門面的買盤搶租A級商辦,「鄉林士林官邸」三月公開宣佈招租以來,到場洽談組數已超過42組,想一次分租數層或整棟打包的企業都有。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透露,以通訊科技、醫美、康養、精品業和文創產業的外商居多,他們看好士林官邸內外地理風水與環境、建築設計與優渥交通條件,希望在此紮根,迎來產業升級與全新商機。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從1991年到2019年,近29年來全台核發辦公服務類建築物(商辦)使用執照的面積累計合計約1,981.2萬坪,對比經濟部現今仍存活公司的家數70.5萬家作計算,平均每一家公司可使用的辦公室面積僅僅28.1坪,居然比一般市售三房住宅的坪數還要小,如何做辦公室呢?這個數字很讓人訝異,而且,既有供給之商辦屋齡在20年以上者佔36%(1999年以前核照者),也到了門面該大幅整修汰換的階段。
 
鄉林不動產研究室指出,雖然目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期百業受波及,但由於國內商辦產品多年來一直供不應求,台商從去年加速回游,使得A辦需求日趨火熱。台商回流快速,爭相砸錢搶租豪辦,光是台北市登記營業公司就多達17萬9,653家,很多企業苦覓商辦,優質商辦的市場稀缺性,推波助瀾,助使商辦租金上揚,很多企業不惜重資,要找一處適合企業文化的辦公地點,推波帶動A辦租金行情。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信義計畫區的南山廣場38樓的每坪月租金4,672元居冠,大安區A級商辦已站穩每坪4000元行情,尤其最近南山人壽更以312.76億元搶下信義區世貿三館地上權開發案,業界更估計若將來規劃商辦,行情至少4300元起跳,但現有商辦閒置率僅剩不到3%,使得高端企業主轉向優質的士林區與天母區尋覓。
 
而士林區與天母區的A級商辦,以高樓層及200坪以上的大型商辦的量體不多,像是捷運芝山站的宏普世貿大樓,平均每坪租金3138元,若加上管理費,平均每坪租金有可能落在3400至3650元,這還不包括停車位租金的費用。
 
而位於中山北路五段的「鄉林士林官邸」A辦,面對萬坪士林官邸公園,綠意盎然,視野開闊,緊鄰捷運士林站,交通便捷,而且三棟都是一層一戶,每戶坪數都在200坪以上,適合大型企業作為歐美流行的非典型商辦,扣除鄉林集團自己作為企業總部的樓層,僅剩18戶,最近也成了炙手可熱的商辦,每坪租金也上看3000元以上,不少企業主看好這是唯一正對萬坪官邸公園的頂級辦公室,紛紛預約賞屋卡位。
 
「鄉林士林官邸」座落於環山抱水的黃金帝王軸線,也就是在龍脈上,堪稱風水寶地,董事長賴正鎰當年不惜以每坪2300萬元的天價,購得旁邊零星土地,整合出格局方正、大面積的市區核心精華土地。賴正鎰多次強調買到這塊土地簡直是「撿到寶」,而能夠有緣入主的企業更是無形價值。設計團隊以涵碧樓成功經驗,搭配其特有歷史文化地位,並融入四周綠意,打造出台北涵碧樓意象的獨特建築。
 
士林官邸從早年的達官顯要的政治決策中心,如今轉型為開運聚財的金斗穴,鄉林建設規劃的A級商辦,不僅具「方正格局超大面積」、「坐享便利的捷運交通」、「絕佳地理風水」、「至上崇高無可取代的歷史價值文化地位」、「國際涵碧風的超前設計」等五大獨特性,而且僅有18戶,在「無限需求、有限供給」情況下,賴正鎰決定只租不售,留著當企業資產,當起包租公坐收租金。
 
鄉林士林官邸商辦大樓共規劃3棟,每棟地上8層、地下4層,共22戶,每戶212至240坪,一層一戶,每戶面寬約27米,樓高3.5米,寬敞舒適,結構為SRC鋼骨,在建築立面外觀全部使用大塊花崗岩石,做到「全棟全石材」,採日系制震耐震系統,導入涵碧建築美學,格柵光影、景觀水池、大片落地窗等,無論建築設計、建材、耐震度及營造工法,都創新紀錄。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購置住宅貸款資料,以20~70歲新增房貸為基礎,2018~2019年六都購置住宅的估價值與建物面積,平均總價僅微幅提高0.1%,購置住宅面積卻少了4.2%,實質能取得的住宅面積縮水,形成小了面積、價格不變的狀態。

 

中信房屋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購置住宅貸款資料,六都平均總價以台南市增加4.9%最多,而減少最多的則是台中市,減幅2.5%,六都總價雖各有增減,但除台南市變化較大之外,其餘起伏都介於上下2.5%之內,六都整體平均總價也僅微幅上升0.1%。

桃園購屋面積減少最多

購置住宅面積完全呈現一面倒的減少格局,減幅介於1.7%~6.8%之間,以桃園市面積減少6.8%最多,六都整體平均面積較2018年減少4.2%。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這種「面積小了點,價格卻不變」的現象,形同一般商品定價不變卻減少容量販售的概念類似,對消費者來說,因表面所能負擔的總價變化不大,因此消費者通常會較無感,但實際付出的單價卻會較高些。

 

張漢超表示,造成這樣現象的主因是近年多推出小宅產品,此外也與居住觀念改變有關,例如由傳統透天或公寓搬遷至集合式住宅大樓,並願意放寬提高置產單價的上限。住宅購買力下降的問題牽涉層面太廣,但主要與民眾可支配所得有關,因此除非提升所得,否則購屋總預算仍會牛步不前,而民眾願意提高置產單價,因與住宅品質有關,因此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屋,都算是好事一樁。

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9400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圖/記者黃靖惠攝)

▲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直言:「縱使目前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圖/記者黃靖惠攝)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衝擊全球經濟,但台灣防疫有成、商辦供給量維持低檔,且低利環境下,未來商用不動產市場可能出現U型反彈,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也直言,台灣防疫有成,引發國際注目,外資也放眼台灣市場,「目前算是最壞的時代,可能也是最好的時代,疫情總會過去」。

仲量聯行今(7日)召開不動產第一季市場季報顯示,隨著疫情擴散全球,各國相繼祭出封鎖邊境、限制商業、人員活動等情況,讓全球經濟成長率不樂觀,不過台灣防疫表現相對亮眼,加速台商回流、外資持續評估投資環境。

以目前商辦租賃現況而言,亞太地區主要城市市中心市場整體走弱,以香港、北京、東京、新加坡、上海、首爾租金都出現小幅度衰退,唯有台北穩定成長,目前每坪每月5182元,仲量聯行也預期,台北在防疫表現上受國際肯定,今年租金表現持續穩定成長。

疫情增溫,但對於商用不動產租賃及土地交易卻不受影響,今年首季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近150億元,仍高出近5年首季平均值,且土地交易首季544億元,創近5年首季最高,除壽險業者外、建商也積極尋找投資機會。

趙正義說明,「目前是最壞的時代,可能也是最好的時代,很多投資者反而審慎看待投資案,也會可能有比較好案子釋出,疫情總會過去」,以今年政府端招商投資標案金額,預估今年將達到1667億元。

今年上半年大台北地區招商案聚焦於「台電AR-1-2」、「北士科園區」、「南港轉運站BOT」;而下半年則聚焦於「台北車站E1E2」、「中山女中南側地區」、「台北啤酒文化園區」。

趙正義說明,政府持續招商,公辦都更、設定地上權、捷運聯開成焦點,部分資產持有者將進行資產處分或活化,稀有物件可能釋出,預期當疫情緩解後,受惠低利,商用不動產交易量將反彈,外資仍是鎖定土地開發、或收益型產品。

他指出,台灣防疫有成,引發國際注目,外資也放眼台灣市場,加上明年商辦供給量幾乎為零,因而房東也不太願意降價,短期仍未見飯店拋售潮,預估經歷這波疫情後,台灣商用不動產投資市場可能會出現U型、或V型反轉,最快今年第3季,或明年第1季。

除此之外,仲量聯行受託辦理西門精華土地公開標售,預計本月15日上午10時許開標,也望延續市場買氣創下佳績。

關鍵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仲量聯行季報


原文網址: 對台灣防疫有信心!看好商用不動產 商仲:最快Q3出現U型反轉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85827#ixzz6Iv0qa9pm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國房子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外國房仲開始提供虛擬看屋服務。(圖/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亭伃/綜合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蔓延,在醫療上未有突破之前,開始出現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其中在房市上更加明顯,投資客佇足觀望,更擔心未來經濟發展未知數太大。對此房產業者為了突破銷售逆境,開始提供「線上看屋」甚至是線上購屋享優惠的專案,希望可以刺激停滯的房市。

綜合外媒報導,疫情關係讓許多人不敢外出看屋,嚴重影響業者銷售量,對此建築商與軟體公司聯手開發「虛擬看房」的網路服,「LiveSiteTM」就是可以讓用戶360度全方位看房,還有2D平面、3D立體的選擇,根據屋內面積、朝向、臥室數量選擇,更有效果圖(樣品屋)可以觀看。

該軟體細心的是,還能提供自上午到下午的光線變化,對於房屋的影響,另外還有社區環境、設施、距離,建築物自上而下觀看的角度,就是希望可以盡量滿足客戶看屋的需求。業者表示,希望有意詢問的客人,可以有「身歷其境」的感受,所以才會打造出虛擬看屋情境。

NEEZO Studios市場客戶部主管瑞斯(Lisa Reis)表示,過去這樣的軟體是提供給海外客戶使用,但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套軟體有更廣大的使用效果,希望可替客人提供安全的看屋買房體驗。日前中國同樣在疫情嚴重時,提供類似的虛擬看房服務,更主打線上購買可以享優惠折扣,企圖刺激買氣。

關鍵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看屋虛擬看屋房市,留個言吧! FB weibo 

 
原文網址: 新冠肺炎遙遙無期!虛擬看房軟體「需求量暴增」 不出門一樣360度看一圈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82854#ixzz6IjmpH6Q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4-04 01:56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信義房屋南崁六福店房仲達人吳昭輝表示,「上南崁生活圈」的居民平均年齡層輕,主要因南崁本身就有機場附近的就業機會,加上房價比起雙北親民許多,也吸引不少雙北的上班族前往購屋居住。

此外,上南崁生活圈也有一些退休族移居,除了區內生活機能完善,而且有巴士可以直接接駁到林口長庚醫院。

在購屋選擇方面,由於南崁屬於新興區域,區內沒有什麼公寓,大部分都是華廈或大樓。而上南崁生活圈算是文教區,大部分以自住為前提,也比較少套房的物件。

依照屋齡不同,上南崁生活圈的華廈每坪單價大約從16萬到19萬元,大樓價格再寬一些,大約從每坪16萬、17萬元,到20多萬元都有。換算三房+車位,650萬至1,000萬元就可以買到,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算是購屋負擔不會太重。

南崁隸屬桃園市蘆竹區,而蘆竹區則分為南崁、大竹、山腳三大生活圈,其中以南崁生活圈的生活機能最為完整,發展相當迅速,區內有各式大型商場、連鎖餐廳與店家林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930/4466487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套房,小宅,公寓,租屋,招租,租賃,出租,小坪數。(圖/記者張菱育攝)

▲受高房價、少子化、單身人口變多等影響,家庭購屋坪數有逐漸縮減狀況。(圖/記者張菱育攝)

記者張菱育/台北報導

房價高檔,加上台灣高齡化、少子化、不婚不生的演變趨勢,近年全台25坪以下「小宅」交易熱度連年走高,跟10年前比起來,小宅交易量足足增加快1倍,而且雙北市25坪以下小宅佔比更已超過5成,遠高於其他都會區,小宅成為目前房市交易主力。

根據屋比房屋彙整,歷年全台住宅交易坪數發現,2019年25坪以下住宅交易比例,已高達42%,連續2年站上4成,比起2009年的22.9%,足足增加快1倍。

今年6都中,25坪以下小宅僅台南佔住宅交易比重34.9%,不到4成,其他都會區的佔比都在4成以上,其中,房價最高的台北與新北市,25坪以下小宅佔比更已超過5成,遠高於其他都會區,小宅產品已成為目前房市交易主力。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台灣房市受到高房價、少子化、單身人口變多等因素影響,台灣家庭購屋坪數確實有逐漸縮減的狀況,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住宅買賣資料可發現,近10年來全台住宅買賣面積平均由2009年第1季的41.44坪,降到2019年第4季的31.96坪,購屋坪數大減9.48坪,可見一斑,中小坪數的小宅,確實是未來房市的主流。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目前房市仍處於自住的剛性需求趨勢,加上資金、低利率及台商回流等的因素,中長期來看,房市的發展仍偏向正面,尤其總價700~1000萬元與1000~1500萬元的房子,多屬於一般首購或者平價區條件較好的電梯大樓等物件,今年至今的交易狀況最為穩定。

▲▼全國及六都小宅銷售狀況。(圖/屋比房屋提供)

關鍵字:少子化小宅高房價單身族房市低總價

原文網址: 10年購屋空間41坪→31坪 逾半雙北人「不得已」買小宅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76307#ixzz6IYIICs00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4-03 02:43:06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房產專家強調,這波疫情來勢洶洶,認為「延後推案不能解決問題,降價才有機會刺激新一波買氣」;建議業者採取「降價換現金」策略,若此時依舊堅守價格,等到全球失業潮襲來,出現人踩人的大逃難恐慌心理和行為時,後續降價就不只個位數,而是雙位數了。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多數建商目前對疫情的態度就是「延後推案」,並觀察市場走勢,加上銀行低利率環境,以及房市以剛性的內需買盤為主,確實對建商來說沒有降價的理由,不過「新冠肺炎剛發生時,也沒有人預料到會這麼嚴重,不是嗎?」

何世昌認為,這個時候「延後推案不能解決問題,降價才是王道」,只要業者降價3%~4%,消費者就會買單,房市的買氣才會被刺激出來,建議業者「降價換現金」,趁現在降價3%~4%,產品就會變很好賣的時候先降先贏,把手上存貨先賣個七、八成,讓本金安全入袋,剩下案量再且戰且走。

何世昌進一步分析,尤其建案若降價,就要降到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更需大打媒體戰、選擇正確管道釋出廣告曝光,才能磁吸人氣先賣一波。因此,「先降先贏換現金」才能保存實力渡過這波疫情寒冬,如果業者猶豫不決,等到全球失業潮襲捲而來,後續降價就不只個位數,而是雙位數了。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4464733?form=udn_ch2_common3_cate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肺炎疫情讓壽險包租公快收不到租金,新光人壽決定自救,已啟動「以物易物救租戶」行動,即向承租的飯店等購買餐券或預訂大量外送餐點,協助房客度過今年的難關。

全台擁有數百棟大樓及房產的壽險業者,今年要跟租客一起共度難關。據壽險業者公布,其帳上投資性不動產到去年底共達1兆1,793億元,比前年增加13.6%,而去年全年租金收入近273億元,增幅僅7.9%,其中還含去年完工出租的南山廣場及新光人壽幾棟大樓,今年又遇上新冠肺炎,不少飯店承租戶快承受不住,租金收益堪慮。

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宏泰人壽透過壽險公會,向金管會建議調整不動產租金收益率門檻及二年即時利用規定,以降租金紓困,金管會火速討論中,預計清明假期後即有定論。

全台最大壽險包租公依舊是國泰人壽,因為其不動產已採用市價開帳及列帳,即真實反應其大樓、房產的價值,所以國壽去年底計算租金的投資性不動產達4,513億元,全年租金收入104億元,二項都是壽險業最高,租金收入比2018年增加3.65億元。

去年租金增加最多的還是南山人壽,因為其信義區南山廣場啟用,租金收入比2018年增加12.53億元,南山人壽計算租金的投資性不動產有1,550億元,排名業界第三高,全年租金收入39.2億元,則是業界第四名。

租金收入第二名是新光人壽的42.26億元,因為新壽投資性不動產只有部分以市價開帳,很多都用投資成本列帳,因此新壽計算租金的不動產金額僅1,330億元,排名市場第四,但實際棟數或加計市價後,應可排名第二,且近年有多棟陸續完工、開始收租,去年租金即增2.95億元。

富邦人壽計算租金的投資性不動產有1,890億元,排名第二大,去年租金收益40.55億元,排名第三,富邦人壽還有許多地上權仍在開發中,尚未有收益。

金管會正在評估如何調降壽險業投資性不動產最低收益率要求,目前是中華郵政二年定儲機動利率加5碼,即2.095%,壽險業者建議降2碼,即降到1.595%,但金管會認為不是所有租戶都受新冠肺炎影響,應限制範圍。

新壽雖是第二大地主,但沒有參與「紓困」建議,而採取自救方式,以向承租戶以物易物,訂餐、買餐券等方式,變相降租。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3-31 11:08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房仲統計聯徵中心統計資料指出,去年第四季以桃園區購屋最熱,其次為中壢區。前10大購屋熱區,以竹北市購屋面積最大, 平均面積達57坪。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台灣500大企業超過200家座落在桃園,桃園也是全台第一工業科技大城,擁有32個報編工業區及11處工商綜合區,多元豐富工作機會,吸引人口移入,帶動區域房市交易穩定發展。

信義房屋統計聯徵中心統計資料,去年第四季,全台以桃園區貸款件數最多,達1,651件,其次為中壢區1,367件,前兩名都由桃園市包辦。其他擠入前十名購屋熱區,包括板橋、新莊、中和、淡水、南屯、北屯、新竹市、竹北市。

資料顯示,桃園區平均購屋約千萬元,核貸成數約76.5%,平均貸款利率約1.72%,20年本利平均攤還,每月房貸約3.8萬元,第二名的中壢區, 平均購屋868萬,平均自備款約220萬,20年本利平均攤還,每月房貸約3.2萬元。

新北市入榜前十名的行政區,包括板橋區與新莊區、中和區,平均購買房屋總價都超過1300萬元,但由於房價水準較高,購買的面積坪數都小於桃園區與中壢區,在40坪以內。

曾敬德表示,前10強的熱區當中,中南部只有台中市的南屯區和北屯區入榜,顯示台中市後期發展的重劃區,因地點位置佳且機能成熟,重劃區內的新大樓吸引民眾買進,包括南屯、北屯甚至是西屯,都是台中地區熱門的購屋路段。

新竹市與竹科生活圈的竹北市同時名列前十,主要受惠竹科產業蓬勃發展,園區客所得相對較高,且新竹房價比雙北便宜,開發商規劃產品的尺度相對雙北更大,因此竹北市的平均建物面積57.2坪,在北台灣名列前茅。

記者游智文/攝影
記者游智文/攝影
資料來源/聯徵中心
資料來源/聯徵中心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457534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