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年第1季住宅自有率,2年多來首見下滑,追根究柢是房貸利率上揚,對首購族的負擔能力構成衝擊。被視為美國經濟引擎之一的房市才露出復蘇曙光,此最新數據無異是澆了盆冷水。
美國人口普查局在日前公布,第1季住宅自有率,從去年第4季的64.8%下滑至64.2%。《工商時報》報道,歷經10餘年走跌低潮,美國住宅自有率從2017年起穩定走揚,逐漸逼近65%的歷史平均值。美國房地產網站Zillow經濟研究部門主管歐森指出:「首購族的房價負擔能力在這裏些微觸頂。」
美國住宅自有率這幾年上升,主要與年輕人擺脫無殼蝸牛晉身為有殼階級有關。不過近幾個月來房貸利率走揚,低價屋庫存短缺,想購屋成家變得不易。
年輕首購族是近年來推升美國住宅自有率的主力,但今年首季這個族群的住宅自有率劇滑。35歲以下住宅自有率,從去年第4季的36.5%降到35.4%;第1季35歲至44歲的住宅自有率,由前季的61.1%跌至60.3%。
然而住宅自有率這項指標具波動性,除非連跌好幾個季度,才能確立美國擁有自宅比例又見下滑的趨勢。上季美國住宅自有率雖見走跌,卻與去年同期持平。
儘管人口普查局的報告不利房市前景,對美國包租公或包租婆來說卻是好消息。第1季美國租屋家庭數,相較於去年同期躍增45.8萬戶,同時間擁有自宅的家庭數增加100萬戶左右。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