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區沒落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在臉書整理看法,強調東區不是政府跳下去自己定位,而應由在地商圈組織起來,告訴市府他們要什麼,市府再來協助。對此,有商仲認為東區適合朝餐廳、餐酒館定位,也有在地房仲與業者表示,商圈除應有組織做領頭外,「政府也應主動協助規劃,才能齊頭並進,活絡東區經濟」。
 
柯文哲在臉書的發文提到,對於東區問題,他認為當西門町、大稻埕、信義區,以及南港的人潮和金流大幅上揚的情況下,缺乏明確定位的東區相對就衰退了,他並強調東區不是政府跳下去自己定位,因為政府不會比業界更了解市場,所以在地的商圈要組織起來告訴市府他們要什麼,市府再來協助。
 
香港商匯泓不動產副總吳懿倫認同柯市長說的,東區需要定位,像東區現在蠻多餐酒館、餐廳或是夜店,他覺得東區適合朝餐廳夜生活做定位,因為東區腹地大,加上餐酒館一直在開,因為東區上班族多,包括南京東路與仁愛路區域上班族都能夠吸引,並且透過商圈協會組織號召,宣傳效果力道會更好,甚至可以把商圈更容易地推廣給國外認識,包括北市寧夏商圈、永康商圈,都是很好的例子。
 
景氣好不好,人都需要吃飯,吳懿倫說,過去東區以精品店服飾店居多,現在因為人潮流失,開這些店不再以往吃香,反倒是餐廳居多,雖然東區現在有蕭條狀況,但還是有消費力道,現在東區低總價、低單價的店面,交易狀況還是不錯,「以我們公司為例,目前月租總價15萬元至30萬元,總坪數約30至50坪的店面,每月至少可成交一間。9至10坪的店面則用做飲料店居多,單坪約1萬元」。
 
柯市長拋出東區定位,應讓商圈自行組織討論再告訴政府。台灣房屋忠孝延吉店營業員闕先生表示,以東區狀況來講,商圈店面擁有人7、8成都是老地主,對於東區怎麼定位,他們比較沒有差,所以不見得能有效討論,「這方面市府應該主動幫忙商圈,提出參考或溝通,而非片面讓商圈組織想辦法」。
 
闕先生說,感覺東區現在真的比較沒什麼特色,人潮比過去少了接近一半,空店面真的很多,「以我們門市為例,現在租用店面的交易狀況,成交的幾乎都在別區。目前東區店區租金都有下降1至2成,大馬路店面單坪約2萬5千元至3萬元,小巷子店面單坪約8千元至1萬2千元」。

若瀏覽租屋輞,會發現東區不少店家頂讓,其中有延吉街號稱業績前三名,「每日營業額1.5萬~2萬元,夏日可達3萬元」的手搖飲料店,還有經營10年的服飾店,另有一名自稱「新移民」的香港老闆經營的服飾店,頂讓原因都寫「與合夥人拆夥,另有人生規劃」,但當記者致電詢問原因,店家都不願表示意見。

 在明曜百貨後方經營韓式證件照的老闆張旭哲表示,以商圈的人車問題來看,西門町就有做人行徒步區規畫,人車可以分離,而東區商圈,人車可能就會擠在一起,政府應該針對商圈提出相關管理規劃,然後透過商圈組織協會,雙方一起討論定位問題,近而思索如何活絡東區經濟,而非由個人店家單面提出看法,孤掌難鳴。就東區定位來說,他覺得東區算是上班族客層,並偏潮流方向的商品服務居多。
 
張老闆說,由於自己經營韓式證件照,市場僅他一家,所以生意還好,但他認同柯市長所說,實體店面不再是賣東西,而是賣生活體驗,以自己生意為例,拍證件提供化妝造型服務,為顧客提供專業彩妝諮詢,就是一種生活服務體驗。相較國外創業環境,他覺得,政府可以再針對新創店家提供更多創業地點選擇,並做租金補貼優惠。(黃政嘉/台北報導)

商仲認為東區適合朝餐廳夜生活做定位。資料照片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東區不該由政府自己定位,而應由在地商圈組織告訴市府。翻攝臉書@柯文哲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