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土計畫」即將公告實施,內政部營建署舉辦「全國國土計畫意見交流高峰會」,邀集專家學者探討國土農業發展、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及鄉村區活化等議題。有學者指出,農地並沒有劃太多,而是城鄉發展、產業用地劃得不夠。也有學者認為,農業永續發展是共同使命,應思考如何符合公平正義,讓縣市願意承擔。
《國土計畫法》規定,全國國土計畫應於今年5月1日前公告實施,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則應於全國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2年內公告實施。營建署長吳欣修表示,全國國土計畫是思考國土規劃基本的工具,接下來要讓各地方政府進行各縣市國土計畫,希望能繼續與各界理性對話,思考如何將國土計畫、都市計畫及開發行為做更緊密結合與管控。
農業用地在國土計畫中引起關注,包括屏東縣、雲林縣等農業縣抱怨農地劃太多,限制產業發展。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助理教授葉佳宗認為,不是農地劃太多導致發展受限,而是城鄉發展用地、產業用地劃太少。扣除山坡地、國土保育地等,真正能做農業發展的農地只有10幾萬公頃,他覺得農地「劃太少」。
葉佳宗也說,農業縣抱怨農地劃太多,其實只是在「撒嬌」,抱怨經費、資源太少,希望中央不要只看都市,也要看看農民,「縣市首長撒嬌是對的」。
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林國慶說,維護農業永續發展是人類生存必須,不僅維護空間,也要維護品質,才能確保食品安全。他也提到,根據統計,全國耕地有79萬公頃,但其中有不少被變更使用興建合法農舍或違規工廠,農委會盤查後剩下68公頃左右,若要促進農業永續發展,在國土計畫內必須嚴格管控耕地,但要符合公平正義,讓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區樂意承擔這個責任。
根據農委會盤查,農地上違章工廠約1萬4000公頃,成為待解難題。葉佳宗認為,農業部門應該勇敢與受汙染、不健康的土地「說分手」,因為看到工廠群聚地的土地、水源,「從那裡種出來的農產品令人擔心」,要拆就拆零星、土地還能挽救的工廠,群聚工廠則可思考輔導合法化。
(中國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