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8-30 11:31:52聯合報系攝影中心 記者陳柏亨╱即時報導
  •  
     
  •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邀請伊甸基金會...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邀請伊甸基金會社會事業處長王昭恕(右二)、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左二)、伊甸首例簽約的郭玉田先生家屬李翰紳(右一),以及申請中的黃阿姨(左一)分享各自看法。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330萬人,佔總人口14%以上,邁入高齡社會。而65歲以上老人獨居的比例已由民國98年的9.2%,上升至民國102年的11.1%,相當於有高達30萬的獨居老人,伊甸基金會為讓長者有更多元的服務選擇,積極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

伊甸基金會社會事業處處長王昭恕說,隨著長輩年齡的增長,所需的服務有所不同,伊甸除了提供居家照顧、輔具支持、日間照顧等服務,「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為一項長輩們將房屋贈與伊甸,由伊甸承擔長輩的照顧工作,使長輩能安心的獲得長期照顧系統的支持,提供有房產但無現金的長輩另一個安養選項。民國93至102年間,時年72歲的郭玉田先生即委託伊甸基金會開啟此一創新模式服務,採捐贈房舍兼顧安養的方式與伊甸合作,預先安頓自己的晚年生活,並透過社福團體將愛心擴及更多弱勢朋友。

目前申請中的68歲黃阿姨,在台北工作近40年,目前獨自居住在87年時購入位在松江路上的大樓套房中。談起當初如何接觸以房養老資訊,黃阿姨說,幾年前到區公所辦事,因緣際會看到政府在推行以房養老試辦計畫,但當時年紀不符資格,直到滿65歲時電話詢問,試辦名額卻已額滿。後在北市府的介紹下,得知伊甸亦有興辦以房養老,便與單位聯繫,評估後開始申請作業。長期擔任志工、喜歡閱讀、接觸多樣課程的黃阿姨進一步說,雖自己獨自一人居住,生活中仍有許多好友相伴,只是隨著年紀漸大,老後需要有人可以照應,對獨立、不喜歡依賴別人的自己來說,這樣的以房養老模式不僅能讓晚年生活有保障,也能讓房產有最大使用效益。

目前辦理的「以房養老」方案主要分為3類,第一類是以銀行為主體的「逆向抵押貸款方案」,第二類則是以壽險業者為主體的「售後租回年金方案」,第三類則是社福機構為主體的「社會照護服務方案」。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說明,台灣房屋自有率高,推行老年人選擇「在宅老化」的「以房養老」方式,能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也能帶動銀行、壽險以及社福機構等更多服務機會。張金鶚表示,公益型的以房養老,能在身故時把資產做有效的分配,把房屋捐贈給社福團體回饋社會,而社福團體亦能利用此房產作為據點,繼續推動公益,讓社會受惠,利人利己的養老方式,也是未來自己期待採行的方式。

伊甸基金會表示,因傳統價值觀念、信任關係及稅法上的彈性,相隔十四年,今年才有第二例成案,可見推行此一方案上實為困難重重。對伊甸來說,以房養老應是「養老」大於「以房」,不同於銀行著重在金錢及借貸,公益型以房養老可思索其房產價值的最有效應用,其所謂效益應不在於利潤的極大化,而是「幸福的最大值」,老後安心的照顧陪伴服務,才是伊甸以房養老方案的重點之處,除了向銀行抵押房子貸款的逆向房貸方式外,伊甸的附負擔捐贈特別適合單身或無子女遺產糾葛困擾的銀髮族,伊甸未來將從北市開始,陸續舉辦多場說明會,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來電洽詢:02-2230-6670分機3304。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記者陳柏亨/攝...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記者陳柏亨/攝影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邀請伊甸基金會...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邀請伊甸基金會社會事業處長王昭恕(右二)、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左二)、伊甸首例簽約的郭玉田先生家屬李翰紳(右一),以及申請中的黃阿姨(左一)分享各自看法。記者陳柏亨/攝影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邀請申請中的黃...
伊甸基金會推行「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方案,今天舉辦小型分享座談會,邀請申請中的黃阿姨分享。記者陳柏亨/攝影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