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產成本大增,近年來台商紛紛回流,本地企業也面臨擴廠需求,使得台灣工業用地交易日益熱絡,連帶推升價格持續飆漲,新北產業園區單坪成交價甚至突破百萬元。只是在這波工業用地需求熱潮下,許多地處偏遠的工業區,縱使經濟部工業局打折賠本求售,依然乏人問津。
一方面企業找不到合適的用地,另一方面卻有大片工業區閒置,全台工業區供需失衡的現象可說是到了失控的地步。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以「失控的工業區」為題,全面盤點全台工業區失控亂象與最新行情。
根據《財訊》報導指出,一位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的精密機械大廠老闆,碰上美中貿易大戰開打,急欲回台灣擴廠,打算尋找兩三千坪的土地,目標選定相關產業聚落的台中;然而,尋遍台中工業區、台中精密機械園區等區,卻找不到合意的用地。
另一位想回台擴廠的光電業老闆,面對一坪28萬元的高價,幾經考量終於決定進駐桃園中壢工業區時,卻發現該廠房的排水量不夠大,只得作罷。原來,工業區排水量額度有一定的限制,先進駐的廠商申請了較大的排水額度,後來者就不足了。這位老闆連續在觀音、大園等工業區看了九個月,還是沒有好的下手標的。
其實,找不到合適的工業用地,不是只有鮭魚返鄉的台商才會遇到的問題,就連股王大立光電執行長林恩平也在為缺地頭痛不已。大立光現有廠房無法應付產能的需求,去年七月斥資10.36億元購入4195坪的台中西屯工業區土地。但這還不夠,大立光仍在積極覓地建廠。
有的老闆缺地急得像熱鍋上螞蟻,有的老闆卻放置空地二十年養蚊子,成了鮮明的對比。知情官員私下透露,全台閒置面積,全部加起來可能達近千公頃,若用保守九百公頃換算,全台閒置的工業地,就高達三十四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
顯然台灣不是沒有土地供給,而是多數地在私人手上,供需失衡。一位仲介有感而發地說:「想賣出的工業地不是企業想要的,企業想買的又被哄抬價格,造成全面性失控。」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567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