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9 10:55:16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  
     
  •  
記者游智文/攝影
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價下修後,不少人回到台北市買房,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多數人選擇「老小白」房子。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老是指30年以上老屋,小是總價1,000萬到2,000萬的小坪數,白則是蛋白區。

張旭嵐分析,台北市房價難得下修,買家趁低點入場,但自住型買方購屋預算有限,因此大都傾向購買房價較便宜的房子。

其中在屋齡方面,根據實價資料,今年台北市以屋齡30年至40年的房子,交易占比28.4%最多;40年以上房屋交易占比也達12%,合計達四成,等於每十間房子交易,就有四間是30年以上老房子。

至於房價較貴的一年以內新房子,今年交易占比僅7.3%,還不到一成。

另外在總價方面,以1,000萬到2,000萬最多,占比近四成,至於地點,則以中山區、內湖區、文山區、北投區最多,合計近五成,每二間房子交易,就有一間在上述四個行政區。

坪數部分,交易最熱絡的是20~30坪的小宅,占比達21%,其次為10~20坪,也達19%,兩者合計也近四成。

張旭嵐表示,台北市生活機能好,上班方便,房屋增值機率高,尤其幼兒福利略佳,因此小資夫妻還是會希望能夠有機會在台北成家。不過也因為房價高,因此在相同的總價預算下,只得買在坪數小、總價低、屋齡高的「蛋白區」。

張旭嵐分析,預售屋或新成屋雖然屋況條件好,但是單價仍屬區域最高,且相對新大樓的高公設,30年以上物件中古公寓或華廈,實用空間大,在略為裝修之後,仍可打造一個溫暖的小窩。對於講究CP值的小資族而言,吸引力更大。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