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房價2014年下半年開始止漲回跌,迄今已有5個年頭,這5年來房價平均跌幅約在15%左右,對2010年之後買房的人來講,發生什麼樣的結果?

1. 投資性需求消失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市場需求會發生變化,首先毫無疑問的是投資性需求會徹底的消失,因為買了房子不會漲,而且還要揹負銀行貸款,買房作為純投資就那麼的得不償失。

2.剛需買房的數量降低

剛需買房的數量也會降低很多,因為大家都不著急了,今天買和明天買沒什麼差別,所以會有大概半壁江山的剛需會選擇租房。

有人說,這時候的丈母娘也會比以前溫柔很多,她們開始相信男人只要努力存錢,以後是可以買到房子的

3.改善的需求依舊

那什麼樣的人還會買房呢?

當下比較穩定的成交量來自於改善性的住房需求,也就是換房族;這些人有房,但是因為家庭結構的變化或者自己的品位提升,想要換到較好的房子,所以這類的改善需求會依然穩健。

這些人因為已經有房,所以可以透過換房,就是賣掉舊房子加點錢買一套更好的房子。

因為對於房價未來的預期變弱,大家對持有多套房產的慾望開始降低,有些人開始思考產新配置,想讓自己過的更好。所以在這樣動機的驅動下,在房價穩定的前提下,一些區域的房價會因為供求關係發生變動,包括小漲,像城市核心區的優質房產。而對一些比較沒有優勢的房產,則可能出現小跌。

4. 房地產開發商的生態改變

一些手上有土地的開發商,有兩種不同的態度,第一種因為對未來的需求量比較悲觀,所以會盡最快程度的把土地開發成建案後脫手出售。

第二種就是緩慢開發,做作品做口碑,這種情況比較可能是小眾開發商,對自己每個建案都希望做到慢工出細活。

當然一 些上市櫃開發商還是比較會依循常規的節奏,大量而規律的推案。相對而言,他們的抗風險性會比小公司或新進公司要強。

5. 房屋型態

住宅的產品創新會更加保守,因為開發商沒有了創新最原始的動力,不會有溢價,同時去化也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但是不代表開發商就沒有創新力,這個時候的創新會更多的流向到商業、辦公或者持有型物業,雖然房價盈利不多,但是其他地方就有了盈利的可能

其中比較尷尬的就是租賃用房,這一塊處於一個啟蒙期需要創新和孵化,就要接受開發商因為創新而帶來的溢價,但是租金又不會太高,需要有剛需性產品,所以政府主導的產品會是在租賃用房上。

胡偉良觀點:

房價必定走向緩緩下降的通道。要知道房價不漲就也意味著大家不急於買房,大量的餘屋會逼開發商撐到最後,還是要走向降價求售的。房地產業者無可避免的會面臨是否退出市場的抉擇,但面臨當前的產業利潤日益薄,轉型或退出市場將難改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商務平台,原文請點此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3507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的頭像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不動產大樹(樹哥)--資深不動產經紀人JERRY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