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春的房市買氣仍然溫和成長!從近期國內民眾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簡稱「房貸餘額」)持續創新高的情況來看,購屋者進場買新成屋、中古屋的力道都不差,但是單月增加的金額明顯萎縮,主要原因是今年的農曆春節連假就在1月份、營業天數比較少所致。至於2月份的房貸相關數據變動也不致於太大,這是因為房貸金額在時效上有遞延的特性,預估受到疫情影響的購屋房貸餘額,可能要等到3月之後才會岀現明顯的下滑走勢。
▲今年的房市329檔期恐怕遠不及往年熱絡。
所謂「房貸餘額」是指購屋大眾在當月剩餘未還完房貸金額,加上新核貸的房貸金額。房貸餘額比前一個月增加,代表買房子、申辦房貸的人越多;反之,房貸餘額比前一個月減少,就表示買房子、申辦房貸的人變少了,因此房貸餘額常常被各界拿來做為觀察現階段房市買氣的指標。不過,從民眾買了房子、申辦房貸、直到銀行啟動徵信、核發貸款,大約要1個月的時間,因此房貸餘額的數據有其遞延的性質,屬於觀察房地產市場景氣的落後指標。
▲房市交易越熱烈,銀行的房貸業務增長越快速。
中央銀行日前公布1月份國內房貸餘額為7兆4252億元,比前一個月增加126.3億元,創下近一年的新低紀錄,年增率為6.15%,也是自去年3月以來、近11個月的新低數字。不過,民眾別擔心這兩個數字創下近期的新低數據是否代表房市景氣不佳,因為房貸餘額除了有遞延的時程,其數據的增減也和金融機構的營業天數有關,例如這次的農曆春節長假就在1月23日開始的,新增加的房貸金額自然會比其他月份少一些。
展望未來第一季底至第二季的房市景氣,房市業者表示由於2月份全球的疫情開始爆發,民眾的憂慮情緒勢必會干擾購屋的意願,進而影響今年傳統「329檔期」的房市交易量能,因此已經有不少建商決定把329檔期的推案時程往後延,但是也不排除新成屋的建商、中古屋的賣方願意在此時擴大讓利空間,有購屋自住的需求、又想撿便宜的民眾,可以好好把握此次難得的大幅議價機會。
▲民眾把握利空時期的大幅議價機會,才會買到物美價廉的房子。
目前分類:趨勢報導 (933)
- Mar 02 Mon 2020 21:45
從房貸餘額增減趨勢 看房市買氣走向
- Mar 01 Sun 2020 19:14
看屋潮減三成 第一季房市看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減少看屋,據台經院公布數據,一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比單月下滑三成,甚至年減兩成。房仲業者觀察,一、二月看屋人潮減少三成,建商推案大多延到五二○檔期,對第一季房市表現不樂觀。
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從數據上來看,一月份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比去年十二月下滑百分之三十,也比上年同期衰退百分之二十一。一月碰到春節過戶天數比較少,一月底又碰上疫情,影響民眾出外看屋意願,北台灣銷售現場看屋人潮比往年少三分之一。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疫情爆發後,部分個案降價,但並非全面性的降價,疫情讓消費者不想出來看房,預估今年上半年整體買氣下滑,且預售屋衝擊會大於成屋,成交價預估減少百分之五至十,建商對三二九檔期已不抱期望,現在只能看五二○檔期的狀況,房仲與建商對第一季房市表現不樂觀。
但徐佳馨認為,最樂觀的情況疫情在第一季結束,第二季成交量可望提升,主要是剛性需求仍在,一般住宅影響較小,商用不動產也會因台商加速回台受益,但高價豪宅交易量影響較大。
徐佳馨指出,目前最大問題是中國大陸供應鏈中斷,雖然目前台廠看起來沒太大問題,但若情況嚴重,恐會影響到民眾收入,長期會影響到房市銷售,這是這次疫情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期衝擊最大不同的地方。
針對未來半年房市,劉佩真說,雖然短期內民眾外出看屋意願減,但目前賣方開價仍趨硬,中古屋買氣優於預售屋與新成屋,低總價與低坪數銷售高於豪宅;供給面上,建商推案有稍稍推後到五二○檔期,甚至有集中在九二八檔期的情況,今年上半年整體交易氛圍會呈現「量縮價穩」的態勢。
產品別上,劉佩真認為,首當其衝是店面租賃市場,特別是過去仰賴觀光客的商圈;住宅部分則繼續呈現盤整態勢;商用不動產、辦公室租賃與土地市場,受惠台商回台挹注,表現仍然可期。
- Mar 01 Sun 2020 16:19
女人當家!桃園「房事」大權都交她 2區女性購屋占比近6成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比起過去的時代,現在落實兩性平權,女性也經濟自主,購屋比例也跟著拉高,以桃園市桃園區8大生活圈來看,購屋族逾5成為女性,且高於男性,又以中平、中路兩地比例將近6成。
桃園市地政局統計,桃園區大有、中平、藝文特區周邊、藝文特區、中路、龍安、經國及站前8大生活圈購屋族性別,發現比例參半各站5成左右,雖差距不大,但各生活圈清一色以女性居多。
桃園區購屋族女性比例追過男性,當中又屬中平、中路兩處最顯著,且將近6成,女多於男1成4以上。
至於交易量部分,桃園區最夯的購屋首選地並非藝文特區,成交案件不到500件,成為墊底生活圈,反而是藝文特區周邊交易較熱絡、成交案件3500件。
▼桃園區男女購屋比例。(圖/桃園市地政局提供)
東森房屋大興加盟店店長李宗翰說明,現在女性經濟實力堅強,能夠一肩扛起買房重擔,也增加生活安全感,以中路重劃區來看新建案為主,單價25~39萬元之間、2~3房型大樓住宅,除了有有門禁、保全、守衛、還有垃圾處理、代收信件等服務,成為單身女性購屋選項之一。
李宗翰說明,中平地區為早期發展成熟市區,不只有武陵高中、區公所、縣政府、大型量販店愛買以及傳統市場,且有公寓、大樓、透天房屋類型多元,也深獲女性族群喜愛。
關鍵字:購屋族﹑桃園﹑桃園市﹑女性﹑買房﹑經濟條件
原文網址: 女人當家!桃園「房事」大權都交她 2區女性購屋占比近6成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51296#ixzz6FQK33uwX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Feb 26 Wed 2020 20:45
一把抓,實價登錄透明資訊有保障
- Feb 24 Mon 2020 10:46
當年沒買房超後悔? 房產學者:持有現金是「慢性破產」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買房時機不對,一直悔不當初?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認為,想賺大錢的,重點不是在房貸,而是應該借款進行財務槓桿操作,在任何情況下都該理財,房地產不是唯一理財的標的。
章定煊在臉書上寫道,每年上貨幣銀行學的時候,都會拿辛巴威幣來提。辛巴威當年因長期積久外債,經濟不穩,竟用大量印鈔方式解決,但也造成通膨失控,2008年辛巴威決定發行「極高面額」的貨幣來對付困難。以美元來算,2006年的辛巴威幣,只剩100億兌1美元的價值,到了2009年更慘,是300兆兌1美元,最後該國紙幣只剩下「收藏功用」。
章定煊以辛巴威幣來舉例,「假如說有一個人在2006年中持有100億二代辛巴威幣,是身家5億台幣的大富翁。可是他只要持有不到一年,二代辛巴威幣最大幣值1000億出爐,他已經破產了,從5億台幣身家的大富翁,變成能買十分之一個麵包的窮光蛋。」
假如說這個大富翁2007年又瞬間海賺了100億張100億面額的二代辛巴威幣,變成身家數十億台幣的大富翁。這些辛巴威幣他再持有一年,到了2008年,第三代辛巴威幣登場,1比100億收回二代辛巴威幣。這位大富翁的100億張100億二代辛巴威幣,只剩下100億的三代辛巴威幣,三代辛巴威幣發行最大面額是一百兆,它的購買力只有三個雞蛋,這個大富翁再度破產了。
不過,若反過來,一個一屁股債的窮光蛋,2006年欠了價值5億台幣的辛巴威幣,到了2007年他的債務瞬間消失;然後他又去欠了幾十億台幣的辛巴威幣,到了2008年,他的債務又消失了。
▲章定煊強調,要後悔的不是沒早點買房,而是投資在最不該投資的──「貨幣」。(圖/記者湯興漢攝)
章定煊指出,這個辛巴威幣故事有個啟示,他指出台灣央行十多來的貨幣政策,中間偏寬鬆、 偏寬鬆、適度寬鬆、視情況寬鬆,利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超過500萬大額定期存款利率只有0.160%,大家平常放錢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只有0.09%,「持有辛巴威幣,是快速的破產,持有新台幣是慢速的破產。進行辛巴威幣貸款,負債是快速的消失,進行新台幣貸款,負債是慢速的消失。」
章定煊強調,很多人會講「十幾年前沒買房,現在後悔莫及」,但其實真正要後悔不是買不買房,而是這些人投資在一個最不該投資的地方,就是貨幣。想賺大錢的,重點不是在是否房貸,而是應該借款進行財務槓桿操作,不過章定煊也說,其實在任何情況下,都該理財,而不是房地產就是唯一理財的標的。
關鍵字:章定煊﹑房產雲
原文網址: 當年沒買房超後悔? 房產學者:持有現金是「慢性破產」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320147#ixzz6EptHKVSH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Feb 21 Fri 2020 20:50
「繼承者們」不一定贏在起跑點!2大族群特色 讓無殼族看了滅火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國內房屋繼承者持續增加中,去年全國繼承移轉5.8萬棟、創下歷史新高,而六都中「繼承與買賣」比例又屬北市最高、居六都之冠,占比3成5,平均每3件買賣移轉,就伴隨1件繼承移轉產生,但無殼族也無須羨慕「繼承者們」,因為北市首次繼承平均年齡50~60歲,若一間房有多位繼承人,多半售出後,還得平均分配。
信義房屋彙整內政部月報顯示,去年全國買賣30萬件、當中繼承5.7萬件,占比近2成,六都中又以北市買賣移轉棟數2.77萬棟,繼承移轉有9783棟,顯示繼承買賣比例3成5,換言之,平均每3件買賣移轉、伴隨1件繼承,比起其他縣市高出2~3倍。
▼2019六都繼承買賣狀況。(圖/信義房屋提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雙北地區因有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路網發達又健全,加上近期新北市許多相對價格平價、屋齡新穎的供給量出現,吸引預算有限的通勤族移居新北,也使得因為土地與房屋資產價值高的北市,即使景氣復甦、但交易件數仍較高檔少了一截。
曾敬德說明,北市房地資產高,若長輩身後留下不動產資產,繼承人也會相對積極去辦理繼承登記,因此台北市近年都是六都之中繼承與買賣比例最高的區域。
不過若只想等繼承房屋,或許沒你想像中簡單,首先最常見的繼承人年紀多半5、60歲以上,其次則是這個世代也是多產的世代,因此一間房子可能動輒有4、5個繼承人,若生前沒有先分配好,最後可能也是得出售變現才能平均分配。
原文網址: 「繼承者們」不一定贏在起跑點!2大族群特色 讓無殼族看了滅火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51080#ixzz6EandI9h5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Feb 21 Fri 2020 19:57
理銘19.8億買永康4562坪地 創大橋特區住宅地天價
台南也發大財!新竹上櫃建商理銘開發(6212)今日下午公告,以總價19.84億元,向仁發建築,買下台南永康大橋特區的東橋五路、東橋七路與東橋十街口,一筆4561.73坪住宅區土地,每坪43.5萬元,創下永康住宅區土地新天價記錄,再度震撼台南建築業界,業界評估日後高樓層售價可望挑戰3字頭。
繼去年5月底聯上實業,以總價10.45億元,取得永康大橋特區東橋五路與東橋八街口,一筆2058坪商業區土地,建蔽率80%、容積率330%,每坪達50.8萬元。在新竹房市大展身手的上櫃公司理銘開發,開始積極跨足台南房市,今日下午公告以總價19.84億元,含建照價款1600萬元,每坪約43.5萬元,向高雄北上台南購地推案的仁發建築取得。該筆位於大橋特區橋北段39與40地號的4561.73坪住宅區土地,為仁發建築約7年前取得,當時得標價每坪約19.3萬元,仁發建築高層表示為活絡資產運用而售出精華地,該筆土地出售利潤約達10.88億元。
台南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黃慧英指出,台南市精華土地的地價行情持續上揚,尤其具備重大建設效應的東區平實營區重劃區、永康大橋特區、九份子重劃區等,地價與房價都穩定走高,雖然本地建商購地態度較保守,但外來重量級建商或上市、上櫃建商卻紛紛前來台南高價搶地,帶動房價上漲的力道加強,有意願且能力可購屋的消費者,可趁當前房價相對低檔,進場多看屋比較,看中意適合物件即可出手,應是有利策略。
- Feb 19 Wed 2020 12:57
商用不動產 短空長多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針對辦公室、土地市場及工業地產等商用不動產,商仲業者認為,短期內勢必受到影響,導致交易量暫時停滯,但待疫情稍緩或結束時,可望有一波補漲趨勢。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指出,針對台灣辦公大樓方面,企業租戶可能放緩擴編或增租計畫,但因台北市辦公大樓空置率目前仍在歷史低點,對於空置率及租金影響應不至太大。
工業地產方面,他認為,受到疫情影響,會造成製造業供應斷鏈危機,大陸台廠分散產能的策略將持續轉移至東南亞或回流台灣,自用型買家可望繼續撐起市場動能,整體而言,此波疫情將導致投資人觀望期拉長,但疫情結束後可望迎來漲勢。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表示,疫情雖然會短期導致房屋交易延遲,但賞屋、詢問度不減,國內營建業也將隨著疫情趨緩恢復。
- Feb 18 Tue 2020 10:16
豪宅成交價 新舊兩樣情
最新實價登錄揭露,台北市內湖豪宅「長虹天璽」、「碧湖畔」及大安區豪宅「敦南寓邸」都有高價成交紀錄;但中古豪宅「寶徠花園廣場」去年底交易的六樓戶卻出現社區實價紀錄新低,顯見豪宅市場兩樣情。
房仲業者認為,目前市場新豪宅林立,豪宅客除非有特殊情感,否則新豪宅仍受到歡迎。
內政部近日公布數筆豪宅高價交易資訊,位於內湖的豪宅「長虹天璽」頂樓戶,去年10月由嘉新水泥以嘉泥建設名義於零貸款買下,總價成交2.2億元,創社區最高總價紀錄,拆算車位單價為126.4萬元,僅次於同層鄰居的127.8萬元。
嘉泥表示,當時嘉泥建設購買主要是做招待會所。唯目前嘉泥僅是建設第二大股東。
另外,內湖豪宅「碧湖畔」13樓戶去年5月成交2.3億元、拆算車位單價144.4萬元。據謄本資料顯示,是由富甲健康生技公司買下,經查是知名照明品牌東亞照明周家購買,但截稿前尚未取得買方證實。
大安區豪宅「敦南寓邸」去年11月26樓戶也以總價2.2億元,拆算車位單價154.5萬元成交,單價也創社區新高。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表示,高資產買方看準房市回溫,趁溫和房價時進場,而具備話題性與知名度的優質豪宅受到富人青睞,如「敦南寓邸」有企業主、藝人進駐,「碧湖畔」是內湖第一高價豪宅;「長虹天璽」有名人效應,還有建商自行買回消息,有利買氣。
至於信義區中古豪宅「寶徠花園廣場」去年底交易的六樓戶以總價1.29億元、單價130.1萬元成交,是該社區實價以來新低紀錄,也凸顯當前豪宅市場兩樣情。
- Feb 17 Mon 2020 14:25
人潮減少 新北待租店面增幅直逼4成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政府全面禁止陸客來台,直接衝擊觀光與零售業,雙北待租店面市場進一步探底。根據屋比房屋彙整,近兩年雙北市網路待租店面統計資料發現,目前雙北市店面待租量相較去年同期持續走高,台北市待租店面增幅達百分之二十五,新北市增幅更是直逼四成。
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表示,近年受到網購平台興起、陸客限縮來台等衝擊,原本實體街邊店逛街人潮已在銳減,加上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讓逛街人潮進一步往下掉,各商圈估計都掉了二到三成,尤其不少仰賴陸客的商圈或精品服飾、化妝品等產品商家,估計未來在禁止陸客來台下,業績前景相當不樂觀。
進一步觀察待租店面月租金總價帶發現,雙北市月租金在五十萬元以下,都有年減三成的狀況,其中台北市店租三十萬元以下的占整體待租量近九成,平均年減約三成;新北市開價十萬元以內的店面占比超過八成,待租量年減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十萬元以上待租量年減更多。
不過,雙北市月租金五十萬元以上的高租金店面,其待租量都明顯量縮,呈現中小型店面待租壓力大,反倒大店面歷經去年倒店降租後,待租壓力減少。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分析,電商崛起與消費習慣改變,二○一九年東區歷經倒店潮,包括老牌餐廳永福樓歇業、快時尚品牌撤櫃等,讓東區空置率一度攀升,但隨高總價店面降租意願提高,終在去年底緩解待租壓力,另一方面也有些巷內店面在降租後,月租金落在五十萬元內,都讓高總價店面待租量減輕。
不過,一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短期內民眾出門消費意願不高,再度衝擊稍微緩解的店面出租狀況。
葉國華認為,預期若肺炎疫持續延燒,店家無力支撐,撤租的狀況將開始出現,屋主降租留客的狀況也將開始發生,而目前不僅雙北市零售受到影響,未來全台店面待租量都可能會持續增加,預估二○二○年全台店面市場都不太樂觀,對於想買店面置產的投資者來說,則是一個逢低搶進、挑肥揀瘦的好機會。
- Feb 14 Fri 2020 20:39
空置5年「棄子」無人問 健身房、共享辦公室6.5億進駐大變身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以前沒人要地下室店面,現在因共享辦公室、小型賣場及健身房等新興行業崛起,開始出現新契機,有不動產買賣租賃業者砸下6.58億元,買下捷運信義安和站旁「東帝士花園」,地下室店面,占地千坪,後來被打造為共享辦公室分租。
實價登錄揭露,大安區老豪宅「東帝士花園」社區,地下1樓店面、約1665坪、含4個停車位,去年9月以總價6.58億元出售,每坪單價40萬元。經查買方為星景資本公司,從事不動產買賣租賃業以及投資業。
目前現址為共享辦公室「AVENUE」,占地1600坪,標榜鄰近捷運信義安和站,且可以公司登記、通信地址登記,以及租賃個人或是中小型辦公室,且配有專門會議是空間。
▼大安區老豪宅「東帝士花園」地下1樓店面、坪數1665坪、含4停車位,去年9月以總價6.58億元出售。(圖/記者黃靖惠攝)
第一太平戴維斯協理丁玟甄說明,以往店家多搶占主要幹道街邊店,如果搶不到臨路店鋪,也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後方巷弄店面,不過近幾年許多新興行業看準地下室店面使用坪數大、且租金也相對一樓便宜,紛紛選擇向下發展,像是健身房、全聯、自助倉儲或是共享辦公室、小型商務中心等。
她指出,許多一級戰區商圈就連地下室店面也很搶手,不過地下室有無獨立出入、口、有無中庭會影響採光、逃生口及空氣通風等,也全都會影響租客進駐意願及租金,如果本身具備獨立出入口地下室店面,只需要在戶外高掛招牌,也同樣具有一樓店面效應,同樣也吸引連鎖業者進駐。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指出,該社區雖然屋齡較久,但地段鍍金,一樓店面仍有單坪200萬元水準,以此推估地下室店面行情落在單價60~80萬元,由於該店面坪數相當大,也讓交易價格再下修,但單坪僅以40萬元成交屬於低水位,主因不脫民間消費力道不足,實體店面生意不佳,有意開店者寡,加上又是地下室大坪數的物件,在市面上銷售難度極大,都是低價成交的因素。
關鍵字:店面﹑大安區﹑地下室﹑共享辦公室﹑健身房﹑東帝士花園
原文網址: 空置5年「棄子」無人問 健身房、共享辦公室6.5億進駐大變身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45692#ixzz6DvpbCQvW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Feb 13 Thu 2020 20:51
武漢肺炎》春節不打烊建案 聞「台商」色變
2020-02-13 10:51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受總統大選、農曆春節以及武漢肺炎衝擊,1月北台灣新案風向球6項指標分數有5項走跌,導致續亮衰退的藍燈。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指出,過去春節期間,雖然是國人的購屋淡季,但卻是台商返鄉歸國的購屋旺季,所以往年春節不打烊的建案多把銷售重心瞄準在台商身上。然而,因境外移入武漢肺炎患者有多位身份是台商,台商兩個字變得格外敏感,導致台商竟然「被消失」,許多建案反而強調「最近沒台商來看房子」。
加上由於1月本是淡季,再加上房市外部因素連環炸,總統大選、農曆春節與武漢肺炎接連轟炸,嚴重衝擊到業者的銷售信心,1月釋出的報紙廣告量僅剩約0.63萬批,創下近十年來單月新低。
何世昌表示,雖然業者擔憂疫情會拖累銷售,但在價格上並未放軟。從議價率分數來看,1月議價率分數依然位在相對高檔,意味著目前業者價格還是踩得很硬,並不因武漢肺炎疫情擴大而降價。這樣的發展並不足為奇,目前業者現在大多還在觀望階段,還沒人願意開出第一槍。預期今年第一季建案明顯降價的機率微乎其微,但若疫情延續到第二季,屆時建商降價意願或許會提高,消費者才會有較大的殺價空間。
因此,他認為,目前在房市從去年一片樂觀急轉直下,預期在疫情未降溫之前,房市恐難脫離藍燈期。因疫情前景難測,建議業者勿掉以輕心、過度樂觀,若能率先微幅降價壓低風險,先賣先贏讓獲利入袋為安。
- Feb 13 Thu 2020 20:14
新冠肺炎壓倒台灣房市! 專家預測2因素衝擊:店面價格剩三分之一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延燒,許多人怕被感染都避免出門,房市專家Sway大膽預測,台灣將會再爆倒店潮,甚至店面價格被迫下殺只剩三分之一。
Sway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新冠肺炎導致景氣冷清,店面會因此倒的更快。他舉例,咖啡連鎖星巴克都必須要用買一送一來刺激買氣,現在連中午時段的板橋車站人潮都硬生生少了一半以上。Sway提出以下3點預測未來房市:
1、過去被高估的店面市場,歷經北市東區的「提醒」,價格該回到半價或更多,而電商與外送,更直接打破店面的必須性,此時的價格,恐怕不是半價,而是只有三分之一。
2、正常的三房兩廳或正常的二房,才是自住客願意住的,尤其是過去兩年大量推案的小三、小二房,都會因武漢肺炎而被發現,「這不是人該住的」,而被唾棄或該慘賠才有人要收。
3、失控的中國,任何跟中國掛上的,此時都會乏人問津,比如「台商」,或是有很多陸客購買的社區(淡水八卦山頭嘛),甚至台商購買很多的七期,你覺得,此時受歡迎嗎?先避風頭。Sway:「這風頭到底要避多久?至少半年喔。」
原文網址: 新冠肺炎壓倒台灣房市! 專家預測2因素衝擊:店面價格剩三分之一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44580#ixzz6DpsRdUd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Feb 13 Thu 2020 20:03
北台灣新案市況谷底盤旋 3箭攪局!春節「大還丹」被消失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北台灣新案市場截至一月為止,已連4個月下降,《住展》指出,而一月受到總統大選、春節、新冠肺炎等「3支利箭」干擾,各指標分數下滑,唯有議價率不變。專家表示,多數業者仍在觀望階段、未開降價第一槍,若新冠肺炎疫情延續第二季,之後建商應會提高降價意願,消費者可能會有較大的殺價空間。
受到春節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月房市預售推案約300億元,月減百億元,且成屋供給也減少、廣告批數更創10年新低,且案場來人組數從每週21.6組,週減少2.8組;成交組數從每週1.6組,週減少0.3組,其中又以豪宅、換屋型產品所受衝擊最大。
過往春節雖是國人購屋淡季,但卻是歸國台商購屋「旺季」,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台商」兩個字變得格外敏感,也使得案場內的台商「被消失」,許多建案反而強調「最近沒台商來看房子」。
▼1月住展房市風向球。(圖/住展雜誌提供)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嚴竣,有些業者反應動作迅速,推出「防疫宅」、「賞屋送口罩」、或是「線上看屋」等相關服務,以期消費者能夠回心轉意,不過議價率卻維持不變,顯示價格仍是寸步不讓。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業者擔憂疫情拖累銷售,但價格並未服軟,因為一月議價率分數,依然位在相對高檔,意味著目前業者價格踩得很硬,顯示業者多數仍在觀望階段,還沒人願意開出第一槍。預期今年第一季建案明顯降價的機率微乎其微,但若疫情延續到第二季,屆時建商降價意願或許會提高。
何世昌預期,在疫情未降溫之前,房市恐難脫離藍燈期。因疫情前景難測,建議業者勿掉以輕心、過度樂觀,若能率先微幅降價壓低風險,先賣先贏讓獲利入袋為安,或許是可行的選項之一。
關鍵字:住展﹑推案﹑春節﹑議價﹑風向球﹑台商﹑新冠肺炎﹑藍燈
原文網址: 北台灣新案市況谷底盤旋 3箭攪局!春節「大還丹」被消失 | ETtoday房產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44331#ixzz6DppZTXUo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Feb 12 Wed 2020 22:12
企業降低疫情衝擊 安侯建議遠距工作
【大紀元2020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在中國的企業延後開工,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表示,疫情影響到企業內部的財會運作,建議可通過稅務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員工遠距辦公環境、資料文件電子化與線上簽核相關作業,降低肺炎疫情對企業營運與稅務管理的衝擊。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數位及科技團隊執業會計師黃素貞表示,若受流感或肺炎大流行的影響,導致員工無法於原工作場所辦公或是需進行居家隔離時,企業應規畫提供遠距工作的硬體設備與建置協同合作的平台,包含:文件共享、即時訊息溝通、視訊會議、專案管理與工作進度追蹤等功能,以維持營運正常運作。
黃素貞表示,企業內部稅務人員大部分時間在處理稅務申報相關事宜,包括:收集來自不同來源的資料,並檢查、核對及調整或調節這些資料,以確保相關稅務申報的合規性,但有些資料仍限書面形式,如:統一發票、收據、國外單據等,企業財會稅務人員得需考量將所有書面資料轉為電子化,並以數位化作業流程取代人工作業,才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納稅申報與其他合規遵循相關事項。
KPMG安侯建業稅務數位及科技團隊協理廖亦嫻指出,財會稅務人員與企業高階主管同樣面臨職能轉型與新興科技運用能力的要求。當企業決定遠距辦公前,財會稅務人員必須學習並善用各種數位工具,才能即時回報產出工作成果、完成財務稅務納稅申報並維持工作效率與品質。
廖亦嫻建議,近年全球自然環境損害與傳染病疫情延燒,增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多據點的跨國企業稅務主管面對外部不確定情勢,企業需考量訂定遠距工作的備援計畫,並評估導入稅務科技解決方案,以稅務管理平台,即時監控全球各據點的稅務申報的合規性,並進行預先辦識潛在的稅務風險,以調整營運管理策略與稅務規劃。◇
責任編輯:玉珍
- Feb 11 Tue 2020 21:42
台北房市出現四不 業者﹕死魚盤難解

台北市近日發布最新房市指標溫度計,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調查顯示,目前台北房市漲不動,降不了,買不起,賣不掉,簡單說,就是一灘死水,也就是所謂的死魚盤。
她說,北市賣方口袋深,加上都更難解,市場缺乏新供給,房價欲低不易,但薪水不漲,買得起房子的愈來愈少,交易量要增加也很困難,短期內這種僵局很難改變。
台北市地政局為讓民眾了解台北房市,依供給、需求、交易價格、交易量能、負擔等五個面向,統計相關數據,並以紅燈、黃紅燈、綠燈、黃藍燈、藍燈等五種燈號代表冷熱程度,發布房市指標溫度計。
最新一季、2019年第3季指標溫度計,交易價格面,連續6季過熱紅燈。需求面方面,由5分下降至4.33分,低於去年同期、前5年均值以及前10年均值。交易量能方面,受買賣移轉棟數及建物買賣周轉率走低影響,維持綠燈但低於去年同期。
負擔面部分,雖然房價所得比指標下降,分數由7.5分微降至7分,但住宅負擔仍偏高,連九季維持在偏熱黃紅燈。至於供給面,連六季維持偏冷的黃藍燈,供給一直位處低檔。
徐佳馨分析,北市買賣移轉棟數自房地合一上路後,就長期低檔徘徊,2016年市場不佳時,更陷入全年沒有單月超過2500棟的慘況,會有這種情況,主要是房價處於高點,買方無力負擔,新北桃園低價新推案不斷,讓購屋人紛紛成為脫北者。
在價格表現上,北市房價雖價格過高,造成購屋需求不多,但在政經資源集中、賣方口袋深的狀況下,多年來也不見有明顯修正,根據北市府統計,目前北市標準住宅大樓單價一坪58萬、總價約2000萬,和高點相差僅約4%。
徐佳馨表示,短期來看,北市交易一灘死水問題難以解決,一來受惠捷運線越來越密集,愈來愈多人願意用交通成本替代房價成本,北市交易量要放大不容易,但即使交易冷清,由於沒有新供給,加上屋主不願低價讓售,房價要跌也不易。

- Feb 11 Tue 2020 21:19
房仲業:防疫做得好 對房市房價影響應有限
武漢肺炎疫情在台持續發酵,不過,幾家房仲業者今天(11日)皆表示,此次疫情應不會重演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造成房市慘澹、房價崩跌的局面,因為台灣已有經驗,且此次防疫工作做得好,近期看屋人潮與農曆年前差不多,若疫情控制得宜,不再繼續擴大,對於今年房市及房價衝擊應是有限。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台灣產業,包括觀光、交通業都首當其衝,而在房仲業方面,台灣房屋、永慶房屋等業者都表示,目前看屋人潮和農曆年前相比變化不大,主要是因為台灣已有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防疫經驗,此次疫情也在控制範圍內,台灣並非主要疫區,且民眾都已提高警覺、做好防護;另一方面,也有業者以鼓勵線上看房做為因應。不過,也有業者觀察到部分消費者態度較趨觀望,但並未影響已決定要買房的人。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說:『(原音)人潮還是有,當然會影響到一些買方買房子的,一些可能決定度有時候會觀望或延遲一點,可是要買的人都有出來看房。』
至於此次疫情是否會重演SARS造成房市慘兮兮、房價崩跌後反彈的局面?業者們多認為時空環境不同,且台灣已有防疫經驗,只要疫情守得住,影響應是有限。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說:『(原音)當時政府祭出非常多的利多,所以在本來就低迷的房價市場當中,看起來是有比較明顯反彈,但是目前房市環境包括價格是非常透明的,再加上在市場上面的整體因應也是比較快速的,那也包括市場現在是屬於低利狀態,所以整體環境跟當年SARS是不一樣的,所以並不會有這麼大的房價波動。』
謝志傑則說,目前房市仍處於平盤整理階段,未來走勢端看武漢肺炎疫情發展,然而實際影響程度則要等到3、4月以後才會比較明朗。
- Feb 10 Mon 2020 11:28
內政部統計:雙北購屋壓力降
過去以來雙北購屋、尤其台北市動輒要15年不吃不喝。但內政部今天發布去年第3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台北市房價所得比來到13.73,也就是說,13.73年不吃不喝就可以入住首善之區,顯示購屋壓力下降,新北市也只要11.66年,同樣壓力下降。
內政部表示,房價負擔能力指標是參考貸款負擔率及房價所得比2項指標,以衡量對房價可負擔的程度,數值越低表示負擔能力越高,並依據當季房價中位數與所得中位數的關係計算而得。本季因房價中位數較上季下跌,致貸款負擔率及房價所得比呈現下跌的趨勢。
其中全國貸款負擔率為34.73%,較上季下降1.33%,較去年同季下降1.44%,房價負擔能力為「略低」等級;另全國房價所得比為8.47倍,較上季下降0.32倍,較去年同季下降0.35倍。本季貸款負擔率較上季下降,以長期趨勢觀察,房價負擔能力有逐漸提升的趨勢。
依據內政部全國及六都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其中全國的房價所得比是8.47,比上季下降0.32;新北市為11.66,下降0.19;台北市13.73,下降0.72,桃園市7.24,下降0.12;台中市9.39,下降0.12;台南市6.93,下降0.19;高雄市7.09,下降0.59,包括全國及六都的購屋壓力都呈現下降,
內政部說明,房價負擔能力指標中的貸款負擔率,其比例越大者,表示其房價負擔能力越低,依照不同比例區分為「可合理負擔」、「略低」、「偏低」、「過低」四種不同的房價負擔能力等級;以六都而言,本季桃園市、台南市及高雄市房價負擔能力微幅下降為「可合理負擔」等級。
內政部今天同時發布去年第3季全國及六都住宅價格指數,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03.57,較上季上漲1.95%,較去年同季上漲2.92%。六都部分,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分別較上季上漲0.45%、0.94%、0.70%、0.75%、2.29%及1.19%。整體而言,本季除台南市及高雄市住宅價格指數呈現較明顯的上升趨勢外,其餘四都則持續平穩。
內政部說明,住宅價格指數採「類重複交易法」編製,透過尋找類似成交案例的概念,搜尋當季2樓以上集合式住宅(公寓、華廈、住宅大樓、套房、透天厝)中交易區域相近條件相似的房屋,計算不同時間的房價變動情形,以作為衡量住宅市場價格變動的參考指標。
去年第3季全國及六都住宅價格指數,除台南市及高雄市(季變動值為2.29%及1.19%)呈現較明顯變動外,其他直轄市住宅價格指數季漲幅皆於1%內微幅波動。
#內政部 #房價(中時 )
- Feb 10 Mon 2020 11:07
建商買自家豪宅 為房價定錨

房市回溫之際,豪宅市場陸續傳出高價交易,但檢視近年豪宅交易中,不少建商買回自家作品,包括實價登錄日前揭露,淡水第一豪宅「天境ellipse360」兩筆交易,總價合計4.4億元,均由南國建設楊家買回。房仲業者分析,買回的自家建案除對作品有信心,也有定錨社區身價的作用。

實價登錄日前揭露,去年10月淡水第一豪宅「天境ellipse360」,交易34樓、31樓兩筆高樓層毛胚屋,總價合計4.4億元,是由南國建設楊家以兩家投資公司名義買回。
台灣房屋智庫經理陳炳辰表示,這類建商買下自家作品案例,若是價格非創下社區新高,則是建商認定社區應有行情,進而達到定錨作用,像是此筆交易「天境ellipse360」高樓層戶單價為84.4萬元,寫下社區高樓層8字頭行情。
此外,去年8月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以太太李桃珍及鍾山投資名義,買下松山區豪宅「華固名鑄」頂樓二戶,總價達5.87億元,拆算車位後每坪單價225萬元,也為該案寫下身價。地產業者指出,董座買自家建案,代表對品質掛保證,可為消費者帶來信心。
確實建商購置自家豪宅,除了彰顯對自有產品的信心,更不脫為社區身價定錨,像是2013年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8.8億元、每坪260萬元,買下「松濤苑」頂樓戶後,後來戶戶揭露都保持單價250萬元以上。
陳炳辰指出,此舉讓後來的交易價格受惠恆溫,像是作為事務所使用的「欣翰士林官邸」,也曾傳出欣翰董事賈文中以單價100萬元、120萬元買回相挺,即便該案仍有作為商業使用爭議,但去年4樓戶交易還是成功定錨在百萬身價。
不過買回豪宅偶有落漆狀況,房仲業者分析,護盤失利除了建案本身規劃,進場時機也是關鍵,如在高點進場護盤後,隨即面臨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重挫豪宅買氣,護盤作用有限。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7/4332942?from=udn_ch2_menu_v2_main
- Feb 09 Sun 2020 14:29
外國人重返台灣房地產 去年取得土地交易筆數創19年來新高
2020-02-08 13:39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外國人回頭擁抱台灣房地產,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發布的「外國地權管理」,去年度外國人取得台灣土地筆數達3875筆,為2000年統計以來單一年度新高,不過,若細看取得面積不到3萬坪,僅是2018年的6成,更是近3年最少的一年。
至於,去年度外國人取得建物筆數為1350棟,為2016年以來、近4年最高的一年,去年度建物取得面積則逾4萬坪,也是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後的近4年最高。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外國人取得台灣不動產的動機除了投資之外,主要還是以自住為主,因此受市場因素牽動之外,政治環境的變化也越來越重要。
黃舒衛從投資面、市場面分析,從2000年以來,外國人購置的高峰落在2003年,當年度高達2628棟,主因與當時不動產處於谷底,政府開放外資投資不動產,各大國際投資機構紛紛成立AMC席捲市場有關,更較前一年大增逾2.5倍,至於,移轉處分的高峰時間則發生在2009年的金融海嘯,逾千棟、約1097棟被賣出。
然而去年交易量增多,應該與投資的需求較無關。黃舒衛進一步說明,根據移民署統計,去年香港居民居留許可人數為5858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1.2%,尤其在下半年出現高潮,原本每月不到300人的數額,暴增到800人。而整體外僑居留人數去年人數年增也有3.5%,表示移居台灣的外國人數確有增加。另外,土地取得筆數增加,面積卻沒有等比例增加,顯示多數為購買集合住宅,是買來自居住,而與2003年該年度整棟、大宗收購投資標的的狀況截然不同。
土地筆數增與外國人買住宅居住有關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從過往外國人取的土地與建物的狀況來看,建物部分自然人買最大的就屬香港人,其次則是美國人,顯示這兩區域的確有些外籍的民眾購屋,至於法人買最大的則是英屬維京群島,其次則是英屬開曼群島,對比許多豪宅交易都有類似法人的身影,實際上應該多屬於紙上公司的節稅買盤,實際上的買方應該還是本國人民為主。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協理丁玟甄表示,目前來台置產外國人應該仍以港人為主,區域則偏好台北市跟新北市。今年延燒的香港反送中,造成經濟與房市受創,推動港人來台置產的需求。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香港受害相當深,預期待疫情平緩後,可能會有另一波從資產分散的需求。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