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10-13 11:07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今年疫情來亂,但前三季房市價量齊揚,表現亮眼。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表示,這波房價上漲,除了資金回流,低利環境外,兩大族群挾帶銀彈大舉進入房市,也是主因。

第一群是儲蓄型保單投資人,第二群是半導體及其周邊產業的從業人員。

陸敬民表示,國人愛買儲蓄險是出了名的,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近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動輒超過1.2兆台幣,其中儲蓄型保單便有六、七千億,佔比高達五成之多。

儲蓄險去年陸續停賣後,每年多達六、七千億的保守型投資資金何去何從?相信不少流入房地產市場。因為比起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商品,房子看得到、摸得著,換約可套利、交屋可租賃,且房屋價格常隨通膨而上漲,最起碼不會變成廢紙一張。

這也合理解釋了今年前三季全台主要縣市的房市出現非理性榮景的現象。

陸敬民表示,這波房價上漲,半導體及其周邊產業的興盛,也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人力銀行網站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共同發布的白皮書指出,半導體人才月徵人數多達2萬名,而且薪資持續走揚,2020年平均月薪已達5.3萬元,僅次於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的5.4萬元(同樣也是廣義的科技業)。

對於放貸銀行而言,這群任職於科學園區的民眾平均薪資高,收入穩定,加上科學園區周邊房市買氣強勁,銀行鑑價評等也高,銀行若不承做這群人的房貸,簡直是對不起業績。

至於這群人是怎麼看房地產的呢?陸敬民說,最近半年,透過各種管道向他諮詢的竹科人,已超過去年的總和,歸納他們意見,絕大多數是擔心在量化寬鬆的大環境下,鈔票明顯變薄,持有不動產相對保值。

其次是房價漲勢凶猛,有剛需的人若晚半年、甚至晚一年出手,存錢速度將趕不上房價漲幅。第三則是將房地產做為投資工具。

部分竹科人把高漲的公司股票賣掉,將獲利轉進房地產,特別是預售屋市場,原因是預售屋進可攻退可守,初期資金僅需房屋總價的一成左右,期間若滿足停利點就換約套利,若未達停利點,要交屋也可以,反正本來就有自住需求。

陸敬民表示,這是一群具有財商觀念,而且也擁有入場券(100萬現金起跳)的購屋者,他們的投入,讓包括竹科、中科與南科等半導體產業重鎮的房市,今年出現令人咋舌的井噴式發展。

記者游智文/攝影
記者游智文/攝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9312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