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11-12

政府打房政策最怕斷錯症、下錯藥,房產稅制的改革需要全面性、公平性、合理化、簡單化。過去政府用稅制打房皆是片面化、複雜化、治標化,就會衍生稅制革新的漏洞與後遺症。

今年房市交易持續升溫,尤其下半年在疫情威脅舒緩後,由基期較低的城市展開強勁的回升力道,政府打房與否再度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日前撰文示警房價上漲可能損害長期經濟成長,更直指採取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是有效作法,即管控貸款成數與負債所得比上限,引發市場軒然大波。市場人士解讀,這暗示如果房市投機炒作風過盛,央行隨時可能再出招管制,不排除第四季理事會就會有所動作。

打房跟減肥一樣? 政府切勿「斷錯症、開錯藥」!

減肥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運動與控制飲食,亂服藥只會傷身,過去打房的政策,經常是對症不對藥,甚至不對症亂下藥,政府技術官僚能想到的打房政策就是稅制與選擇性貸款限制。

筆者認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對現階段房市仍應以「降溫、穩定」的主張,但政府必須超前部署,尋求有效預防措施。其實,央行可動用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效果有限,只是政府在心理層面的表態與喊話,尤其炒房現況是預售的紅單炒作與土地炒作現象,而不在成屋炒作,若央行先採第二戶限貸措施,可以說不對症又不對藥。

若央行採區域的選擇性貸款限制,對抑制這波房市漲勢效果也有限,因為全省各地開花,難道要針對鄉鎮地區下手?何況,目前製造業回流,中南部新興工業區投資狀況欣欣向榮,有助南北區域經濟發展的均衡,在基期較低的中南部房市仍屬正向發展,此時,不適合政府立即採取不對症的打房措施。

稅制打房是最愚蠢政策 難道打房只剩下加重囤房稅?

財政部部長蘇建榮表示,為防堵投機性炒作買盤影響房市發展,中長期考慮透過囤房稅因應。

筆者一再強調,加重稅制打房,跌時助跌,漲時助漲,把稅制當打房工具,是老思維政策,也是最愚蠢政策。解決多屋持有問題要從持有稅全面改革做起,片面以囤房稅無法抑制房價,更無法打擊炒房,預售屋紅單炒房根本不需要囤房,目前市場亂象不在成屋,而是預售紅單炒作與土地炒作,政府應對症下藥,無奈的是地方政府在房市熱絡之際,趁勢帶頭標售大面積精華土地,土地價格屢創新高,地方政府脫不了幫兇之責。

濫用陳舊的房屋稅基疊床架屋打房,更是無厘頭政策

日前,蘇建榮部長針對房市問題,向地方政府喊話,呼籲地方政府在房屋稅的稅率與稅基這部分,進行調整,例如調高非自住的房屋稅率;稅基部分則可重新評定,尤其是新成屋這部分,應該以合理方式評定稅基。

筆者一再強調,房產稅制的改革需要全面性、公平性、合理化、簡單化。過去房產稅制改革皆是片面化、複雜化、治標化,就會衍生稅制革新的漏洞與後遺症,例如奢侈稅產生閉鎖效應與轉嫁效應,課稅達不到預期二成;房地合一稅,跌時助跌,漲時助漲,對抑制房價效果實在有限。

政府以為上波房價向下反轉是囤房稅的效果,其實大錯特錯,二○一一年到二○一四年房市已出現嚴重價量背離,房價高漲而交易量卻萎縮,就已經注定房價要反轉,北市府在張金鶚前副市長一刀切囤房稅及新屋稅基大幅調高下,助跌了房市,問題是現在囤房稅仍在,為何房價照漲,顯見稅制打房是跌時助跌、漲時助漲,政府不可不慎。

引導產業發展重心南移,促進南北經濟發展均衡,才會縮短南北房價落差

筆者認為健全房市之道還是先健身,加速交通建設擴大都會並拉近城鄉差距,均衡南北發展,才是解決高房價的最佳良方,只要加速交通建設,擴大都會,完成台灣全島一日生活圈,進而在大都會雙向推動防災都更與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不但提高供給、紓解房價,同時讓年輕人雖買不起總租得起,才能消除民怨。

若政府政策能致力引導產業發展重心南移,開闢新創與高科技工業區,增加就業機會,留住城鄉人才,促進南北房價落差縮小,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就會有正面效益,南科台積電的產業供應鏈南移,新增數萬工作機會,帶動地方繁榮,就是一個典型成功的範例。

https://www.moneyweekly.com.tw/Magazine/Info/%E7%90%86%E8%B2%A1%E5%91%A8%E5%88%8A/503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