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雨遮不計坪、不計價」正式實施,加上房市買氣活絡,今年台北市、新北市預售新屋平均公設比來到34年來新高點,尤其天龍國台北市更直接突破35%的「天花板」。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雙北市新案平均公設比持續飆高,與近期輿論討論的「實坪制」方向大相逕庭。

住展雜誌統計,2020年前10月大台北都會區預售新案平均公設比,雙雙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台北市一口氣突破35%大關來到35.3%,新北市平均公設比則升至33.1%,兩地均較2019年拉高0.5個百分點。

何世昌分析,大台北新建案平均公設比衝高,主要是「雨遮不計坪且不計價」,使計算公設比的分母(主建物+附屬建物)減少;另外,今年房市買氣復甦力道強勁,購屋族對高公設比建案容忍度提高,兩大因素使得建商更大膽地提高公設比。

何世昌表示,通常建築業界認為,公設比35%是買方的最大容忍值,一旦超過35%,銷售將面臨抗性,所以多數建案會把公設比控制在35%關卡;未料台北市新案今年平均公設比竟一舉突破這道天花板,且並未影響銷售,頗令市場意外。相對之下,台北市公設比低於30%的新建案幾乎「瀕臨絕種」,去年還有8個,今年卻只有2個、占比僅1.2%。目前建案公設比最低的是28%,最高達47%。

台北市佔地100坪以下的建案有21個,這些小基地新案中最「佛心」的公設比為34%,最高的居然高達47%;然而,大基地建案公設比也沒有比較低,灌起來也毫不客氣,統計基地超過800坪以上建案有13個,當中公設比最低也要33.9%,最高達43.9%。顯示北市公設比高低與建築基地大小,兩者並無明顯關聯性。

至於新北市,公設比低於30%的新建案相對較多,今年有14個、占比5%。至於往年都有部分低於25%以下的超低公設建案,今年則已不復見;目前公設比最低的是27.7%,最高為42%。

何世昌表示,都會區土地成本居高不下,預料高公設比已成趨勢。但有些建案什麼休閒設施都沒有,但公設比還是灌到40%以上,更容易令購屋族心生厭惡。建議業者應重視社會觀感,勿讓公設比飆高問題失控引起民怨。

https://ctee.com.tw/news/real-estate/36914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