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蔡真表示,從制度或政策視角來看,防風險將是長期的主基調,在完成了中國國企的去槓桿、金融的去槓桿後,房地產去槓桿也提上日程。

《搜狐智庫》周一(30 )報導,蔡真近日在金融與發展 . NIFD季度形勢分析會上表示,銀行面臨資產品質、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多方面的壓力,推動最大份額資產的證券化可以極大的集約資本佔用,提高流動性。同時,單身社會、城市化第三階段存在大量的租賃需求,從供給側角度看中國住房進入存量房時代。因而,房地產金融走向黃金時代。

過去中國房地產市場獲得巨大發展的動力機制主要有:一是居住條件改善,二是投資貢獻。

經過多年發展,2016年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的居住面積幾乎翻了一番,兩者分別達到36.6平方米和45.8平方米。從人均算高於俄羅斯,戶均算高於德國和荷蘭。當房子已經住得很大,就不會一直住的無限大下去。而是趨向於一個均衡狀態,住房面積不會一直增長下去。

關於投資的貢獻,有一些測算,房地產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最高是2013年,達到34.1%。未來房地產投資很難再發揮這麼大作用。房地產市場的動力機制有三個,第一是制度改革和經濟增長推動。第二是城市化。第三是房地產一定離不開金融槓桿,與銀行體系有很大關係。

2003年最重要事情是房地產行業定位成國民經濟支柱行業,並強調市場化導向。整個房地產市場就有了大驅動。1998年城市化率是33.35%,2018年是接近60%,這20年年均增長1.31%,1978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基本沒怎麼變,每年增長只有0.77%。

 

提房住不炒 動力即失

還有一個關鍵時點2005年。2005年非常關鍵是因為中國經濟開始向服務化過渡。第二產業從2005年之後開始有一個趨勢性下降,當一國經濟完成重工業化,走向服務化的時候,才能夠完成真正的城市化。城市當中服務業占的比重很高,發達國家能達到80%左右,中國的一線城市第三產業服務業佔比能有25%,服務業在這個城市落腳,才可能有真正城市化,才可能有後面買房這些事情。

第三個動力機制,銀行自身經營模式轉變,就是銀行開始向零售方向轉變。零售什麼最好?一定是個人抵押貸款。中國四大行貸款投向第一業務是個人抵押貸款,總量上來看,個人抵押貸款加起來25萬億元人民幣。

2017年之後,中國決策層提出房住不炒,調控政策持續收緊。對於未來怎麼看?回答這一問題的根本在於:過去蓬勃發展的動力機制減弱了甚至不存在了。

第一,從政策視角看,7月底政治局會議的表述“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也包括中國央行的表態,即使LPR下降也不涉及房貸;第二,從城市化的角度,城市化率已經接近60%,已達第二階段尾聲,高速增長也就剩三五年。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收縮城市的現象;第三,銀行經營模式進行更深一次的變革和轉型,新零售一定是基於場景的,基於大資料的,基於AI的。對於一些早佈局的銀行,傳統的抵押文化已被其摒棄。

https://www.hk01.com/%E8%B2%A1%E7%B6%93%E5%BF%AB%E8%A8%8A/380996/%E4%B8%AD%E5%9C%8B%E5%AE%98%E5%93%A1-%E8%A1%8C%E6%A5%AD%E9%80%B2%E5%85%A5%E9%9D%92%E9%8A%85%E6%99%82%E4%BB%A3-%E6%94%AF%E6%92%90%E6%A8%93%E5%83%B9%E7%9A%84%E5%8B%95%E5%8A%9B%E5%B7%B2%E4%B8%8D%E5%AD%98%E5%9C%A8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