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房比例高,不僅使市容看起來老舊,民眾居住的安全也成一大隱憂,政府近年來持續推動老房的都市更新,進展速度卻十分緩慢,其背後阻礙不外乎為意見整合困難,造成許多「釘子戶」;為解決都更窘境再推《危老條例》,不過是否真能達到效益?房市專家對此深入解析。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關於近幾年台北持續推動都更,都更速度卻進展緩慢,背後有 3 大原因:第一,地主之間意見上的整合,無論是地主本身自己的財務狀況,或者是地主認為,都更後應該要分回的金額及價值,這部分對地主而言彼此認知不一,形成一些落差。
第三,牽扯到的是政府端的法規,從政府端的法規觀察發現,近幾年皆採取放寬的態度,不過越放寬,其實會影響到日前已經簽署的業者,大家理所當然會期待政府有更新、更有利的作為,卻使推動上更加的艱難。第二,無論是容積的價格或大家較不熟悉的計價方式,目前都尚未有大家都能信服的標準跟公正機構,這個其實會影響到整體推動的進度,形成阻礙都更的「釘子戶」,同時也沒有較強制的法則實行,甚至有些釘子戶透過輿論的力量得到正義,卻延宕他人的權利,且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
至於《危老條例》的推行,兩者差別為何?徐佳馨指出,內政部發現民眾在都更意見整合上的困難,尤其是面積越大的物件,整合難度越高,危老條例則指的是,只要有單一的基地,他有建築線就可以申請,對於受到「釘子戶」卡住的都更區域,實質上有很大的幫助。不過,興建之後條件並不會像完整的都更,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對於解決居住安全,它確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此外,徐佳馨也強調,對於一些不動產標地的持有人,比如說一些財團,他們其實可以透過危老的方式,把老舊建物做拆除重建,使資產的價值獲得提升,外加容積獎勵的空間,它還能獲得更多空間運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