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即便去年危老申請案超越年度目標,但不可諱言的危老確實存在結構問題,包括基地面積過小、對於建物「只老非危」的單一地主給予高額容積獎勵,甚至讓都更案被切割得更為破碎,日後只會更難整合。
清華大學科管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認為,危老案是妥協之下的產物,因過去都更難行,才會推出替代方案;但他建議危老案應以整體都市計畫為考量,而不是求快就好,甚至可能讓原本都更案被切割後,不同意部分的都更基地變得零碎,後續反而變得更難整合。
尤其是要先搞清楚建物到底是「危」還是只有「老」而已,若是真的危險,即便只有一戶都要拆除,但若僅是老則可能透過整建維護等其它方式進行,並非只有破壞才能夠達成目的。此外,危老需要百分百產權所有人同意,放眼過去,多數的危老案都是單一地主,既然是單一地主代表是「有產」階級,透過危老讓這些人擁有容積獎勵而更有錢,似乎扭曲政策的本意,甚至還祭出更多的租稅減免。
張金鶚嘆氣,「蘿蔔」都出盡了,就是沒看到「棒子」,對於具有危險的建物是否也要朝向公權力的方式介入進而整合,但目前卻避重就輕,只對於產權單一的建物特別呵護。
過半危老案基地不到121坪
根據內政部自行分析,目前逾5成、約51.83%的危老申請案面積低於400平方公尺(約121坪),已超過半數,且小面積建築基地的案件數,有愈來愈多的情形,北市更出現基地面積僅有88平方公尺、僅約26.62坪,連30坪都不到。
近期內政部因擔心危老熱度衰退,甚至從去年堅持時程獎勵不延後的態度,轉變為已經提出延長時程獎勵的對策,對此,張金鶚認為,資源應該有效集中在需整合的都更案,而非一直對單一地主給福利。
不過,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雖然危老案這種針灸式都市改造規模有限,但具體還是有三貢獻,首先是讓老舊建築能在重建面積、法規限制下取得平衡,得以在都更條例外有重建機會。第二,讓危險建築及早進行重建。第三,帶動周邊內需投資動能,維繫產業健全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