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為什麼明明大家收入水準差不多,自己還在為沒有一間自己的房子而苦惱,有些人卻不知不覺買了好幾間?為什麼有的人買房很容易,自己買房卻很難?並且隨著收入不漲房價卻不斷上漲的同時,買房更加不容易,差距也越拉越大。民眾不免要問:除了控制自己的消費,買房還有什麼技巧?筆者在這裡嘗試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理性買房:不邁大步,量力而行
房價目前狀況雖然仍呈下跌狀況但已經大致平穩,短期的未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對於購房者來講,理性對待現在的房市,不要癡心妄想房市動不動就是腰斬,崩盤。這種情況雖然有可能,但畢竟概率很小,前提是若自己經有房子可以住,此時也許可以觀察房市的進一步發展狀況,如果自己手上一間房都沒有,還妄想房市跌到一文不值,這可能就不太現實,所以,對於現在的房市要理智一點。
不用過於追求大坪數、好地點的房子,因為大坪數、好地點所付出的價格差距是很大的,買自己買的起的,不要貪大求近,小坪數、不太遠的郊區房,都可以考慮。騎驢找馬,量力而行。小房子慢慢換大房子,郊區慢慢換成市區。
2.以環境舒適、還貸壓力不大做為購房標準
過去我們購房都是先選學區,再選市區,次選郊區,不管過多少年,地段,收入和人口,都是影響當地房價的因素,錢夠就買熱點(蛋黃)地區,錢少就買非熱點地區。
3.貸款要適度,不要為了買房壓垮自己
現在買房的大多是首購族,屬於剛需,一生中也就最多買2、3間房就已足夠,不要有炒房的想法,畢竟炒房是壓力、智力、體力、財力的一場大比拼,背後有很多你所看不到的難度,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房地產會往什麼方向發展,社會變革是非常快的,有可能一項新技術產生,都足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並且,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是不確定。所以,貸款還需適度,在不影響工作、生活的情況下適度才是根本。
4.善用資源,借用身邊的機會
剛畢業幾年的大學畢業生、上班族白領,本身沒有多少存款。如果工作或生活地點的房價還算便宜,自己恰好也需要買房,可以向家裡有多餘閒錢的親友借貸,並支付適當的利息,這樣對於親友來說也不虧,對於自己來說也能解決購房問題,但是借了要講信用,有錢一定要還。
5.租房也可以是一個選擇
當前的房價確實太高了,也許先租房,再等待對的時機伺機再買房,但一定要隨時留意房地產市場的動態,多多看房,一段時間後再見機而行,決定最後是否要買房。
6.利用老屋改建來換新房
胡偉良觀點:
如果你的家裡有老房子,而老房子又恰好座落在台北市或新北市,那麼先恭喜你,你一定要利用現在政府推動中的老屋改建計劃,說服你家中的長輩去改建,不要貪圖眼前的利益,說你家的房子位在1F,你家占了大家共有的基地外空地,方便停車,或蓋了違章加蓋,或者你們家屋頂増建了違章加蓋,有額外的使用空間,被你們爽爽的使用。這些都是短暫的利益,等房子再老一點,房子的使用效能變差,屆時(不會很久)少了獎勵措施(或變少),改建的可能性愈來愈小,困難度卻愈來愈大,那時,不免後悔莫及。
這20年的老屋改建案例都告訴我們,愈晚改建,改建之後的地主分回只有愈來愈少,沒有愈來愈多,一些有改建經驗卻沒有成功的住戶,到後來都只能「緬懷」過去,想到當年可以分回多少,而如今卻變少了,因此心裡有所不甘,其實少的不只是分回坪數,坪數代表的財富,和多年來原本可以享受的更理想家居生活。
而家中雖有老房子,但老房子不在你所矚意的擁房地㸃的,可以先去購買矚意地區有機會改建的老房子,然後把勸說鄰居改建當成你這幾年的重要工作,如果真的改建完成,那麼你立刻可以晉升為好宅擁有者,財富立即大幅增加,這才是一項超值的好投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商務平台,原文請點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