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延燒,經濟部長沈榮津說,超過20家在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子業,想將生產基地轉回台灣。但不可諱言的是,台商若想回台生產,首要面對「五缺」問題,尤其是缺地問題最令廠商頭痛,根據科學園區土地使用情形,六大園區的總面積已近1,342公頃,其中包括新竹園區、竹南園區已100%滿租,龍潭園區接近滿租。
還有空間可以進駐的園區,包括新竹生醫園區、銅鑼園區,以及宜蘭園區,但也各有問題和限制。例如宜蘭園區出租率不到6%,逾九成的土地仍閒置,但宜蘭園區因產業限制以「數位內容」、「通訊知識服務」與「研發產業」為主,且環評審查結論須為低耗能、低汙染且研發產業不得量產為主。因此,生產型的企業即便想進駐也只能望地興嘆。
銅鑼園區可供出租面積雖然也有近半閒置,但竹科管理局解釋,因銅鑼園區分三階段開發,第二階段的建廠用地剛於2015年底完成開發所致。
在經濟部所轄工業區土地方面,透過全面清查轄管62處工業區產業用地使用情形,並逐案確認後,截至今年7月底,已清查之閒置空地面積約214.5公頃;其中,中區就占了三分之二,經濟部並點名雲林的中國人造纖維及屏東的燁輝企業,為閒置用地大戶。
工業局表示,閒置用地公告後即進入二年「輔導期」,將由各工業區服務中心透過輔導改善與預警通知,主動積極輔導廠商設廠或釋出土地媒合使用。
待二年輔導期滿,廠商土地如持續閒置未使用,將處以土地公告現值總額10%以下罰鍰,並要求研提改善計畫;最後倘仍未改善,即以市價作為強制拍賣底價,透過現行法院拍賣程序釋出土地,期望園區土地能有效使用,逐步滿足廠商取得設廠用地需求。
官員也坦言,很多廠商的用地需求是有其地域性、特殊性,並非靠盤點「現有閒置土地」接著「媒合」就能解決。舉例來說,閒置用地可能在東台灣,但考量技術人才多聚集在西部都會區;或者擴廠不能距離現有總部或是相關供應鏈太遠,光是拿現有閒置用地要求廠商進駐,恐怕無法有效解決缺地問題。
因此,若想「有感」解決需地問題,還是得視廠商具體投資計畫,針對個別廠商提供解決方案。
除了「缺地」,沈榮津也喊話說,「缺工」問題不亞於「缺地」,盼勞動部能進一步放寬產業外勞核配比率。不過,勞動部已表態,現有比率對在台廠商補充勞動力已足夠,依照公平原則,不應額外優惠這波返鄉台商。
因此,有意回台投資的業者,仍要以可以自動化生產的為主,勞力密集產業恐怕不符合台灣現階段的環境需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