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誰不想直接買蛋黃區的大房子,但畢竟買間房子,可不是像電視廣告演的一樣,「喜歡嗎?爸爸買給你」那樣簡單,房價縱使修正了一段時間,但依然高高在上,而薪水,出國一趟感受才特別深刻,「天啊!國外吃頓飯怎麼這麼貴」,其實不是國外餐費貴,相較於國外數倍薪資下的生活花費,問題是出在台灣多年凍漲的薪資。高房價低薪資,於是買房子常常會卡在預算上,如果預算真的有限,該選擇蛋黃區的小房子?還是蛋白區的大房子好呢?
其實只要明白不動產的特質跟自己的居住需求,問題自然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
一、小比大好:
如果先撇開不動產來看,大的似乎一定比小的好,畢竟有大的可以選誰要挑小的,但在不動產也是這樣嗎?仔細看看自從房價下跌以來房市成交的狀況就可以發現,小坪數高單價低總價的房子反而賣得掉,大坪數縱使單價較低只要是高總價反而不容易成交,如果是高單價高總價那售出難度更高,降價換成交的幅度必須更大。
從租賃市場來觀察也是一樣,例如一間 10 坪的套房可以出租 1 萬元,但放大成為 40 坪的房子,租金就很難達到 4 萬元,所以不動產很特別,大不一定好。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跟現代人的居住需求改變大有關係。過去三代同堂的年代,住在三房兩廳很正常,多的是住在獨棟的透天厝裡。漸漸的因為居住型態轉變、工作遷出、晚婚、少子化等等因素,導致每個家庭人口數降低,不再需要那麼大坪數的房子。
所以買房子不要老是想著大的一定比小的好,其實小房子有低總價的好處,再者因為坪數小,所以在相同的預算下,可以挑比較高單價的區域。
二、越貴越好:
我記得民國 92 年的時候,我在板橋看到兩間房子,一間離捷運站 10 分鐘,一坪開價 16 萬,1 間離捷運站 1 分鐘,一坪開價 18 萬,目前離捷運站 10 分鐘的一坪 40 萬,離捷運站 1 分鐘的一坪 50 萬,之前一坪才差 2 萬元,現在差了 10 萬元。所以不動產很特別,越貴的越會漲,或者說,越貴的越容易保值。
為什麼?這當然是因為不動產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地段」。好的地段工作機會多,學區好,居住需求高,價格自然容易上漲。
既然不動產有「小比大好」、「越貴越好」的兩種特質,所以如果先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買蛋黃區的小房子一定比買蛋白區的大房子來得好,也就是說,買蛋白區 30 坪的房子,不如在相同的總價下,買蛋黃區 15 坪的房子。當然,這並不是問題的結論,還要看看 15 坪的房子夠不夠住,如果人口多,為了讓坪數大一點只好先買蛋白區的大房子囉!
不動產跟鑽石有點像,值錢的小小一顆就很貴,而通常看起來很大顆的卻是蘇聯鑽,大的真的不一定好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