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後,蔡英文總統以壓倒性的得票數連任,但反應在第一天的觀光股,卻是哀鴻遍野,就算不以陸客為主的國賓、晶華等飯店,股價都綠油油,難道台灣觀光市場「非陸不可」?
事實上,台灣觀光市場當然不會非陸不可,但過去一年近300萬人次的量一下崩盤,誰也無法承受。產業人士分析,進入2020年,除陸客有減無增之外,中低階飯店供過於求、日韓和新南向客持續增長、國旅競爭力四個趨勢,不管是不是專攻陸客的觀光業者,都要做好準備。(延伸閱讀:大選落幕...首日觀光類股臉綠 產業硬仗才開始)
第一個首當其衝當然是陸客繼續緊縮的問題。業界指出,陸客緊縮已經不是第一天的事,但未來只會更嚴峻,過去陸客來台以團客為主,團客大減後、自由行陸客也遭到限制,專做陸客生意的中低階飯店、餐飲業者等同斷糧,有些人說雞蛋都擺在「陸客」沒有分散風險當然會受衝擊,可任何一個產業都分高中低等不同層次的產品,沒有誰對誰錯,既然陸客有減無增,如何轉型是這些業者要積極規劃的功課。(延伸閱讀:林佳龍喊話兩岸觀光別政治化 但會做好應變)
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直言,陸客不來對指標的五星酒店幾乎沒有影響,因為這些飯店的主力客層在具有消費力的日、韓客,以君品為例,去(2019)年住房、餐飲都比過去成長。
五星級有能力攻高端客,那麼低階飯店怎麼辦?整併、淘汰賽會持續發生。
業界認為,過去以陸客(尤其團客)為營收主力的三星、四星旅館,在未來四年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這類飯店的優勢是,可能沒有租金、攤提折舊的問題,因此尚能以低價搶市,但未來持續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都更、當房地產賣都是可能的選項,換言之,整併潮將持續上演。
當然,也有人認為五星級飯店還是有壓力在,因為過去五年飯店、建商等一窩蜂開飯店早有供過於求的現象,依據商仲業者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從2020年起至2024年,光是台北市就有超過15個星級飯店將落成,房間數逼近4,000個,換句話說,為來五年飯店還是一家一家開。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指出,就飯店市場而言,台北市受陸客限縮影響較不嚴重,由於各國自由行旅客穩定,加上因商洽公的需求,北市平均住房率都有達到七成,因此在2019年商用不動產交易發現,開始有買方出手接下北市飯店,甚至也有外資評估標的。
不過,趙正義指出,兩岸問題催化了飯店市場,整體來說受到一定衝擊,陸客限縮來台的影響,首當其衝是大台北地區以外的觀光產業,包括中南部的飯店市場經營,是否能順利挺過這波陸客縮減,確實受到考驗。
因此,外界都知道要分散市場,多搶陸客以外的新商機,只不過,話人人會說,如何拿到生意則須要各憑本事。業界指出,由於日、韓、東南亞自由行客逐年增加,根據交通部觀光局去年的統計數據,近十年來,各國來台客數,除了陸客近年陡降外,其餘幾乎都呈現成長,去年日客來台已經突破200萬人次、韓客也超過百萬人、港澳歐美則有260萬人次,新南向有240萬人次,看似一片榮景的背後,業者要把錢放進口袋,得有兩把刷子。
新南向國家超過10國,總數看似龐大,但去年成長幅度還不如日韓,不到一成,成長性及人均消費的潛力還有再努力空間;而雖然日、韓、新南向乃至於港、澳來台客人次逐年增加,但如何搶攻該市場,也是值得探討的題目之一。
一位產業界人士說,以日客為例,去年日客來台人次可望突破200萬人,但其實日本各大旅遊、飯店業早已悄悄來台布局「一條龍」搶商機,從飛機、飯店、交通通通包走,JR大張旗鼓接下六福皇宮難道是要做台客生意?「台灣賺不到」,如何應用在地優勢,把生意做大,值得思考。
最後則是國旅的擔憂,業界分析,雖然近年政府大力補助、推廣國旅,但是,「國人出國比在台灣玩更便宜」恐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以墾丁為例,失去陸客的墾丁,政府雖力推國旅,希望台灣人能「南下」,但問題是,買機票到東南亞、日本沖繩等地的花費,可能還比去墾丁更快、更便宜。換言之,光靠補助刺激治標不治本,如何突圍,考驗產官的應變能力。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286321?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