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住族群買房,喜歡挑選安全耐震的新房子,不過更多人預算有限,只能負擔老舊的中古屋,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只要掌握住基本原則,從屋齡、形狀、頂樓違建、1樓改建來觀察,房子受地震破壞的風險就會大為減低。
房屋結構的堅固,常常和室內使用空間、建築設計、施工成本相衝突,特別是921震前設計的房子,對於抗震規範並不嚴格,因此結構上有風險存在。宏碁土木技師事務所技師鄭功仁指出,1999年後,政府要求最低達6級抗震程度,在這之後「設計」的房子,較為安全。
無論是透天厝、大樓,1樓乘載著所有樓層的重量,地震來時的受力也最大,而中古屋幾經易手,如果經過前屋主的任意施工,都很可能變成高風險物件。以透天而言,連棟透天常見拆除隔戶牆,打通店面,或是在頂樓以「混凝土加蓋」,增加負重,對結構產生的危險都很大。
以大樓來說,格局方正、對稱、規則的矩形設計,承受震波的能力最好,如果是不規則形狀如凹、凸、L型大樓,應力容易集中,讓角落產生裂痕。鄭功仁說:「震後興建的大樓如果有這樣的設計,較無須擔心,但是15年以上的大樓有這樣的設計,應盡量避免。」
結構設計的最高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設公司在興建時,會經過計算,因此第一手買的房子較無須擔心。鄭功仁指出,中古屋的前一手屋主則可能依自己喜好、需求,沒做過結構評估就任意破壞結構,消費者要特別注意。(洪子恩/台中報導)
想了解更多房市訊息,請到蘋果地產王粉絲團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