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指出,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面臨長期停滯問題,貨幣政策已無足夠發揮空間,寬鬆性貨幣政策激勵經濟成長的效果,「可能已經瀕臨極限」,台灣在低通膨、低利率情況下,財政政策宜扮演更積極角色,另外,企業也應合理加薪,由薪資成長創造經濟成長良性循環。
楊金龍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陷入需求疲弱、低成長、低通膨的惡性循環,即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困境,長期停滯的原因,與政府支出不足、民間因政經前景不確定性高,缺乏投資信心、人口成長減緩導致總需求下滑以及全球景氣復甦疲弱,全球貿易障礙增加等都有關聯。
台灣情況則更為嚴峻,楊金龍說,台灣在金融危機前、後經濟成長率差距高達3.12個百分點,
從主計總處資料來看,2003年至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有5.64%,2011年至2018年金融危機後,GDP平均成長率降為2.51%,低於全球平均。在GDP的貢獻度中,內需以民間投資的減幅達0.77個百分點最大,且這段時間代表技術進步的TFP(全要素生產率)、資本投入、勞動投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皆下降,更不利產出成長。
此外,台灣還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問題,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已於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預計8年後(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人口結構變化不利勞動生產力、消費能力以及有效需求成長。
楊金龍說,金融海嘯之後,台灣面臨結構性問題,使得經濟成長不易提升,解決這些問題,無法光靠貨幣政策,應該由貨幣、財政政策及結構性改革政策三者妥適搭配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在財政政策上,楊金龍認為,台灣尚有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空間,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相對3年名目GDP平均數比率在2019年為31.5%,距離法定舉債上限40.6%,還有9.1個百分點,從總預算舉債佔整體歲出總額比率來看,2019年為4.5%,與15%限制,也還有10.5個百分點。
企業則可積極尋求科技方法來因應新挑戰,且在員工生產力提升的前提下,為員工合理加薪來激勵員工,由薪資成長創造經濟成長良性循環。
有鑑於全球化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和金融環境的變化與不確定性擴 大的環境下,過去重要的經濟金融指標可靠性降低,未來貨幣政策的決策更須取決於數據(data-dependent)。楊金龍說,央行未來將透過大數據分析等 新技術的協助,即時檢視範圍更廣的經濟指標,以協助央行更有效地 預測與分析經濟金融狀況及政策執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