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榮│理財周刊974期│2019-04-26 
 
 
 
 
 
 
 
 
 
 
 
 
 
 
 
據統計北市有三.六萬戶一年以上未使用的空屋,台北市政府為解決資源使用浪費,正研議修正《台北市房屋稅自治條例》,將課徵高於三.六%的「空屋稅」,由於涉及中央《房屋稅條例》的法律授權,母法若沒有修改,北市自治條例也無法調整,因此市府預計近月與財政部商討。

到底應不應該加徵「空屋稅」各方見解不一,筆者分別從產、官、學、屋主、一般社會大眾等五種不同角度,解析全民對該不該加徵空屋稅的不同見解:

(一)從北市府官方角度分析:徵空屋稅對市府有四大益處但也有四大迷思

1.加徵空屋重稅可以增加稅收,彌補一戶自住稅率降低的稅收損失。

#問題迷思:空屋定義不清,漏洞百出,市府真的課得到稅嗎?

2.提空屋稅對富人加稅可以降低民怨,選舉將至又可爭取基層選民認同,尤其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一定全力支持。

#問題迷思:年輕人除了喊爽之餘,真的牛肉在哪裡,他們會實際受惠嗎?

3.空屋稅可以涵蓋空店稅,解決傳統商店偏高空置率。

#問題迷思:傳統商圈偏高空置率是市場問題?租金問題?還是商圈競爭力問題?抑或只是稅制單純可以解決的問題?

4.提空屋稅可以掩飾社會住宅政策跳票缺失。


 
 
 
 
 
 
 
市府如意算盤是提空屋稅企圖逼空屋轉入租賃公宅,並可以不再蓋公宅。

#問題迷思:空屋真能轉入當租賃公宅?中央八萬戶空屋移轉社宅政策為何會失敗?就算空屋有效轉入租賃市場,就不必再蓋公宅嗎?對買不起、租不起的年輕人公平嗎?

(二)從學者角度分析:活化閒置資產,避免浪費社會資源

解析學者對於活化空屋的論述,存在最大的盲點是:(1)空置率與市場機制息息相關,(2)空屋無法以稅制控管轉入租賃市場,也難解決弱勢居住問題,更難談到活化閒置資產的發展,否則政府也不會有那麼多閒置蚊子館。

※空置率高低與市場價格起伏息息相關,活化控管角度理論正確,實務困難

學理上分析對的事,實務上往往行不通,有房地產市場就會有空置率,空置率高低與房產價格起伏有關,交易價格漲時,為了保值增值利益,閒置資金就會投入閒置資產,空置率就會增加,反之房價跌時,空置率自然會降低。

而租賃市場上,商圈活絡,競爭力帶動租金上揚,空置率就會降低,反之商圈沒落,競爭力削弱引發租金下跌,空置率就會增加。這一切都會有市場機制自然調節,天母商圈就是實證。

其實以營建署統計台北市約六萬戶空屋(市府自稱三.六萬戶空屋),空屋率約六.七三%(日本、美國空屋率超過一二%),相信在房價穩定時,加上政府投資管道多元化的配合政策,北市空屋率自然會逐步下降,所以問題不在空屋,核心問題在政府的房價穩定政策與多元化投資環境,才能有效降低空置率。

(三)從業者角度分析:空屋稅影響較大的是建商餘屋,空屋稅加囤房稅有重複課稅疑慮

依建商的角度會認為政府已經有緩衝三年課徵三.六%囤房稅,又要加徵三.六%以上空屋稅,是否一隻羊被剝兩層皮?

要嘛就界定有使用即非囤房,取消多屋囤房稅,要嘛就不要加徵空屋稅,否則就是重複課稅,至於緩衝三年一.五%稅率是否合理,這是另外一個議題,不應有稅上加稅之重複課稅的不合理稅制。

(四)從空屋所有權人的角度分析:空屋稅只會逼迫空屋進入交易市場,不會活化租賃市場,更不可能舒緩弱勢租賃需求

空屋持有者目的在於希望保值與期待增值的心理,一旦市場沒有增值與保值的利益,大都就會流入交易市場,鮮少會轉入租賃市場,何況空屋大多是中大坪數,對弱勢所需的社會住宅毫無助益。

若是有多屋擁有者被課囤房稅,再加徵空屋稅,當然一樣有重複課稅之疑慮。

(五)從一般社會大眾的角度分析:民氣可用,稅制打房維護弱勢,容易引起共鳴
arrow
arrow

    不動產經紀人大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