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樊永鋒 崔軍民 | 河北報導
「打擊違法佔地既是一項利民、利長遠的民心工程,也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廊坊市委市政府給我們的任務、對我們的考驗,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大事。」早在五個月前,三河市政府召開的一次拆違動員大會上,河北三河市市長劉連傑對拆違工作如此表態。
此前,劉連傑曾在接受廊坊日報記者採訪時稱,截至2017年,三河市共拆除「兩違」430餘萬平方米,2016年度衛片違法佔用耕地比例由初始66.3%降至12.27%,2017年新增違法用地基本清零。
不可否認,近幾年,三河市的拆除違建行動一直沒有間斷。不過,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三河多個村鎮走訪時,有知情人稱,三河市政府的拆除違建行動,存在選擇性執法。有多人舉報違法佔地、違建等行為,舉報多年無果。
2017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提出統籌指導河北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搞好銜接。河北省要求,強化「北三縣」土地利用規劃管控,劃定交界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城鎮開發邊界和新增建設用地,嚴禁貼邊發展,避免形成「鐵圍子」,嚴控房地產開發總量,合理確定住房供地數量、布局和時序。
不過在多重利益的裹挾下,三河的土地亂象依然存在。4月23日至4月30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三河走訪發現,其違法佔地、違建現象觸目驚心。如記者走訪的三河市泃陽鎮東街村,300畝基本農田,只剩下10畝,其他土地全部被流轉后違建。按照受訪人提供的數據,整個三河市,據當地知情人士透露,至少約40000畝農民耕地通過土地流轉后,被變相房地產開發,或建成廠房,或建成高檔會所,或被閑置,其中涉及大量基本農田。
「土地流轉」,實為「以租代征」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三河市泃陽鎮東街村走訪調查時,有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一帶全是違建,都是以租代征。」該知情人帶領記者沿路西一帶介紹說,「路西邊的即使有手續也是違法建築,手續都是通過跑關係辦的。」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東街村調查發現,除了站前公寓小區、聖博文化園住宅區等小區以土地流轉形式從泃陽鎮東街村取得農民集體土地並違建,還有一些沒有名稱的住宅小區,以及一些企業,香豐肥業、園景綠化、華玉建築工程、中拓建築工程、以及某貨棧等單位的廠房用地,也都如此。
記者在調查幾個住宅小區時,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寓老闆告知,這些房屋全部是以租賃形式變相買賣,變相收取的房價在每平方米4000元至6000多元。當問及,這種租賃形式是否安全可靠?今後會不會有可能被拆除?如果拆除能否得到相應補償?老闆稱「這個都是我們本村的土地,我就是東街村的,房子肯定不會拆。」
據記者了解,多數土地使用者是通過租用土地使用權後進行開發建設。房子建成后,再「以租代售」的形式把房子變相銷售出去。而土地流轉時,往往會與村委會同時簽訂兩份土地租賃合同,以此來規避土地流轉期限。第一份合同的期限是在合法有效的土地承包期內,第二份合同是直接續簽30年土地流轉期。
記者還了解到,這些土地開發者從農民或村委會手上租賃的價格不一,每畝每年500元、600元、800元至2100元、2200元不等。而部分村委會從農民手上取得流轉土地后,再流轉時,通常會適當抬高土地流轉租賃價格。知情人透露,再流轉時每畝抬高幾百元、上千元不等,而抬高的差價,則被村幹部中飽私囊。
記者了解到,三河市泃陽鎮東街村大約有400戶,1000餘人口,全村共有300多畝耕地,全是基本農田。在土地流轉政策出台前的2008年,全村還是人均0.3畝耕地。「現在村子里除了有幾戶村民,由於態度很強硬土地沒被流轉,還剩下大約10畝耕地,其餘的耕地都已被流轉后佔用了。」一位知情村民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4月28日,記者在知情人的帶領下,從三河市區沿著三香路往南,行駛約20公里,至香河檢查站。知情人告訴記者「沿途道路兩邊的臨街門面房、廠房、遊樂場所、酒店、大型商貿市場等等,基本上全是違建。即使有用地手續,也是私下辦的。」
其中,沿途有兩處佔地格外引人注目。一處是京哈公路往南,三香路西側的一塊地,屬於泃陽鎮大棗林村耕地。記者粗略丈量該地塊,長和寬分別約500米,約合300餘畝。高高的圍牆,上面布滿了電網,每隔一段距離都安裝有一個攝像頭。南門常年緊閉,讓當地人和過路人覺得格外神秘。後面北側兩個大門,分別懸挂了三河市尚德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三河市尚德保潔有限公司(河北尚德環京工程有限公司)牌子。
記者注意到,2018年三河市政府為助推當地中小微企業發展,曾與市內多家金融機構簽署了銀擔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三河市尚德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就在被扶持之列。而該公司主要從事城市花卉景觀、政府機關的花卉景觀以及庭院修繕等工程,這些項目工程多是「與政府打交道」。
記者沿著三香路繼續向南前行,大約行至10公里處,為恆廣裕農貿市場,佔地面積數十畝,無用地手續。
泃陽鎮東關村千秋院落小區,從圍牆外面看,大約15至17棟樓,每棟4層。記者了解到,該小區已被三河市委紀委、泃陽鎮政府、三河市城鄉建設局於2016年底查封。記者在東關村走訪時被告知,該小區曾經是村子里的自留地,別墅區則是曬麥場。老闆李某被抓,被抓原因是否與違建有關?記者未能獲得相關信息。
三河市政府官網顯示,該市現轄10鎮,395個村街。記者在三河走訪時,有村民告訴記者「三河市的土地流轉違建現象非常嚴重,整個三河市的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街都普遍存在。村村有幾百畝土地被流轉並違建。前述人士指出若以每個村子平均按違建佔地100畝計算,整個三河市至少40000畝耕地被流轉后違建。而真正能參與違建的人,在當地有點威望,就是與村幹部有關係,就是有一定的背景。普通老百姓是建不起來的。」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泃陽鎮東街村走訪時注意到,2008年至2018年,正是該村土地流轉最瘋狂時期。期間,張某擔任村支書,李某擔任村主任。張某離任後由其女婿王某戶籍遷至東街村並繼續擔任村支書。
違法佔地,查處后仍公開售賣
「我還沒舉報站前公寓小區的違建,三河市國土局某負責人就開始約見我,並要求我與陳鐵(被舉報違建者)見面商談了。」舉報違建的張敏(化名)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說。
張敏是三河市一位商人。早在數年前,因與三河市利興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興印刷公司」)的一起借貸擔保糾紛案,認為司法不公,讓張敏憤起舉報該公司違法佔地並變相房地產開發。
張敏舉報的這塊地屬於三河市泃陽鎮東街村。據公開方資料顯示,佔地面積約16畝。該地塊幾經流轉後於2013年經過三河市泃陽鎮東街村委會土地流轉至利興印刷公司法人個人名下。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通過相關途徑獲得的有關該地塊的土地租賃協議顯示,該地塊的實際租賃年限為30年,每畝每年租賃費為2100元。該協議一式三份,東街村委會、土地租賃人、三河市泃陽鎮政府農經管理服務站各執一份。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實地走訪看到,目前該地塊已開發成站前公寓小區。小區大門旁邊的圍牆上「三河市利興印刷有限公司」鑲著幾個金字的公司招牌尚在,小區內原來的公司辦公樓早已人去樓空。已建成的3棟聯體4層住宅樓內,有的業主已入住,有的業主正在裝修。資料顯示該小區為120戶樓房。
按一位業主提供的購房合同顯示,購買該小區住宅的購房戶,要與利興印刷公司簽訂兩份合同,一份為《站前公寓租賃合同》,另一份為《房屋使用權轉讓協議》。合同顯示,一套建築面積為84平方米的樓房,房款大約為54萬元。房屋使用年限為20年,使用期滿后再無償使用32年。
就該地塊,三河市國土局早在2014年春節前後,就對其立案查處,並下達了《國土資源行政處罰決定書》。同年,國土局將該案申請三河市法院強制執行,三河市法院下達了(2016)冀1082行審131號裁定,「本案准予強制執行,由三河市人民政府和轄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具體組織實施。」
官方多次答覆意見中顯示,該地塊「因利興印刷公司為了償還債務於2016年9月將原車間拆除后搶建住宅樓,現已主體完工。」三河市國土局並對新的違法行為下達了《責令停工違法行為通知》,同時將相關情況上報了三河市政府及泃陽鎮政府。三河市國土局認為,「該宗土地上的違法搶建行為已成為重大信訪隱患,我局已將該情況上報至三河市政府。」
張敏於2015年9月份開始舉報該地塊違法佔地並違建。儘管法院已於2016年也作出了強制執行裁定,但拆除違建工作至今沒有下文。
記者注意到,該宗地塊,從2013年立案查處,到2016年搶建,到公開售賣,再到業主入住。數年間,數份處罰決定並沒有阻止該小區的建設。
站前公寓小區違建,只是張敏舉報的三塊違法土地之一。張敏認為,站前公寓小區的違建與一個叫陳鐵的三河當地人有關。於是,張敏繼續舉報了有關陳鐵的另外兩塊違法土地。該兩塊土地一塊位於泃陽鎮南關村,另一塊位於泃陽鎮北陳庄村,均屬於泃陽鎮。據官方的答覆意見中顯示,舉報的南關村該地塊佔地8.4畝,土地流轉租賃期限30年。該地塊上先是建起鋼構倉庫,后又自行拆除建起了二層樓房七棟。無用地手續。位於泃陽鎮北陳庄村的地塊,佔地面積約12畝基本農田,由三河市國土局於2012年作出責令拆除處罰決定,但由於三河市法院認為國土局的處罰程序不合法,案件被退回國土局重新組織卷宗。該土地上官方認定的違建房,在數年的案件程序輪迴中依然矗立。
張敏舉報了多年,也去了很多相關部門,要不沒有迴音,要不只是給個答覆意見,三塊違建都沒得到實際執行。
違建案舉報多年無果
在三河市舉報土地違法的不只張敏一個。記者發現一個規律,在記者受訪的人群中,舉報土地違法的,大多原因是由於其他事情引發的土地違法舉報。但舉報的違建事件,均沒有實質性拆除結果。
除了張敏,還有任某舉報泃陽鎮西關村的數個地塊、數百畝土地被流轉並違建。儘管也被官方確認並答覆,但至今也沒有實質性拆除結果。
而泃陽鎮大閆庄村的6名村民,代表2600多名村民,因「村子里3300畝集體土地被倒賣」,也常常奔走於各個部門之間。
位於三河燕郊鎮,佔地150餘畝的北方運河源建材城,也在被舉報名錄上榜上有名。
其實,三河市燕郊鎮,近年來一直是盛產「樓市新聞」的富礦。也曾經爆發過很多鬧劇。早在2017年,燕郊出現多個樓盤用地性質是工業用地的鬧劇,並被國家相關部委點名。
在三河市,到底有多少被作出拆除行政處罰決定的違建?每年能向法院申請執行的拆除案件又有多少?又有多少案件被三河市法院作出了「准予強制執行拆除」的裁定?這些強制執行拆除的裁定作出后,三河市政府又組織實施了多少起違建拆除工作?5月5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走訪了三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局)、三河市法院、泃陽鎮政府等相關部門,均被告知「你找市委宣傳部」。
當地消息人士指出,北三縣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統一規劃協調發展,而三河市存在大面積土地違規問題或積重難返,給未來規劃建設徒增了難度。
記者手記
查處違建不能流於形式
崔軍民 | 文
查處違建不能流於形式堅守耕地紅線不突破,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一直是近年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保護耕地,國家層面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比如占補平衡,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等措施。
但是,在國家耕地後備資源不斷減少的嚴峻形勢下,一些地方政府仍將國家政令流於形式。
河北三河市可謂是典型一例。有關違建拆除動員大會、違建拆除整改專項會議不斷召開,地方黨委、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會議上也頻頻表態,一定要有力打擊違法佔地行為,向違建行為亮劍。並且當地檢察機關也公開發佈了舉報違法用地及官員的公告。不僅如此,三河市政府某負責人還在某場合公開稱:「2017年新增違法用地基本清零。」
乍一看成績斐然,卻經不起推敲。三河市泃陽鎮東街村,全村300畝耕地僅剩下大約10畝。泃陽鎮大閆庄村2600名農民也因為「村子里3300畝集體土地被倒賣」而常年奔走於各個部門之間。這兩個村子的違法佔地、違建現象,只是三河市的一個縮影。
土地承租人與村委會一紙協議,輕鬆從農民手中強行「搶」走了土地,並在農民耕地上建起了高樓。農民失去了生存之本,既沒住上高樓,還沒得到其他實惠。有多人舉報違法佔地、違建等行為,舉報多年卻也沒有結果。
查處違建不能流於形式。正如三河市政府某負責人所說,「打擊違法佔地既是一項利民、利長遠的民心工程,也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廊坊市委市政府給我們的任務、對我們的考驗,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大事。」
針對形式主義,「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農業部某副司長說。
(此文刊於中國房地產報5月13日03版 責任編輯 徐妍)
流程編輯:曹冉京
審讀:戴士潮
留言列表